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攜式艾灸助灸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18 18:04:21 3
專利名稱:可攜式艾灸助灸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儀器,特別涉及一種在中醫艾灸中,對人體穴位有理療作用的醫療儀器。
背景技術:
中醫艾灸治療中,需要將艾條點燃,針灸時,艾條燃著之後產生的熱量和艾氣,艾條放置於病人穴位皮膚上方,與皮膚保持一定距離,使得艾條的熱和艾氣滲入穴位,從而通過經絡的傳導,起到溫通氣血,扶正祛邪作用,從而達到保健養生、防病治病的目的。但直接將艾條點燃置於皮膚上方,經常會發生燃盡的灰掉落到病人皮膚或衣物上,造成皮膚灼傷或衣物被引燃的問題。而且,在局部灸療中,如果僅使用艾條而無其他理療器具的配合, 艾氣及熱量不易進入到身體穴位中,從而影響療效。為解決上述問題,現有技術中將艾條等有治療作用的可燃藥物放入一個容器中,容器有透出艾氣和熱量的透氣口,病人可以手持容器,放置在需要治療的部位,如中國實用新型專利ZL200620047^5. 5中的理療器,包括一個盒體、一個盒蓋、一個隔層、一排透氣孔、一個可調節燃燒程度的控制窗;盒體為長方體,盒體下面密布多個透氣孔;盒蓋為倒「凸」型,盒蓋上有一排透氣孔;可調節燃燒程度的控制窗位於盒蓋上;隔層置於盒體中部,距離盒底5-6cm。但在實際中,艾條在理療器中自燃,其自身熱量和艾氣僅通過自然方式排出,滲入穴位的力度不大,且由於艾條燃燒不完全,易產生較多煙霧;此種理療器適用於大面積局部使用,但對較小面積的肢體局部,就會存在操作不方便,艾氣噴出沒有針對性地對準穴位的問題。而且,這種理療器外形呆板,不美觀,有四方稜角,攜帶也不方便。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外形美觀、攜帶方便,對艾氣和熱量滲入穴位有助力效果且不易產生煙霧、使用安全的艾灸助灸器。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可攜式艾灸助灸器,包括噴氣嘴、燃燒室筒體、隔灰網,其特徵在於所述噴氣嘴位於燃燒室筒體前端,與燃燒室筒體可拆卸地連接;所述隔灰網設於噴氣嘴內,與所述噴氣嘴固定連接;所述燃燒室筒體後端設有風力發生裝置,所述風力發生裝置與燃燒室筒體可拆卸地連接;所述風力發生裝置與電源連接。在上述的可攜式艾灸助灸器中,所述燃燒室筒體後部下方設有手柄;所述手柄外表面上設有開關、指示燈;所述手柄內部設有電池容置室。在上述的可攜式艾灸助灸器中,所述噴氣嘴由隔熱噴嘴和旋轉接口構成;所述隔熱噴嘴為中空管狀,一端與所述旋轉接口固接;所述旋轉接口呈中空管狀一端與所述隔熱噴嘴固接,另一端與所述燃燒室筒體連接;所述旋轉連接口內表面設有一個沿徑向,向內凸出的臺階和一個片狀不鏽鋼隔灰網;所述隔灰網與所述臺階固接。在上述的可攜式艾灸助灸器中,所述燃燒室筒體呈一端開放筒狀,由三層構成,從內至外依次呈環形嵌套,最內層為底部封閉的固定不鏽鋼隔熱網,中間層為陶瓷隔熱層,最外層為筒體罩殼;所述筒體罩殼與旋轉接口連接端外壁,設有螺紋;所述固定不鏽鋼隔熱網、陶瓷隔熱層、筒體罩殼三者固定連接;所述固定不鏽鋼隔熱網中部空間,活動放置有呈圓筒狀、兩端開放的儲灰隔熱網;所述儲灰隔熱網內表面圍成容納燃狀艾條的燃燒室;所述固定不鏽鋼隔熱網封閉端固定連接有彈簧。在上述的可攜式艾灸助灸器中,所述風力發生裝置由罩殼、電機、風扇構成;所述罩殼前端內表面與所述燃燒室筒體外表面連接;所述電機與罩殼內壁固接;所述電機前端設有風扇,所述風扇與電機的轉軸樞接;所述罩殼的底部設有送風孔,所述送風孔處設有一片網狀擋板,所述擋板與所述罩殼固接;所述電機與電源連接。在上述的可攜式艾灸助灸器中,所述隔熱噴嘴為陶瓷材料製成,呈臺體狀,內部有軸向通孔,前端為噴氣部呈縮口狀,後端為連接部;所述噴氣部前端噴氣口邊緣呈弧形;所述噴氣部外表面直徑小於連接部外表面直徑;所述連接部外表面嵌入至所述旋轉接口前端,與所述旋轉接口內表面採用膠粘方式連接。在上述的可攜式艾灸助灸器中,所述隔熱噴嘴為陶瓷材料製成,呈臺體狀,內部有軸向通孔;前端為噴氣部呈敞口狀,後端為連接部;所述隔熱噴嘴在軸向截面的腰呈弧形; 所述噴氣部前端噴氣口設有向外部翻出的弧形邊沿;所述連接部的端面與所述旋轉接口的端面採用膠粘方式連接。