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蛋臭豆腐好嗎(讓老外又愛又怕)
2023-04-28 17:22:05 2
近年來
隨著中華文化走出去的腳步不斷加快
中國美食也開始逐漸徵服全世界的味蕾
喜愛中餐的外國粉絲絕不在少數
今年的北京冬奧會
中國美食的魅力更是被展現得淋漓盡致!
1天吃6個豆沙包的馬爾他運動員
自稱吃了200個餃子的美國運動員
滑板運動員特莎·莫德
更是轉型當起了「吃播」博主
頻頻曬出冬奧村裡的數道中國美食
宮保雞丁、餃子、糖醋裡脊
麻婆豆腐、擔擔麵
……
網友:唯有美食和中國美食不可被辜負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都有哪些美食徵服了老外的味蕾
又有哪些食物
能讓他們「聞風喪膽」!
1.宮保雞丁(Kung Pao chicken)
川菜傳統名菜宮保雞丁
由雞丁、幹辣椒、花生米等炒制而成
雞肉的鮮嫩配合花生的香脆口感
廣受大眾歡迎
尤其在歐美西方國家
宮保雞丁可以說是火得一塌糊塗
毫無疑問的「中餐一哥」!
它是美國家喻戶曉的中餐
美劇中必不可少的中國菜
在《生活大爆炸》《老友記》
《醜女貝蒂》等熱門美劇中
更是出場頻率最高的美食
有些外國人甚至為了吃宮保雞丁
特意學習拿筷子
然而國外的宮保雞丁
做法和味道有無數個版本
和我們正宗川菜裡的宮保雞丁
完全不一樣!
就拿美國人吃到的宮保雞丁來說
味道更酸甜
有點像我們吃到的糖醋裡脊
德國前總理默克爾
一直對中國菜情有獨鍾
曾在成都親自選購食材
並跟中國大廚學做宮保雞丁
學完做法
默克爾還拿起筷子吃了幾口
邊吃邊贊「very good」
2.北京烤鴨(Peking Duck)
饞哭無數外國人的北京烤鴨
是招待外賓的經典國菜
被譽為「天下美味」
外脆裡嫩,肉質肥而不膩
外國人對烤鴨的評價可以用「0差評」來形容
從這段文字評價中
就能感受到他們對烤鴨的熱愛
↓↓
Imagine the best Peking Duck you』ve ever had. That crispy, amber-toned skin. That juicy, melt-in-your-mouth breast meat. Those deeply nuanced, deeply aromatic flavors, expertly engineered to send your pleasure sensors spinning.
想像一下你吃過的最美味的北京烤鴨。那酥脆的、泛著琥珀色油光的鴨皮;那多汁的、入口即化的鴨胸肉;那細膩醇厚、回味無窮的肉香,一切都恰到好處,讓你的味蕾爆發。
3.豆沙包(red bean bun)
豆沙包,也稱豆包、豆蓉包
以紅豆沙為餡
是起源於京津地區的中國傳統小吃
口感鬆軟,甜而不膩
北京冬奧會比賽期間
豆包成為很多國外運動員最喜歡的食物之一
而且它攜帶方便
選手們在賽場競技的空隙時間
還能來上一口
感受中國美食的魅力
珍妮斯·斯皮泰裡是馬爾他唯一的參賽運動員
她在場邊等待比賽成績時
從包裡拿出半個吃剩的豆包
對著鏡頭認真吃完
不少網友被這一幕打動
稱她為「豆包小姐姐」
4.麻辣燙(spicy hot pot)
麻辣燙是起源於四川樂山的中國特色小吃
因其獨特的辣味而知名
這種辣味讓你舌尖發麻
菜名「麻」「辣」「燙」三字
將它的口感形容得恰當好處
之後東北人對麻辣燙的做法進行了改良
發展出了大骨湯底
進一步推動了它在世界的風靡
現在,麻辣燙已成為韓國民眾的「新歡」
特別是受到韓國年輕人的追捧
5.餃子(dumpling)
餃子是古老的中國傳統食物
深受海內外廣大人民喜愛
北京冬奧村比賽期間
一天就要消耗1000多公斤餃子
參加冬奧會的美國選手
朱莉婭·馬裡諾說自己在冬奧村
最愛的食物就是餃子
「自從我來(冬奧村)大概吃了200個餃子
山上一訓練回來我就會去吃餃子」
「餃子文化,包容天下」
皮薄餡大、口味豐富的餃子
可以包一切你能想到的食物
有人想吃巧克力餡餃子嗎?
或者培根芝士餃子怎麼樣?
在人們味蕾喜好越來越多元化的今天
餃子這種極具包容性的混合烹飪
正在全球變得越來越受歡迎
當然,以上還只是
中國美食的冰山一角
曾經有個外國人
立志一年內吃遍中國
結果4年了還沒走出成都
……
畢竟,中國美食這麼多
吃一輩子也吃不完、吃不夠
由於地域不同
地球村的各個國家
也形成了迥然不同的飲食習慣
東西方不僅在文化上有差異
在菜品上也有很大差異
有些在中國人眼裡十分美味的食物
在外國人眼裡卻是「噩夢」
還有一些獨特的美食讓他們望而卻步
根本下不去嘴
那些老外「不敢吃」的中國美食1.皮蛋
喜歡吃皮蛋的小夥伴舉個手?
