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條並條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16 15:21:16 1
專利名稱:棉條並條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紡織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棉條並條裝置。
背景技術:
紡紗過程中,需要製造叫做棉條的半制品,棉條經過進一步的加工製造,形成紗線。通常棉條是由本色纖維製成的,經過加工製成本色紗線。紡織業的並條機的作用是改善條子的內部結構,從而提高其長片段的均勻度,同時降低重量不均率,使條子中的纖維伸直平行,減少彎鉤,使細度符合規定,使不同種類或不同品質的原料混合均勻,達到規定的混合比。並條機由餵入單元、牽伸單元、成條單元和一些自動結構等組成。在並條過程中,棉(纖維)條子在並列輸送至並條機餵入單元的途中,容易粘有短絨、棉花絮或粉塵雜質,在並條裝置並條時,會出現斷條,或並條後的產品出現紗重不均勻、條幹不均的品質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基於上述現有 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棉條並條裝置,該棉條並條裝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具有去除短絨、棉花絮或粉塵雜質的功能,提高並條後產品的品質。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在於:一種棉條並條裝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前側設置有相互嚙合的第一壓緊輪和第二壓緊輪,所述第一壓緊輪和第二壓緊輪的上側設置有用於聚合棉線的聚料鬥,所述第一壓緊輪的輪軸的一端部設置有扇葉,其另一端與設置在底板後側的電機經減速器相連接,所述底板前側設置有用於清掃第一壓緊輪和第二壓緊輪的清掃裝置,所述第一壓緊輪和第二壓緊輪的下方設置有用於張緊棉條的張緊裝置。為了實現棉線更好的餵入棉條並條裝置,所述聚料鬥位於第一壓緊輪和第二壓緊輪相互嚙合的正上方。為了實現棉線聚合更好的餵入棉條並條裝置,所述聚料鬥成V字型。為了實現清潔棉條並條裝置,所述清掃裝置由第一凸塊、第二凸塊、第一彈性塊和第二彈性塊構成,所述第一凸塊、第二凸塊對應設置在第一壓緊輪和第二壓緊輪的下方,所述第一彈性塊、第二彈性塊的一端對應於第一凸塊、第二凸塊固定,另一端也對應與第一壓緊輪、第二壓緊輪的外周部相貼近。為了實現張緊棉條,便於並條後的棉條輸出,所述張緊裝置由連接柱和彈性擺臂構成,所述連接柱固定在底板上,且位於第一壓緊輪和第二壓緊輪的下方,所述彈性擺臂一端與連接柱活動連結。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該棉條並條裝置具有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具有去除短續、棉花絮或粉塵雜質的功能,實現提聞並條後廣品的品質;並條後的棉條紗重均勻、條幹均勻,更加整齊、美觀;同時結構簡單,也方便以後的檢修和調整;具有較高的使用價值和推廣價值。
圖1為實施例中的棉條並條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實施例中的棉條並條裝置的左視結構示意圖。圖3為實施例中的棉條並條裝置的第一壓緊輪和第二壓緊輪相嚙合的斷面結構示意圖。標號說明:1 一底板2—第一壓緊輪 3—第二壓緊輪4 一聚料鬥 5—扇葉 6—電機7 —減速器8—第一凸塊9 一第二凸塊10—第一彈性塊11 一第二彈性塊 12 —連接柱 13—彈性擺臂。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構造特徵、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並配合附圖詳予說明。參考圖例廣3,—種棉條並條裝置,包括底板I,所述底板I前側設置有相互嚙合的第一壓緊輪2和第二壓緊輪3,所述第一壓緊輪2和第二壓緊輪3的上側設置有用於聚合棉線的聚料鬥4,所述第一壓緊輪2的輪軸的一端部設置有扇葉5,其另一端與設置在底板I後側的電機6經減速器7相連接,所述底板I前側設置有用於清掃第一壓緊輪2和第二壓緊輪3的清掃裝置,所述第一壓緊輪2和第二壓緊輪3的下方設置有用於張緊棉條的張緊
> 裝直。在本實施例中,為了實現棉線更好的餵入棉條並條裝置,所述聚料鬥4位於第一壓緊輪2和第二壓緊輪3相互嚙合的正上方。在本實施例中,為了實現棉線聚合更好的餵入棉條並條裝置,所述聚料鬥4成V字型。在本實施例中,為了實現清潔棉條並條裝置,所述清掃裝置由第一凸塊8、第二凸塊9、第一彈性塊10和第二彈性塊11構成,所述第一凸塊8、第二凸塊9對應設置在第一壓緊輪2和第二壓緊輪3的下方,所述第一彈性塊10、第二彈性塊11的一端對應於第一凸塊
8、第二凸塊9固定,另一端也對應與第一壓緊輪2、第二壓緊輪3的外周部相貼近。在本實施例中,為了實現張緊棉條,便於並條後的棉條輸出,所述張緊裝置由連接柱12和彈性擺臂13構成,所述連接柱12固定在底板I上,且位於第一壓緊輪2和第二壓緊輪3的下方,所述彈性擺臂13 —端與連接柱12活動連結。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範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棉條並條裝置,包括底板,其特徵在於:所述底板前側設置有相互嚙合的第一壓緊輪和第二壓緊輪,所述第一壓緊輪和第二壓緊輪的上側設置有用於聚合棉線的聚料鬥,所述第一壓緊輪的輪軸的端部設置有扇葉,其另一端與設置在底板後側的電機連接,所述底板前側設置有用於清掃第一壓緊輪和第二壓緊輪的清掃裝置,所述第一壓緊輪和第二壓緊輪的下方設置有用於張緊棉條的張緊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棉條並條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聚料鬥位於第一壓緊輪和第二壓緊輪相互嚙合的正上方。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棉條並條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聚料鬥成V字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棉條並條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清掃裝置由第一凸塊、第二凸塊、第一彈性塊和第二彈性塊構成,所述第一凸塊、第二凸塊對應設置在第一壓緊輪和第二壓緊輪的下方,所述第一彈性塊、第二彈性塊的一端對應於第一凸塊、第二凸塊固定,另一端也對應與第一壓緊輪、第二壓緊輪的外周部相貼近。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棉條並條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張緊裝置由連接柱和彈性擺臂構成,所述連接柱固定在底板上,且位於第一壓緊輪和第二壓緊輪的下方,所述彈性擺臂一端與連接 柱活動連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棉條並條裝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前側設置有相互嚙合的第一壓緊輪和第二壓緊輪,所述第一壓緊輪和第二壓緊輪的上側設置有用於聚合棉線的聚料鬥,所述第一壓緊輪輪軸的一端部連接有扇葉,其另一端與設置在底板後側的經減速器相連接,所述底板前側設置有用於清掃第一壓緊輪和第二壓緊輪的清掃裝置,所述第一壓緊輪和第二壓緊輪的下方設置有用於張緊棉條的張緊裝置。該棉條並條裝置具有去除短絨、棉花絮或粉塵雜質的功能,提高並條後產品的品質,具有較高的使用價值和推廣價值。
文檔編號D01H13/10GK203128740SQ20132001971
公開日2013年8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1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15日
發明者鄭永成 申請人:福建省永泰縣金泰紡織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