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長假園區美食(倒影無聲美食情亦濃)
2023-04-27 01:52:11 2
半島全媒體記者 高芳
臨近中秋,團圓氣氛漸濃,三五親友結伴在夜市上開啟逛吃模式,也是一種消遣假期的方式。每天傍晚,徐朝一家人會陸續會集到夜市餐車前。做為聽障人士,他和妻子將一份份無聲美食傳遞。十歲的兒子站在角落裡給餐盒套袋子,年邁的父母進進出出做翻譯、幫廚打下手。日復一日,一家人這樣忙碌的場景在中秋節也不會例外。對徐朝一家人來說,中秋不只有賞月吃月餅,只要在一起,就是過節和團圓。
徐朝一家人,前排左起:周麗麗、徐朝母親、兒子小傑,後排左起:徐朝弟弟、徐朝和父親
周麗麗給客戶遞上雞柳
無聲美食
9月7日傍晚,青島城陽區惠寧路冷清的街道逐漸熱鬧起來,道路兩側攤位一字排開,這便是白沙灣夜市。因靠近空港物流園、大型社區,周圍打工、生活的年輕人較多,這裡的夜市頗具人氣。
攤主們有的拉開捲簾門,有的掀開攤位前的防雨蓋布,有的左右騰挪停穩手推車,把食材一一擺上檯面。烤餅、烤麵筋、烤腸烤肉、砂鍋醬肉、雜糧煎餅…不一會兒,美食的味道飄香,穿透行人味蕾。
美食攤前的攤主如果是兩人,多是夫妻檔,一左一右配合默契。徐朝和周麗麗也是這夫妻檔中的一對,他們都是聽障人士,攤位於惠寧路路口,也是白沙灣夜市最東端。
每天下午不到4點鐘,他倆開車帶著頭天晚上準備好的食材來到攤位前。餐車被捲簾門包裹成一個長四米寬兩米的白色箱體,徐朝打開捲簾門,撐起防雨棚,支起點餐小桌板。周麗麗則把一箱箱的食材搬進餐車。
夫妻倆用手語交流
隨著外面「覆蓋」被一一打開,餐車逐漸變得五顏六色。餐桌頂上寫了幾個大字:章魚小丸子子/無骨雞柳,大字下是半掩的玻璃窗口,攤主在餐車裡操作烹製的過程透過玻璃一目了然。玻璃窗下面的點餐小桌板有一行醒目的字樣:我們有聽力障礙,需要時請指點下菜單,謝謝!點餐板上畫了花花綠綠的圖案,圖示章魚小丸子不同的口味:辣味、咖喱肉鬆味、梅子味、番茄味等,菜單裡還詳細標註了不同分量的價格:小盒四粒7元,中盒六粒10元,大盒八粒13元。
把食材搬進餐車,周麗麗開始著手將它們整理歸位,一個塑料盒子裡裝的是昨晚醃好的雞柳,每天她從市場上買回幾斤雞胸肉,切成2釐米左右寬的均勻小條。一個鐵皮罐子裡裝的是調製好的麵糊,兩個整理箱搬上灶臺,一個盛放切好的蔬菜碎,一個盛放提前焯過水的魷魚小塊,這些都是做章魚小丸子的材料。
餐桌上寫有說明,攤主是聽障人士
比起周遭夜市的熱鬧,這個攤位前沒有你來我往的吆喝聲,老顧客來到攤前,知曉他們是聽障人士,便指一下點餐單,徐朝蜷起兩個手指,比一個「OK」的手勢回應,就完成了點單。
新顧客來到攤前,剛說出:「要一份章魚小丸子…」徐朝便指指自己的耳朵,搖搖手表示聽不到,然後再指指點菜單上的「我們有聽力障礙….」的提示,客人們會意地點點頭,用手指指出自己想要的口味和分量,這時徐朝會目不轉睛地盯著客人的手指,生怕點錯了單。
徐朝植入過人工耳蝸,有些許微弱的聽力,負責與顧客溝通,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他會用極慢的語速、含糊的吐字詢問,一個字、一個詞再到一句話,重複地說,實在沒有聽懂的,便用手機打字給對方看。
