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具有多種檢測功能的級進模的製作方法
2023-06-04 20:48:02 1
本發明屬於衝壓模具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具有多種檢測功能的級進模。
背景技術:
模具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模具工業的發展水平代表一個國家的工業水平和產品開發能力,隨著社會的發展,模具行業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勞動成本越來越高,衝壓模具行業的競爭尤為激烈,為了在競爭中存活且獲得更高的利潤,急需更新現有的技術和設備,以最低的成本加工出精度更高的產品。而目前經過級進模衝壓生產的工件,其級進模本身只是通過檢測杆粗略的檢測每次送料為一個步距,在衝壓完成後還需檢驗人員測量是否符合加工需求,不符合時還要各相關人員配合改進,此種方法效率較低且浪費人力,生產成本較高。針對此種情況,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具有多種檢測功能的級進模,通過在此模具上加入多種檢測,保證主要部分檢測到位,所加工出來的產品成品率較高且降低了生產成本,為企業獲取更高的收益。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鑑於此,本發明旨在提出一種具有多種檢測功能的級進模,以在提高工件的精度的基礎上降低生產成本。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具有多種檢測功能的級進模,包括閉合高度檢測裝置、條料位置檢測裝置、送料檢測裝置、下模和與其上下對應的上模,下模包括下模座和置於其上由下到上依次放置的下墊板和凹模板,上模包括卸料板和置於其上由下到上依次放置的凸模固定板、上墊板和上模座,所述下模座四角設有導柱,所述上模座的四角設有導套,通過所述導柱與所述導套的間隙配合將所述下模座與所述上模座連接;
所述閉合高度檢測裝置包括置於所述卸料板側壁的球狀探頭,且所述球狀探頭頂部低於所述卸料板底平面一個條料的厚度,所述凹模板側壁與所述球狀探頭對應的位置設有傳感器,通過所述傳感器與所述球狀探頭的配合檢測閉合間隙;
所述條料位置檢測裝置包括置於條料邊緣的光源發射器和紅外線接收頭,所述光源發射器固定在所述卸料板底部,與其配合的所述紅外線接收頭處於所述光源發射器正下方且固定在所述凹模板上;
所述送料檢測裝置包括光纖傳感器,所述光纖傳感器置於所述凹模的定位銷孔內;
進一步的,所述閉合高度檢測裝置還包括球狀感應器,所述傳感器通過固定座固定在所述凹模板側壁,所述球狀感應器固定在所述傳感器上方且其電連接,所述球狀探頭通過固定塊固定在所述卸料板側面,所述球狀感應器上設有與所述凹模板平行的測力板,所述測力板的一端懸於所述球狀探頭的正下方,通過所述球狀探頭接觸所述測力板,進而觸發所述傳感器。
進一步的,所述測力板為彈性測力板,所述球狀探頭向下運動能推動所述測力板變形,進而將力施加到所述球狀感應器上。
進一步的,所述凹模板上開有通孔,所述紅外線接收頭置於所述通孔內。
進一步的,所述下模設有控制單元,所述傳感器、所述光源發射器、所述紅外線接收頭和所述光纖傳感器均與所述控制單元電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上模座四周設有紅外線感應裝置,所述紅外線感應裝置同樣與所述控制單元電連接。
相對於現有技術,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具有多種檢測功能的級進模具有以下優勢:
(1)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具有多種檢測功能的級進模,通過多重加工過程中的檢測在保證了產品加工的精度的同時降低了生產成本。
(2)本發明所述的測力板為彈性測力板,所述球狀探頭向下運動能推動所述測力板變形,進而將力施加到所述球狀感應器上。閉合時通過測力板施加在球狀感應器的力是否在設置範圍內,來判斷模具是否達到閉合間隙。
(3)本發明所述的凹模板上開有通孔,所述紅外線接收頭置於所述通孔內。在紅外線接收頭檢測時間以其上的通孔被條料覆蓋的範圍來判斷條料是否發生歪斜,操作簡單且精度較高。
(4)本發明所述的上模座四周設有紅外線感應裝置,所述紅外線感應裝置同樣與所述控制單元電連接。通過紅外線感應裝置保證生產人員安全,避免生產中人手不小心進入而發生安全事故。
附圖說明
