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院場次很少(電影院摸到天花板)
2023-06-22 06:41:26 8
電影院場次很少?「我覺得元旦的表現,更像是今年電影行情的一個定心丸,之前大家都對2021年的行情不明了,元旦給了大家一針興奮劑」成都市和平電影院經理柏翮告訴貝殼財經記者,「從元旦檔的表現,我看到的是希望」,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電影院場次很少?以下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電影院場次很少
「我覺得元旦的表現,更像是今年電影行情的一個定心丸,之前大家都對2021年的行情不明了,元旦給了大家一針興奮劑。」成都市和平電影院經理柏翮告訴貝殼財經記者,「從元旦檔的表現,我看到的是希望。」
據貓眼專業版實時票房數據,截至1月3日24點,2021年元旦假期總票房達12.96億,創元旦檔票房新紀錄。
去年的疫情突如其來,影院經歷了173天的暫停營業,讓人們看到,曾經被看做現金奶牛的影院行業的脆弱。在疫情來臨面對重大虧損的背景下,有危也有機,從2020年三季報來看,院線行業的龍頭中國電影及萬達電影等公司在面臨巨虧的情況下,市場佔有率在同步提升。國海證券傳媒與網際網路分析師朱珠分析稱,從長期邏輯看,疫情加速了院線以及電影行業出清,頭部院線以及具有項目儲備的電影內容公司相對受益,行業洗牌後市場集中度將提升。
事實上,在疫情之外,中國影院的發展近些年也在經歷變局。
2012年以來,民營資本紛紛湧入院線行業。據國家電影專資辦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以來,我國影院數量逐年遞增,截至2019年底,全國影院數量為12408家,但與此同時,增速持續下降,增速由2013年的36.0%下滑至2019年的14.5%。
近8年的時間裡,資本局生變。早期闖入院線的民營資本格局動蕩,加之網際網路視頻對影院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衝擊,在疫情黑天鵝突至的情況下,院線遭遇著前所未有的危機。尤其是中小影院,抗擊打能力較大型院線更弱。
從補貼戰中開始,資本局受挫,經歷了疫情突至後的茫然與空白,電影院摸到「天花板」了嗎?
資本湧入,「那是最好過的時候」
據國家電影專資辦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以來,我國影院數量逐年遞增,截至2019年底,全國影院數量為12408家,但影院數量增速持續下降,增速由2013年的36.0%下滑至2019年的14.5%。
那是電影院急速擴張的時代,也是電影院經營者口中「2016年和2017年是最好過的兩年」。
2016年,來自浙江的商人在成都投資興建了電影院,「那個時候,附近新建的商圈需要影院這一基礎設施來引流,商城給予了三年免房租和物業費的優惠條件,並且國家財政和地方財政也鼓勵更多民營資本進入影院建設行業,每年給予大額的補貼,修建影院花費在450萬元左右,每年能夠拿到的大大小小的補貼在100萬元左右,那時候影院的日子還是挺好過的。」上述影院的管理人員王先生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
2015年全國分帳票房達到441億元,同比增加49%,行業處於高速增長期,吸引資金瘋狂湧入。
某影視公司高管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電影市場熱錢多,大家紛紛湧入文化行業,電影項目的數量和質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這種情況的出現除了得益於各種跨界資金的集體湧入,更重要的是行業政策和寬鬆的市場環境給投資方注入強心劑。當時對新建影院的政策補助和票務平臺的票補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資本進入,並且,從當時的大環境來看,資本比較活躍,文化產業蓬勃發展,資本市場又有許多成功案例,所以大家都躍躍欲試,許多高估值的影視公司出現。