周麗麗幾乎沒有聽力,只顧悶頭忙著自己手上的活計:章魚燒模具加熱,每個孔刷油。把調好的麵糊倒入帶油嘴的量杯裡,逐孔倒入麵糊,放入章魚粒,撒上捲心菜絲,再用麵糊填滿。待加熱後模具下部的麵糊已經成型,將竹籤稍微挑一下,將丸子整個翻轉,同時用竹籤把邊緣的麵糊和菜絲刮入孔中,一個個圓滾滾的丸子就做好了。
這邊記下客戶所點口味的徐朝,會把周麗麗煎好的小丸裝進包裝盒,淋上醬汁、撒上海苔碎,或者放上木魚花,木魚花很輕,遇到熱氣後便飄飄搖搖起來。
美食成了徐朝與來來往往食客之間連接的紐帶,很多路過的老顧客經常來支持他們的生意,有人會用手語向他們「說」謝謝,有人接過餐盒會鞠躬致謝。這些無聲的小溫暖像一股細流,每天在喧囂的夜市裡靜靜流淌。
爸爸的執念
轉眼到了下午6點多,黯色抹去了最後一縷殘陽,夜幕就像劇場裡的絨幕,慢慢落下來了。下班路過的行人多了起來,夜市上並不寬敞的道路逐漸被擠得水洩不通。
由於與顧客交流不順暢,徐朝攤前排滿等待點餐的長隊。每天這個時間點,徐朝的父親會準時趕到,充當翻譯,也給夫妻倆幫廚打下手。
「辣的!辣的!」顧客重複了好多遍,徐朝都沒有聽清楚,他指指指攤前的點餐板,想讓顧客指給他看。由於晚上光線較暗,路上行人嘈雜,顧客並沒有領會徐朝的手勢,依然著急地喊道「辣的!辣的!」
在餐車後面給雞柳蘸麵包糠的老徐,突然一個箭步轉身,湊近兒子耳邊喊道:辣的,並把辣椒粉瓶子遞給他。徐朝這才點點頭,將炸好的雞柳撒上辣椒粉。人多的時候,徐朝經常反應不過來,辣的、不辣的,給客戶的口味做錯了,這份小食就作廢了,需要重新製作。
徐朝父親老徐(右一)
徐朝的兒子小傑(化名)放學後來餐車幫忙
老徐今年快60歲了,夜市人聲嘈雜,他的聽力也不趕趟,他進進出出地忙活著,一會在餐車裡給雞柳蘸麵包糠,一會在餐攤前站立,以便聽清楚客人想要什麼口味,看看客人掃碼付款是否支付成功。老徐臉上少有表情,面部肌肉緊繃總是一副很緊張的樣子,他要時刻調動嘴巴、耳朵、眼睛、手和腿腳,幫聽不見的兒子「堵漏洞」。
有一次老徐病了,沒來夜市幫忙,那天又趕上周末,餐攤前擠滿了人,最後一算帳,一晚上少收了200多塊錢。夜市出攤收入不穩定,趕上周末一天收入七八百塊,平常日也就收入三四百塊,下雨天、下雪天,一分錢收入沒有也是正常。
徐朝出生後沒幾個月被檢查出聽力障礙,從那時起,老徐臉上的笑容便消失了。他和妻子兩邊的家族裡都沒有聽力障礙的先例,誰能想到兒子竟沒有聽力。他帶著兒子尋遍全省醫院治療,卻沒有效果。那時國家還沒有免費植人工耳蝸的福利,他花幾萬塊給兒子安裝人工耳蝸,每天帶兒子從城陽區西後樓社區的家裡,坐兩個多小時公交車到市內的醫院做康復。等到了上學年紀,其他孩子可以就近上學,徐朝則由媽媽帶著,每天坐公交車往返嶗山區特殊兒童學校上學。
徐朝的餐車,是父親老徐親手焊接製作的
助聽器使用年限有限,這些年老徐給徐朝換了七八個助聽器,做為普通的農民家庭,老徐一家更是花光了家底積蓄。
幾年後,老徐的小兒子出生了,竟然又是聽障兒童。診斷書下來時,老徐一夜白頭。前些年為了給徐朝治病,親戚家能借錢的都借遍了,家裡已是債臺高築,再沒錢給小兒子植入人工耳蝸,他便失去了恢復微弱聽力的最佳年齡,如今20多歲的小夥子將永遠深陷在無聲的世界裡。
