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控制植物疾病的組合物和方法
2023-05-31 18:27:41 2
專利名稱:用於控制植物疾病的組合物和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植物保護產物。更具體地說,本發明涉及細菌菌種綠針假單胞菌(Pseudomonas chlororaphis)的新菌株和含該細菌菌株或由該菌株在植物生產中產生的抗生素物質的組合物的應用以保護植物抵禦植物病原微生物的攻擊。
數種微生物性質的因子有能力誘發植物疾病,在作物中引起非常大的損傷,從而造成經濟損失。它們中的許多攻擊葉子和/或其他空氣植物部分,然後通過空氣傳播的孢子到達新的未感染的作物。其他的通過種子傳播從一代傳到下一代,數種經濟上重要的誘發疾病的因子是土壤傳播的,在土壤中多少有些失活直到敏感性植物生長。
在植物生產中控制引發微生物疾病的因子的方法常常是很昂貴的,但在大多數作物生長系統中有經濟上的需要。一種廣泛使用的方法是用生物機能結構或殺生物的化學物質處理。在大多數情況下,是將其噴灑在生長的作物上,作為種子或根處理或作為土壤消毒劑。其他標準方法是抗性育種和耕作作物系統本身的管理。
所有這些標準控制方法均有些缺陷。作物系統管理只對特定疾病問題是有效的或方便的。作物抗性育種可能或只在某種特定的情況下適用,還要花很長時間而且在一定時間後,由於新病原體菌株的出現會破壞得到的抗性。化學化合物經常是非常有效的,但它們會對環境產生不利影響,而且由於大多對人類健康有威脅,所以需要小心地處置,並且在抗性病原體菌株產生後,它們就會成為無效的。
使用生物控制劑或生物殺蟲劑比使用其他控制方法更有效或更好,因此,已經廣泛地嘗試了這類試劑。已知數種細菌和真菌菌株能抑制各種誘發微生物疾病的因子的生長。為了有效和可用,它們在地裡必須是穩定的,能產生可再現的結果而且必須有可能在地裡條件下施用它們。到目前為止,沒有幾種能滿足這些要求並因此將其作為商業產品使用的。
本發明提供了在商業植物生長中,對於控制植物病原體有用並有效的生物控制劑。提供了表現出所需特徵的細菌綠針假單胞菌新菌株(MA342)。根據布達佩斯條約,將分離物保藏在National Collections ofIndustrial and Marine Bacteria Limited (NCIMB),Aberdeen,Scotland,1994年2月14日,NCIMB登記號為No.40616。
本發明還提供了植物疾病控制組合物,含有作為活性成分的新菌株MA 342或其具有基本上相同的特徵的突變體或其抗病原體活性代謝產物或其衍生物。此外,本發明還提供了用新菌株MA 342或其具有基本上相同的特徵的突變體或其抗病原體活性代謝產物或其衍生物控制植物疾病的方法。
圖1 該附圖表示用微生物鑑定系統(MIDI,Newark Ltd.,USA)得到的細菌分離物MA 342的脂肪酸圖。
下面將是新細菌菌株的特徵並描述菌株增殖的優選方法和用于田地或溫室的配方。提供了數個實施例以進一步說明(但不是限制)本發明的方法和組合物。新細菌菌株MA 342的特徵形態學特徵在TSA10(在1000ml蒸餾水中有10g Tryptic SoyBroth(Difco Ltd.);12g Technical Agar(0xoid Ltd.))上的菌落形態是圓的,白色,適度凸起的菌落,以高細胞密度在瓊脂中形成很好的可見晶體。是革蘭氏陰性桿菌,在Kings培養基B(1.5g K2HPO4;1.5gMgSO4·7HO;20g Proteose Peptone(Difco Ltd.);10ml甘油,1.5gBacto Agar(Difco Ltd.),在1000ml蒸餾水中)中有亮黃色的螢光。脂肪酸分析在附圖1中列出了細菌的脂肪酸圖。用微生物鑑定系統(MIDI Ltd.,Newark,USA),版本3.7進行該分析。根據該試驗程序,MA 342與綠針假單胞菌最相似,匹配指數為0.705。