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輪機速關調節組合閥的製作方法
2023-05-30 22:53:06 2
專利名稱:汽輪機速關調節組合閥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汽輪機技術領域,具體是涉及一種汽輪機速關調節組合閥。
背景技術:
汽輪機速關調節組合閥是主蒸汽管路與汽輪機之間的主要啟閉及控制機構,它能調節汽輪機的進汽量,並且在緊急狀態時能夠立即隔斷汽輪機的進汽,使機組快速停機。現有的汽輪機速關調節組合閥多是由各個單個部套件之間通過管路連接構成,這樣使得汽輪機管路繁多、安裝複雜,組合控制效果欠佳,汽輪機運行可靠性和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主要是解決上述現有技術所存在的技術問題,提供了一種汽輪機速關調節組合閥。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的一種汽輪機速關調節組合閥,包括閥殼,所述閥殼內的緩衝腔室一側設置主氣閥,另一側設置調氣閥,其中所述主氣閥包括設置在閥殼上的主閥閥蓋,主閥閥蓋上面連接有主閥油缸,閥殼內主氣閥的主閥閥頭與主閥閥座構成密封副,主閥閥頭設置在主閥閥杆上,主閥閥杆上端連接主閥油缸的活塞杆,主閥油缸的活塞與主閥油缸蓋之間設有主閥彈簧,主閥油缸的活塞上端面與主閥油缸內的蝶閥構成密封副,蝶閥上面連接的螺杆組件穿過主閥油缸蓋,並在其端部設有手輪;所述調氣閥包括設置在閥殼上的調閥閥蓋,調閥閥蓋上面連接有調閥油缸,閥殼內調氣閥的調閥閥頭與調閥閥座構成密封副,調閥閥頭設置在調閥閥杆上,調閥閥杆上端連接調閥油缸的活塞杆,調閥油缸的活塞與調閥油缸蓋之間設有調閥彈簧,調閥油缸的活塞上面設有反饋彈簧,反饋彈簧的上端固定在調閥油缸蓋內滑閥的下端,滑閥設置在調閥油缸蓋內的套筒裡面。作為優選,所述主閥油缸壁體內設有速關油進油通道和主閥回油通道,速關油進油通道和主閥回油通道均連通到主閥油缸的活塞下腔室。作為優選,所述主閥閥蓋的腔體內設有主閥接油盤,主閥閥杆連接在主閥接油盤的下端,主閥油缸的活塞杆連接在主閥接油盤的上端,並且在主閥閥蓋一側設有主閥漏油出口。作為優選,所述主閥閥蓋的壁體內設有主閥漏氣通道,主閥漏氣通道與主閥閥杆和主閥閥杆套之間的間隙相連通。作為優選,所述調閥油缸蓋的壁體內設有動力油通道和二次油通道,動力油通道與調閥油缸的活塞下腔相連通與否由滑閥與套筒配合來控制,調閥油缸的活塞下腔連通調閥油缸壁體內的調閥回油通道,二次油通道連通到滑閥上部的空腔。作為優選,所述調閥閥蓋的腔體內設有調閥接油盤,調閥閥杆連接在調閥接油盤的下端,調閥油缸的活塞杆連接在調閥接油盤的上端,並且在調閥閥蓋一側設有調閥漏油出口。[0010]作為優選,所述調閥閥蓋的壁體內設有調閥漏氣通道,調閥漏氣通道與調閥閥杆和調閥閥杆套之間的間隙相連通。作為優選,所述滑閥上面還設有頂杆,頂杆經壓蓋固定在調閥油缸蓋上。本實用新型主氣閥利用主閥閥頭與主閥閥座密封副控制蒸汽進入汽輪機,調氣閥利用調閥閥頭與調閥閥座密封副控制進入汽輪機的蒸汽量,並實時反饋調節汽輪機轉速使之穩定。本實用新型將原來單個部套組合在一起,這樣克服了現有汽輪機速關調節組合閥中管路繁多、安裝複雜的缺陷,組合控制效果佳,增加了汽輪機運行可靠性和安全性。