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發動機cvvt系統工作油路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9-18 04:02:55 1
專利名稱:一種發動機cvvt系統工作油路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發動機供油系統,尤其涉及一種結構合理、為缸蓋設計和安 裝預留了充分的空間的發動機CVVT系統工作油路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許多發動機都採用進氣VVT (可變氣門正時技術)系統,為使VVT驅動器能夠 正常工作,需將滿足要求的充足的機油引WT驅動器裡面,以保證其響應時有足夠的機油 壓力。這就需要對油道走向以及OCV (機油控制閥)閥、凸輪軸以及VVT之間的布置進行詳 細的考慮。以往布置是在缸蓋上直接加工出從OCV閥到進氣凸輪軸軸頸的油道,這樣會限 制了缸蓋的布置空間,勢必影響到缸蓋的設計、強度以及安裝。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主要解決了一般發動機在缸蓋上直接布置油道,影響缸蓋空間布置、 設計、強度以及安裝的問題,提供了一種結構合理、為缸蓋設計和安裝預留了充分的空間 的發動機CVVT系統工作油路結構。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發動機CVVT系統工作油 路結構,包括主油道、進氣凸輪軸和WT相位器,在進氣凸輪軸內設有凸輪軸主油道和凸輪 軸輔油道,凸輪軸主油道和凸輪軸輔油道分別與相位器相連通在主油道上分支連接有第一 缸蓋油道和第二缸蓋油道,所述第一缸蓋油道與凸輪軸軸承蓋油道一相連,凸輪軸軸承蓋 油道一延伸至凸輪軸軸頸處並與凸輪軸主油道相連通,所述第二缸蓋油道連接到一個機油 控制閥輸入端上,機油控制閥輸出端上連接有凸輪軸軸承蓋油道二,該凸輪軸軸承蓋油道 二延伸至凸輪軸軸頸處並與凸輪軸輔油道相連通。本實用新型在凸輪軸軸承蓋上設置油 道,使得機油通過凸輪軸軸承蓋上的油道從機油控制閥到達凸輪軸軸頸處,而沒有在缸蓋 上直接設置油道,這樣為缸蓋設計和安裝預留了充分的空間,同時保證了缸蓋的強度。該油 路結構通過機油控制閥控制油路的油壓,通過機油控制閥可以調節進入提前腔內的油壓, 造成提前腔與滯後腔內油壓差,使得相位器進行偏轉。作為上述方案的一種優選方案,在進氣凸輪軸軸頸處分別設有一圈油槽一和一圈 油槽二,所述油槽一內設有通孔一,油槽一與凸輪軸輔油道相連通,所述凸輪軸軸承蓋油道 一連接到油槽一上,所述油槽二內設有通孔二,油槽二與凸輪軸主油道相連通,所述凸輪軸 軸承蓋油道二連接到油槽二上。作為上述方案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凸輪軸輔油道與相位器上的提前腔相連通, 所述凸輪軸主油道與相位器上的滯後腔相連通。機油進入相位器的提前腔或滯後腔內,根 據兩個腔內的壓力差,推動相位器進行旋轉。作為上述方案的一種優選方案,在所述第二缸蓋油道內設有濾網。濾網作用是過 濾機油中的雜質,以免使機油控制閥卡滯,影響VVT的正常工作作為上述方案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凸輪軸主油道設置在進氣凸輪軸中間,所述凸輪軸輔油道均勻設置在凸輪軸主油道四周。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在凸輪軸軸承蓋上設置油道,使得機油通過凸輪軸軸承蓋上 的油道從機油控制閥到達凸輪軸軸頸處,為缸蓋設計和安裝預留了充分的空間,同時保證 了缸蓋的強度。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工作油路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凸輪軸輔油道與相位器連接的一種油路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凸輪軸主油道與相位器連接的一種油路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並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說明。實施例本實施例一種發動機CVVT系統工作油路結構,如圖1所示,包括進氣凸輪軸1,如 圖2和圖3所示,該進氣凸輪軸的中間設置有凸輪軸主油道9,在進氣凸輪軸內還設有兩個 凸輪軸輔油道8,凸輪軸輔油道均勻分布在凸輪軸主油道周邊。在凸輪軸1的軸頸處設置有 一圈油槽一 10和一圈油槽二 11,在油槽一上設有通孔一 15,油槽一通過通孔一與凸輪軸輔 油道相連通,在油槽二上設有通孔二 16,油槽二通過通孔二與凸輪軸主油道相連通。在凸 輪軸一端上連接有VVT相位器12,該相位器上包括由活動隔板相分隔的提前腔13和滯後 腔14,凸輪軸輔油道與提前腔相連通,凸輪軸主油道與滯後腔相連通。