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複合耐磨材料的製備方法與流程
2023-05-18 04:02:16 2
本發明涉及一種複合耐磨材料的製備方法,屬於耐磨材料製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磨損是預製件產生失效的一種最基本的類型,目前普遍存在於冶金、礦山、火電、機械、水泥、煤礦等許多行業。這造成了原材料的極大浪費和能源的巨大的消耗,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消耗金屬耐磨材料高達500萬噸以上。可見提高機械設備及零件部件的耐磨性能,可以有效減少能源的消耗,也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
目前,研究最多的是以氧化鋁,碳化矽,碳化鎢陶瓷顆粒為骨料,合金粉末或基體金屬粉末為填充劑,選擇合適的粘結劑,壓製成型,製成預製塊,烘乾,在真空燒結爐內熔化合金粉末、基體金屬粉末,把陶瓷顆粒粘接成多孔的陶瓷預製體。然後再澆鑄基體金屬液。在澆鑄基體金屬液時,合金粉末熔化,金屬液填充至該合金粉末的孔隙中,這樣的預製體是靠粘接劑粘接成型易脆裂、易剝落。孔隙均勻性差,在澆鑄基體金屬液時,基體金屬液滲透不透徹,不均勻,陶瓷顆粒和基體金屬液的粘結性較差,從而導致耐磨性能較差,抗衝擊性能差,其次,合金粉末價格昂貴,導致製造成本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針對現有的耐磨材料中陶瓷顆粒與基體金屬液的粘結性較差,從而導致耐磨性能和抗衝擊性能較差的問題,本發明首先將廢棄陶瓷、碳化矽等物質進行混合球磨,得到混合粉末,再將純銅熔融後,與鋁、鐵等金屬進行混合加熱,得到混合金屬液體,接著將其與混合粉末進行混合澆鑄,經淬火,加熱升溫、再淬火,得到固體,最後對其進行電暈處理和真空燒結,得到複合耐磨材料。本發明製備的複合耐磨材料耐磨性能和抗衝擊性能好,便於工業運用。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1)按重量份數計,分別選取30~40份廢棄陶瓷、5~10份碳化矽、6~8份二氧化鋯、3~5份微晶玻璃、2~4份炭黑和1~3份氮化鈦,按球料質量比10:1將物料加入到球磨罐中,球磨20~30h後過100~120目篩,得混合粉末,備用;
(2)按質量百分比計,分別選取6~10%Al、0.6~0.8%Fe、2.5~3.0%Nb、3.5~5.0%Mo、0.3~0.5%Ni、15~20%Mn、1~3%Zn,其餘的為純銅,先將純銅放入石墨粘土坩堝中,再把坩堝放入電阻爐中,在高純氬氣的氣氛下加熱至1100~1200℃使銅熔融,隨後向液體銅中加入Al、Fe、Nb、Mo、Ni、Mn、Zn組分,繼續保溫熱處理15~20min,得混合金屬液體;
(3)將上述混合金屬液體中加入步驟(1)備用的混合粉末,隨後立即澆鑄到模具中,冷卻至700~800℃出爐,用自來水淬火3~5min,淬火後再放入電阻爐中以10~15℃/min速率升溫至700~800℃,保溫5~10min後出爐,用自來水淬火至室溫,得固體;
(4)將上述固體放置於電暈放電儀上,處理電壓為50~70kV,每隔20~30s處理一次,每次處理5~10s,電暈處理3~5min後,將電暈處理後的固體放入真空氣氛燒結爐中,在1300~1500℃溫度下保溫燒結20~25min,燒結後冷卻至室溫,得複合耐磨材料。
本發明製備的複合耐磨材料拉伸強度達到1250MPa以上,抗壓強度達到680MPa以上,衝擊韌性達到65J/cm2以上,摩擦係數為0.2~0.3,體積磨損低於1.95×10-4cm3。
本發明與其他方法相比,有益技術效果是:
(1)本發明製備的複合耐磨材料耐磨性能高,摩擦係數為0.2~0.3,體積磨損低於1.95×10-4cm3;
(2)本發明製備的複合耐磨材料基料之間的粘結性較好,提高了其抗衝擊強度,其衝擊韌性達到65J/cm2以上;
(3)本發明製備的複合耐磨材料製備工藝簡單,成本低廉,便於工業運用。
具體實施方式