因此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設計合理等特點。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並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實施例本實用新型在閥殼27內的緩衝腔室28 —側設置主氣閥,另一側設置調氣閥,其中主氣閥包括設置在閥殼27上的主閥閥蓋20,主閥閥蓋20上面連接有主閥油缸30,閥殼27內主氣閥的主閥閥頭16與主閥閥座15構成密封副,主閥閥頭16設置在主閥閥杆18上,主閥閥杆18上端連接主閥油缸30的活塞杆,主閥油缸的活塞21與主閥油缸蓋32之間設有主閥彈簧22,主閥油缸的活塞21上端面與主閥油缸30內的蝶閥23構成密封副,蝶閥23上面連接的螺杆組件24穿過主閥油缸蓋32,並在其端部設有手輪25,主閥油缸30壁體內設有速關油進油通道P2和主閥回油通道T3,速關油進油通道P2和主閥回油通道T3均連通到主閥油缸的活塞下腔室,主閥閥蓋20的腔體內設有主閥接油盤9,主閥閥杆18連接在主閥接油盤9的下端,主閥油缸30的活塞杆連接在主閥接油盤9的上端,並且在主閥閥蓋20 —側設有主閥漏油出口 T4,主閥閥蓋20的壁體內設有主閥漏氣通道K2,主閥漏氣通道K2與主閥閥杆18和主閥閥杆套19之間的間隙相連通。調氣閥包括設置在閥殼27上的調閥閥蓋10,調閥閥蓋10上面連接有調閥油缸7,閥殼內調氣閥的調閥閥頭12與調閥閥座14構成密封副,調閥閥頭12設置在調閥閥杆13上,調閥閥杆13上端連接調閥油缸7的活塞杆,調閥油缸的活塞6與調閥油缸蓋31之間設有調閥彈簧5,調閥油缸的活塞6上面設有反饋彈簧4,反饋彈簧4的上端固定在調閥油缸蓋31內滑閥2的下端,滑閥2設置在調閥油缸蓋31內的套筒3裡面,調閥油缸蓋31的壁體內設有動力油通道Pl和二次油通道C,動力油通道Pl與調閥油缸的活塞下腔相連通與否由滑閥2與套筒3配合來控制,調閥油缸的活塞下腔連通調閥油缸7壁體內的調閥回油通道Tl,二次油通道C連通到滑閥2上部的空腔,調閥閥蓋10的腔體內設有調閥接油盤8,調閥閥杆13連接在調閥接油盤8的下端,調閥油缸7的活塞杆連接在調閥接油盤8的上端,並且在調閥閥蓋10 —側設有調閥漏油出口 T2,調閥閥蓋10的壁體內設有調閥漏氣通道Kl,調閥漏氣通道Kl與調閥閥杆13和調閥閥杆套11之間的間隙相連通。滑閥2上面還設有頂杆1,頂杆I經壓蓋26固定在調閥油缸蓋上。在主氣閥未開啟時新蒸汽經濾網17流通至主閥閥頭16前的緩衝腔室28,主閥閥頭16在蒸汽力及主閥彈簧22的共同作用下被緊壓在主閥閥座15上,新蒸汽進入汽輪機的通路被切斷。在主汽閥的開啟過程中調汽閥處於關閉狀態,隨著主閥閥杆的提升,主閥閥頭上下的壓力很快趨於平衡,使得主閥閥頭開啟的提升力大為減小。在主汽閥工作過程或關閉後,有少量蒸汽沿著主閥閥杆套19與主閥閥杆18之間的間隙向外洩漏,漏汽從主閥漏氣通道K2引出。在主汽閥開啟前需將手·輪25順時針旋到底,在速關油進油通道P2接入約O. 8MPa壓力的速關油,在速關油壓力作用下主閥活塞21密封面相接觸在碟閥23上,逆時針旋轉手輪25使螺杆組件24帶動碟閥23慢慢向上移動,主閥活塞21也在速關油壓力作用下克服主閥彈簧22力上移,由於主閥閥杆與主閥汽缸活塞杆相連接,主閥閥頭16隨之上移,主汽閥慢慢開啟,蒸汽進入緩衝腔後推頂調閥閥頭,打開調氣閥經蒸汽出口 29進入汽輪機,待汽輪機轉速穩定後調氣閥的滑閥處於中間位置,調閥油缸的活塞不動作,調汽閥開度亦保持不變。