在上述的可攜式艾灸助灸器中,所述噴氣嘴內設有一個儲姜室;所述儲姜室位於所述隔灰網後,是由所述隔灰網與所述旋轉接口無螺紋一段內壁圍成的空間。在上述的可攜式艾灸助灸器中,所述旋轉接口外表面設有一個或多個通氣孔,所述通氣孔聯通所述旋轉接口內外表面。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解決了艾灸治療中,艾氣和熱量自然揮發利用率低的問題,通過風扇的助力,使得艾氣和熱量更好的滲入人體穴位,加強療效。而且,風扇產生的風力有助燃效果,可使得艾條在燃燒室內完全燃燒,不易產生煙霧。噴氣嘴部位採用隔灰網隔擋灰燼,可有效防止艾灰掉落造成皮膚灼傷或衣物損毀。手持部位採用導熱慢的材料製作, 減少手持部位的熱感,安全實用。噴氣嘴可更換,病人可以根據實際治療需要選擇敞口或縮口的噴氣嘴。本實用新型結構小巧,方便攜帶,且外形美觀。
圖1為實施方式一的可攜式艾灸助灸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實施方式二可攜式艾灸助灸器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敞口噴氣嘴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縮口噴氣嘴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內置的儲灰隔熱網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實施例1一種可攜式艾灸助灸器,包括有噴氣嘴1、燃燒室筒體2和風力發生裝置3,如圖1 所示,噴氣嘴1位於燃燒室筒體2前端,與燃燒室筒體2通過螺紋連接方式連接。使用時,將噴氣嘴1與燃燒室筒體2前端旋轉擰緊,噴氣嘴1可以呈如圖3所示的敞開式喇叭狀口, 也可以呈如圖4所示的縮口狀。使用人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如需在較大面積皮膚上進行艾灸,則可選用敞口狀噴氣嘴;如使用面積較小,則可選用縮口狀噴氣嘴。燃燒室筒體2後端設有風力發生裝置3,風力發生裝置3與燃燒室筒體2通過膠粘方式固定連接,風力發生裝置3與電源連接,為助灸器風扇提供運轉動力。如圖3所示,噴氣嘴1由隔熱噴嘴11和旋轉接口 12構成。隔熱噴嘴11為管狀, 一端與所述旋轉接口 12通過膠粘方式粘接。隔熱噴嘴11為陶瓷材料製成,呈臺體狀,內部有軸向通孔,與燃燒室筒體2的燃燒室25聯通。噴氣嘴1分為兩部分,前端為噴氣部111, 用以噴出艾氣和熱量;後端為連接部112,用以與旋轉接口 12連接。噴氣部111前端敞口處邊緣呈弧形,必要時可以直接將嘴口與皮膚貼合。如圖3所示,噴氣部111外表面直徑小於連接部112外表面直徑,連接部112外表面嵌入至所述旋轉接口 12前端,與旋轉接口 12 內表面採用膠粘方式連接。旋轉接口 12內表面設有一個向內凸出的臺階121,臺階121上粘接有一個片狀不鏽鋼隔灰網122。使用時,不鏽鋼隔灰網122擋住艾絨灰燼,防止灰燼掉落到皮膚或衣物上。噴氣嘴1結構還可如圖4所示,隔熱噴嘴11在軸向截面的腰呈弧形,噴氣部111 前端設有向外部翻出的弧形邊沿1131,連接部112的端面1121與旋轉接口 12的端面121 採用膠粘方式連接。進一步,如圖1所示,噴氣嘴1內還設有一個儲姜室13,儲姜室13位於隔灰網後, 是隔灰網122與旋轉接口 12無螺紋一段內壁圍成的空間。使用時,可先在儲姜室13內可放入適量生薑薄片,然後將噴氣嘴1旋轉接到將艾條燃燒時,熱量和艾氣先通過姜層,熱量促使薑片揮發姜氣,艾氣一同與滲入穴位,可增加治療效果,且熱量通過姜層後熱度減緩, 噴氣嘴1直接與皮膚接觸時,不易發生皮膚灼傷。旋轉接口 12外表面設有一個或多個通氣孔,通氣孔聯通所述旋轉接口 12內外表面,空氣通過通氣孔進入到助灸器內部腔體中,有助於燃燒室25內艾條的燃燒。如圖1所示,燃燒室筒體2呈一端開放筒狀,由三層構成,從內至外依次呈環形嵌套,最內層為底部封閉的固定不鏽鋼隔熱網21,中間層為陶瓷隔熱層22,最外層為筒體罩殼23。筒體罩殼23與旋轉接口 12連接端外壁,設有螺紋。固定不鏽鋼隔熱網21、陶瓷隔熱層22、筒體罩殼23三者之間採用膠粘方式固定連接。固定不鏽鋼隔熱網21中部空間,活動放置有呈圓筒狀、兩端開放的儲灰隔熱網對,儲灰隔熱網M內表面圍成容納燃狀艾條的燃燒室25,其內部大小可容納約1/4根艾條。固定不鏽鋼隔熱網21封閉端固定連接有彈簧。