生物化學特徵用API20 NE*快速試驗檢測的特徵分離物MA 342的反應硝酸鹽還原 -吲哚產生 -來自葡萄糖的酸 -精氨酸二水解酶 +脲酶 -七葉苷水解 -明膠水解 +B-半乳糖苷酶 -葡萄糖同化 +阿拉伯糖同化 -甘露糖同化 -?甘露糖醇同化 +N-乙醯葡糖胺同化 -麥芽糖同化 -葡糖酸鹽同化 +癸酸鹽同化 -己二酸鹽同化 -蘋果酸鹽同化 +檸檬酸鹽同化 +苯基-乙酸鹽同化 -細胞色素氧化酶 +*API System Ltd.,France在其他試驗中檢測的特徵果聚糖產生 -木糖同化 -?山梨醇同化 +?用於菌株增殖以及田地或溫室中配製和應用的優選方法最好是通過發酵方法得到大量的活性菌株,所述方法包括將菌株純培養物的樣品接種到液體搖瓶培養中或含適宜發酵培養基的發酵罐中。所述菌株也可以在無菌表面,如瓊脂表面上生長,在長出後,將細胞懸浮在水或本領域已知的其他液體培養基中。原則上,生長培養基可以是本領域已知的任何細菌生長培養基。一直發酵直到得到足夠的濃度的細胞,如約5-109cfu(菌落形成單位)/ml液體培養物。可以在植物保護中使用這樣所得的發酵液或細菌懸浮液,或者在使用前將其處理或配製。
在一種處理方法中,可以通過例如加熱或離心殺死發酵液中細菌細胞,將含細菌代謝產物的所得發酵液或上清液用於植物保護目的,可以或不必預先純化和/或濃縮。還可以將細菌懸浮液和發酵液與本領域中已知的一種或多種化合物或化合物組均勻混合在一起,只要所述化合物與細菌菌株或其抗病原體活性代謝產物或衍生物相容即可。適宜的化合物可以是粉末添加劑或固體載體,如滑石,高嶺土,膨潤土或蒙脫土,本領域已知的可潤溼的粉末,碳源營養物質(如葡萄糖,蔗糖和果糖)或複合細菌營養物質(如酵母提取物,細菌蛋白腖和胰蛋白腖),金屬鹽,脂肪酸鹽,脂肪酸酯,離子或非離子表面活性劑,植物營養物質,植物生長調節劑,殺真菌劑,殺昆蟲劑,殺菌劑等。還可在與適當的化合物混合前或之後將細菌懸浮液和發酵液乾燥或凍幹,然後將所得的產物用於植物保護。乾燥的適宜途徑是例如用蛭石空氣乾燥細菌發酵液。
可以將細菌和代謝產物製品以任何已知的方式用於處理種子,植物營養繁殖單元,植物和帶有細菌菌株的土壤。根據所需的目的和周圍的環境,可以選擇噴霧,霧化,塵化,擴散,顆粒化,浸漬或噴淋。用於種子處理的有利速率通常為1011-1012cfu/ha,用於噴霧的為1012-1014cfu/ha或相應的細菌代謝產物量。實施例l分離微生物MA342挖出植物Empetrum nigrum的根,用消毒自來水洗滌除去附著的土壤。從一個幼根上切下一2-3cm長的段,在無菌條件下處理。從根頂部上取出該段。用火焰滅菌的刮刀將所述根段切成小片。然後將所述根片在TSA10瓊脂上磨擦。細菌生長出後,挑出MA342並且在TSA10上純化培養。實施例2保存微生物MA 342在-70℃將純培養物深度冷凍在小安瓿中。使用自來水中的10%甘油作為保護劑,在高壓滅菌後,將pH調到7.15。在-70℃冷凍後,將安瓿於-20℃貯存。
為了長期保存,將分離物冷凍乾燥。在TSA10瓊脂上生長48小時後,從瓊脂表面刮下細菌菌苔,與冷凍乾燥的保護劑(在1000ml蒸餾水中,有50g Dextran T70(Pharmacia Fine Chemicals Ltd.);50g L-穀氨酸鈉(Kebo AB))混合,注入到小安瓿(20ml)中,然後在Hetosicc冷凍乾燥器(Heto Ltd.,Denmark)放24小時。冷凍乾燥後,用橡膠塞將安瓿緊緊氣封,在4℃貯存。實施例3在基本溫室篩選中MA342抗Microdochium nivale的作用按如下將所述細菌應用於小麥種子從9cm平皿的瓊脂表面刮下在TSA10上15℃生長24小時的老培養物,與40ml營養液(SNB在1000ml蒸餾水中,18g蔗糖;5g細菌蛋白腖(Oxoid Ltd.);2g酵母提取物(Oxoid Ltd.);0.5gK2HPO4和0.25g MgSO4·7H2O,將其pH調到7.2-7.4)和40ml在無菌蒸餾水中的2%(w/v)羧甲基纖維素(CMC)鈉溶液混合。將所述混合物澆到種子上。20分鐘後,倒掉過量的混合物,在風扇下過夜乾燥種子。