首先按重量份數計,分別選取30~40份廢棄陶瓷、5~10份碳化矽、6~8份二氧化鋯、3~5份微晶玻璃、2~4份炭黑和1~3份氮化鈦,按球料質量比10:1將物料加入到球磨罐中,球磨20~30h後過100~120目篩,得混合粉末,備用;再按質量百分比計,分別選取6~10%Al、0.6~0.8%Fe、2.5~3.0%Nb、3.5~5.0%Mo、0.3~0.5%Ni、15~20%Mn、1~3%Zn,其餘的為純銅,先將純銅放入石墨粘土坩堝中,再把坩堝放入電阻爐中,在高純氬氣的氣氛下加熱至1100~1200℃使銅熔融,隨後向液體銅中加入Al、Fe、Nb、Mo、Ni、Mn、Zn組分,繼續保溫熱處理15~20min,得混合金屬液體;接著將上述混合金屬液體中加入備用的混合粉末,隨後立即澆鑄到模具中,冷卻至700~800℃出爐,用自來水淬火3~5min,淬火後再放入電阻爐中以10~15℃/min速率升溫至700~800℃,保溫5~10min後出爐,用自來水淬火至室溫,得固體;最後將上述固體放置於電暈放電儀上,處理電壓為50~70kV,每隔20~30s處理一次,每次處理5~10s,電暈處理3~5min後,將電暈處理後的固體放入真空氣氛燒結爐中,在1300~1500℃溫度下保溫燒結20~25min,燒結後冷卻至室溫,得複合耐磨材料。
實例1
首先按重量份數計,分別選取40份廢棄陶瓷、10份碳化矽、8份二氧化鋯、5份微晶玻璃、4份炭黑和3份氮化鈦,按球料質量比10:1將物料加入到球磨罐中,球磨30h後過120目篩,得混合粉末,備用;再按質量百分比計,分別選取10%Al、0.8%Fe、3.0%Nb、5.0%Mo、0.5%Ni、20%Mn、3%Zn,其餘的為純銅,先將純銅放入石墨粘土坩堝中,再把坩堝放入電阻爐中,在高純氬氣的氣氛下加熱至1200℃使銅熔融,隨後向液體銅中加入Al、Fe、Nb、Mo、Ni、Mn、Zn組分,繼續保溫熱處理20min,得混合金屬液體;接著將上述混合金屬液體中加入備用的混合粉末,隨後立即澆鑄到模具中,冷卻至800℃出爐,用自來水淬火5min,淬火後再放入電阻爐中以15℃/min速率升溫至700℃,保溫10min後出爐,用自來水淬火至室溫,得固體;最後將上述固體放置於電暈放電儀上,處理電壓為70kV,每隔30s處理一次,每次處理10s,電暈處理5min後,將電暈處理後的固體放入真空氣氛燒結爐中,在1500℃溫度下保溫燒結25min,燒結後冷卻至室溫,得複合耐磨材料。
本發明製備的複合耐磨材料拉伸強度達到1256MPa,抗壓強度達到685MPa,衝擊強度達到67J/cm2,摩擦係數為0.3,體積磨損為1.94×10-4cm3。
實例2
首先按重量份數計,分別選取30份廢棄陶瓷、5份碳化矽、6份二氧化鋯、3份微晶玻璃、2份炭黑和1份氮化鈦,按球料質量比10:1將物料加入到球磨罐中,球磨20h後過100目篩,得混合粉末,備用;再按質量百分比計,分別選取10%Al、0.6%Fe、2.5%Nb、3.5%Mo、0.3%Ni、15%Mn、1%Zn,其餘的為純銅,先將純銅放入石墨粘土坩堝中,再把坩堝放入電阻爐中,在高純氬氣的氣氛下加熱至1100℃使銅熔融,隨後向液體銅中加入Al、Fe、Nb、Mo、Ni、Mn、Zn組分,繼續保溫熱處理15min,得混合金屬液體;接著將上述混合金屬液體中加入備用的混合粉末,隨後立即澆鑄到模具中,冷卻至700℃出爐,用自來水淬火3min,淬火後再放入電阻爐中以10℃/min速率升溫至800℃,保溫5min後出爐,用自來水淬火至室溫,得固體;最後將上述固體放置於電暈放電儀上,處理電壓為50kV,每隔20s處理一次,每次處理5s,電暈處理3min後,將電暈處理後的固體放入真空氣氛燒結爐中,在1300℃溫度下保溫燒結20min,燒結後冷卻至室溫,得複合耐磨材料。
本發明製備的複合耐磨材料拉伸強度達到1257MPa,抗壓強度達到687MPa,衝擊強度達到69J/cm2,摩擦係數為0.2,體積磨損為1.85×10-4cm3。
實例3
首先按重量份數計,分別選取35份廢棄陶瓷、7份碳化矽、7份二氧化鋯、4份微晶玻璃、3份炭黑和2份氮化鈦,按球料質量比10:1將物料加入到球磨罐中,球磨25h後過110目篩,得混合粉末,備用;再按質量百分比計,分別選取7%Al、0.7%Fe、2.7%Nb、4.2%Mo、0.4%Ni、17%Mn、2%Zn,其餘的為純銅,先將純銅放入石墨粘土坩堝中,再把坩堝放入電阻爐中,在高純氬氣的氣氛下加熱至1150℃使銅熔融,隨後向液體銅中加入Al、Fe、Nb、Mo、Ni、Mn、Zn組分,繼續保溫熱處理17min,得混合金屬液體;接著將上述混合金屬液體中加入備用的混合粉末,隨後立即澆鑄到模具中,冷卻至750℃出爐,用自來水淬火4min,淬火後再放入電阻爐中以12℃/min速率升溫至750℃,保溫7min後出爐,用自來水淬火至室溫,得固體;最後將上述固體放置於電暈放電儀上,處理電壓為60kV,每隔25s處理一次,每次處理7s,電暈處理4min後,將電暈處理後的固體放入真空氣氛燒結爐中,在1350℃溫度下保溫燒結22min,燒結後冷卻至室溫,得複合耐磨材料。
本發明製備的複合耐磨材料拉伸強度達到1253MPa,抗壓強度達到684MPa,衝擊強度達到64J/cm2,摩擦係數為0.2,體積磨損低於1.84×10-4c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