使用時將艾條點燃,放入燃燒室25中,底部擱置在彈簧沈上,上部可以超出燃燒室筒體2前端。旋上噴氣嘴1時,艾條被封閉在燃燒室內。艾條燃盡需要清理灰燼時,將噴氣嘴 1旋下,取出儲灰隔熱網24,將灰燼清理乾淨,再放入到固定不鏽鋼隔熱網21中部,以待下次使用。陶瓷隔熱層22可以將艾條產生的熱量較好地阻隔在燃燒室內,聚集熱量,防止了熱量擴散,使得手持使用時,不會發生外殼過熱而導致使用人燙傷等事件。本實施例中的筒體罩殼23使用塑料材質,但不限於塑料材質製作。如圖1所示,風力發生裝置3由罩殼31、電機32、風扇33、電力供給裝置M構成。 罩殼31前端內表面與所述燃燒室筒體2外表面通過螺紋連接或者卡合連接,在電機32或風扇33需要維修時,可將風力發生裝置3整體與燃燒室筒體2分離,方便維修。電機32與罩殼31內壁固定連接。電機32前端設有風扇33,風扇33與電機32的轉軸連接,電機32 帶動風扇33運轉。罩殼31的底部設有送風孔311,送風孔311處設有一片網狀擋板312, 擋板312採用膠粘方式黏貼固定在罩殼31底部內側。本實施方式可以採用直流電源提供動力,此時電機32採用4. 5V直流電機。使用時,艾灸助灸器的電源線與一個交流轉直流的變壓裝置接通,將家用220V的交流電轉換為低壓直流電源,電機32帶動前端風扇33運轉, 產生風力,風力透過固定不鏽鋼隔熱網21底部的網孔,進入到燃燒室中,推動艾氣從燃燒室流向噴氣嘴,加大艾氣滲入皮膚的力度,並且可以使艾條燃燒更加完全。實施例2本實用新型也可以採用電池作為風扇33的運轉動力,此時電機32採用3V直流電機。燃燒室筒體2後部下方設有手柄4,所手柄4外表面上設有開關41、指示燈42,手柄4 內部設有電池容置室43和與電機連接的電路。電池容置室43可容納2節5號電池,使用時,將打開開關41,指示燈亮起,風扇開始轉動。進一步,本實用新型也可以同時具有外接電源連接線和電池容置室,方便使用者因地制宜地實用本實用新型。以上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中普通技術人員可根據上述說明對本實用新型做出種種變化例。因而,實施例中的某些細節不應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本實用新型將以所附權利要求書界定的範圍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可攜式艾灸助灸器,包括噴氣嘴(1 )、燃燒室筒體(2)、隔灰網(122),其特徵在於所述噴氣嘴(1)位於燃燒室筒體(2)前端,與燃燒室筒體(2)可拆卸地連接;所述隔灰網(122)設於噴氣嘴(1)內,與所述噴氣嘴(1)固定連接;所述燃燒室筒體(2)後端設有風力發生裝置(3),所述風力發生裝置(3)與燃燒室筒體(2)可拆卸地連接;所述風力發生裝置(3)與電源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攜式艾灸助灸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燃燒室筒體I(2)後部下方設有手柄(4);所述手柄(4)外表面上設有開關(41)、指示燈(42);所述手柄(4)內部設有電池容置室(43)。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攜式艾灸助灸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噴氣嘴(1)由隔熱噴嘴(11)和旋轉接口(12)構成;所述隔熱噴嘴(11)為中空管狀,一端與所述旋轉接口(12) 固接;所述旋轉接口(12)呈中空管狀一端與所述隔熱噴嘴(11)固接,另一端與所述燃燒室筒體(2)連接;所述旋轉連接口(1 內表面設有一個沿徑向,向內凸出的臺階(121)和一個片狀不鏽鋼隔灰網(122);所述隔灰網(122)與所述臺階(121)固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攜式艾灸助灸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燃燒室筒體(2) 呈一端開放筒狀,由三層構成,從內至外依次呈環形嵌套,最內層為底部封閉的固定不鏽鋼隔熱網(21),中間層為陶瓷隔熱層(22),最外層為筒體罩殼03);所述筒體罩殼03)與旋轉接口(1 連接端外壁,設有螺紋;所述固定不鏽鋼隔熱網(21)、陶瓷隔熱層(22)、筒體罩殼(23)三者固定連接;所述固定不鏽鋼隔熱網(21)中部空間,活動放置有呈圓筒狀、兩端開放的儲灰隔熱網(24);所述儲灰隔熱網(24)內表面圍成容納燃狀艾條的燃燒室(25);所述固定不鏽鋼隔熱網(21)封閉端固定連接有彈簧(26)。