對於每種處理,在溫室中選兩盆播種,每盆有50個種子。所述盆的直徑為18cm,高4cm,裝有2/3的未滅菌的市售泥炭土混合物(Enhetsjord K Normal),用20%(v/v)的沙子混合。
在用細菌處理前,用M.nivale人工侵染冬小麥種子(cv.「Kosack」)。在室溫旋轉振蕩器上,在馬鈴薯葡糖培養基(每1000ml蒸餾水中,24g Potato Dextrose Broth(Difco Ltd.))中將病原體培養7天。用廚房攪拌器將所得的漿液勻漿,然後澆在種子上。30分鐘後,倒掉液體,將種子放在風扇下過夜。然後用MA342處理由此侵染的種子並按上述播種在盆中。
播種後,用玻璃蓋子將所述盆蓋上,放在6℃的黑暗中。5天後,揭掉蓋子,給每盆澆100ml水,放在由兩個木棍支持的5升塑膠袋中。然後在12-15℃的溫室中將所述盆放8天。
檢測下列處理的種子1 在M.nivale侵染的種子上與SNB/CMC混合的綠針假單胞菌菌株MA3422 M.nivale侵染的種子作為疾病對照3 未處理的種子作為健康對照將疾病抑制作用記錄成在播種的種子中出苗的健康(=沒有菌絲體)植物的百分比。在表1中列出了來自典型的M.nivale初級篩選的結果。表1 從M.nivale侵染的種子中,MA342對冬小麥出苗和疾病發展的作用。處理 出苗百分比(%) 在播種的種子中健康植物的百分比1 MA342 87812 疾病對照1373 未處理對照 9089實施例4在二級溫室篩選中,MA對Drechslera teres的作用為了這些篩選,在18-20℃、黑暗中,在旋轉振蕩器上,使分離物MA342在半強度(15g/l)Tryptic大豆培養基(Difco Ltd.)中生長48小時。將用D.teres自然侵染的大麥栽培品種「Golf」在塑膠袋中以每公斤種子300ml的所得細菌懸浮液進行混合,混合後,將所述袋搖晃約4分鐘。在室溫,將由此處理的種子乾燥1天,然後按實施例3所述播種在盆中。
先將播種的盆(每種材料3盆)放在6℃黑暗中7天,然後按實施例3所述放在約20℃的溫室中。為了閱讀處理效果,計數發芽植物的頻率和在第一片葉子上有初次攻擊的植物的頻率。細菌作用與未處理對照和用殺真菌劑Panoctine Plus 400(guazatine 150g/l+imazalil10g/l),Rhone-Poulenc Ltd.(每公斤種子4ml的劑量)處理的種子有關。表2.在典型的溫室二次篩選中,MA342和Panoctine Plus400對大麥中D.teres的作用。處理 出芽植物百分比(%) 第一片葉受攻擊的植物百分比1 對照 92.5 13.02 Panoctine Plus 95.5 0.0400,4ml/kg3 MA342,300ml/kg 96.1 0.0實施例5在田地試驗中MA342對植物病原體的作用田地試驗(設計為隨機的部分,有3-8個重複)的大小為0.15m2(一個小麥網腥黑粉菌(Tilletia caries)試驗)到約15m2(大多數試驗)。將試驗放在瑞典不同的地區,在大多數情況下在含約3%腐殖土的壤土上完成。
按上述實施例4所述用細菌和Panoctine Plus400處理種子。用風扇將處理後的種子乾燥後,將其在播種於試驗區之前,於室溫貯存不同的時間。用各種待測的疾病自然侵染或感染所有種子,除用小麥網腥黑粉菌侵染的外。通過將2g破碎的小麥網腥黑粉菌穗與1公斤小麥種子混合來用小麥網腥黑粉菌孢子人工侵染冬小麥種子(cv.「Kosack」)。MA342對小麥網腥黑粉菌的作用將所述作用讀成在成熟時被感染穗的頻率。在表3中列出了在兩個1991/92和兩個1992/93試驗中得到的結果。在1992/93中,細菌處理和殺真菌劑處理之間的差異是顯著的。表3.MA342細菌懸浮液抗種子傳播小麥網腥黑粉菌的作用處理 受感染穗的百分比1991/92 1992/93對照 23 65Panoct.400*,4ml/kg 224MA342,300mg/kg 00*Panoctine 400(guazatine 150g/l),Rhone-Poulenc Ltd.MA 342對Drechslera teres,D.Graminea,D.avenae和燕麥散黑粉菌(Ustilago avenae)的作用在用這些病原體進行的田間試驗中,測量每平方米發芽植物的數量和每平方米被感染植物的數量,另外,在大多數試驗中還要測量i)產率ii)千粒種子重和iii)每百升重。