東北證券分析師宋雨翔認為,2011年到2015年電影行業處於高速成長期,票房年複合增速高達54%,因此吸引資本不斷入局。回顧2015年,電影市場屢創佳績,首次出現了票房超過20億元的單片,票房黑馬也不斷出現。
2016年,UME院線總裁吳思遠在上影節公開表示,以前大家炒股票、炒郵票,現在電影市場好,大家都來搞電影院。
伴隨著網際網路的進一步發展,其觸角也延伸至院線行業。宋雨翔表示,網際網路的入局進一步加速了行業的繁榮,在線購票發展迅速,貓眼、百度糯米(百度系)、格瓦拉(騰訊系)、淘寶電影(阿里系)、大眾點評等平臺紛紛加入競爭,線上購票的便捷性對於觀眾觀影習慣的養成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2014年的票補政策也仍在持續,為電影市場持續引入增量用戶,尤其是挖掘了下沉市場需求。2015年全國觀影人次達12.6億,同比增長51.1%,彼時的電影市場充分享受了人口紅利,影視併購標的普遍取得了超預期的業績,此外,文化產業市盈率較高,成為了許多傳統企業產業轉型的優先選擇。
「2016年院線行業的蓬勃發展主要得益於行業數據推動外部資金進入和頭部企業在2015年之後上市,加碼主業,新建影院兩點。」國海證券傳媒與網際網路分析師朱珠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
資本局生變,影院龍頭效應明顯
變化出現了。
2016年9月,王先生所在的院線僅僅成立三個月後,老闆便以900餘萬元的價格將影院出售給了正在急速擴張的星美控股,雖然院線呈現向三四線城市下沉的態勢,但瘋狂的外延式收購也將星美控股帶進了一個死局。
與此同時,2016年-2017年,院線公司爭相登陸資本市場,2017年10月橫店影視和金逸影視成功上市。
可以看到,電影院的急速擴張與資本的跑馬圈地同步進行,也迎來了行業格局的迅速變化。在這場屬於院線行業的資本變局中,有的影院幾乎絕跡,有的殺出重圍。
2017年,正在三四線城市開疆拓土的星美控股是那一年前十大院線中唯一一家處於虧損狀態的院線上市公司。這一年,星美控股仍在積極併購三四線城市的影院搶佔市場佔有率。
外延式併購推高商譽,業績不達標的情況下將面臨商譽減值的危險,商譽減值又將進一步吞噬利潤,在惡性循環下,星美控股的資金鍊最終斷裂。2018年5月,新京報獨家報導了星美控股欠薪事件。隨後,星美控股各地影城紛紛停業。資金危機也導致了星美控股的2018年年報出現了二十年來的首次虧損。
星美控股四處尋求援兵,從保利到英皇再到中植,但最終,2020年12月14日,星美控股迎來了最終章,被取消上市地位。曾經無限榮光的品牌衰落的速度之快不免令人唏噓。
在熬過了2017年、2018年和2019年的激烈競爭,走到2020年,新冠疫情的黑天鵝突至,電影院停業173天,影視行業加速出清,龍頭效應也越發明顯。
數據顯示,萬達電影前三季度實現歸屬淨利潤為-20.15億元,作為行業龍頭,萬達電影院線業務上半年減收近八成,但能夠看到的是,萬達電影的市場佔有率在上漲。中國電影前三季度的歸屬淨利潤也未能扭虧,為-5.59億元,同時,在放映端,中國電影的銀幕市場佔有率小幅提升。橫店影視前三季度歸屬淨利潤為-3.68億元,橫店影視的影院數量也較2019年底減少了。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曾經被稱作現金奶牛的院線在黑天鵝事件衝擊下無力,中小影院抗擊打能力較大型院線更弱。
無論是近年來的行業發展趨勢,還是受到疫情的催化,目前行業呈現出小型影院出清,大型院線的市場佔有率越來越高的二八效應。上述影視公司高管也表示,院線牌照放開,一方面制定出行業規則,讓那些有實力的選手能有明確的目標方向,知道行業的門檻標準。另一方面,一些小玩家也註定逃不開被併購的命運。高級的玩家數量越來越少但規模越來越大,腰部玩家會逐步尋求退出路徑,小型玩家長期存在此消彼長的態勢。
線上線下融合,電影院摸到天花板了嗎?
