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信息集線箱的製作方法
2023-07-25 22:28:51 1

本發明涉及信息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信息集線箱。
背景技術:
隨著資訊時代的高速發展,信息集線箱的使用也越來越廣泛,現有的信息集線箱一般都是通過卡扣結構或鎖具對其進行鎖定,然而這種鎖定模式較為繁瑣複雜且鎖定效果較為不理想,鎖定與解鎖時需要通過手動操作完成,不僅耗時耗力,不利於檢修維護時的快速打開,而且現有信息集線箱的鎖具一般都設置在外界,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而造成損壞,使得在鎖定或打開時難度加大,給使用者帶來較大的不便,無法滿足現有所需。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信息集線箱,其能夠解決上述現在技術中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採用如下技術方案:本發明的一種信息集線箱,包括容箱和門體,所述容箱中設置有入口朝右的空槽,所述容箱右端面上設置有與所述空槽的入口大小等同且對應設置的窗口,所述空槽與所述窗口之間的所述容箱中設置有入口朝上且用於安裝所述門體的門體槽,所述門體槽聯通所述空槽和窗口,所述空槽內頂壁中心處設有照明燈,所述照明燈與設置在所述窗口上方的所述容箱右端面的燈控按鈕電性連接,所述空槽頂部的所述容箱中設置有拉升部,所述拉升部包括第一電轉機、前後對應設置在所述第一電轉機前後兩側的通透槽、前後對應設置且與所述通透槽聯通的安置槽、設置在所述安置槽中的齒牙輪、前後對應設置在所述通透槽內且一端與所述第一電轉機連接,另一端與所述齒牙輪固定連接的轉向軸,所述安置槽與所述門體槽聯通,所述空槽底部的所述容箱中設置有鎖持件,所述鎖持件包括通過穿透孔與所述門體槽聯通的套殼孔,所述套殼孔左端的所述容箱中設置有第二電轉機,所述套殼孔中可轉向地設置有與所述第二電轉機連接的內花鍵套殼,所述內花鍵套殼中配合連接的外花鍵杆,所述外花鍵杆右端設置有一凸頂塊,所述內花鍵套殼右端面與所述凸頂塊左端面之間設有彈力件,所述凸頂塊的右端面上固定設置有穿透所述穿透孔且穿入到所述門體槽中的鎖持杆,所述鎖持杆上設置有一第一斜滑面,所述門體左端面上設置有前後對應設置且與所述齒牙輪配合連接的齒壓條,所述門體左端面底部處設置有用以與所述第一斜滑面平滑配合連接的第二斜滑面,所述門體左端面上、位於兩個所述齒壓條之間且位於所述第二斜滑面上端設置有與所述鎖持杆配合的鎖持槽,所述鎖持槽下端左側也設置有用以與所述第一斜滑面平滑配合連接的導滑面。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門體的高度與所述門體槽的深度等同,所述門體與所述門體槽平滑配合連接。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穿透孔的直徑小於所述套殼孔的直徑,所述鎖持杆的直徑與所述穿透孔的直徑等同。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一斜滑面與第二斜滑面的傾斜角度等同。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控制第一電轉機運轉提供動力給齒牙輪,由齒牙輪帶動門體向下運動,當門體左端面底部處的第二斜滑面與第一斜滑面相抵接時,第二斜滑面克服彈力件的頂壓力,而使得鎖持杆向左縮回到穿透孔內,此時,鎖持杆的右端面與門體的左端面相抵,門體繼續向下運動,直到門體的底端面與門體槽的槽底面相抵接時,控制第一電轉機停止運轉,此時,齒壓條的上端與齒牙輪嚙合,門體的頂端面與容箱的頂端面齊平,鎖持杆由於受到彈力件的頂壓力而伸出穿透孔外並穿入到鎖持槽中,鎖持杆穿入到鎖持槽中以後,鎖持杆的底端處與鎖持槽的下端壁抵接,門體與門體槽配合且門體被鎖定在門體槽中,從而將空槽關閉,以便於保護空槽內的信號線路不受損壞,門體實現自動關閉。
