鉑微粒子發生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14 03:42:26 4
專利名稱:鉑微粒子發生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一般地涉及鉬微粒子發生器,並且更具體地涉及這樣一種鉬微粒子發生器,其發射通過放電而產生的鉬微粒子並且保護毛髮免受活性氧所造成的損害。
背景技術:
通常,眾所周知,毛髮在被暴露於紫外線時產生活性氧,並且被活性氧損害,從而這種損害使得毛髮表皮(cuticle)脫落。此外,眾所周知,鉬提供抗氧化效應。因而, 在過去,已經提出了各種類型的鉬微粒子發生器,其發射通過放電而產生的鉬微粒子並且保護毛髮免受活性氧所造成的損害。在2008年2月7日公布的日本專利申請特開 No. 2008-23063中描述了一個這種實例。這種鉬微粒子發生器包括線狀第一電極、板狀第二電極、以及在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之間施加電壓的施加裝置。第一電極至少包含鉬。第二電極包括一出口(outlet opening),其為圓形通孔,被設置為面對第一電極的一端。然後,在第一電極中所包含的一部分鉬通過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之間產生的放電而被轉換成微粒子,並且這些微粒子通過出口被向外發射。順便提及,鉬微粒子發生器在放電的同時會不可避免地生成臭氧。臭氧的密度越高,臭氧對人體的害處就越大。因此,希望臭氧的生成受到抑制。相對而言,有一種思想, 即,使通過施加裝置所施加的電壓減少並且使放電的電流值受到限制(held down),從而使臭氧的生成受到抑制。但是,如果電流值受到限制,則上述鉬微粒子發生器有不能發射足量鉬微粒子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鉬微粒子發生器,其能夠在抑制臭氧生成的同時發射足量的鉬微粒子。本發明的一種鉬微粒子發生器包括線狀第一電極、板狀第二電極以及施加裝置。 第一電極至少包含鉬。第二電極包括出口,所述出口為圓形通孔,被設置為面對所述第一電極的一端。施加裝置在所述第一電極與所述第二電極之間施加電壓。在本發明的第一特徵中,所述第一電極具有在0. 03mm至0. IOmm範圍內的外徑,並且所述出口具有在1. Omm至 4. 5mm範圍內的內徑。在本發明中,因為在第一電極具有在0. 03mm至0. IOmm範圍內的外徑的條件下,所述出口具有在1. Omm至4. 5mm範圍內的內徑,所以可提供這樣一種鉬微粒子發生器,其可以在不增大或減小放電電流值的情況下,在抑制臭氧生成的同時發射足量的鉬微粒子。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電極的所述一端具有與所述第一電極的長度方向相垂直的平坦面。在本發明中,因為所述第一電極的所述一端具有與所述第一電極的長度方向相垂直的平坦面,所以該鉬微粒子發生器可隨著使用時間的進行來抑制鉬微粒子發射量的突然減小。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出口的內徑被設為在1.5mm至2. Omm範圍內的值。在本發明中,因為所述出口的內徑被設為在1.5mm至2. Omm範圍內的值,所以該鉬微粒子發生器可在不增大或減小放電電流值的情況下發射更加足量的鉬微粒子。