「只要我能動彈一天,我就得給孩子操心啊。」在老徐心底,藏著對孩子的一份虧欠,虧欠有多深,執念就有多深。他曾經給兒子們定下一條不可更改的家規:只能找個正常聽力的姑娘結婚。在他的倔強幹預下,幾年前徐朝曾經有過一段婚姻,並生下了兒子小傑(化名)。那時徐朝自己開了一家手機電腦維修店,前妻負責在前臺與客戶溝通。可是好景不常,前妻一家人對徐朝頗有歧視,再加上彼此溝通受限,徐朝很快就離婚了。
周麗麗在炸雞柳
周麗麗做章魚小丸子
直到幾年前徐朝遇到了現在的妻子周麗麗,他才算有了一個安定的家。在徐朝看來,周麗麗身上優點數都數不完:徐朝在店裡修手機修電腦,她會做好飯,一直等他忙完一起吃。怕徐朝一個人掙錢辛苦,她提出要去夜市出攤,每天晚上10點多從夜市回來,準備食材、給徐朝洗衣服,一直忙到12點多才能休息,早上還要早起做早飯。夜市攤前她戴一副眼鏡,圓圓的臉龐總是笑意盈盈,遇到老人不認識字溝通難,她也很有耐心地一遍一遍打著手勢解釋。
「很能幹,是個過日子的好人。」老徐不再堅持他定下的「家規」,他不善言語,卻把對兒媳的認可付諸在行動中:他花了兩個多星期的時間,買來鐵板、捲簾門、鋼架、電焊槍、切割機等材料、工具,一件一件焊接拼裝,給小兩口手工打造了一個餐車。天天焊鐵板,老徐的臉都被電焊燒傷了,幾個月後才逐漸恢復。
與命運做過抗爭,如今老徐不再執拗,如果腳下的路註定要伸往他不能接受的方向,那就陪孩子們一起走下去,一家人在一起,苦點,累點,即便經歷風雨,總歸是整整齊齊的一家人一起去面對。
團圓夜,忙碌的夜
下午6點半,在附近工廠打工下班的弟弟、徐朝的母親接上託管班剛放學的兒子小傑陸續來到夜市幫忙。讀三年級的小傑一走進餐車,就站在一個角落裡熟練地給包裝盒套袋子,徐朝的弟弟則接過哥哥手中的夾子,幫忙炸雞柳,狹小的餐車頓時變得擁擠起來。
以往徐朝的媽媽會帶點餃子、包子等簡餐,給忙碌的一家人當晚餐,最近她腰疼病犯了,沒法下廚做飯,在來的路上只給孫子買了個煎餅果子充飢。小傑套完一堆餐盒後,就倚在餐檯旁邊大口啃起來。
轉眼到了晚上8點多,夜市上的行人漸漸變少,生意也沒那麼忙了。徐朝摘下身前的圍裙,暫時離開了夜市攤。實際上徐朝每天要打三份工,白天他在西後樓社區修電腦、手機,傍晚在夜市擺攤,晚上再跑兩三個小時的網約車,大約忙到十一點多才能回家休息。
徐朝將餐車的捲簾門打開
有顧客遺留的銀行卡,徐朝把他放在餐車前等待認領
周麗麗做章魚小丸子
剛開始幹網約車司機時,要強的徐朝並不想讓乘客知道他是聽障人士,「只要按照網約車軟體規劃的路線跑車就行了,涉及的溝通應該很少吧。」他在心裡這樣嘀咕。
有一次接到單後他來到接客地點,用含糊的吐字打電話給對方:「你好,我是滴滴司機,我已到達你的目的地。」對方卻找不到他:「你在哪,我沒看到你。」徐朝打開汽車雙閃燈,斷斷續續地重複著:「我開著雙閃呢,能不能看到我?」反覆溝通了十幾分鐘,沒找到車輛的顧客煩了,開始在電話裡大聲責備徐朝。徐朝吐字慢且含糊,一時無法爭辯,心裡又委屈又著急,最後他還是被顧客投訴到客服平臺了。
後來徐朝在車上加了電子字幕:「您好乘客,我是聽力障礙的師傅,很高興為您服務,我擁有合法合規雙證上路,請您放心乘坐。有什麼問題請您說話稍微大點聲,因我戴著助聽器,能聽到,謝謝理解,祝您生活愉快!」看到這個電子字幕後,很多乘客經常表達對他的愛心,有人下車後對他投以微笑,並鼓勵道:「聽障人士自食其力不容易,小夥子加油!」有人要加他微信,給他轉紅包,有人把隨身攜帶的飯糰要留給沒吃晚飯的徐朝。