對Drechslera teres的作用在表4,5和6中列出了在1991-1993進行並檢驗了在大麥中抗D.teres感染的作用的田間試驗的結果。表4.在1991年用Drechslera teres感染的大麥中四個田間試驗的結果。在Alnarp,Lanna,Strngns和Ultuna完成的四個試驗的平均值。處理 產率 植物數/m2受感染的植物/m2百升重,kg 1000粒重,gkg/ha對照 4970 36147 64.7 41.5Pan.Plus 5390 3531 66.3 43.8400,4mlMA342 5480 3531 66.0 43.7300ml/kg表5.在1992年用Drechslera teres感染的大麥中五個田間試驗的結果。Svalf,Nygrd,Klbck,Ultuna和Rbcksdalen完成的試驗的平均值。處理 產率植物數/m2受感染的植物/m2百升重,kg 1000粒重,gkg/ha對照 4290 358 4867.951.7Pan.Plus 4380 378 1 67.850.5400,4mlMA342 4300 380 1 68.352.6300ml/kg表6.在1993年用Drechslera teres感染的大麥中兩個田間試驗的結果。在Kolback和Ultuna完成的試驗的平均值。處理 產率 受感染的植物數/m2kg/ha對照 6310 74Pan.Plus 400,4ml6730 1MA342,300ml/kg 6720 5對Drechslera graminea的作用在表7,8和9中列出了在1991-1993年完成的用D.graminea感染的種子的試驗結果。表7.1991年在Uppsala對用D.graminea感染的大麥完成的一個田間試驗的結果。處理產率 受感染的植物數/m2kg/ha對照3440 31Pan.Plus 400,4ml 4160 2MA342,300ml/kg 4390 1表8.1992年對用D.graminea感染的大麥完成的五個田間試驗的結果。在Svalv,Nygrd,Klbck Ultuna和Rbcksdalen完成的試驗的平均值。處理 產率 植物數/m2受感染的植物/m2百升重,kg 1000粒重,gkg/ha對照 2590 38310166.2 40.2Pan.Plus 3470 3815 66.6 39.9400,4mlMA342, 3460 3687 66.2 39.8300ml/kg表9.在1993年用D.graminea感染的大麥的兩個田間試驗的結果。在Klbck和Ultuna完成的試驗的平均值。處理產率,kg/ha受感染的植物數/m2對照2810 46Pan.Plus 400,4ml 4160 1MA342,300ml/kg 3990 8對Drechslera avenae的作用在表10,11和12中列出了在1991-1993年,對用D.avenae感染的燕麥種子完成的試驗的結果。表10.1991年在Uppsala用D.avenae感染的燕麥(「Puhti」)完成的一個田間試驗的結果。處理產率,kg/ha 受感染的植物數/m2對照 4940 74Pan.Plus 400,4ml 4860 32MA342,300ml/kg5090 17表11.在1992年用D.avenae感染的燕麥(「Puhti」和「Vital」)完成的四個田間試驗的結果。在Svalv和Ultuna完成的試驗的平均值處理 產率 植物數/m2受感染的植物/m2百升重,kg1000粒重,g