現在將進一步詳細地描述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根據下述詳細描述與附圖,本發明的其它特徵和優點將會變得更加易於理解,其中圖1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鉬微粒子發生器的斜角透視圖;圖2是根據本發明所述實施例的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的橫截面圖;圖3是特性圖,其顯示根據本發明所述實施例的臭氧密度與第一電極的外徑之間的關係;圖4是特性圖,其顯示根據本發明所述實施例的鉬微粒子發射量與第一電極的外徑之間的關係;圖5A與圖5B是說明圖,其顯示根據本發明所述實施例的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之間的電力線,其中,圖5A顯示第一電極的外徑被設為0. 15mm的情形下的線,而圖5B顯示第一電極的外徑被設為0. 25mm的情形下的線;圖6是特性圖,其顯示根據本發明所述實施例的鉬微粒子發射量與出口的內徑之間的關係;圖7是特性圖,其顯示根據本發明所述實施例的鉬微粒子發射量與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二者之間距離的關係;圖8A與圖8B是說明圖,其顯示根據本發明所述實施例的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二者之間的電力線,其中,圖8A顯示出口的內徑被設為1. 5mm的情形下的線,而圖8B顯示出口的內徑被設為3. Omm的情形下的線;圖9是特性圖,其顯示根據本發明所述實施例的臭氧密度與放電電流值之間的關係;以及圖10是特性圖,其顯示根據本發明所述實施例的鉬微粒子發射量與放電電流值之間的關係。
具體實施例方式在下文中,將參照圖1至圖10來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該實施例的鉬微粒子發生器1包括第一電極2、第二電極3、外殼4和施加裝置5,如圖1所示。如圖1和圖2所示,第一電極2形成為細長的線狀,具有外徑φ ,並且由鉬或鍍有鉬的金屬或鍍有鉬的合金製成。另外,第一電極2的一端不具有形成為尖銳狀(radical) 或球狀的面,而是具有與所述第一電極2的長度方向相垂直的平坦面21。如圖1與圖2所示,第二電極3由不鏽鋼製成並且形成為平板狀。然後,第二電極 3被設置在與第一電極2的平坦面21在長度方向上僅相隔距離D(l. 5mm)的位置處。然後, 第二電極3包括出口 31,被設置為面對第一電極2的所述一端。出口 31為具有內徑φ2的圓形通孔。如圖1所示,外殼4例如由聚碳酸酯樹脂製成,並形成為大體上的矩形盒狀,並且分別在預定位置處支撐第一電極2和第二電極3。施加裝置5在第一電極2與第二電極3之間施加電壓,並且包括採用點火方法(igniter method)的高壓生成電路,如圖1所示。然後,施加裝置5施加高壓以生成鉬微粒子,以便使第一電極2和第二電極3分別變成負電極和正電極。然後,在第一電極2的平坦面21與第二電極3之間產生放電。然後, 陽離子被拉向作為負電極的第一電極2的一側,並且與平坦面21相碰撞。結果,在第一電極2中所包含的一部分鉬通過濺射現象被轉換成鉬微粒子。然後,鉬微粒子被發射至第二電極3的一側。然後,鉬微粒子沿圖1和圖2所示的箭頭線A的方向被發射。將參照圖3來描述當第一電極2的外徑φ 在0.03mm至0.20mm範圍內進行各種變化時在鉬微粒子發生器1中生成的臭氧量的變化。另外,圖3中的橫軸顯示自施加裝置 5開始施加高電壓以來所經過的時間(分鐘),而圖3中的縱軸顯示由鉬微粒子發生器1生成的臭氧的密度(ppm)。但是,對於外徑φ 的每一個值,通過放電而流動的電流值始終被設為恆定值(如35 μ Α)。如圖3所示,第一電極2的外徑φ 越小,臭氧生成減少的越多。特別地,當外徑 <P1被設為在0. 15mm至0. 20mm的範圍內時,臭氧密度在10分鐘內變為在約0. 8ppm至 1. Oppm的範圍內的值。相對而言,當外徑φ 被設為0. IOmm時,臭氧密度在10分鐘內變為 0. 572ppm,也就是說,發現到,該臭氧密度可以減少為在0. 15mm至0. 20mm範圍內時臭氧密