臨近中秋,不管是夜市還是網約車的生意,都到了接單的旺季。一天下來徐朝只覺得腰快斷了,腿腳直抽筋。他把車停到路邊,閉上眼睛稍作休息,心裡盤算著今天掙了多少錢,中秋節可以給親人們買些什麼禮物。
前段時間他剛給兒子小傑買了一輛自行車,兒子已經快長到他的肩膀了,家裡那輛兒童自行車坐上去已經伸不開腿了。小傑是爸爸的頭號粉絲,他總是稱爸爸是「發明家」。空閒的時候徐朝會買來一些零部件,與小傑一起組裝無人機。徐朝在這線路組裝方面還是有些天賦的,修電腦、修手機都是自學的,一部手機、一臺電腦,他拆開一遍就能摸清楚線路走向。前幾天他剛剛自己動手把家裡的電視改裝好,線路剪斷纏繞上藍色的、白色的絕緣膠帶,再接入機頂盒,三下兩下就組裝完畢。
餐車旁的價格表
夫妻倆用手語交流
爸爸的襯衣舊了,他和媳婦已經合計很長時間了,要給他買件新襯衣,還是媳婦細心,有一次她悄悄地跟徐朝說:「爸爸就一件襯衣,從來沒見他換過。」如果不是媳婦提醒,徐朝還真沒注意到這點。
媽媽的腰不好,給她買個按摩儀。這也是他和媳婦商量好的。照顧兩個聽障兒子,媽媽比一般的母親付出更多,天知道她流了多少眼淚。徐朝還記得自己四五歲的時候,嘴裡含著一雙筷子在院子裡蹦跳,一下子摔倒了,筷子直插進嘴裡,捅破了口腔內的軟顎,血流不止。媽媽背著他一路小跑去了村裡的小醫院,護士沒法處理,讓他們去大醫院縫針。那時候村莊附近沒有通往市內的公交車,路上也打不到計程車,徐朝疼得一直哭,媽媽也急哭了,抱著幼小的他,站在馬路上攔車,終於遇到好心人把他們送到了附近的公交車站。
還有媳婦周麗麗,她是那麼容易滿足的一個人,今年情人節徐朝剛送給她一束花,她把花放在客廳的花瓶裡,每天笑著對它端詳半天。那中秋節送她什麼呢?徐朝沒有想好,其實他有一個更大的目標沒有告訴她:要攢錢買一幢別墅,那時候她就不用這樣起早貪黑忙活了,一家人也可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為了這個目標,不管是修電腦的門店,夜市出攤,還是網約車跑車,徐朝從來沒有休息過,他像一個不知疲倦的陀螺奔波在生活裡。今年的中秋也不例外,全家人會在夜市攤前忙碌,如果能吃碗熱騰騰的餃子,也算是甜蜜的團圓飯了。中秋節不只有賞月吃月餅,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是過節和團圓。
徐朝參加社區的義務獻血
徐朝加配料
這時,手機震動響起,徐朝從口袋裡拿出手機,看到媳婦發來的「我們正在收攤,你也早點回家吧。」
此時已是晚上9點多,夜市行人漸漸稀少,周圍社區裡的高樓早已亮起萬家燈火。周麗麗把餐車的灶臺用抹布擦乾淨,地板掃過一遍又用拖把擦乾淨,整理箱規整好,老徐和老伴、小兒子、小傑各自搬幾個一起幫她運回家。
在他們身後,夜市的街道又恢復了平靜,攤位前的照明燈一盞一盞熄滅,喧囂聲也消失在秋天的夜色裡。此刻,徐朝的滴滴車還行駛城市的街道上,路燈明滅照著他的臉,他給周麗麗回復道:「快過節了,單還挺多的,我再幹一會。」
頭頂的月亮圓又亮,照著他們的身影隱入塵煙。
徐朝在給雞柳蘸麵包糠,周麗麗在做章魚小丸子
徐朝將餐車的捲簾門打開
徐朝為顧客遞上章魚小丸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