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劉三姐現在還有嗎(劉三姐演出所屬公司欠債破產)
2023-07-21 02:38:08 3
印象劉三姐現在還有嗎?《印象·劉三姐》,全國第一部全新概念的「山水實景演出」,可謂廣西旅遊的活名片,它不僅讓國內外觀眾了解到廣西的經典山歌和人文風情,還極大帶動了陽朔縣乃至桂林市的旅遊業然而,一手打造出它的桂林廣維文華旅遊文化產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維公司),近年來卻陷入債務危機,今年8月更因嚴重資不抵債,向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提出了破產重整申請,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印象劉三姐現在還有嗎?以下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印象劉三姐現在還有嗎
《印象·劉三姐》,全國第一部全新概念的「山水實景演出」,可謂廣西旅遊的活名片,它不僅讓國內外觀眾了解到廣西的經典山歌和人文風情,還極大帶動了陽朔縣乃至桂林市的旅遊業。然而,一手打造出它的桂林廣維文華旅遊文化產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維公司),近年來卻陷入債務危機,今年8月更因嚴重資不抵債,向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提出了破產重整申請。
《印象·劉三姐》若不復存在,不僅賴以生存的800多名漁民利益受損、國家金融系統利益受損,桂林旅遊業也將受到影響。為保護品牌,確保社會利益最大化,12月4日,自治區高院依法作出終審裁定:批准廣維公司重整計劃草案;終止廣維公司重整程序.
《印象·劉三姐》演出現場(2014年10月)。 南國早報記者 鄧振福攝
1.「診斷」「把脈」:公司資不抵債 涉訴標的14億多
2001年,桂林民營骨幹企業廣維公司成立。2001至2004年,該公司分期建設了灕江劉三姐歌圩、山水劇場等文化項目,製作了全球第一部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該劇目開創了山水實景演出的先河。但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因不當地為股東及其關聯控制人代償或擔保債務,公司陷入債務危機。2017年8月,因嚴重資不抵債,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廣維公司向自治區高院提出破產重整申請。
自治區高院經審查發現,廣維公司確已陷入嚴重債務危機。公司在向高院提出破產重整申請前,已成為數起民事、執行案件的被告或被執行人,其相關全部帳戶、財產大部分均已被省外及區內多家法院輪候查封、凍結,涉訴標的已達到14億多元,且有部分案件已進入執行程序,公司的正常經營受到嚴重影響,債務困境明顯,處於將被拆分的邊緣。
高院有關負責人介紹,此時的《印象·劉三姐》,每天的演出收入都成了被法院執行的款項,公司經營難以為繼。
2.「診斷」:《印象·劉三姐》有拯救的價值
但與此同時,法院經審查發現,《印象·劉三姐》仍具有極高的社會價值。《印象·劉三姐》作為廣維公司的核心品牌項目,演出方案歷經5年109次修改,從2004年正式公演以來,每年演出500多場,年接待國內外觀眾100多萬人次,僅演出現場就提供了700多個就業機會,龐大的演出陣容中基本無專業演員,而是當地漁民和張藝謀灕江藝術學校的學生。
「許多漁民白天幹活,晚上演出,有著十幾年的演出經驗,對該劇目有很深感情。」自治區高院民二庭庭長蔣太仁說,同時,該劇目還獲得很多獎項,如:2003年入選文化部編纂的《全國文化產業典型案例》、2004年入選全國首批「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2005年獲文化部「創新獎」、2008年入選首屆「全國文化企業30強」、2010年入選《首批全國文化旅遊重點項目名錄(旅遊演出類)》、2011年《印象·劉三姐》商標被國家商標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我們經過走訪發現,《印象·劉三姐》附近的農家樂當天要準備多少桌菜、酒店的入住率有多高,都取決於《印象·劉三姐》的上座率。」蔣太仁說。可以說,這張廣西的活名片,極大帶動了陽朔縣乃至桂林市的旅遊、地產、賓館住宿、餐飲、交通運輸和藝術教育等相關產業發展,給陽朔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形成了一條比較完整的旅遊文化產業鏈。