度的大約一半。然後,將參照圖4來描述當外徑φ 1在0. 03mm至0. 25mm的範圍內進行各種變化時被發射的鉬微粒子量的變化。另外,圖4中的橫軸顯示外徑cpl(mm),而圖4中的縱軸顯示通過出口 31沿箭頭線A的方向所發射的鉬微粒子的量(ng/ΙΟ分鐘)。但是,電流值始終被設為恆定值,與圖3—樣。如圖4所示,外徑φ 越小,鉬微粒子發射量增加的越多。特別地,當外徑φ 被設為在0. 15mm至0. 25mm的範圍內時,所發射的鉬微粒子的量變為在3. 3ng/10分鐘至5. 3ng/10 分鐘範圍內的值。相對而言,當外徑φ 1被設為在0. 03mm至0. IOmm的範圍內時,所發射的鉬微粒子的量變為在8. 0ng/10分鐘至10. 9ng/10分鐘範圍內的值,也就是說,發現到,該發射的鉬微粒子的量變為在0. 15mm至0. 25mm範圍內時的約兩倍大。因而,作為外徑Cpl越小鉬微粒子發射量增加的越多的原因,例如,考慮電場強度的影響。換言之,可以認為,外徑φ 越小,集中在平坦面21上的電力線就越多,進而通過濺射現象所發射的鉬微粒子增加的越多。圖5Α顯示當外徑φ 被設為0. 15mm時在第一電極2與第二電極3之間產生的電力線的圖樣。然後,圖5B顯示當外徑φ 1被設為0. 25mm時在第一電極2與第二電極3之間產生的電力線的圖樣。從圖5中的電力線密度中可以料想到,外徑φ 越小,平坦面21周圍的電場強度增加的越大。然後,將參照圖6來描述當出口 31的內徑φ2進行各種變化時所發射的鉬微粒子量的變化。另外,圖6中的橫軸顯示內徑(mm),而圖6中的縱軸顯示通過出口 31沿箭頭線A的方向所發射的鉬微粒子的量(ng/ΙΟ分鐘)。但是,對於內徑φ2的每一個值,通過放電而流動的電流值始終被設為恆定值(如35 μ Α)。如圖6所示,內徑φ2越小,鉬微粒子發射量增加的越多。然後,當內徑Cp2在1. Omm至4. 5mm的範圍內時,所發射的鉬微粒子的量在9ng/10分鐘至12ng/10分鐘的範圍內,並且等於或大於峰值(12ng/10分鐘)的約75%。另外,當內徑φ2在1. 5mm至2. Omm的範圍內時,所發射的鉬微粒子的量等於或大於所述峰值的約90%。然後,將參照圖7來描述當平坦面21至出口 31的距離D(參見圖2)在1.0mm至 3. 5mm的範圍內進行各種變化時所發射的鉬微粒子的量的變化。另外,圖7中的橫軸顯示距離D (mm),而圖7中的縱軸顯示通過出口 31沿箭頭線A的方向所發射的鉬微粒子的量 (ng/10分鐘)。但是,電流值始終被設為恆定值,與圖6 —樣。如圖7所示,即使距離D發生了變化,也幾乎看不到所發射的鉬微粒子量的變化。 因而,儘管在圖1至圖6中所描述的所有距離D都被設為1. 5mm,但是,通過限定距離D沒有提供明顯的效果。因而,作為內徑φ2越小鉬微粒子發射量增加的越多的原因,例如考慮電場強度的影響。換言之,內徑φ2越小,從平坦面21朝向第二電極3 —側延伸的電力線越容易沿箭頭線A的方向穿過出口 31。結果,可以認為,沿箭頭線A的方向猛烈地發射(emitted like a brick)的鉬微粒子的量增加了。圖8A顯示當內徑被設為L 5mm時在第一電極2與第二電極3之間產生的電力線的圖樣。然後,圖8B顯示當內徑φ2被設為3. Omm時在第一電極2與第二電極3之間產生的電力線的圖樣。從圖8Α與圖8Β的比較中可以料想到,顯示較小內徑φ2的圖8Α中的電力線比圖8Β中的電力線更容易沿箭頭線A的方向穿過出口 31。另外,分別在圖8Α與圖 8Β中所示的距離D彼此不同。在下文中,將描述本實施例的鉬微粒子發生器1的操作。本實施例的鉬微粒子發生器1的特徵在於在第一電極2具有在0. 03mm至0. IOmm範圍內的外徑φ 的條件下,出口 31具有在1. Omm至4. 5mm範圍內的內徑φ2。也就是說,鉬微粒子發生器1在不增大或減小放電電流值的情況下可減少大約一半的臭氧密度,進而可保證所發射的鉬微粒子的量等於或大於峰值(12ng/10分鐘)的大約75%。因此,鉬微粒子發生器1可在抑制臭氧生成的同時發射足量的鉬微粒子。另外,如果內徑φ2在1. 5mm至2. Omm的範圍內,則鉬微粒子發生器1可保證所發射的鉬微粒子的量等於或大於所述峰值的約90 %,進而可發射更足量的鉬微粒子。但是,就強度方面與生產方面而言,將外徑φ 設為小於0.03mm不是優選的。