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認十部最好看的職場劇(火了21年的高智商歷史神劇)
2023-05-07 17:08:14 1
看懂了《雍正王朝》,會覺得《權力的遊戲》真的只是小孩過家家的遊戲,會比看懂《奮鬥》更理解奮鬥的真諦。全劇實際有兩個主題:繼承和改革。圍繞二者,繼承者們、高管們、中層、底層和職場小白們,紛紛上演教科書般的職業生涯。
繼承者們拼的是人心,悟到的層次不同,生涯也不同。
要繼承清集團的控股權,歸根結底是要讀懂康熙的帝王心術。但清集團全國版的實際創始人,廟號聖祖的康熙,在劇中開了上帝視角,多次瞞天過海、李代桃僵、引蛇出洞、隔岸觀火、聲東擊西、明修棧道,讓人捉摸不定。揣摩錯了,後果很嚴重。
焦晃老爺子遠沒有張國立、陳道明演康熙那麼瀟灑。作為男人,步入老年的他藉助鹿血;作為父親,希望有兒子能膝下承歡,盡孝以分憂;作為老男人,希望能有朋友知己推心置腹;作為董事長兼CEO,他要選定合適接班人,順利交接權力。
焦晃飾演的康熙
太子胤礽第一個讓他傷心。胤礽出身名門、自幼聰慧、名師輔佐、名分早定,屢次監國表現突出,康熙對他極為看重。他當了近40年太子,本來深得君心臣心民心,繼承皇位優勢不可撼動。但是,儲君本就坐在火山口,比媳婦還難當,加上康熙執政時間太長,兄弟們又明槍暗箭,欲除之而後快。胤礽有名師無謀士,經歷單一耐力不足,漸漸寡情薄恩,不務正業,結黨營私,敗壞朝綱,甚至給康熙戴了綠帽子!以致天怒人怨,人心失盡。他用實際行動羞辱了康熙這個男人,辜負了康熙這個父親,讓康熙在朋友面前抬不起頭,讓康熙對未來國運深感忐忑。
康熙也吸取了教訓。大公司多山頭林立,人事複雜,早立儲君本是好事,但如果儲君本身缺乏心胸格局,而一把手任期過長沒有期限,很多人容易胡思亂想,儲君也會成為靶子,好人也容易變壞。華為曾經的太子李一男後來出走倒戈,被任封殺。聯想曾經的太子孫宏斌被柳傳志送進監獄,現在改頭換面成了地產大佬。後來康熙就秘密立儲,暗中觀察,明修棧道,瞞天過海。
胤礽和康熙的妹子鄭春華
大阿哥胤禔壞在明處,智力不足,讓康熙寒心。早年立有戰功,一直致力於扳倒太子取而代之,甚至用上了魘鎮的邪術。他在熱河之變中,誤判形勢,向康熙進言「除慶父之憂」,請纓代康熙殺太子。這犯了一個父親的大忌!康熙罵他是權欲薰心的蠢豬,從此圈禁。
大千歲的太子夢
老三胤祉知識淵博,文才有餘,能力有限。他結交了大批知識分子,為國修書,得到康熙賞識,但作為繼承者,沒能讓康熙上心。
13胤祥至情至性,孝父愛兄,行俠仗義,深得父親喜愛,被康熙贊為「吾家千裡駒」,但缺乏權謀手腕,過於正直善良。14胤禵初以類似胤祥形象示人,後來展示出政治頭腦和心計,但心胸狹隘,格局略小。他倆都長於武略,為將足矣,為君差矣。二人都不讓康熙放心,後來走上不同道路。
胤祥光明磊落,從小跟隨老四,從一而終,很早就放棄繼承改做高管。胤禵初期借船出海,加入八爺黨。後來自立門戶,誤以為「大將軍王」=儲君,堅信康熙傳位於他,雍正是篡位,一生沒走出這個誤會,鬱鬱而終。
胤祥是老四的真兄弟好助手
雍正的一生之敵、老八胤祀要高明得多。他不止要君心,還要民意。平時假仁假義,禮賢下士,樂善好施,加上能力確實很強,百官莫不謂之「賢」,人稱「八賢王」。在公司內部,他人脈最廣,聲望最高,百官推舉新太子時,他的票數壓倒性地領先。他至死也沒明白為什麼會輸給他四哥胤禛。
公司歸根結底是股東說了算,繼承權的歸屬實際決策人只有康熙一人,百官作為員工都只能提供參考意見。康熙是一代雄主,天下興衰、社稷安危在他心中優先級最高。他知道自己晚年過於寬仁,吏治鬆弛,貪腐橫行,國庫空虛,邊患不寧,階層矛盾開始尖銳,而自己已經無力大動幹戈。這時,他最需要繼承人做的的是興利除弊、大刀闊斧,重新贏得老百姓的民心,使清集團繼續興旺。老四的政治理念與路線正合他意。
反觀老八,是個保守主義者,時常念叨「祖制不可違」,高舉「凡是」主義,實際是把小集團的利益看得過重,而輕視了廣大黎民百姓。老八之敗,根本原因在於政治理念和路線錯了。
八爺黨骨幹成員
客戶的人心和同事的人心,孰輕孰重?康熙和雍正的答案是一致的:《得民心者得天下》,這也讓雍正贏得了君心。實際上,第一集黃河大水的御前擴大會議上,康熙就發出了類似李世民所發的「水論」。可惜老八已走得太遠,充耳不聞罷了。當然,這個答案有兩個前提:①公司的經營狀況亟需一場改革,以重新贏得客戶的心,②創始人的層次格局足夠高足夠大。
