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組合式燜烤器具的製作方法
2023-05-30 19:51:56 1
一種組合式燜烤器具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組合式燜烤器具,其特徵在於,包括底座、網架、燜桶和支架,所述網架能夠支撐在所述底座上用於烤制食材,所述燜桶能夠支撐在所述底座上用於燜制食材,所述支架用於放置食材並在燜制食品時容納在所述燜桶內,通過底座和網架可以實現烤制功能,通過底座、支架和燜桶可以實現燜制功能,從而實現一種兼具燜、烤功能的燜烤器具;此外,通過燜桶中的內桶或煮鍋與底座相配合,可以實現煮製功能,從而實現一種兼具燜、烤、煮功能的燜烤器具。
【專利說明】一種組合式燜烤器具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廚具,特別涉及一種組合式燜烤器具。
【背景技術】
[0002]常見的戶外的燒烤器具(例如燒烤爐),只能實現燒烤功能,其燒烤的過程中一般都是將食品直接放置在炭火上進行加熱,這種直接用炭火燒烤的方式不利於健康(例如會產生致癌物質)。此外,一般的燒烤器具體積較大,不方便攜帶和清洗,比較笨重,因此也使得這種傳統的燒烤器具在使用上非常不方便。
[0003]因此需要一種功能更豐富、燒烤方式更健康、便於攜帶的燒烤器具。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兼具燜、烤功能的燜烤器具。
[0005]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兼具燜、烤、煮功能的燜烤器具。
[0006]本實用新型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種有利健康、便於攜帶的燜烤器具。
[0007]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組合式燜烤器具,其特徵在於,包括底座、網架、燜桶和支架,所述網架能夠支撐在所述底座上用於烤制食材,所述燜桶能夠支撐在所述底座上用於燜制食材,所述支架用於放置食材並在燜制食品時容納在所述燜桶內。
[0008]進一步地,所述燜桶包括內桶、外桶和桶蓋,所述外桶可分離地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內桶容納並支撐在所述外桶內,所述桶蓋用於封閉所述內桶的上部開口。
[0009]進一步地,所述外桶的下部螺接或者卡合在所述底座的上部開口,所述外桶的上部具有用於支撐所述內桶的第一凸緣,所述內桶的上部具有第二凸緣用於支撐在所述第一凸緣上。
[0010]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凸緣和第二凸緣上分別對應設置有相同數量的第一排氣孔和第二排氣孔,所述外桶、內桶和桶蓋上分別設置有第一把手、第二把手和第三把手。
[0011]進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底部封閉,所述外桶的底部開放,所述內桶的底部封閉,所述內桶能夠直接放置在所述底座內用於蒸煮食材。
[0012]進一步地,所述支架包括吊架,所述吊架包括吊架環、吊架杆和吊架皿,所述吊架杆用於吊放食材,所述吊架皿設置在所吊放的食材下方。
[0013]進一步地,所述支架包括層架,所述層架包括支撐架、支撐網和支撐皿,所述支撐網固定在所述支撐架上,所述支撐皿用於盛放食材並置於所述支撐網上。
[0014]進一步地,所述底座的上部開口處設有用於卡扣所述網架和/或燜桶的卡扣,所述底座的下部設有可摺疊的腳架,所述底座的側面開設有側孔。
[0015]進一步地,所述網架的周邊設有相互對稱的掛鈎,用於將所述網架支撐在所述底座的上部開口處。
[0016]進一步地,還包括用於鉤取所述支架的勾子,以及底部具有保溫材料的煮鍋,所述勾子大致呈Z形,所述煮鍋能夠直接放置在所述底座內用於蒸煮食材。[0017]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通過底座和網架可以實現烤制功能,通過底座、支架和燜桶可以實現燜制功能,從而實現一種兼具燜、烤功能的燜烤器具;此外,通過燜桶中的內桶或煮鍋與底座相配合,可以實現煮製功能,從而實現一種兼具燜、烤、煮功能的燜烤器具;而且由於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是組合式的結構,攜帶時可以組合在一起,體積較小,因此便於攜帶,而又由於可以實現燜制功能,避免了直接將食材放在明火上燒烤,因此有利健康,從而提供一種有利健康、便於攜帶的燜烤器具。
[0018]【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為了更清楚的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的介紹,顯而易見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0]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組合式燜烤器具的結構分解示意圖;
[0021]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內桶、外桶和桶蓋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內桶、外桶、桶蓋和底座的組合示意圖。
[0023]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底座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吊架結構示意圖。
[0025]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層架結構示意圖。
[0026]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組合式燜烤器具在烤制食材時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的組合式燜烤器具在燜制食材時的結構示意圖。