kg/ha對照 3990 428 22 57.5 35.4Pan.Plus 4080 456 13 57.8 35.5400,4mlMA342,4000 445 3 57.4 35.0300ml/kg表12.1993年在Uppsala用D.avenae感染的燕麥(「Vital」)完成的一個田間試驗的結果。處理產率,kg/ha 受感染的植物數/m2對照 7570 79Pan.Plus 400,4ml 7870 14MA342,300ml/kg 7680 27對燕麥散黑粉菌的作用在成熟時讀出每m2用燕麥散黑粉菌黑穗(bundears)的田間試驗的結果或黑穗的百分比。不測量穀物產率。在表13中列出了在1991-1993年完成的三個試驗的結果。表13.在Uppsala用燕麥散黑粉菌感染的燕麥完成的三個田間試驗的結果。處理 1991 19921993黑穗/m2%受感染穗黑穗/m2對照 710,695Panoctine Plus3 8,7 未檢測400,4mlMA342,3001)ml/kg1 1,7151991和1992年為300ml;1993年為200ml。實施例6將MA342應用於種子和其他植物部位將含MA342的水混合物應用於種子。將按實施例3或實施例4中所述生產的細菌懸浮液與下列物質或化合物中的每一種混合滑石粉(Kebo Lab AB),48g/l細菌懸浮液細菌蛋白腖(Oxoid,Ltd.),5g/l細菌懸浮液吐溫20(Merck Ltd.),20ml/l細菌懸浮液Metocel(纖維素醚,Sveda Kemi AB),每升細菌懸浮液12gLissapol(ICI Agrochemicals Ltd.),每升細菌懸浮液1gBond(Newman Agrochemicals Ltd.),每升細菌懸浮液1g在其他試驗中,將細菌懸浮液以10,000xg離心大約10分鐘,然後將所得的沉澱再懸浮於0.1M MgSO4或腖水(每升自來水5g細菌腖(Oxoid,Ltd.))。
在完全混合後,按實施例4有關未混合的細菌懸浮液所述,將所得的懸浮液用於種子。將凍幹細菌用於植物種子。將按上述實施例4中所述,在振蕩培養中生長的MA342細菌離心,將所得的沉澱重懸於脫脂奶溶液(每升無菌蒸餾水中200g脫脂奶粉,Semper AB,瑞典)作為凍幹保護劑。在玻璃罐中將所述混合物帶套冷凍,然後用Hetosicc凍幹儀(Heto Ltd.,丹麥)在這些罐中凍幹約48小時。將所得的粉末在塑膠袋或帶有螺旋帽的塑料燒瓶中於4℃貯存直到使用。為了應用於種子,將所述粉末用水或其他水溶液混合,然後按實施例4有關細菌懸浮液的描述用於種子,或在乾燥條件下,通過在塑料容器中完全振蕩粉末和種子(每公斤種子約10g粉末)而將其與種子混合。
沉澱用MA342處理的種子。將按上述實施例4中所述,在振蕩培養中生長的MA342細菌與粘附劑(2%w/v羧甲基纖維素鈉的水溶液或50%w/v gummi arabicum的水溶液)以1∶1的體積混合。按上文實施例4所述,用所述混合物處理種子。將過量膨潤土(Dresser Minerals Inc.)或滑石粉(Kebo Lab AB)加到塑膠袋中,使所述袋膨脹,並將其劇烈搖動幾分鐘。此後,將種子鋪在大板上,放在風扇下,使其在室溫下乾燥。
用細菌懸浮液噴霧植物莖。將按上述實施例4所述,在振蕩培養中生長的MA342細菌裝在塑料手動噴霧器或粉末噴霧器中,然後噴灑在植物的葉子和莖上。在其他處理中,先將細菌在10000xg下離心10分鐘,將沉澱重懸在自來水中,然後將所得的細菌懸浮液用於噴灑植物葉和莖。實施例7在溫室試驗中,純化的MA342代謝產物對因Drechslera teres而引起的疾病的抵抗作用在18-20℃的黑暗中,在旋轉振蕩器上、半強度(15g/l)的Tryptic大豆培養基(Difco Ltd.)中使分離物MA342生長48小時。以48,000g將所得的細菌懸浮液離心30分鐘,再按下述,用Sep-pak C18cartridges(Waters Associates)純化在上清液中的代謝產物1 將80ml上清液加到用10ml甲醇激活的Sep-pak中。2 先用5ml30%乙醇洗滌Sep-pac,然後用5ml 40%的乙醇洗滌。3 用5ml70%的乙醇洗脫代謝產物。4 用旋轉蒸發器蒸發70%的乙醇洗脫物,直到剩下約1.5ml的水溶液。然後用自來水稀釋到6.5ml。將用D.teres自然感染的大麥栽培品種「Golf」的種子在所述6.5ml代謝產物的水溶液中浸泡30分鐘,然後播種在盆中,每盆播種50個種子。用玻璃蓋蓋上所述盆,然後放在6℃的黑暗中。9天後,去掉蓋子,在15-22℃的溫室中將所述盆放置約兩周。