老八的人心觀也充分體現到了他的工作作風和人品私德上。他主管多年的戶部,居然放任官員借款,虧空達1200萬兩,以致賑災都拿不出錢來。這種人一旦當權,會不會繼續慷公家之慨,填私人之欲,用公款給自己買個好口碑?碰到江南籌款賑災、國庫欠款追討這種急難險重任務,他明哲保身地縮了。遇到刑部冤案這種可能扳倒太子的好事,他主動接了,而且弄巧成拙地用卑劣手段套取口供,密奏康熙意圖K.O.太子,反被康熙評價「其心可誅」!康熙大壽,他用死鷹掉包老十四的壽禮,存心氣死康熙害死兄弟,康熙洞若觀火。老八胤祀,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成功地讓康熙的私心和公心都深感噁心。
當然,康熙的手段也把老八騙得不輕。比如道士說老八有皇帝命,康熙居然扔出一句,「術士的話,也未必全錯,或多或少代表了一點民意」。這招「引蛇出洞」,讓八爺黨大喜過望,歡脫而出,佟國維領銜弄了個百官聯署推薦老八,結果康熙感覺到深深的威脅,他自己和張廷玉、老四、老十三投票給廢太子,結果胤礽復立。
百官推舉新太子的計票現場
高管們拼的是站位。最懂康熙心思的是張廷玉和鄔思道。前者才能卓越,更擅長見微知著,早早認準胤禛,是康熙雍正的左膀右臂,最終配享太廟,是清朝漢臣中的唯一。後者擅長文獻調研和情報分析,熟讀康熙所有公開發表的文章、詩詞、批示等,用康熙的帝王心術輔佐胤禛的奪嫡之路。怡親王胤祥則是雍正鐵桿,從一而終,死後被戴上世襲罔替的鐵帽子,殊榮備至。這三人三觀都較正,都認為胤禛有人君的器宇和悲憫天下的胸懷。
兩代元輔、首席漢臣 張廷玉
上書房大臣佟國維馬齊猜不透康熙。佟國維是家世顯赫滿清貴族,又是康熙的舅舅輩,算得上是道行高深的老狐狸。他使出風險對衝的看家本領,和侄子隆科多分別倒向老八和老四,以確保家族繁盛。實際上,康熙看出老狐狸要作法,提前賜宴打招呼,後期佟國維甚至高級黑了老八一把。
馬齊是漢八旗人,他大巧若拙,看似沒特色實際很老成。既然猜不透,他就不搶先表態不出頭,跟著大趨勢走,最後也得善終。
隆科多有擁立之功,雍正都得叫聲「舅舅」。佟國維和康熙給他留了一手好牌,但德不配位,小人得志,想要的太多,一步步將大小王4個2用四帶二出了,最終站錯隊倒向八爺黨,晚節不保,身敗名裂。
隆科多本質是個小人
太子胤礽的老師王掞也慧眼獨具。前40年忠心耿耿輔佐太子,眼見二度被廢,以死相爭也挽回不了,他迅速發現,老四胤禛才是康熙屬意的接班人。老爺子火速找老四談心,再向康熙上書舉薦胤禛為新太子,隨即為他除掉鄭春華這個隱患,然後坐化。他年事已高,無法見證新帝的榮光,但憑藉他死前堅定all in和一連串神操作,確保了他的子孫能獲得雍正的照拂。
王掞找胤禛談心
那中層和底層員工拼什麼? 雍正是個怎樣的人?篇幅所限,留待看官們觀劇後思考。
後半段的改革,矢志不渝的雍正同樣更為看重路線的正確。忠君忠國,首先要忠於他的政治路線。田文鏡強行推行「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改革,得罪了全河南的讀書人,導致河南生員罷考,京城清流官員聯名彈劾,雍正仍然力排眾議,力保田文鏡。
年羹堯立功後驕橫跋扈得罪了雍正不假,但雍正一直忍耐。真正讓雍正大動殺機的,是年羹堯拒絕執行本屬於他的改革任務:火耗歸公。
年羹堯得勢後暴露天性
雍正也試探考驗過弘曆,被這腹黑圓滑的兒子矇混過關。
看官們注意起點差不多的5組選手的職業生涯,耐人尋味。
①人精中的戰鬥機圖裡琛和確實有點楞的德楞泰(可能還是老八的眼線);
②別人家的宦官李德全和自己家的宦官高無庸;
③屌絲逆襲的代表:包衣奴才出身、文武雙全心狠手辣心比天高的年羹堯,監生出身考不中進士、只走直線的田文鏡;
④機緣巧合目不識丁進雍王府,早早被殺的高福和他的好兄弟、官至一品的鬼精靈李衛;
⑤雍正的三兒子弘時和五兒子弘晝,一個跟弘曆爭儲被賜死,一個愛給自己開追悼會在乾隆朝還做了快活王爺。
劇中還有很多可以反覆琢磨的橋段,如刑部冤案老四主動傷寒、公開推舉太子康熙引蛇出洞、復立太子後太和殿前1314打架等等。比如1314在太和殿門前打架,圖裡琛退後一步明哲保身,康熙拔出德楞泰的刀要砍老14,胤禛上前赤手握劍,事後看望康熙時又故意露出傷手。不禁嘆曰:人精中的戰鬥機!以後如有時間一一奉上。
都是影帝
轉眼,如是經典已流傳21年,在神劇爆炸的今天,小番溫故,祝大家知新。
往期熱文
疫情下幾十人激烈辯論,中醫是不是科學,要不要用西醫標準?
王辰院士對話白巖松要點:方艙增加容量,臨床輔助檢測,拐點未至
演員/藝人/明星,如果演軍人,請從頭做起
美軍官兵退役之後,是怎麼被保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