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上海老字號文化美食(即將消失的傳統美食)

2023-05-07 08:32:01

今年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不少堅持了十幾、甚至二十來年的上海煙火氣小店,不堪重負倒下了。可細細想來,其實在更早的時候,陪伴我們成長的上海老味道早已漸漸消失。很多家常吃食不再是傳統味道,曾被記載過的數百種傳統小吃與本幫菜,有些日漸式微甚至已經失傳。

老虎腳爪

老虎腳爪,因形似「老虎爪」而得名,其實最早來自於江蘇鹽城,是配著牛肉、羊肉湯吃的。傳入上海後,喜甜的上海人給他刷了層糖,這才有了現在外脆內軟,帶著回甘的老虎爪。因為做起來費時費力,市面上賣老虎腳爪的攤頭幾乎絕跡,只有少數幾家還在堅持。做老虎腳爪看似很簡單,實則是經年累月才能練就的功夫。發酵好的鹼水面,用老式炭火爐不是烤熟而是小火慢燻至熟透,因此自帶一股焦香,內裡卻像普通饅頭一般柔軟,冷了吃都特別香!

油墩子

不光是上海「土著」,只要是在上海生活過一段時間的人都知道「油墩子」的存在。而油墩子對於上海人來說可謂一代人的回憶。油墩子外層炸的金黃香脆,內餡蘿蔔絲又脆又有汁水,味道鹹鮮,還帶點胡椒粉的辣味。小時候光是站在攤頭邊,看著油鍋裡的油墩子卟囉卟囉地冒泡泡,就開始忍不住流口水。

柴火餛飩

「柴爿」是吳地方言,意即「柴火」。與「柴爿」一起出鏡最高的一個詞就叫柴U餛飩。「柴爿餛飩」,是上海人對流動餛飩擔的稱呼。餛飩擔流行江南市井已有百多年歷史。舊時城鎮,中心以外的巷弄小道上很少小吃店食品店,入夜更寂靜一片,小販走街串巷的小吃擔子,牽繫平民百姓的飲食日常。

張愛玲寫:「賣餛飩的一聲不出,只敲梆子,餛飩是宵夜,晚上才有……」和其他小販不同,餛飩擔主並不叫賣,而以敲竹梆代替吆喝,一根竹管做成的竹梆裝在餛飩擔前,「篤篤篤,篤篤篤……」,竹梆聲自遠而近,黃昏或夜晚,吃客聞聲而來,擔子街頭一支,現煮現吃,水氣香氣瀰漫。尤其清寒秋冬之夜,飢腸轆轆的夜歸人路過,要一碗餛飩,舀一點辣油,在擔子前搖曳的燈光裡熱騰騰一碗下肚,疲憊的身心都舒展開來。

上海早年的柴爿餛飩清一色小餛飩:皮子薄如縐紗,裡面裹的粉紅肉餡很小一撮卻有點睛之效,湯裡飄著豬油、蔥花、紫菜、榨菜、蝦皮、蛋皮絲。上海人愛這種熨貼肚腸、溫暖心房的樸實食物,柴爿餛飩是上海的深夜食堂。但隨著上海這座現代化大都市的發展,城市管理漸漸變得嚴格起來,柴火煙火終於消失,幾乎成了歷史名詞。但食物是人們甄別和記憶一座城市的最好方式,每個在上海長大,有一定年紀的人,心裡都存著一碗柴燒餛飩。

米飯餅

在上海,米飯餅和大餅一樣名氣大,這個幾乎絕跡的早點心是老底子上海人的最愛。米飯餅其實是來自江蘇北部地區一種小吃,又稱米餅,以米粉加酒釀製成,製成後鬆軟可口,一面貼著鍋底,有點焦,一面雪白,且有一股濃鬱的米香。清甜軟糯的米飯餅,底面金黃,略甜中帶點酸,趁著熱氣咬一口,清甜的香氣瀰漫在舌間。

草頭餅

草頭原名苜蓿,又稱三葉草。用來做草頭餅那是極好的,雖貌不驚人,但清純、亮麗,是食品中的「村姑」。對很多老一輩來說,草頭餅簡直是兒時的快樂源泉。入口脆脆的,滿是草頭的清香,放在陽光下,閃閃亮亮,有玉石之美。不過現在不多見了,味道算不上驚豔,吃的就是那份樸實無華。

包飯糕

粢飯糕,是老上海極其普通的早點之一,除了四大金剛之外,最常見的,就要數是粢飯糕了。很多本地人,總是少不了這一口。好吃的包飯糕,脆而不硬,松而不散,糯而不黏,咬上一口,卡蹦脆,酥香爽口,絕對不能死硬,崩壞了牙口可就不好了。吃到裡面,松,熱,香,有那一絲的鹹味,當中的大米,粒粒可分,卻又不會自動散開,的確不易。