2.通過控制第二電轉機運轉,由第二電轉機提供動力並帶動鎖持杆轉動度,而使得第一斜滑面朝下以便於與導滑面平滑配合連接,接著控制第一電轉機反轉,使得第一電轉機提供動力帶動門體向上運動,當導滑面與第一斜滑面相抵接時,第一電轉機繼續運轉,而後導滑面克服彈力件的頂壓力,而使得鎖持杆向左縮回到穿透孔內,此時,鎖持杆的右端面與門體的左端面相抵,門體繼續向上運動,直到門體的左端面脫離與鎖持杆右端面相抵接且齒壓條的下部重新與齒牙輪嚙合時,此時,控制第一電轉機停止運轉,空槽處於打開狀態,從而方便對空槽內的信號線路進行維護。
3.本發明的整體結構簡單,成本低廉,能實現自動開合的同時實現自動鎖定與解鎖,提高鎖定安全性以及檢修維護效率,同時鎖持件設置在內部,增加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一種信息集線箱的主視圖;
圖2為本發明中門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中主視方向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1中左視方向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中空槽處於打開狀態、門體處於再上位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照明燈的仰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發明的優點和特徵能更易於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參閱圖1-6所示的一種信息集線箱,包括容箱1和門體2,所述容箱1中設置有入口朝右的空槽3,所述容箱1右端面上設置有與所述空槽3的入口大小等同且對應設置的窗口4,所述空槽3與所述窗口4之間的所述容箱1中設置有入口朝上且用於安裝所述門體2的門體槽5,所述門體槽5聯通所述空槽3和窗口4,所述空槽3內頂壁中心處設有照明燈31,所述照明燈31與設置在所述窗口4上方的所述容箱1右端面的燈控按鈕10電性連接,從而實現所述燈控按鈕10控制所述照明燈31點亮或熄滅,以達到對所述空槽3內部照明工作,防止由於視線較弱而影響對所述空槽3內信號線路的檢修維護工作,所述空槽3頂部的所述容箱1中設置有拉升部,所述拉升部包括第一電轉機71、前後對應設置在所述第一電轉機71前後兩側的通透槽、前後對應設置且與所述通透槽聯通的安置槽74、設置在所述安置槽74中的齒牙輪73、前後對應設置在所述通透槽內且一端與所述第一電轉機71連接,另一端與所述齒牙輪73固定連接的轉向軸72,所述安置槽74與所述門體槽5聯通,所述空槽3底部的所述容箱1中設置有鎖持件,所述鎖持件包括通過穿透孔70與所述門體槽5聯通的套殼孔62,所述套殼孔62左端的所述容箱1中設置有第二電轉機61,所述套殼孔62中可轉向地設置有與所述第二電轉機61連接的內花鍵套殼63,所述內花鍵套殼63中配合連接的外花鍵杆64,所述外花鍵杆64右端設置有一凸頂塊66,所述內花鍵套殼63右端面與所述凸頂塊66左端面之間設有彈力件65,所述凸頂塊66的右端面上固定設置有穿透所述穿透孔70且穿入到所述門體槽5中的鎖持杆67,所述鎖持杆67上設置有一第一斜滑面68,所述門體2左端面上設置有前後對應設置且與所述齒牙輪73配合連接的齒壓條22,所述門體2左端面底部處設置有用以與所述第一斜滑面68平滑配合連接的第二斜滑面21,所述門體2左端面上、位於兩個所述齒壓條22之間且位於所述第二斜滑面21上端設置有與所述鎖持杆67配合的鎖持槽6,所述鎖持槽6下端左側也設置有用以與所述第一斜滑面68平滑配合連接的導滑面69。
其中,所述門體2的高度與所述門體槽5的深度等同,所述門體2與所述門體槽5平滑配合連接,從而實現所述門體2與所述門體槽5配合後,所述門體2的頂端面與所述容箱1的頂端面齊平,進而實現所述門體2將所述空槽3關閉後不會影響所述容箱1的外觀。
其中,所述穿透孔70的直徑小於所述套殼孔62的直徑,所述鎖持杆67的直徑與所述穿透孔70的直徑等同,從而實現與所述穿透孔70可轉動配合,使得在所述彈力件65的作用下,所述容箱1的內壁對所述凸頂塊66起到限定的作用。
其中,所述第一斜滑面68與第二斜滑面21的傾斜角度等同,從而在抵接時能夠平滑配合連接,進而增加了平滑配合連接的穩定性。
在初始狀態時,所述門體2處於所述門體槽5的上端位置,所述齒壓條22的下部與所述齒牙輪73嚙合,所述鎖持杆67由於所述彈力件65的頂壓而穿入到所述門體槽5中;
