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無縫對接上下乘客的列車車廂的製作方法
2023-09-20 01:56:00 2

本實用新型涉及列車車廂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無縫對接上下乘客的列車車廂。
背景技術:
鐵路運輸具有運量大,單車裝載量大,車速高,受氣候和自然條件影響小等特點。在我國貨物和載客運輸方面已經逐漸形成不可取代的一種交通運輸方式。我國鐵路交通行業隨著一個多世紀的發展,有明顯的高速化趨勢。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人民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世界人口的增長,人們對交通工具的質量要求也不斷提高。為了滿足人們對交通工具的需求,高速鐵路應運而生。
高速鐵路具有運行準確性高,安全性好,環境汙染小,能源消耗低等特點。與其他運輸方式相比,高速鐵路具有明顯的優越性。它是一項最先進的鐵路技術,先進的運營管理模式,市場營銷和資金籌措在內的十分複雜的系統工程,具有高效率的運營體系,它包含了基礎設施建設,機車車輛配置,咱車運營規則等多方面的技術與管理。
在目前,隨著公路,海運和航空的發展,鐵路運輸面臨嚴峻挑戰,這種發展趨勢,必將促進鐵路進行改革,帶來運輸手段的技術創新,進一步實現鐵路高速化和高效化,進而實現鐵路路網的現代化建設。
當然,當今高速鐵路運輸存在著許多缺點,如列車在進站停靠和啟動過程中會浪費很多運行時間,和能量。為縮短運行時間,節約運輸能量提出無縫上下乘客的交通運輸方案。以及基於無縫對接上下乘客的列車車廂。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無縫對接上下乘客的列車車廂,用於解決速鐵路運輸存在著許多缺點,如列車在進站停靠和啟動過程中會浪費很多運行時間,和能量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無縫對接上下乘客的列車車廂,包括車廂和車箱體部分,其特徵在於:包括車頂部分和滾動輪組、頂板結構、車頂滑槽和車廂推進裝置;所述車箱體部分包括車箱體滑塊、車箱體外側車門和車箱體內側車門;所述滾輪組部分包括滾輪、外側滾輪伸縮軸、外側滾輪架、內側滾輪架、滾輪軸、內側滾輪伸縮軸和燕尾槽,所述頂板結構內設有車廂的電路系統,所述車廂的電路系統上側裝有上側電刷,所述車頂滑槽設置在所述車頂部分的底側,所述車廂推進裝置設置在所述車頂部分的後側。
優選的,所述車箱體滑塊滑動設置在所述車頂部分的車頂滑槽內。
優選的,所述滾動輪組包括滾輪,滾輪通過滾輪軸與外側滾輪架和內側滾輪架連接。
優選的,所述內側滾輪通過滾輪軸與內側滾輪架連接。
優選的,所述外側滾輪架上連接外側伸縮軸,內側滾輪架上連接內側伸縮軸。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本實用新型兩側車箱體底部車輪通過液壓伸縮架將外側車輪支架向外擠壓伸展。外側車輪與兩側外軌道接觸並承受重力,列車靠外側車輪在軌道上行駛,同時車箱體在沿著滑槽向外滑動,完成變型。兩側這箱體中間留下足夠與列車對接的空間。在與列車對接是車箱體內側車廂與列車車門同時打開,方便乘客上下列車,基於無縫對接上下乘客的列車車廂在與列車的第一節車廂對接前,依靠推進裝置使車廂和列車達到共速,完成與第一節車廂對接後依次與各節車廂對接,直到完成所有客流交換,特製車廂滑動到列車車尾並與車尾相連接。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機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車箱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滾動輪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車廂側面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車廂後端面推進裝置示意圖;
圖中的標號分別代表:1、車頂部分,2、車箱體,3、滾動輪組;1-1、上側電刷,1-2、頂板結構,1-3、車頂滑槽,1-4、車廂推進裝置;2-3、車箱體滑塊,2-2、車箱體外側車門,2-1、車箱體內側車門;3-1、滾輪,3-2、外側滾輪伸縮軸,3-3、外側滾輪架,3-4、內側滾輪架,3-5、滾輪軸,3-6、內側滾輪伸縮軸,3-7、燕尾槽。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如圖1、圖2、圖3、圖4和圖5所示的一種無縫對接上下乘客的列車車廂,包括車廂和車箱體部分,其特徵在於:包括車頂部分和滾動輪組、頂板結構、車頂滑槽和車廂推進裝置;所述車箱體部分包括車箱體滑塊、車箱體外側車門和車箱體內側車門;所述滾輪組部分包括滾輪、外側滾輪伸縮軸、外側滾輪架、內側滾輪架、滾輪軸、內側滾輪伸縮軸和燕尾槽,所述頂板結構內設有車廂的電路系統,所述車廂的電路系統上側裝有上側電刷,所述車頂滑槽設置在所述車頂部分的底側,所述車廂推進裝置設置在所述車頂部分的後側。
具體的,車箱體滑塊滑動設置在所述車頂部分的車頂滑槽內,滾動輪組包括滾輪,滾輪通過滾輪軸與外側滾輪架和內側滾輪架連接,內側滾輪通過滾輪軸與內側滾輪架連接,外側滾輪架上連接外側伸縮軸,內側滾輪架上連接內側伸縮軸。
本實用新型主要有三個部分組成,車廂頂部結構,車廂體部分,3滑動部分。車廂頂部結構包括上側電刷結構連接外部電源,為整車和車廂供電。下側滑軌結構,從車廂頂部中軸線分開兩側各分部兩條滑軌。車箱體部分是由兩個獨立的車箱體組成,從中軸線分開兩側對稱分部。每側車箱體分別在內側(靠近中軸線的一側)和外側各開兩扇門方便乘客上下車以及與列車的人員流動。車底滾輪部分,在兩側車廂體的底部關於中軸線對稱分布著兩排滾輪。初始狀態兩側車箱體併攏靠內側滾輪在鐵軌上運行;兩側車箱體向外擴展階段外側滾輪的主軸通過伸縮裝置向外擴展直到與兩側外軌道(通常在列車站前的鐵軌都是由多條並行的軌道組成,外側軌道是指正常行使列車軌道兩側相鄰的軌道)接觸,並承受整個車箱體的重量。內側滾輪隨著內側車橋向上收縮到車箱體內部。車箱體完成向外擴展變形(做好與列車主體對接前的準備)。
本實用新型在現有的汽車行駛系統,液壓傳動系統的基礎上,構建了新的可變形車輪組。為列車車廂的變軌提供了一種新的解決方案,同時為實現未來鐵路運輸的不停靠運輸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對現有鐵路布局改動較少,各部分裝置技術較成熟,能源消耗較低等特點。
本實用新型配合對接列車使用,本實用新型兩側車箱體底部車輪通過液壓伸縮架將外側車輪支架向外擠壓伸展。外側車輪與兩側外軌道接觸並承受重力,列車靠外側車輪在軌道上行駛。同時車箱體在沿著滑槽向外滑動,完成變型。兩側這箱體中間留下足夠與列車對接的空間。在與列車對接是車箱體內側車廂與列車車門同時打開,方便乘客上下列車。基於無縫對接上下乘客的列車車廂(以下以特製車廂代替)在與列車的第一節車廂對接前,依靠特製車廂上的推進裝置使車廂和列車達到共速。完成與第一節車廂對接後依次與各節車廂對接。直到完成所有客流交換,特製車廂滑動到列車車尾並與車尾相連接。此時特製車廂內所攜帶的乘客均為即將要下車的乘客。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儘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並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