蟹殼黃

蟹殼黃創始於20世紀20年代初期,採用油酥面加酵面制坯,做成扁圓形餅,餅面粘上一層芝麻,貼在爐壁上經烘製而成。餡料有鹹有甜,鹹的有蔥油、鮮肉、蟹粉、蝦仁等,甜的有白糖、玫瑰、豆沙、棗泥等。因餅形似蟹殼,熟後色澤如蟹殼背一樣深紅,所以稱為"蟹殼黃"。

羌餅

早上起來總覺得嘴巴裡淡淡的,沒味道,但既不想吃太鹹也不想吃太甜,這時,羌餅那種鹹中竟還帶著點鮮的味道,成功拯救了無數個上海人民的早晨。它也算得上是上海的老面點了,有油羌餅和硬羌餅兩種,油羌餅油水多,香而鬆軟,而硬羌餅不用油,吃起來更有嚼勁,表面是香氣滿滿的白芝麻粒,一塊一塊切成三角形來賣。

走油肉

走油肉是上海本幫菜的代表「老八樣"之一,也是年夜飯桌上不可或缺的傳統佳餚。「老八樣」是哪八道菜,在不同時代、不同地區,說法不一。《舌尖上的中國》裡,曾為正宗「老八樣」正過名,分別是:走油肉、鹹肉扣水筍、扣雞、蒸三鮮、紅燒鯿魚、扣三絲、小蔥肉皮和扣蛋卷,走油肉位列其首。

傳統又經典的走油肉,肥瘦相間,層次完美,入口即化,酥爛不膩,尤其是肉皮那一部分特別好吃,既有肥肉的軟糯,又沒有肥肉的油膩。用筷子夾起來,亮晶晶、顫抖抖,看著就讓人垂涎欲滴。因其表皮結起漂亮的皺紋;肥瘦相間的完美層次;入口即化、酥爛不膩的口感,成為上海人年夜飯上最搶手的主菜。

近些年由於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對於吃也越來越講究。顧忌「三高」的原因,所以做這道菜的人家是越來越少了,連過年都不大有人做了,因此會做走油肉的人也越來越少了。

扣三絲

本幫名菜扣三絲,發源於浦東三林塘農家菜。昔時,滬郊富裕人家擺喜酒,將其作為一道主菜,紅、白色的細絲堆砌如小山,寓意「金山銀山堆成山」,希望子女成家後財源廣進。

扣三絲是取雞胸肉、冬筍和火腿三種極鮮的食材,先片後切,片需薄如紙片,切需絲絲均勻,且每根絲僅有牙籤粗細。按照傳統做法,一盤扣三絲總共要有1999根。這道菜食材雖普通,卻極考刀工,一道菜細切需耗時1小時、粗切也要耗時30分鐘。切成後的三絲塞入早已準備好的扣盅,不能斷、不能扭曲,上籠蒸透,再往透明的玻璃盆裡一扣脫模,一座色澤分明的三絲寶塔矗立在盆子中央,澆上清湯,再飄兩三葉豆苗嫩芽,先不吃,已經把人看呆了。

據說當年的電影明星白楊女士在第一次看到扣三絲時,大氣都不敢出,久久不忍下箸破壞菜的造型。但現在,已經少有如此刀工的廚師,更少有如此耐心的食客,扣三絲自然淪為即將失傳的名菜。

糟缽鬥

「糟缽鬥」堪稱一道古董級名菜,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對於一些老上海來說,它幾乎就是上海味道 的化身。。據清楊光輔在《淞南樂府》中所述,當時烹製此菜,將豬的內臟、豬腳爪、鮮湯和香糟滷同放在小缽頭裡上籠蒸製,從而使菜餚糟香撲鼻,鮮香濃鬱,極負盛譽。

能稱為經典的菜餚,往往都有各自的絕招。「糟缽鬥」成品要求配料酥香糯軟,腥臭雜味盡除。因此,洗滌內臟與烹製火候便成了此菜好壞的關鍵。豬耳要刀刮、豬腦經漂水、豬肚需鹽搓、豬肺得灌水、豬肝要滷煮,每一環節都不能馬虎。烹製時,必須是小火長時間燜燉,直至肉糯湯濃。此外,「糟缽鬥」的精華在於「糟」,而難處也在於此。糟香不僅要「正」,還要追求「雅」。因此,在吊糟滷的時候,需要放些許江門陳皮、幹桂花與黃酒、糟泥一起吃,這樣吊出來的糟滷自有一股清雅的味感。而糟滷的加入,時間上也有講究,只有在離火前1~2 分鐘放,才可保持菜品糟香醇厚、滋味悠長。