因此,高院認為,《印象·劉三姐》節目本身並未喪失存續價值,且有依法拯救的價值和意義,通過法院和各方努力,才有可能讓其品牌價值重煥活力。
3.「止血」:運用破產重整制度撐起「保護傘」
從廣維公司進入破產重整程序至今,在自治區高院的精心安排和依法呵護下,《印象·劉三姐》演出仍在有序地進行。高院有關負責人稱:「為拯救《印象·劉三姐》,法院決定運用破產重整制度,為它撐起一把合法的『保護傘』。」
今年8月15日,高院裁定受理廣維公司破產重整申請,同日指定廣西同望律師事務所為廣維公司管理人。「受理後,所有有關該公司的債務債權全部停下來,誰都不能從這裡面拿走一分錢,這相當於為其建起了一道『圍牆』,以便管理人弄清楚公司的債務債權情況,並制定重整方案。」高院有關負責人說。此後,管理人完成了企業接管、審計和評估工作。同時利用網絡平臺與現場提交相結合的辦法,在短短14天內完成了總額18億多元的債權申報與審核工作。
同時,高院還監督管理人,從經營管理結構、安檢、設備更新,到品牌效應提升等方面給予指導。例如聘請專業經管人員,出臺一系列帳務管理制度;投入100多萬元建設劇場安檢防爆系統;淘汰嚴重老化設備,提升演出質量和服務水平;加強市場營銷,積極擴大《印象·劉三姐》的品牌效應。在管理人及企業全體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印象·劉三姐》在今年國慶期間共演出23場次,觀眾達75040人次,沒有出現安全事故。
經高院批准,管理人最終決定採取邀請招募重整人的方式確定重整方。對於招募的投資人,要求其不僅具有資金實力、具有類似項目經營的經驗、政治過硬、沒有不良記錄等,還必須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11月1日,經招投標,最終確定了北京天創文投演藝有限公司為重整投資的中標方,並要求該公司籤署了履行投標承諾和重整計劃承諾書。
4.「輸血」:新投資方注入12億資金
在此次重整中,重整投資方——北京天創文投演藝有限公司,注入了12億資金為廣維公司清償債務。11月8日,為避免重整失敗,高院積極籌備並召開了第一次債權人會議,會上,對管理人提交的重整計劃草案分組進行表決。
對於重整計劃草案中「將出資人(即股東)的權益調整為零」這一點,廣維公司的2名原股東均表決不同意。他們分別為廣西維尼綸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持有廣維公司67%股權)和廣西文華藝術有限責任公司(持有廣維公司33%股權)。
對此,高院認為,廣維公司審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8月31日,廣維公司資產總額為1.59億多元,負債總額為9.29億多元,全部為流動負債,所有者權益總額為-7.69億多元。而管理人債權審核報告顯示,本案申報債權總額為18.09億多元,核定總額為12.01億多元,另有待定債權總額為2.37億多元,未申報債權總額約為6.6億多元……
這些數據足以證實廣維公司已嚴重資不抵債,所有財產已不能完全清償所有債務,作為企業風險的最終承擔者,廣維公司的原股東不能優於債權人從公司獲取利益。因此,重整計劃草案將原股東的權益調整為零,符合公平、公正原則。
按照這份重整計劃草案,廣維公司可以繼續經營,重整投資方也將充分利用自身在資本市場運作的專業優勢和文化產業打造的資源優勢,對該公司的核心項目進行全面、系統的升級改造,豐富項目內容,提升項目品質,取得更好的社會效益。
「保護職工利益,保護金融安全,保護社會效果。這是我們這次重整的核心目標。」蔣太仁說。
來源丨南國早報記者 彭寧莉
點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