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紀委反腐專題片《永遠在路上》觀後感
2023-08-11 05:48:29
一代廉吏于成龍,廉潔為公傳美名。當官為政謹記牢,精圖勤勉把心操。盡職盡責不圖權,做人做事不圖錢。警鐘長敲長自律,心襟坦蕩心長安。
20xx年中紀委反腐專題片《永遠在路上》觀後感一:
近年來,黨中央反腐敗保持高壓態勢,力度越來越大,覆蓋面越來越廣,取得碩果纍纍,贏得老百姓一片贊聲。但是,一些基層「蠅腐」現象也屢屢被曝光,群眾深受其害,反映甚是強烈。
「蠅腐」多發易發,量大面廣,往往遊走在政策邊緣,更多時候是一些「小動作」「潛規則」,相比較「老虎」的大貪巨腐,「蠅腐」一般涉及群體小,涉及資金少,容易被「忽視」,因而更具隱蔽性;而在事情被揭發後,因涉事群眾大都是「熟人」,甚至沾親帶故,再加上「中間人」出面說情,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迴旋餘地大,變相的助長了「蠅腐」的囂張氣焰;即使相關部門追查下來,一般也會因其影響和危害範圍小,「情節較輕」,給予的懲戒力度不大,難以起到警示震懾作用。
仔細分析「蠅腐」現象就會發現,一些「小官」「小幹部」正是因為「小事不慎、小節不懼、小錯不改」才一步步走向深淵,最終釀成大錯。比如,一些村幹部見好處就想「分一杯羹」,雁過拔毛,在低保等扶持救助資金上「吃拿卡要」、優親厚友;在落實涉農惠農政策上不公開、不透明、不民主,漠視群眾感受,搞官僚主義,總想「顯顯威風」;甚至與當地「惡霸」勾結,欺壓百姓,橫行鄉裡。任由其發展,就會肆無忌憚、為所欲為,演變為「小官大貪」。
「蠅腐」一旦蔓延成患,其害不亞於「虎貪」。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相對於『遠在天邊』的『老虎』,群眾對『近在眼前』嗡嗡亂叫的『蠅貪』感受更真切。」「『微腐敗』也可能成為『大禍害』,它損害的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眾獲得感,揮霍的是基層群眾對黨的信任。」所以,必須著力解決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堅決遏制「蠅腐」蔓延勢頭,要露頭就打,治理「蠅腐」也要借鑑「打虎」的經驗和做法,加大懲戒力度,決不姑息縱容,將制度的籠子織得更細更密。
禍患常積於忽微,小不治則亂大局。王岐山同志強調,深入推進反腐敗鬥爭要抓早抓小,對存在的問題要早發現、早處置,防止釀成大禍。治理「蠅腐」還需正本清源,懲防並用。一要發動群眾積極提供線索,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形成合力,不留死角盲區;二要進一步夯實責任,嚴肅追責問責,在落實和監督上下功夫;三要防微杜漸,著眼抓早抓小,立足抓常抓長,早發現早治療,持之以恆不鬆緊;四要增強基層幹部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辦事的能力,健全「不敢腐」「不能腐」的機制,營造「不想腐」的政治生態。
20xx年中紀委反腐專題片《永遠在路上》觀後感二:
本集講述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堅決整治和查處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通過剖析山東、廣西、安徽、新疆、貴州等省區發生在基層侵害群眾切身利益的6起典型案例,說明基層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易發多發、量大面廣,「微腐敗」也可能成為「大禍害」。
從現在查處的情況來看,開展專項行動一年了,立案的已經將近1萬件,從現在看已經查處了6000多人,過100萬的190個,過1000萬的31個。這些人級別都很低,但是他們貪的數量都是很驚人。
山東泰安市寧陽縣的一個村莊。小靜今年12歲,她的父親去世,母親失明,母女倆每月靠160元低保金和600元兒童福利救助金生活。但是,居然還有人打這600元兒童福利救助金的主意。2013年,小靜有9個月的總共5400元的福利救助金,被當地民政局福利辦原主任張士龍私自截留。
2013年,寧陽縣有20多個符合救助條件的孩子通過了審批,可以得到每月600元福利救助金。張士龍作為經辦人,利用職務便利,把前9個月的錢私自取走後,才把救助卡交給這些家庭,對他們謊稱救助金是從10月才開始發放的。20多個孩子1到9月的救助金共15.74萬元,被他用來炒股以及日常消費。這些孩子要麼是孤兒,要麼是父母有嚴重殘疾,都是極度貧困的家庭。5400元看起來不多,對他們卻不是一個小數目。最終,有人偶然查看了救助卡的歷史交易記錄,產生了懷疑並舉報,寧陽縣紀委迅速查清了張士龍的違紀問題,並做出開除黨籍和開除公職處分,最終張士龍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十年六個月。
在各地紀檢監察機關近年查處的腐敗問題中,有不少是類似這樣的情況,侵害的是貧困群眾的利益。低保金、危房改造資金、救災款,當腐敗分子向這些「救命錢」伸手,不論金額大小,引發的民憤是極大的。
20xx年中紀委反腐專題片《永遠在路上》觀後感三:
反腐專題片《永遠在路上》自10月17日開播以來,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專題片中,蘇榮、周本順、李春城等多個「大老虎」直面鏡頭,現身說法。在貪腐細節「大尺度」曝光的同時,也讓從嚴治黨的話題成為輿論熱點。
黨的十八大後不收斂、不收手,問題嚴重、群眾反映強烈,現在重要崗位且可能還要提拔使用的黨員領導幹部,這是執紀審查的重中之重。從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20xx年以來發布的數據看,64%被查處的中管幹部「十八大後仍不收斂、不收手」,不少領導幹部更是被指「性質惡劣、情節嚴重」。
海外再也不是貪官的天堂。20xx年7月26日,百名紅色通緝令北京落網第一人孫新涉嫌挪用公款罪、貪汙罪在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宣判,法院判決其罪名成立,判處有期徒刑14年6個月。
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腐敗國際追逃追贓工作在多部門通力合作下取得明顯效果。20xx年11月9日,北京APEC會議通過《北京反腐敗宣言》。20xx年4月22日,我國首次公布百份全球追逃「紅色通緝令」,截至今年7月15日,「百名紅通人員」已有三分之一歸案。據統計,今年上半年追回外逃人員381人,其中國家工作人員57人,追回贓款12.4億元。
從「獵狐」到「天網」,再到集中公開外逃人員通緝信息,隨著反腐風暴「國際版」不斷升級,20xx年我國首次實現了外逃人員庫存的反轉,一大批長期潛逃國外的腐敗分子落網,國際反腐敗領域話語權不斷增強。
正本就要清源,固根才能守魂。巡視、巡察,派駐紀檢機構全覆蓋,就是要實現黨內監督不留死角、沒有空白。
更多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