​使匙打湯,輕啜一口,鹹香後守著甜韻,濃鬱裡又飽含著清爽,再打一滿匙主料入口,咀嚼間汁水噴勃,豐腴飽滿,彈牙舒爽。但吃過這道美味的上海人卻越來越少。因為糟缽鬥的製作過程費事又花時間,少有飯店願意多費心思,時至今日,竟讓這道本幫名菜無奈流入失傳邊緣。

雞圈肉

雞圈肉在上世紀曾風靡滬上,將圈子、雞塊、五花肉一起紅燒,是一道經典的傳統本幫菜。端上桌的雞圈肉紅潤光亮,圈子吃在嘴裡軟而肥糯,醬汁伴隨著肥油在口中爆出的口感令人著迷,卻絲毫沒感到油膩。五花肉色澤鮮豔,吃在口中不柴不散極具嚼勁,帶著濃濃的醬香。雞塊用舌尖一抿則輕鬆脫骨,而醬汁早已進入了它皮下的每一寸肌肉中,細細咀嚼,雞肉的鮮味和豬肉的香味融合得恰到好處。

圈子、雞塊、五花肉各自的成熟時間不同,各自口感呈現也不同,如何保證入味及成熟度的統一是最大的問題,極其考驗廚師的功夫,加之烹飪起來頗費時間,久而久之就失傳了。

青魚禿肺

禿肺,其實不是肺,而是野生大烏青的魚肝(俗稱「肺」)。青魚禿肺的傳統做法,是取5斤以上的大烏青,在到達碼頭時活摘魚肝,才能做成一份。另根據美食家沈嘉祿老師的說法,每年清明過後到桂花始放這段時間裡,烏青養得最肥碩,才是品嘗青魚禿肺的好日子。這道菜最早是在民國初期誕生於上海老正興菜館,一份菜需用15到20條青魚的魚肝,經反覆洗淨後,加上筍片、蔥姜、黃酒、醬油、糖等調味相配,製成菜餚,名為「青魚禿肺」。

由於禿肺含有大量純魚肝油,經熱稍煎及調味後,被賦予了嫩如豬腦、豐腴如鵝肝的口感,曾有老食客如此形容這道菜,「狀如黃金,嫩如腦髓,滷汁濃鬱芳香,入口未細品,即已化去,餘味在唇舌之間,久久不散」,還有食客甚至說它比西餐裡的鵝肝還要肥美。要燒這樣一道正宗的青魚禿肺,魚肝要活取,死魚的魚肝味道發苦。處理魚肝時,要去淨兩側的黑線,不能有腥味,還要小心不弄破魚膽。煎魚肝和最後勾芡時也要小心,出鍋時要保證肥嫩的魚肝一個個形態完整,烹飪過程一不小心,就要前功盡棄。正因為取材和製作的繁複,讓青魚禿肺幾近失傳,目前在上海仍敢於挑戰它的餐廳寥寥無幾。

,
同类文章
昆明小吃特色小店(介紹15款昆明百姓小吃)

昆明小吃特色小店(介紹15款昆明百姓小吃)

來雲南旅遊的外省朋友下飛機到昆明,或者其它地方到昆明玩的,或者在昆明打拼的,給大家推薦幾個百姓小吃。 本人最鍾愛的就是路邊攤,拋開衛生不衛生的問題,好吃才是最重要的 找到那些「隱於世」的美味小吃 找到了下面這些國寶級的小吃店 到昆明想吃到正宗實惠的百姓小吃,那麼這家一定
這4種美食一定要少吃(也別碰這4種美食)

這4種美食一定要少吃(也別碰這4種美食)

在看臉的時代,除了要有顏值外,身材好也越來越重要。物質的極大豐盛,讓我們每天都可以吃到很多以前沒有吃過的東西。我們都知道,胖是吃出來的,有些我們平常常吃的食物,看似沒什麼油,吃了應該會很健康,不長肉,但恰恰不是這樣的。以下4種美食,看似含油少,其實是很容易長肉的,來看看下面這4種是不是你常吃的。
正宗烤魚做法烤箱竅門(烤魚只要方法正宗)

正宗烤魚做法烤箱竅門(烤魚只要方法正宗)