在需要關閉所述空槽3時,控制第一電轉機71運轉,使得第一電轉機71提供動力給齒牙輪73,由齒牙輪73帶動所述門體2向下運動,當所述門體2左端面底部處的第二斜滑面21與所述第一斜滑面68相抵接時,第一電轉機71繼續運轉,而後第二斜滑面21克服所述彈力件65的頂壓力,而使得所述鎖持杆67向左縮回到所述穿透孔70內,即外花鍵杆64向左縮回到內花鍵套殼63中,此時,所述鎖持杆67的右端面與所述門體2的左端面相抵,所述門體2繼續向下運動,直到所述門體2的底端面與所述門體槽5的槽底面相抵接時,控制所述第一電轉機71停止運轉,此時,所述齒壓條22的上端與所述齒牙輪73嚙合,所述門體2的頂端面與所述容箱1的頂端面齊平,所述鎖持杆67與所述鎖持槽6對應,所述鎖持杆67由於受到所述彈力件65的頂壓力而伸出所述穿透孔70外並穿入到所述鎖持槽6中,所述鎖持杆67穿入到所述鎖持槽6中以後,所述鎖持杆67的底端處與所述鎖持槽6的下端壁抵接,此時,所述門體2與所述門體槽5配合且所述門體2被鎖定在所述門體槽5中,所述空槽3處於關閉狀態。
在需要打開所述空槽3時,先控制第二電轉機61運轉,由第二電轉機61提供動力並帶動所述鎖持杆67轉動180度,而使得所述第一斜滑面68朝下以便於與所述導滑面69平滑配合連接,此時,控制第一電轉機71反轉,使得第一電轉機71提供動力給齒牙輪73,由齒牙輪73帶動所述門體2向上運動,當所述鎖持槽6下端左側的導滑面69與所述第一斜滑面68相抵接時,第一電轉機71繼續運轉,而後導滑面69克服所述彈力件65的頂壓力,而使得所述鎖持杆67向左縮回到所述穿透孔70內,即外花鍵杆64向左縮回到內花鍵套殼63中,此時,所述鎖持杆67的右端面與所述門體2的左端面相抵,所述門體2繼續向上運動,直到所述門體2的左端面脫離與所述鎖持杆67右端面相抵接且所述齒壓條22的下部重新與所述齒牙輪73嚙合時,此時,控制第一電轉機71停止運轉,所述空槽3處於打開狀態以便於信號線路的檢修維護,而此時所述鎖持杆67由於受到所述彈力件65的頂壓力而伸出所述穿透孔70外並穿入到所述門體槽5中,最後控制第二電轉機61運轉,由第二電轉機61提供動力並帶動所述鎖持杆67再次轉動180度而使得所述第一斜滑面68朝上以便於與所述第二斜滑面21平滑配合連接,以便於再次關閉所述空槽3。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控制第一電轉機運轉提供動力給齒牙輪,由齒牙輪帶動門體向下運動,當門體左端面底部處的第二斜滑面與第一斜滑面相抵接時,第二斜滑面克服彈力件的頂壓力,而使得鎖持杆向左縮回到穿透孔內,此時,鎖持杆的右端面與門體的左端面相抵,門體繼續向下運動,直到門體的底端面與門體槽的槽底面相抵接時,控制第一電轉機停止運轉,此時,齒壓條的上端與齒牙輪嚙合,門體的頂端面與容箱的頂端面齊平,鎖持杆由於受到彈力件的頂壓力而伸出穿透孔外並穿入到鎖持槽中,鎖持杆穿入到鎖持槽中以後,鎖持杆的底端處與鎖持槽的下端壁抵接,門體與門體槽配合且門體被鎖定在門體槽中,從而將空槽關閉,以便於保護空槽內的信號線路不受損壞,門體實現自動關閉。
2.通過控制第二電轉機運轉,由第二電轉機提供動力並帶動鎖持杆轉動度,而使得第一斜滑面朝下以便於與導滑面平滑配合連接,接著控制第一電轉機反轉,使得第一電轉機提供動力帶動門體向上運動,當導滑面與第一斜滑面相抵接時,第一電轉機繼續運轉,而後導滑面克服彈力件的頂壓力,而使得鎖持杆向左縮回到穿透孔內,此時,鎖持杆的右端面與門體的左端面相抵,門體繼續向上運動,直到門體的左端面脫離與鎖持杆右端面相抵接且齒壓條的下部重新與齒牙輪嚙合時,此時,控制第一電轉機停止運轉,空槽處於打開狀態,從而方便對空槽內的信號線路進行維護。
3.本發明的整體結構簡單,成本低廉,能實現自動開合的同時實現自動鎖定與解鎖,提高鎖定安全性以及檢修維護效率,同時鎖持件設置在內部,增加使用壽命。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徵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範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範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