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非遺美食文化(這些國字號非遺美食)
2023-04-30 10:12:04 1
請大家注意個人防護,不扎堆、不聚集,
做到防疫「三件套」,防護「五還要」。
南翔小籠饅頭、功德林素食
上海梨糖膏、上海老飯店本幫菜
......
這些「國字號」非遺美食,你都吃過嗎?
現在,和樂樂一起在「雲間」,
開啟一場「舌尖上的非遺」之旅。
南翔小籠饅頭
國家級非遺美食、首批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南翔小籠真真是上海人的摯愛了!已經有140多年歷史的南翔小籠,經過幾代人的薪火相傳,已成為傳世美味!
南翔小籠每兩麵粉製作10隻饅頭,每隻加餡3錢,折褶14個以上,形成皮薄、汁鮮、肉嫩、餡豐的特點。
除了做法考究,南翔小籠在品種上也不斷地進行創新,為了跟上變化的時代潮流,提供給食客們更多的選擇。
經過幾代傳人的不懈努力,南翔小籠也從曾經單一的品種到如今形成系列:鮮肉、蟹粉、蟹黃、蟹膏、蝦仁、野菜、松茸、鮑魚、刺參、牛肝菌、馬蘭頭等等十餘種口味。
關於小籠包的吃法,著名作家梁實秋先生曾在《雅舍談吃》一書裡寫道,「一籠屜裡放七八個小籠包,連籠屜上桌,熱氣騰騰,小籠包底下墊著一塊蒸籠布。捉住小籠包的皺褶處猛然提起,輕輕咬破小籠包皮,把其中的湯汁吸飲下肚。而吃的樂趣就在那一提一吸之間。」
功德林素食
97年歷史代代傳承,成就功德林上海「素食鼻祖」的美稱,也成功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功德林以豆腐、菌菇、蔬菜為原料,素食葷燒,即以手工烹飪出形態逼真的「魚」「肉」等菜餚。食材的選料需要精細、四季分明,取用的「綠色」原料還要用肉眼細心挑選。
功德林最大的特色就是「素菜葷做」,是功德林創造的海派特色,它原本傳承揚幫風味,把寺廟裡的素菜、宮廷素菜及民間流傳的素菜完美結合起來,特點就是選料精良,刀工精巧,講究造型、烹飪方法多樣,講究原汁、原味、原湯,所以既有清淡滑爽的揚幫特點,又有濃油赤醬的本幫風味。
其著名的素食菜餚有黃油蟹粉、響油鱔絲、糟溜魚片、糖醋黃魚、香滷嫩雞、鯽魚冬筍等。
上海梨糖膏
「甜如蜜、松而酥、不粘不膩」的老城隍廟梨膏糖是上海流傳最久的傳統土特產之一,也是眾多上海小囡們童年記憶中的舌尖美味。
梨膏糖是以雪梨或白鴨梨和中草藥為主要原料,添加冰糖、橘紅粉、香檬粉等熬製而成,具有止咳化痰、潤喉清肺之功效。
不同於其他的糖果,梨膏糖是用純白砂糖製作,不含飴糖、香精、色素。它的製作過程主要是配料、翻砂、熬糖、澆糖、平糖、劃糖、劃邊、刷糖、翻糖、掰糖等十三道工序。
口感甜如蜜、松而酥、不膩不粘、芳香適口、塊型整齊、包裝美觀,由於品質優良,功效顯著,在國內外享有盛名,深受廣大男女老少的喜愛。
上海老飯店本幫菜
上海老飯店源自1875年,是上海本幫菜的重要發源地。上海老飯店「本幫菜餚傳統烹飪技藝」也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創製了一批聲名遠揚的本幫看家菜品,十分講究菜餚的色、香、味、形。
濃油赤醬,這四個字精簡準確地概括了上海本幫菜的最大特點。上海本幫菜以紅燒、生煸常見,選料注重活、生、寸、鮮;調味擅長鹹、甜、糟、酸。
在其138年的發展歷史中,上海本幫菜已經積累了諸如蝦籽大烏參、八寶鴨、油爆河蝦、糟缽頭、青魚禿肺等一大批具有鮮明上海地域特色的著名菜餚。
本幫菜已經形成了一套獨特的菜餚審美理念和一整套經典菜品,這種獨特的風味特徵已經構成了這座城市味道上的一種集體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