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的味道(一帶一路的味道)
2023-05-13 22:00:23
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11月29日電(李夏 馬藝萌 張涵)「僅用蒜、橄欖油和辣椒來製作的義大利細麵條可能是最簡單的一道傳統義大利麵了。儘管食材簡易,但絕對是一道義大利『必嘗菜』。」在北京一家名為Ponte的義大利餐廳裡,餐廳的行政主廚馬可·特倫丁興致勃勃地向記者介紹義大利特色菜。
馬可來自於義大利北部,這位年過五旬的意餐廚師已在中國生活工作了15年。他眼中的中國經歷了怎樣的變化?他眼中的「一帶一路」倡議又是怎樣的?
近日,義大利廚師馬可·特倫丁接受了新華網專訪。王鍾毅 攝
在華15載 見證開放的中國
從1986年起,馬可以廚師的身份在世界各地工作,曾踏足澳大利亞、泰國、美國等國家,但中國是他工作時間最長的國家。
香港是馬可在中國落腳的第一座城市。那時,他在香港一家餐廳做客座廚師,機緣巧合下,他被餐廳派往上海的分店。在上海工作兩年後,他又得到了前往北京的工作機會,便一直工作至今。
「說實話,來到北京一個星期後,我就想回上海了。」回憶起初到北京的日子,馬可笑著說,「因為在北京找不到適合我的食物,北京的飲食和上海很不相同,超市裡也幾乎沒有西方食品。」
「現在好多了,在北京幾乎可以買到任何東西。」馬可說。他還注意到,與他15年前初來中國時相比,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也嘗試著吃義大利餐。
馬可現場製作義大利麵。陳穎 攝
美食為媒 文化之橋溝通民心
去年,馬可所在的義大利餐廳決定在北京再開一家分店,老闆便將給餐廳取名的任務交給了馬可。他思來想去,覺得「Ponte」這個名字十分合適。
「Ponte」在義大利語中是「橋」的意思,因為新餐廳的附近有兩座橋,馬可的取名靈感便由此而來。而且,「Ponte」這個詞比較簡短,好發音,易記憶,馬可相信這個名字很容易給中國客人留下印象。
馬可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老闆,老闆隨後回復他說:「Ponte,通往義大利的橋梁。」這個名字賦予了新餐廳更深刻的含義——以美食為媒,促進中意兩國的文化交流。
馬可相信,在任何國家的飲食文化中,只要廚師做得好,就能做出美味的食物,因此,他堅持做原汁原味的意餐並與客人們分享。新餐廳的顧客中約有九成是中國人,他很高興地看到越來越多的中國客人喜歡奶酪、義大利香腸、意式麵包等。
馬可現場製作的義大利餐——藏紅花燴飯。王鍾毅 攝
「一帶一路」:連通中意兩國的橋梁
今年3月,中意兩國籤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分處古絲綢之路兩端的中國和義大利將進一步深化合作。對此,馬可也有自己的理解。
「我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就像我們餐廳的名字一樣,是一座通往中國的橋,一座連通義大利和中國的橋。」馬可說。
他相信,兩國之間的人員往來將更加密切,兩國人民也會更加願意了解彼此。他提到,義大利的中學通常要求學生們選修外語,如今,一些學校也將漢語作為選修課之一,在漢語課上,老師們會向學生們介紹中國是什麼樣的。
馬可展示他現場製作的藏紅花燴飯。陳穎 攝
作為深諳義大利飲食文化的廚師,馬可認為美食可作為人們了解另一種文化的起點。對歐洲人來說,中國的飲食文化與歐洲截然不同,正可以作為外國人了解中國、了解中國文化的開始。
同時,他也希望,「一帶一路」倡議能有助於將更多的義大利食材進口到中國,這樣他便可以做出更加地道的義大利美食,為建造中意兩國的美食之橋添磚加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