再按實施例4所述確定發芽的植物和疾病攻擊的植物。對照使用1)未處理的種子和2)未用Sep-pac純化的並含MA342細胞的懸浮液處理的種子。表14.在典型溫室試驗中,MA342的純化代謝產物和含MA342細胞的懸浮液抗大麥中D.teres的作用。處理 出芽植物的百分比 第一片葉受攻擊的植物百分比未處理的對照 97,0 21,6含MA342細胞的上清液99,0 1,0蒸發的無細胞洗脫液 99,0 0,0實施例8MA342分離物和從不同培養收集物中得到的11種其他綠針假單胞菌分離物的對比試驗的結果檢測具有表1中命名的11種非瑞典的綠針假單胞菌分離物和MA342分離物抗大麥中葉斑病的作用和在按照檢測系統API 20 NE的生物化學試驗中誘導反應的情況。另外,比較分離物的菌落外觀和在瓊脂板上晶體的形成。11中非瑞典分離物來自不同的國家並保存在四個素負盛譽的培養物收集中心(表1)。
檢測在溫室中抑制疾病的能力按實施例4所述,用Drechslera teres感染的大麥完成檢測,同時檢測所有的分離物以得到充分的比較。正如從表1中所看到的,從在此種試驗中,本文所檢測的其他分離物沒有一種有類似MA342的特性(即抑制Drechslera teres感染的能力)的意義上說,MA342顯然是獨特的。表1.MA342和11種其他綠針假單胞菌分離物的命名,來源國家和在溫室試驗中,在大麥中抗D.teres感染的效果。分離物命名 來源國家 溫室實驗中對葉斑病的效果。用該分離物處理後,感染植物的百分數。MA342 Sweden 9USDA B2075 Czechoslovakia 53USDA B1869 New Zealand 60USDA B14874USA,Colorado 56USDA B14869USA,Illinois 58USDA B1854 USA,Loisiana 43NCTC 10686 England 54NCTC 7357 England 58DSM 6508 Germany 56ATCC 9446 USA 61ATCC 17414 USA 50ATCC 17811 USA 58未處理的對照 71在根據試驗系統API20 NE的生物化學試驗中誘導反應按上述完成試驗。在表2中列出了結果。它們表明,在此方面,MA342是獨特的,不同於所試驗的11種其他分離物。根據該試驗,可以認為所試驗的某些分離物在綠針假單胞菌內是主要的。表2.根據試驗系統API20 NE在大量的生物化學試驗中檢測的不同分離物誘導的反應。「+」表示陽性反應,「-」表示沒有/陰性反應。
API20 NE 檢測的分離物試驗中檢測的性質 MAB B B B BNCTC NCTC DSMATCC ATCC ATCC342 2075 1869 14874 14869 1854 10686 7357 6508 9446 17414 17811硝酸鹽還原 - - + - - + + + + + + +吲哚產生 - - - - - - - - - - - -來自葡萄糖的酸 - - - - - - - - - - - -精氨酸二水解酶 + + + + - + + + + + + +脲酶 - - - - - - - - - - -七葉甘水解 - - - - - - - - - - - -明膠水解 + + - - - + + + - + + +β-半乳糖苷酶- - - - - - - - - - - -葡萄糖同化 + + + + + + + + + + + +阿拉伯糖同化 - + + - - - + - + - - -甘露糖同化 - + + - + + + + + + + +甘露醇同化 + + + - - + + + + + + +葡糖胺同化 - + + - - + + + + + + +麥芽糖同化 - - - - - - - - - - - -葡糖酸鹽同化 + + + + + + + + + + + +癸酸鹽同化 - + + + + + + + + + + +己二酸鹽同化 - - - - - + - - - - - -蘋果酸鹽同化 + + + + + + + + + + + +檸檬酸鹽同化 + + + + + + + + + + + +苯基乙酸鹽同化 - - + + + + + + + - - +細胞色素氧化酶 + - + + + + - + + + + +比較瓊脂板上的菌落外現和晶體形成按上述在TSA10平皿中培養所述分離物。在所有不同分離物的菌落外觀方面,我們觀察到細微的差異,但用這種方法不能區別所有的分離物。但是,MA342分離物是在瓊脂中形成典型的透明晶體的唯一分離物,並因此用該特性可將其與所有其他分離物相區別。