它的英文翻譯你們知道嗎?
皮蛋的常用英文翻譯都和時間有關
↓↓
1000-Year-Old Egg(千年老蛋)
100-Year Egg(百歲蛋)
Century Egg(世紀老蛋)
Preserved egg(醃製保存的蛋)
甚至有外國人把皮蛋稱為
「惡魔之卵」——Devil egg
聽上去特別霸氣
不過,口感和味道
才是他們最難以接受皮蛋的原因
看這位外國人吃皮蛋
小編似乎瞬間聽到了他此刻的內心OS
「你瞧那黑黝黝、綠油油的蛋,
它不是蛋,是送人上西天的仙丹!」
美國CNN節目
更是把皮蛋評為「全球最噁心的食物」
就連「站在食物鏈頂端」的貝爺
在吃皮蛋的時候
都表現出十足的抗拒
可見他們對皮蛋的恐懼
兄弟,不怪你不懂皮蛋
說實話中國人也不會直接吃皮蛋
好歹得拌一拌醬油、豆腐、辣椒之類的~
2.臭豆腐 (stinky tofu)
臭豆腐是很多國人超愛的中國傳統小吃
尤其在長沙、南京等地十分常見
臭豆腐外焦微脆,內軟味鮮
具有「聞起來臭、吃起來香」的特點
然而它的模樣會讓很多老外望而卻步
「這種黑漆漆的小方塊,
真的沒有毒嗎?」
但是看到那麼多人買來吃
依然有些好奇的人願意嘗試一下
就好像榴槤一樣
有的人吃了一口瞬間就喜歡上
直言味道超級美味
有的人則還是「退、退、退!」
一臉痛苦地說
「臭豆腐就像香港腳的氣味」
但要說臭,臭豆腐在全球還真排不上號
被稱為「生化武器」的鯡魚罐頭
臭味比臭豆腐大20倍
瑞典人不也吃得挺開心的嘛
3.鳳爪 (chicken feet)
鳳爪俗稱雞爪
在中國是很常見的一種食物
製作方式多種多樣
滷、炸、泡、燒等
但在國外超市
鳳爪通常都是被冷落的
因為外國人不吃雞爪
也不吃豬蹄之類的動物足部
他們認為雞爪像「手」,看起來特別恐怖
但是一旦他們get到啃雞爪的精髓
根本停不下來!
最後連表情都懶得控制了
抓著鳳爪就是吃,「真香!」
除了以上提到的三種食物以外
外國人不敢吃的中國食物還有很多
比如
螺獅粉、豬大腸、豆腐乳、燕窩
......
中西餐裡蘊含的文化差異顯然中西方還是存在一定的飲食差異的
但是這不單單只表現在吃什麼
還包括怎麼吃、和誰吃
換一種說法就是
飲食內容、飲食工具、飲食禮儀
之間的差別
1.飲食內容
中餐以植物性原料為主
常用烹飪方式超過20種
注重色、香、味俱全
講究四季有別、美感情趣、食醫結合等
突出了文化、習俗方面的影響
西餐則以動物性原料為主
烹飪方式簡單
以煎、烤、燉為主,甚至冷加工
較注重營養搭配
突出了理性方面的認知
2.飲食工具
飲食工具是中西方餐桌上最顯著的差異
東方文化圈的國家習慣用筷子
而歐美國家多用刀叉
不僅如此
刀叉和筷子還與人們的生活觀念互相影響
筷子所帶來的合餐制
反映了中餐注重家庭、集體氛圍
強調團結、團圓
突出了男女老少共同維繫的家庭單元
從而讓中國人擁有較為牢固的家庭觀念
而由刀叉帶來的分食制
衍生出西方人講究獨立
崇尚個性的思想和行為習慣
子女長大後,多與父母分離獨自生活
對於血親關係並不像中國人那麼重視
3.飲食禮儀
中餐提倡用餐者要儘量吃飽喝好
而西餐則要求飲食適度
前者意味著人們將飲食
作為一種生活樂趣和宣洩方式
後者則表現人們在生活中的節制態度
中餐用餐的氛圍比較熱鬧、隨意
體現了大眾文化的氛圍
西餐用餐氛國比較優雅、安靜
體現了貴族精神的延伸
中餐宴會的進餐禮儀體現一個「讓」字
強調長幼尊卑
西餐宴會更多體現一個「美」字
體現悅目、悅耳
綜上所述
中西方飲食在各個方面存在著很大差異
可以從各自的文化上溯其根源
各地的飲食習俗
不僅反映了當地的文化傳統
還折射出不同的民族心理、社會關係
價值觀與道德標準等方面
當今的中國美食
早已成為世界了解中國和中國文化的一扇窗
越來越多的中國美食
正走出國門,生根開花
成為一種日益增強的文化影響力
為中華文化「走出去」
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監製/任帥
主編/諶偉春
編輯/李蕾蕾 謝子良(實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