對於電影產業來說,直接的經濟收益主要產生在中下遊的發行和放映環節。電影發行的對象是龐大的線下影院渠道。
影院的收入來源有三個:票房分帳、賣品和廣告。此前,某院線負責人介紹,票房收入佔院線收入的70%左右,廣告和運營佔20%左右,而賣品則佔10%左右。
多年來,院線在電影行業中有著較高的話語權,也致使中小規模影片在排片上有著一定爭議。坐擁院線這頭現金奶牛,深耕在行業內的玩家努力擴展市場佔有率。
但一位業內人士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影院提供的服務同質化比較嚴重,缺乏更多的個性化服務,也就缺少了新的利潤增長點。由於影院能承載的服務結構太過單一,所以極容易因為科技發展,出現新的內容分發渠道,造成電影觀眾的分流,過去幾十年,電視技術、網際網路視頻技術已經構建出了新的內容發行方式。
在網際網路視頻領域,「騰愛優」三足鼎立的模式開始有了裂隙,芒果超媒率先實現盈利,中移動旗下的咪咕視訊不斷在超高清技術領域突破,對傳統的院線造成一定衝擊。疫情來襲,院線停業,視頻網站對線下院線的衝擊凸顯。
2020年大年初一,強片雲集的影視春節檔停滯,一顆驚雷卻炸開,原定上映的《囧媽》登陸抖音、今日頭條、西瓜視頻、抖音火山版等字節系平臺,免費播放。院線開始反擊,2020年1月24日晚間,橫店影視所在的浙江省電影行業協會發布聲明稱,全國影院為《囧媽》放映投入相當大的費用,《囧媽》的上述行為,給全國影院帶來重大損失。聲明希望歡喜傳媒停止電影《囧媽》網際網路首播的行為,否則浙江電影行業後續將對歡喜傳媒及徐崢出品的電影作品予以一定程度上的抵制。
華誼兄弟副董事長、CEO王中磊曾公開表示,「觀眾現在有強烈的觀影心態,要回到電影院來享受這樣一種長視頻的觀賞方式,因為大家的生活已經越來越被碎片的短視頻佔用了。」
但華誼兄弟卻沒有擴張院線的打算,王中磊在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我們院線一直以來都不是特別大的擴張,一開始做院線是基於中國特殊的市場環境,我們可以看到疫情後,各個電影公司的中期報表中,大多數公司虧損的原因都是因為旗下有電影院。我覺得未來的戰略,華誼在院線上一定不會是一個擴張的戰略。
根據國家電影局披露、智研諮詢整理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備案電影數量同比下滑18%至2583部,生產和上映數量分別為1037部和423部,分別同比下滑4.16%和7.63%。這組數據顯示,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影片未能發行成功。而發行成功的423部影片中,「一日遊」的影片也不在少數。對於這部分影片來說,網際網路視頻播放平臺成為了好的選擇。從一定程度上,視頻平臺能夠消化過剩的影片產量。
顯然,線上視頻媒體已經動了院線的蛋糕,在過去幾年間,行業人士談及院線和視頻媒體的關係,提到的最多的一個詞便是融合。
宋雨翔表示,院線與流媒體不應當是完全的替代關係,兩者滿足了差異化的需求,未來可能會形成互補、融合發展。相對於流媒體,院線的電影播放設備更加高級,播放質量、觀影體驗會高出很多,對於注重視聽效果的特效大片來說,院線是觀影首選。而流媒體的觀影場景更加多元化,對於更加注重故事性的影片,流媒體的觀影體驗相比院線差異較小,便捷性凸顯,尤其是家庭放映設備大屏化的今天,流媒體的吸引力進一步顯現。此外,對於觀影體驗需求並不強烈,追求觀影場景多元化及私密性,更想窩在家裡看電影的人,流媒體是優於院線的選擇,這部分人群可能並不是經常去影院看電影的主流觀影群。由於觀影需求存在多樣性,因此將流媒體作為院線的補充,可能並非是從流媒體手中奪回存量觀眾,而是進一步擴大了用戶範圍。
上述影視公司高管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如何能夠把握院線的趨勢?5G時代給了網際網路頻道許多契機,近百部影片通過網際網路成功獲得千萬量級以上的票房,這個啟示很深刻。對影院來說,還有一個重要的方向就是如何多元化經營場景並布局配套業態,這是一個開放式的試卷,未來會呈現不同的玩法。而網際網路院線的出現,讓許多中小成本院線電影的玩家轉移陣地,會大大降低無效發行的項目浪費時間、金錢和資源。
電影院已經觸碰到天花板了嗎?上述影視公司高管表示,網際網路視頻行業的興起使影視製作公司有了更多選擇的機會。院線不再是唯一的發行路徑,未來完全有可能不斷觸探天花板,如果運氣好,網絡院線票房過億的案例很可能就在2021年出現。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張妍頔 編輯 李薇佳 校對 李銘
來源:新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