權利要求
1 保藏在The National Collections of Industrial and Marine BacteriaLimited,Aberdeen,Scotland,保藏號為40616的綠針假單胞菌或其生物學純培養物。
2 從權利要求1菌株衍生的並基本具有與親本菌株相同的特徵的突變體。
3 控制因病原體真菌引起的植物疾病的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含權利要求1或2的微生物或其抗病原體活性代謝產物或衍生物作為活性成分。
4 權利要求3的組合物,其特徵在於所述病原體是真菌Drechslerateres。
5 權利要求3的組合物,其特徵在於所述病原體是真菌Drechsleragraminea。
6 權利要求3的組合物,其特徵在於所述病原體是真菌Drechsleraavenae。
7 權利要求3的組合物,其特徵在於所述病原體是真菌Microdochiumnivale。
8 權利要求3的組合物,其特徵在於所述病原體是真菌小麥網腥黑粉菌。
9 權利要求3的組合物,其特徵在於所述病原體是真菌燕麥散黑粉菌。
10 權利要求3-9的組合物,其特徵在於所述活性成分是與農業實踐中可接受的載體組合物混合的混合物。
11 權利要求10的組合物,其特徵在於所述活性成分是與液體載體的混合物。
12 權利要求10的組合物,其特徵在於所述活性成分滲透在固體多孔物質中。
13 權利要求10的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含有作為粘附劑的添加劑。
14 權利要求10的組合物,其特徵在於還含有營養源。
15 控制因病原體真菌引起的植物疾病的方法,包括將有效量的活性成分導入到有待抑制誘發疾病因子的環境中,其特徵在於所述活性成分是權利要求1或2的微生物或其抗病原體活性代謝產物或衍生物。
16 權利要求15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將所述活性成分施用於種子。
17 權利要求15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將所述活性成分施用到植物營養繁殖單位。
18 權利要求15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將所述活性成分施用於植物。
19 權利要求15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將所述活性成分施用到植物正在生長或要在其中生長的生長培養基中。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保藏於The National Collectionsof Industrial and Marine Bacteria Limited,Scotland,保藏號為NCIMB 40616的新綠針假單胞菌菌株MA342及其用途或具有基本上相同的特徵的突變體或其抗病原活性代謝物或衍生物組合物以及用於控制真菌疾病的方法。
文檔編號C12N1/20GK1148791SQ9519317
公開日1997年4月30日 申請日期1995年4月13日 優先權日1994年4月18日
發明者B·格哈爾德森, A·古斯塔森, T·傑克曼, B·M·金斯特羅姆, L·約翰森, M·霍克伯格 申請人:瑞典農場主全國經濟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