構成本發明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於解釋本發明,並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所述的一種具有多種檢測功能的級進模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所述的閉合高度檢測裝置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所述的條料檢測裝置和送料檢測裝置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下模座;2-下墊板;3-凹模板;4-卸料板;5-凸模固定板;6-上墊板;7-上模座;8-紅外線感應裝置;9-導套;10-閉合高度檢測裝置;11-條料;12-導柱;13-定位銷孔;14-通孔;15-光纖傳感器;16-紅外線接收頭;1001-固定塊;1002-球狀探頭;1003-測力板;1004-球狀感應器;1005-傳感器;1006-固定座。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衝突的情況下,本發明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徵可以相互組合。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上」、「下」、「前」、「後」、「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於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徵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徵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徵。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通過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下面將參考附圖並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
如圖1所示一種具有多種檢測功能的級進模,包括閉合高度檢測裝置10、條料位置檢測裝置、送料檢測裝置、下模和與其上下對應的上模,下模包括下模座1和置於其上由下到上依次放置的下墊板2和凹模板3,上模包括卸料板4和置於其上由下到上依次放置的凸模固定板5、上墊板6和上模座7,所述下模座1四角設有導柱12,所述上模座7的四角設有導套9,通過所述導柱12與所述導套9的間隙配合將所述下模座1與所述上模座7連接;
所述閉合高度檢測裝置10包括置於卸料板側壁的固定塊1001,所述凹模板3側壁與所述固定塊1001對應的位置設有傳感器1005,通過所述傳感器1005與所述固定塊1001的配合檢測閉合間隙;
所述條料位置檢測裝置包括置於條料邊緣的光源發射器和紅外線接收頭16,所述光源發射器固定在所述卸料板底部,與其配合的所述紅外線接收頭16處於所述光源發射器正下方且固定在所述凹模板3上;
所述送料檢測裝置包括光纖傳感器15,所述光纖傳感器15置於所述凹模板3的定位銷孔13內;
其中,所述閉合高度檢測裝置10還包括球狀感應器1004,所述傳感器1005通過固定座1006固定在所述凹模板3側壁,所述球狀感應器1004固定在所述傳感器1005上方且其電連接,所述球狀探頭1002通過固定塊1001固定在所述卸料板4側面,所述球狀感應器1004上設有與所述凹模板3平行的測力板1003,所述測力板1003的一端懸於所述球狀探頭1002的正下方,通過所述球狀探頭1002接觸所述測力板1003,進而觸發所述傳感器1005。
其中,所述測力板1003為彈性測力板,所述球狀探頭1002向下運動能推動所述測力板1003變形,進而將力施加到所述球狀感應器1004上。
其中,所述凹模板3上開有通孔14,所述紅外線接收頭16置於所述通孔14內。
其中,所述下模設有控制單元,所述傳感器1005、所述光源發射器、所述紅外線接收頭16和所述光纖傳感器15均與所述控制單元電連接。
其中,所述上模座7四周設有紅外線感應裝置8,所述紅外線感應裝置8同樣與所述控制單元電連接。
本發明的應用說明:在加工工件時將級進模裝入衝壓機,將級進模的控制單元連入衝壓機的作業系統,通過作業系統直接控制,將級進模裝好後,啟動與級進模電連接的控制系統,當啟動衝壓按鈕後,如紅外線感應裝置8感應到其檢測範圍內有人體溫度,則衝壓自動停止,如檢測正常,則開始進行衝壓,在衝壓過程中如檢測到人手等伸入,則紅外線感應裝置8將信號傳到控制單元,控制單元隨即發出衝壓停止的命令;在衝壓開始後,控制單元發出命令控制閉合高度檢測裝置10、條料位置檢測裝置和送料檢測裝置開始工作,隨著模具的閉合,處於卸料板4側面的固定塊1001隨著上模向下運動,固定塊1001下方的球狀探頭1002推動測力板1003向下運動接觸到傳感器1005上的球狀感應器1004,傳感器1005將受到的力傳到控制單元,如所受的力在系統預設的時間間隔內沒傳到控制單元,則證明存在閉合間隙,控制單元會發出衝壓停止的命令,反之,則繼續工作;條料位置檢測裝置通過條料邊緣的光源發射器和紅外線接收頭16配合實現,當級進模閉合時,條料隨之壓在凹模板3上,則會遮擋住一部分通孔14,隨之通過光源發射器射入到通孔14的光源減弱,紅外線接收頭16接收光變少,如在系統預設的時間間隔內紅外線接收頭16受光強度在預設的範圍內,則證明條料位置正常,否則證明條料位置發生改變,控制單元會發出停止命令;送料檢測裝置通過置於定位銷孔13內的光纖檢測裝置檢測15,用光纖檢測裝置15取代定位銷,當模具閉合時看條料的定位孔是否與定位銷孔13重合,在預設的時間間隔內所遮擋的光在預設範圍內,則為正常,否則控制單元發出停止命令。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