若工況發生變化,如瞬時由於汽輪機運行速度降低等原因出現二次油壓升高時,滑閥的力平衡改變使滑閥下移,動力油通道Pl連通調閥油缸的活塞下腔,調閥活塞下部受動力油壓力作用向上移動,帶動調閥閥杆13和調閥閥頭12也上移使調汽閥的開度加大,進入汽輪機的蒸汽流量增加,使機組轉速上升;與此同時隨著調閥活塞上行,反饋彈簧4相應動作,當作用在滑閥上的二次油壓力、調閥彈簧力與反饋彈簧力達到新的平衡時,滑閥又恢復到中間位置,相應汽閥開度保持在新的位置,機組也就在新工況下穩定運行。如出現二次油壓降低的情況,滑閥的力平衡改變使滑閥上移,動力油通道Pl與調閥油缸的活塞下腔的通道被封堵,同時調閥油缸的活塞下腔連通到調閥回油通道Tl,調閥油缸活塞下腔的動力油從調閥回油通道Tl排出,調閥油缸的活塞受動力油壓力影響而向下移動,帶動調閥閥杆13和調閥閥頭12也下移使調汽閥的開度減小,進入汽輪機的蒸汽流量減少,使機組轉速下降;與此同時隨著調閥活塞下行,反饋彈簧4相應動作,當作用在滑閥上的二次油壓力、調閥彈簧力與反饋彈簧力達到新的平衡時,滑閥又恢復到中間位置,相應汽閥開度保持在新的位置,機組也就在新工況下穩定運行。調氣閥工作過程中,有少量蒸汽沿著調閥閥杆套11與調閥閥杆13之間的間隙向外洩漏,漏汽從調閥漏氣通道Kl引出。調氣閥的動力油由動力油通道Pl接入,油壓約為O. 8 MPa,動力油的回油由調閥回油通道Tl接入回油系統。調氣閥的二次油由二次油通道C接入,二次油壓的變化範圍是
O.15 O. 45MPa,調閥活塞起始動作時的二次油壓值可利用頂杆I進行調整,鬆開壓蓋26旋轉頂杆I即可,調整好後鎖緊壓蓋26。主氣閥運行過程中密封組件與主閥活塞杆長時間配合而產生磨損,其配合間隙的少量漏油流入主閥接油盤9後由主閥漏油出口 T2接入回油系統。調汽閥運行過程中密封組件與調閥活塞杆長時間配合而產生磨損,其配合間隙的少量漏油流入調閥接油盤8後由調閥漏油出口 T2接入回油系統。主汽閥的關閉由保安系統操縱,保安系統中任何一個環節發生速關動作,都會使速關油失壓,在主閥彈簧力主閥活塞脫離碟閥,活塞下部的速關油從主閥回油通道T3排出,主閥活塞連同主閥閥杆和主閥閥頭即刻被推頂至關閉位置。主汽閥關閉後必須將手輪25順時針旋到底,準備下一次主汽閥的開啟過程;若手輪25未順時針旋到底,下一次主汽閥的開啟過程中螺杆組件24處出現滲油,屬於正常現象。最後,應當指出,以上實施例僅是本實用新型較有代表性的例子。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於上述實施例,還可以有許多變形。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應認為屬於本實用新型 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汽輪機速關調節組合閥,包括閥殼,其特徵在於所述閥殼內的緩衝腔室一側設置主氣閥,另一側設置調氣閥,其中所述主氣閥包括設置在閥殼上的主閥閥蓋,主閥閥蓋上面連接有主閥油缸,閥殼內主氣閥的主閥閥頭與主閥閥座構成密封副,主閥閥頭設置在主閥閥杆上,主閥閥杆上端連接主閥油缸的活塞杆,主閥油缸的活塞與主閥油缸蓋之間設有主閥彈簧,主閥油缸的活塞上端面與主閥油缸內的蝶閥構成密封副,蝶閥上面連接的螺杆組件穿過主閥油缸蓋,並在其端部設有手輪;所述調氣閥包括設置在閥殼上的調閥閥蓋,調閥閥蓋上面連接有調閥油缸,閥殼內調氣閥的調閥閥頭與調閥閥座構成密封副,調閥閥頭設置在調閥閥杆上,調閥閥杆上端連接調閥油缸的活塞杆,調閥油缸的活塞與調閥油缸蓋之間設有調閥彈簧,調閥油缸的活塞上面設有反饋彈簧,反饋彈簧的上端固定在調閥油缸蓋內滑閥的下端,滑閥設置在調閥油缸蓋內的套筒裡面。