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微耕機的製作方法
2023-10-22 08:51:27 2
專利名稱:手持式微耕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農業機械,特別是一種手扶式微耕機。
在我國南方,由於丘陵山區地形地貌的特殊性,現有種類的耕整機械不能完全適應生產作業要求,一部分農田耕整作業至今仍不得不由畜力甚至人力來完成。目前出現了一種座式水田耕整機,其重在140公斤以上,轉彎半徑在1.5米左右,操作起來不很方便,且因其結構複雜而價格居高不下,一般農民難以接受。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適應性廣、安全可靠、操作簡便、一機多能、經濟實用的手扶式微耕機。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如下途徑實現的手扶式微耕機,它包括動力傳動裝置、行走裝置、平衡裝置及作業裝置,它的機座板上固裝有柴油機,柴油機通過傳動裝置、減速箱帶動行走輪行走,機座板前端的底部安裝有呈「八」字形分布的支撐保險叉,機座板後端安裝有牽引臂,牽引臂的末端有用來掛裝耙的懸掛套筒及用來安裝犁並可調節上下位置的扇形板;牽引臂上安裝有平衡器,平衡器的橫梁中央固裝在牽引臂上,兩端分別固定有一根支承管,支承管的中部彎曲,支承管的末端有用來安裝滾的安裝孔。
為了保持穩定並且不致於陷入泥中,平衡器的支承管與橫梁結合的一段垂直於地面,另一段與地面呈20-30°的角。
為了使結構簡單,行走輪只有一個。
本實用新型整機分動力傳動裝置、行走裝置、平衡及作業裝置四個部分,其結構簡單,重量輕,價格低廉;該微耕機的作業裝置可任意裝卸各種工具,方便實用,一機多能;由於該機採用單輪驅動並配以平衡器,人跟隨作業,故轉彎半徑小,下陷淺,走停平穩,適應於小丘塊和泥深少於300毫米的田間作業。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微耕機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微耕機安裝犁時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微耕機安裝耙時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微耕機安裝滾時的結構示意圖。
如
圖1所示,手扶式微耕機,它包括動力傳動裝置、行走裝置、平衡裝置及作業裝置,它是在機座板11上固裝有一臺2馬力的柴油機1,柴油機1通過傳動裝置、減速箱9帶動行走輪7行走,行走輪7隻有一個,為的是方便操縱。在機座板11前端的底部安裝有呈「八」字形分布的支撐保險叉10,防止機頭陷入泥中。如圖2所示,機座板11後端通過銷軸12安裝有牽引臂3,牽引臂3上安裝有平衡器8,平衡器8的橫梁17中央固裝在牽引臂3上,兩端分別固定有一根支承管18,支承管18的中部彎曲,平衡器8的支承管18與橫梁17結合的一段垂直於地面,另一段與地面呈25°的角。牽引臂3的末端通過插銷安裝有可調節上下位置的扇形板15,扇形板15上有銷孔,用來固定犁;如圖3所示,牽引臂3的末端焊接有懸掛套筒16,懸掛套筒16呈空杯狀,用來掛裝耙13;如圖4所示,兩根支承管18的末端分別有安裝孔19,需要用滾14的時候,只需將滾14的中軸插入安裝孔19中即可。
圖1中5為操縱杆。
權利要求1.一種手扶式微耕機,它包括動力傳動裝置、行走裝置、平衡裝置及作業裝置,其特徵在於機座板[11]上固裝有柴油機[1],柴油機[1]通過傳動裝置、減速箱[9]帶動行走輪[7]行走,機座板[11]前端的底部安裝有呈「八」字形分布的支撐保險叉[10],機座板[11]後端安裝有牽引臂[3],牽引臂[3]的末端有用來掛裝耙[13]的懸掛套筒[16]及用來安裝犁[6]並可調節上下位置的扇形板[15];牽引臂[3]上安裝有平衡器[8],平衡器[8]的橫梁[17]中央固裝在牽引臂[3]上,兩端分別固定有一根支承管[18],支承管[18]的中部彎曲,支承管[18]的末端有用來安裝滾[14]的安裝孔[19]。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扶式微耕機,其特徵在於平衡器[8]的支承管[18]與橫梁[17]結合的一段垂直於地面,另一段與地面呈20-30°的角。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扶式微耕機,其特徵在於行走輪[7]只有一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農業機械,特別是一種手扶式微耕機。本實用新型整機分動力傳動裝置、行走裝置、平衡及作業裝置四個部分,其結構簡單,重量輕,價格低廉,方便實用,一機多能,走停平穩,適應於小丘塊和泥深少於300毫米的田間作業。
文檔編號A01B51/00GK2391403SQ9924968
公開日2000年8月16日 申請日期1999年11月8日 優先權日1999年11月8日
發明者羅碧泉, 蔣東升, 羅海軍, 羅繼德, 羅紅心 申請人:羅碧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