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后街必吃美食(那些深藏在南京高校后街美食)
2023-05-03 03:54:11 2
有大學生的地方,就有美食,好吃的聚集在一塊兒,於是每所高校都天然擁有 或曾擁有 一條后街。
有的后街很大,比如南林、南郵和南師紫金一起分享的鎖金村,三所學校一塊兒都cover不住明明暗暗連成一片的店招。
有的后街很遠,比如南信大獨佔著的龍山北路疏導市場,和南大金陵隔著龍王山相望,滿眼都是饞。
有的后街沒頭沒尾,比如早年的仙林大坑,沒人規定過該從哪進從哪出,一頭扎進去了,循著香味總能找著你特想吃的裡脊餅和崔老大燒烤。
一條后街來回走,四個春秋,20歲前後的笑臉與食慾大都印刻在這兒,那是專屬青春年月的當時只道是尋常。
南京高校后街的最早期的形態,我願和南審同學一起,稱之為「墮落街」。
所謂墮落,無非是「高鹽高糖高熱量,好油好香好好吃」。嘴裡塞滿雞腿炸串大烤腸的時候,滿腔食慾都化成了快樂肥胖。
在仙林、江寧、浦口三個大學城初露崢嶸的世紀之初,嗅覺敏銳的美食攤主第一時間集結,自帶孜然蒜蓉辣椒香出沒於傍晚深夜,成就了仙林大坑、南林后街、南理工5號門這批傳奇美食街。
脫胎於當年如日中天的南京夜市,它們深得個中精髓——一眼望去,到處都是涼皮炸串烤魷魚羊肉串臭豆腐水果撈梅花糕粉衝奶茶……
便宜得要命的重口美味,一邊照顧著大學生們蕭瑟的錢包,一邊填補著食堂滿足不了的空虛。
如夜市般野蠻生長的墮落街,也隨著南京夜市的淡出一起改變。仙林大坑拆除於2009,南審的墮落街和南林的鎖金東路走失在2018,南理工5號門的出攤時間被迫推延到了凌晨,恍如鬼市。
幾番操作後,南京墮落街惟餘一顆常青樹——南航·明明叫超有內涵的學府街·后街。
讓我們回到遙遠的1999年。那年的南航粥店、南航人家和小四川菜館還是水泥土路旁的小破店,勝太西路盡頭沒有託樂嘉只有翠屏山。
十幾個聚在一塊的小吃攤外加華潤蘇果,共同構成南航拓荒者們的放縱之鄉。
當年烤羊肉串的維族姐姐神似娜扎,卻不愛笑;做徐州雞蛋餅的小哥以前是「后街第一帥」,現在這個名頭傳承給了烤梅乾菜餅的「后街郭富城」。
△ 真·后街郭富城
胃不舒服時第一時間想起的南航粥店,現在窩在勝太路大市場裡面,因為疫情直到現在還沒開門;南航燒烤倒是開了,但「燒烤一哥」的地位已遭到夏提樂客的嚴峻挑戰。
日升月落21年,南航后街夥同託樂嘉,憑藉「墮落」成了聞名南京的網紅美食街。
原來,已經畢業這麼久了啊……
2006年,浙江人將「義烏小商品城」開到了龍眠大道。
城裡人或許對此毫無知覺,甚至覺得這地方實在土氣。但對於當年的江寧大學城4萬學子,這簡直是福音中的福音——這鳥不拉屎的地方,終於給大家安排上一條能吃吃吃逛逛逛的「后街」了!
是的,義烏小商品城(以及後來者文鼎)是江寧大學城12所高校共同的后街。
「墮落」的美食依然是這裡的主調,夜色一降,大瓦數黃燈泡立刻賦予義烏一層美味的柔光。
號稱「連鎖」卻沒見過第二家的芳燕烤蹄,香到令人飆淚;烤生蠔和扇貝自帶「胖十斤」的BGM,仍叫人抗拒不能;一顆頂三隻老母雞的「補腎」榴槤,還是沒敢買;吃了這麼多家山東菜煎餅鹽城雞蛋餅,終究沒吃出誰更正宗。
但作為進化版的高校后街2.0,義烏的魅力更在於2樓,在這裡,沒有買不到,只有想不到。
衣服鞋子,永遠在清倉大處理,質量嘛冷暖自知;宿舍日用品一應俱全,宿舍地墊、拖把毛巾什麼的大抵也都來自這裡。
性價比最高的絕對是眼鏡,熱情的阿姨對每個從地鐵站裡走出的學生喊「100塊包辦一整副」,居然童叟無欺。
高大全土肥圓的義烏,給人一種聚沙成塔的感覺。它像是紅廟 淘淘巷 蘇果,沒怎麼見過世面的大學生們,可以在這裡找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循著這樣的步伐,在仙林大坑的舊址旁邊,又樹立起了樓裡啥都有的大成名店;已經擠不進人的三江四號門外,還有整條江泉路以及淘樂迪。
什麼?你說淘寶?淘寶上有25塊兩場的8D電影看麼?
時間來到2018,這一年00後首次闖進大學與后街。在網際網路浪潮和消費文化中成長起來的這一代,面對油膩膩髒兮兮的傳統「墮落街」,內心總會湧起一股嫌棄……
年輕時髦文藝小資的氣氛自然而然地融入了高校周邊,讓吸收了新元素的后街,實則更像「後花園」。
比如學則路上的水平方,有活力的淡藍圍牆圈起一批乾淨清爽的美食店,縱然少了熱火朝天的豪爽氣,但一以貫之的自在輕鬆絲毫沒少。
再比如裝修升級了無數次的文鼎,寬敞明亮的樣子似乎完全脫去了「墮落」的感覺,但那條長長的水街還是紅火如常。
再再比如上海路、漢口西路和四牌樓周邊陸續湧現的文藝小館,它們倚靠著低調而驕傲的三所南京高校——東大、南大和南師大——用咖啡、雞尾酒和乾淨的桌布營造出一絲浪漫。
消費升級的浪潮抵消著「窮學生」的刻板印象,愈發年輕時髦的「後花園」仿佛不再是「后街」,至少,不是那麼傳統的「后街」。
在四牌樓,東大人畫完圖會用Standing Room的冰美式配寶雞張記涼皮;在上海路,一張藏在菜場裡的大叔披薩可以滿足南師妹子一周。
就算是在江寧大學城,不太想逛義烏文鼎的時候,完全可以坐一趟公交去龍灣天街吃海底撈。
再度走在3.0時代的高校后街,年輕而自信的笑臉一再這提示我們兩件事——
①大人,時代變了。
②我們,真的老了。
說到底,你為什麼牽掛后街?
上學時是因為貧窮。大學四年是你作為「成人」最缺錢也最空虛的時光,而在后街,你只需要30塊就可以背著食堂阿姨吃頓野的——四菜一湯plus奶茶。
畢業後是因為疲憊。象牙塔外的世界充滿周而復始的勞累,路過曾經的后街成為一場極其偶爾的「碰巧」。恰到熟悉的廉價美味時,你疼痛多日的鍵盤肘似乎都消停了片刻——
哎呀呀,似乎又回到那段自在自如自娛自樂的青澀時光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