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汽輪機速關調節組合閥,其特徵在於所述主閥油缸壁體內設有速關油進油通道和主閥回油通道,速關油進油通道和主閥回油通道均連通到主閥油缸的活塞下腔室。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汽輪機速關調節組合閥,其特徵在於所述主閥閥蓋的腔體內設有主閥接油盤,主閥閥杆連接在主閥接油盤的下端,主閥油缸的活塞杆連接在主閥接油盤的上端,並且在主閥閥蓋一側設有主閥漏油出口。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汽輪機速關調節組合閥,其特徵在於所述主閥閥蓋的壁體內設有主閥漏氣通道,主閥漏氣通道與主閥閥杆和主閥閥杆套之間的間隙相連通。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汽輪機速關調節組合閥,其特徵在於所述調閥油缸蓋的壁體內設有動力油通道和二次油通道,動力油通道與調閥油缸的活塞下腔相連通與否由滑閥與套筒配合來控制,調閥油缸的活塞下腔連通調閥油缸壁體內的調閥回油通道,二次油通道連通到滑閥上部的空腔。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汽輪機速關調節組合閥,其特徵在於所述調閥閥蓋的腔體內設有調閥接油盤,調閥閥杆連接在調閥接油盤的下端,調閥油缸的活塞杆連接在調閥接油盤的上端,並且在調閥閥蓋一側設有調閥漏油出口。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汽輪機速關調節組合閥,其特徵在於所述調閥閥蓋的壁體內設有調閥漏氣通道,調閥漏氣通道與調閥閥杆和調閥閥杆套之間的間隙相連通。
8.根據權利要求I或5所述的汽輪機速關調節組合閥,其特徵在於所述滑閥上面還設有頂杆,頂杆壓蓋固定在調閥油缸蓋上。
專利摘要一種汽輪機速關調節組合閥,其閥殼內的緩衝腔室一側設置主氣閥,另一側設置調氣閥,主氣閥利用主閥閥頭與主閥閥座密封副控制蒸汽進入汽輪機,調氣閥利用調閥閥頭與調閥閥座密封副控制進入汽輪機的蒸汽量,並實時反饋調節汽輪機轉速使之穩定。本實用新型將原來單個部套組合在一起,這樣克服了現有汽輪機速關調節組合閥中管路繁多、安裝複雜的缺陷,組合控制效果佳,增加了汽輪機運行可靠性和安全性。
文檔編號F01D17/10GK202718712SQ20122031963
公開日2013年2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1日
發明者馮泉生, 劉建剛, 洪文濤, 朱曉傑 申請人:浙江傑特優動力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