炙烤鱸魚 愛情容易讓人痴狂,殊不知美食也是如此,尤其還是如此鮮美的鱸魚。 食材準備 400克鱸魚,40克大蔥段,薑片少許 1臺烤箱,1張錫紙,1把刷子,2克鹽 5毫升料酒,食用油適量烹飪步驟 1 洗淨的鱸魚兩邊切上一字花刀。 2 取一盤,放入鱸魚,往鱸魚身上撒
沒有糯米粉怎麼做湯圓詳細步驟(一碗糯米粉一把芝麻)

沒有糯米粉怎麼做湯圓詳細步驟(一碗糯米粉一把芝麻)

一碗糯米粉一把芝麻,教你在家做湯圓,香甜又軟嫩,比買的還好吃 元宵節是中國人十分重要的節日,所以民間有「元宵大如年」的說法。每到傳統節日元宵節,到處張燈結彩,不管南方北方,都有吃湯圓(也叫元宵)的習俗,不僅開胃可口,也是為新一年討個好彩頭。 其實湯圓的做法很簡單,一碗糯米粉加上一把芝
又滑又嫩又脆的基圍蝦怎麼做(基圍蝦這樣做太好吃了)

又滑又嫩又脆的基圍蝦怎麼做(基圍蝦這樣做太好吃了)

還有幾天就要過年了,大夥這幾天應該都挺忙的吧!家鄉的父母正在忙著辦年貨,而在外工作的你,或許正在忙著買車票吧,您啥時回家過年呢?小時候覺得一年時間好慢,但是長大以後就覺得時間太快了,一轉眼就到了,如果是上班的話領12次工資就完了,做生意的話估計這幾天正在忙著收帳了吧,反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衷,長大
熟綠豆怎麼樣做綠豆餅(綠豆別再煮湯了)

熟綠豆怎麼樣做綠豆餅(綠豆別再煮湯了)

綠豆別再煮湯了,教你自製綠豆餅,皮薄餡大酥掉渣,餡料綿密細膩 最近綠豆餅似乎又火起來了,看到別人都在吃,我也忍不住買了兩盒,味道確實不錯,外面的皮很薄,並且比較酥,裡面包裹著的綠豆餡也香得很,不算特別甜,並且綿密細膩,一口咬下去冰涼爽口。 立夏將至,天也熱了,家裡的綠豆除了煮湯之外,不
北京哪裡烤魚最好吃(北京最美味的烤魚店TOP10)

北京哪裡烤魚最好吃(北京最美味的烤魚店TOP10)

推薦閱讀發送「推薦」提取文章 2015北京必吃100家餐館 北京適合請爸媽吃飯的館子 北京南城、東城、西城、北城美食地圖 北京古代天黑沒電,他們幹啥 京城那些排長隊的餐館 江邊城外烤全魚 人均:67元 地址:東直門內大街15-2號 推薦理由:分
汗蒸房為什麼要一直開著(幹蒸房很多人也理解為汗蒸房是否對)

汗蒸房為什麼要一直開著(幹蒸房很多人也理解為汗蒸房是否對)

最近有在網上接待了不少客戶朋友的小編,聽到了客戶朋友會問到,有沒有幹蒸房,最後經過細細了解才發現,幹蒸房和汗蒸房存在分不清的情況,這裡給大家普及一下吧。 首先我們都知道土豆,只要一說土豆就知道它是可以吃的,什麼土豆燒肉,乾鍋土豆片什麼來的,但是有些地方就喜歡叫馬鈴薯,如果當地有一個人想要網上尋
相府油潑魚(浙江臨海各派出所大廚曬廚藝)

相府油潑魚(浙江臨海各派出所大廚曬廚藝)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棟 通訊員 馮佳麗 不少人很好奇,那些威武神勇、無所不能的警察,平日裡都吃的啥,一日三餐又是誰在打理? 近日,浙江臨海市公安局就別出心裁,舉辦以「我為祖國獻道菜」為主題的廚藝大賽,將臥虎藏龍在各派出所背後的大廚們請了出來,大家切磋廚藝,拿出一道各自的拿手好菜,並邀
肉絲麵如何做好吃(炒出來的肉絲麵的做法)

肉絲麵如何做好吃(炒出來的肉絲麵的做法)

想吃炒麵,但是家裡只有普通的白麵條,於是這道午餐就誕生了。。。。 製作方法和炒麵非常相似,因為這種白麵條比較嫩,所以不適合炒太長的時間,我是把所有的蔬菜和肉都炒熟之後再放入麵條,這樣既能保持麵條的完整性,而且吃起來也別有一番風味 圖片中我準備的蔬菜比較多,是兩個人的分量,而且我自己也喜歡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