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攜式艾灸助灸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風力發生裝置(3) 由罩殼(31)、電機(32)、風扇(33)構成;所述罩殼(31)前端內表面與所述燃燒室筒體(2) 外表面連接;所述電機(32)與罩殼(31)內壁固接;所述電機(32)前端設有風扇(33),所述風扇(33)與電機(32)的轉軸樞接;所述罩殼(31)的底部設有送風孔(311),所述送風孔處設有一片網狀擋板(34),所述擋板(34)與所述罩殼(31)固接;所述電機(3 與電源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可攜式艾灸助灸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隔熱噴嘴(11)為陶瓷材料製成,呈臺體狀,內部有軸向通孔,前端為噴氣部(111)呈縮口狀,後端為連接部 (112);所述噴氣部(111)前端噴氣口邊緣呈弧形;所述噴氣部(111)外表面直徑小於連接部(11 外表面直徑;所述連接部(11 外表面嵌入至所述旋轉接口(1 前端,與所述旋轉接口(1 內表面採用膠粘方式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可攜式艾灸助灸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隔熱噴嘴(11)為陶瓷材料製成,呈臺體狀,內部有軸向通孔;前端為噴氣部(11 呈敞口狀,後端為連接部 (114);所述隔熱噴嘴(11)在軸向截面的腰呈弧形;所述噴氣部(11 前端噴氣口設有向外部翻出的弧形邊沿(1131);所述連接部(114)的端面與所述旋轉接口(1 的端面採用膠粘方式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可攜式艾灸助灸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噴氣嘴(1)內設有一個儲姜室(13);所述儲姜室(13)位於所述隔灰網後,是由所述隔灰網(122)與所述旋轉接口 (12)無螺紋一段內壁圍成的空間。
9.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可攜式艾灸助灸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旋轉接口(12)外表面設有一個或多個通氣孔(123),所述通氣孔聯通所述旋轉接口(1 內外表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儀器,特別涉及一種在中醫艾灸中,對人體穴位有理療作用的醫療儀器。一種可攜式艾灸助灸器,包括噴氣嘴、燃燒室筒體、隔灰網,其特徵在於所述噴氣嘴位於燃燒室筒體前端,與燃燒室筒體可拆卸地連接;所述隔灰網設於噴氣嘴內,與所述噴氣嘴固定連接;所述燃燒室筒體後端設有風力發生裝置,所述風力發生裝置與燃燒室筒體可拆卸地連接;所述風力發生裝置與電源連接。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解決了艾灸治療中,艾氣和熱量自然揮發利用率低的問題,通過風扇的助力,使得艾氣和熱量更好的滲入人體穴位,加強療效。而且,風扇產生的風力有助燃效果,可使得艾條在燃燒室內完全燃燒,不易產生煙霧。
文檔編號A61H39/06GK202015337SQ201120070498
公開日2011年10月26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17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17日
發明者任增強, 任曉東 申請人:任增強, 任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