如圖1所示,該油路 結構還包括主油道2,該主油道上分支形成第一缸蓋油道3和第二缸蓋油道4,第一缸蓋油 道與凸輪軸軸承蓋油道一 5相連,凸輪軸軸承蓋油道一延伸至凸輪軸1軸頸處與油槽一 10 相連通,第二缸蓋油道4連接到一個機油控制閥7輸入端上,在第二缸蓋油道內設有濾網, 該機油控制閥輸出端上連接有凸輪軸軸承蓋油道二 6,該凸輪軸軸承蓋油道二延伸至凸輪 軸軸頸處與油槽二 11相連通。發動機工作時,機油通過主油道從缸體進入缸蓋,在缸蓋上分走第一缸蓋油道和 第二缸蓋油道,機油通過第一缸蓋油道直接往上進入凸輪軸軸承蓋油道一 5,然後通過主油 道進入VVT相位器的滯後腔內;機油通過第二缸蓋油道4進入機油控制閥內,機油控制閥是 個三向閥,通過內部柱塞的移動控制機油的方向以及油壓。機油經過機油控制閥後通過凸 輪軸軸承蓋油道二及凸輪軸輔油道,進入到VVT相位器的腔內,通過機油控制閥調節通過 其的機油油壓,這樣使得提前腔和滯後腔內形成油壓差,從而控制VVT相位器的進行偏轉。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精神作舉例說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 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採用類似的方式替 代,但並不會偏離本發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範圍。儘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油槽一、油槽二、凸輪軸主油道、凸輪軸輔油道、凸輪軸軸 承蓋油道一等術語,但並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 地描述和解釋本發明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發明精神相違背 的。
權利要求一種發動機CVVT系統工作油路結構,包括主油道、進氣凸輪軸和VVT相位器,在進氣凸輪軸內設有凸輪軸主油道和凸輪軸輔油道,凸輪軸主油道和凸輪軸輔油道分別與相位器相連通,其特徵在於在主油道(2)上分支連接有第一缸蓋油道(3)和第二缸蓋油道(4),所述第一缸蓋油道與凸輪軸軸承蓋油道一(5)相連,凸輪軸軸承蓋油道一延伸至凸輪軸(1)軸頸處並與凸輪軸主油道(9)相連通,所述第二缸蓋油道(4)連接到一個機油控制閥(7)輸入端上,機油控制閥輸出端上連接有凸輪軸軸承蓋油道二(6),該凸輪軸軸承蓋油道二延伸至凸輪軸軸頸處並與凸輪軸輔油道(8)相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發動機CVVT系統工作油路結構,其特徵是在進氣凸輪軸 (1)軸頸處分別設有一圈油槽一(10)和一圈油槽二(11),所述油槽一內設有通孔一(15), 油槽一與凸輪軸輔油道(8)相連通,所述凸輪軸軸承蓋油道一(5)連接到油槽一(10)上,所 述油槽二內設有通孔二(16),油槽二與凸輪軸主油道(9)相連通,所述凸輪軸軸承蓋油道 二(6)連接到油槽二(11)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發動機CVVT系統工作油路結構,其特徵是所述凸 輪軸輔油道(8)與相位器(12)上的提前腔(13)相連通,所述凸輪軸主油道(9)與相位器 (12)上的滯後腔(14)相連通。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發動機CVVT系統工作油路結構,其特徵是在所述第二 缸蓋油道(4)內設有濾網。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發動機CVVT系統工作油路結構,其特徵是所述凸輪軸 主油道(9)設置在進氣凸輪軸(1)中間,所述凸輪軸輔油道(8)均勻設置在凸輪軸主油道四 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發動機CVVT系統工作油路結構。解決了在缸蓋上直接布置油道,影響缸蓋空間布置、設計、強度以及安裝的問題,其包括主油道、進氣凸輪軸和相位器,在進氣凸輪軸內設有凸輪軸主油道和凸輪軸輔油道,在主油道上分支連接有第一缸蓋油道和第二缸蓋油道,第一缸蓋油道與凸輪軸軸承蓋油道一相連,凸輪軸軸承蓋油道一與凸輪軸主油道相連,第二缸蓋油道連接到一個機油控制閥輸入端上,機油控制閥輸出端上連接有凸輪軸軸承蓋油道二,凸輪軸軸承蓋油道二與凸輪軸輔油道相連。本實用新型在凸輪軸軸承蓋上設置油道,使得機油通過凸輪軸軸承蓋上的油道從機油控制閥到達凸輪軸軸頸處,為缸蓋設計和安裝預留了充分的空間,保證了缸蓋的強度。
文檔編號F01M1/12GK201738967SQ20102023620
公開日2011年2月9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24日 優先權日2010年6月24日
發明者劉凱, 吳麗娜, 夏志鵬, 李書福, 李慧軍, 楊健, 由毅, 趙福全, 陳杰 申請人: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