然後,將內徑φ2設為小於1. Omm不是優選的,因為從第一電極2發射的鉬微粒子與出口 31的邊緣(penumbra)相碰撞,從而發射效率降低了。然後,本實施例的第一電極2的一端具有與第一電極2的長度方向相垂直的平坦面21,因而鉬微粒子發生器1可隨著使用時間的進行來抑制鉬微粒子發射量的突然減小。順便提及,圖9顯示臭氧密度相對於三種不同放電電流值的變化的圖樣。從圖9 中可以料想到,電流值增加的越大,臭氧生成增加的越多。然後,圖10顯示發射的鉬微粒子的量相對於三種不同放電電流值的變化。從圖10中可以料想到,電流值增加的越大,鉬微粒子發射量增加的越多。在圖3至圖8中,電流值被固定為35 μ Α,並且執行各測量。但是,即使電流值被固定為諸如16 μ A或60 μ A等其它值,也是外徑φ 1越小,臭氧生成減少的越多,並且鉬微粒子發射量增加的越多。另外,如果將外徑φ 設為等於或小於0. IOmm且電流值大於50μΑ,則第一電極2會被強烈地消耗。因而,優選地,電流值被設為在20μΑ至50μΑ的範圍內,並且進一步更加優選地,電流值被設為約35 μ A。優選地,鉬微粒子發生器1被合併到例如吹風機中並且被使用。如上所述,毛髮在被暴露於紫外線時產生活性氧,並且受到活性氧的損害,因而這種損害使得毛髮表皮脫落。 作為其原因,人們認為胱氨酸(其為在毛髮中所包含的一種蛋白質)通過活性氧而變成了半胱氨酸(cysteine acid)。相對地,將鉬微粒子提供給毛髮,從而通過鉬微粒子的抗氧化效應消除了活性氧。因此,鉬微粒子可以防止胱氨酸變成半胱氨酸。為了充分減少紫外線對毛髮所造成的損害,必須以至少等於或大於3. 6ng/10分鐘來發射鉬微粒子。為了保證鉬微粒子發射量在吹風機接近其自身壽命終點(例如吹風機使用了大約500小時)的狀態下等於或大於3. 6ng/10分鐘,期望在初始狀態下保證鉬微粒子發射量等於或大於lOng/lO分鐘。儘管已參照特定的優選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描述,但是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真實精神與範圍、即權利要求書的範圍的情況下,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進行多種改進和變化。
權利要求
1.一種鉬微粒子發生器,包括 線狀第一電極,至少包含鉬;板狀第二電極,包括出口,所述出口為圓形通孔,被設置為面對所述第一電極的一端;以及施加裝置,用於在所述第一電極與所述第二電極之間施加電壓; 其中,所述第一電極具有在0. 03mm至0. 1Omm範圍內的外徑; 其中,所述出口具有在1.0mm至4. 5mm範圍內的內徑。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鉬微粒子發生器,其中,所述第一電極的所述一端具有與所述第一電極的長度方向相垂直的平坦面。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鉬微粒子發生器,其中,所述出口的內徑被設為在1.5mm至 2. Omm範圍內的值。
全文摘要
一種鉑微粒子發生器,包括線狀第一電極、板狀第二電極以及施加裝置。該第一電極至少包含鉑。該第二電極包括出口,所述出口為圓形通孔,被設置為面對所述第一電極的一端。施加裝置在所述第一電極與所述第二電極之間施加電壓。然後,所述第一電極具有在0.03mm至0.10mm範圍內的外徑。此外,所述出口具有在1.0mm至4.5mm範圍內的內徑。因而,該鉑微粒子發生器可在抑制臭氧生成的同時發射足量的鉑微粒子。
文檔編號B22F9/14GK102281792SQ20108000451
公開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請日期2010年1月22日 優先權日2009年1月27日
發明者小村泰浩, 町昌治, 須田洋 申請人:松下電工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