[0028]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4的組合式燜烤器具在煮製食材時的結構示意圖。
[0029]【具體實施方式】
[0030]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付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0031]實施例1
[0032]如圖1-9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組合式燜烤器具,包括底座1、網架
2、燜桶3和支架4,所述網架2能夠支撐在所述底座I上用於烤制食材,所述燜桶3能夠支撐在所述底座I上用於燜制食材,所述支架4用於放置食材並在燜制食品時容納在所述燜桶3內。
[0033]通過這種方式,組合底座和網架可以實現烤制功能(例如燒烤的時候就用底座加網架,底座下方加炭),組合底座、支架和燜桶可以實現燜制功能,因此可以實現一種兼具燜、烤功能的燜烤器具;此外,由於燜桶中的內桶或煮鍋與底座可以相配合,能實現煮製功能,因此可以實現一種兼具燜、烤、煮功能的燜烤器具;而且由於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是組合式的結構,攜帶時可以組合在一起,體積較小,因此便於攜帶。
[0034]如圖2-3所示,所述燜桶3包括內桶5、外桶6和桶蓋7,所述外桶6可分離地固定在所述底座I上,所述內桶5容納並支撐在所述外桶6內,所述桶蓋7用於封閉所述內桶5的上部開口。
[0035]所述外桶6的下部螺接或者卡合在所述底座I的上部開口,所述外桶6的上部具有用於支撐所述內桶的第一凸緣61,所述內桶5的上部具有第二凸緣51用於支撐在所述第一凸緣61上。
[0036]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將內桶5、外桶6和桶蓋7組合起來構成燜桶3,由於採用的是可分離的結構,因此組裝起來非常容易,便於攜帶,製作起來非常容易,也便於清洗。內桶5通過第二凸緣51支撐在所述外桶6的第一凸緣61上,兩者之間可以相互分離。
[0037]所述第一凸緣61和第二凸緣51上分別對應設置有相同數量的第一排氣孔62和第二排氣孔52,所述內桶5、外桶6和桶蓋7上分別設置有第一把手53、第二把手63和第三把手71。
[0038]通過這種方式,第一排氣孔62和第二排氣孔52相互配合可以調節內筒5中的溫度,其原理是第一排氣孔62的各孔和第二排氣孔52的各孔相互對準時,空氣能夠對流,因此內桶中的溫度較高、火力較大;而將內桶5旋轉一定的角度從而使得第一排氣孔62的各孔和第二排氣孔52的各孔有一定的偏離時,能夠對流的小孔縮小,空氣對流減弱,因此內桶中的溫度較低、火力較小。第一把手53、第二把手63和第三把手71可以避免燙傷,便於相互分離和取用組合。
[0039]所述底座I的底部封閉,所述外桶6的底部開放,所述內桶5的底部封閉,所述內桶5能夠直接放置在所述底座內用於蒸煮食材。
[0040]通過這種方式,在使用本實用新型的組合式燜烤器具來燜制食品時,可以先在底座I下放置炭火,然後將外桶6固定在底座I上,隨後將內桶5放置並支撐在外桶6內,隨後將食材放置在內桶5中,蓋上桶蓋7,即可實現燜制功能,通過調節第一排氣孔62的各孔和第二排氣孔52的各孔,還可以調節燜制溫度。
[0041]如圖5所示,所述支架4包括吊架8,所述吊架包括吊架環81、吊架杆82和吊架皿83,所述吊架杆82用於吊放食材,所述吊架皿83設置在所吊放的食材下方。
[0042]通過這種方式,食材(例如整雞)例如可以插在吊架杆上,然後在其下放置吊架皿用於承接燜制(例如燜雞)過程中產生的流體(例如雞汁),通過吊架環可以將具有食材的吊架(例如插有整雞的吊架)放置在內桶中,實現燜制功能。
[0043]如圖6所示,所述支架4包括層架9,所述層架9包括支撐架91、支撐網92和支撐皿93,所述支撐網92固定在所述支撐架91上,所述支撐皿93用於盛放食材並置於所述支撐網92上。
[0044]通過這種方式,不易烤制的食材(例如肉類、海鮮類、玉米,青椒,蘑菇等)可以盛放在支撐皿93中,然後置於所述支撐網92上,隨後將其整體層架9放置在內桶中,實現燜制功能,相對於烤制,其更加健康,也能充分燜熟食材。由於一次可以燜多種食物,而且操作更簡便,因此也能方便人們有更多的時間聊天和進行其他戶外活動。
[0045]如圖4所示,所述底座I的上部開口處設有用於卡扣所述網架和/或燜桶的卡扣11,所述底座的下部設有可摺疊的腳架12,所述底座的側面開設有側孔13。
[0046]通過這種方式,卡扣11可以在所述網架2和/或燜桶3支撐在所述底座I的上部開口處時,進一步對其進行固定,方便使用;可摺疊的腳架12在展開時,可以使得底座I的下部具有一定的空間放置炭火,實現加熱功能;在摺疊時,便於攜帶、佔據空間較少。
[0047]所述網架2的周邊設有相互對稱的掛鈎21,用於將所述網架2支撐在所述底座I的上部開口處。通過這種方式,網架2的整體大小(例如直徑30cm)可以稍小於所述底座I的上部開口(例如直徑33cm),然後通過周邊的掛鈎21 (例如相互對稱的4個掛鈎21)將其支撐在底座I的上部開口處,從而實現烤制功能。
[0048]本實用新型的組合式燜烤器具還包括用於鉤取所述支架的勾子10,所述勾子10大致呈Z形,勾子10可以防止用戶在拿取支架的過程中燙傷(例如可以用勾子10直接鉤取支架上的食材,比如燜雞,也可以鉤取支架使其整體取出)。
[0049]實施例2
[0050]如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組合式燜烤器具在烤制食材時,可以僅使用底座I和網架2即可,將食材放置在網架2上,可以實現一般的烤制食材(也即燒烤)的功能。
[0051]實施例3
[0052]如圖8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組合式燜烤器具在燜制食材時,可以僅使用底座1、燜桶3和支架4(包括吊架8和層架9),例如燜雞的話就把網架2去掉,底座I套上外桶6,外桶6再套上內桶5,在內桶5中放入支架4(吊架8或層架9),然後把雞插在支架4上(例如吊架8),最後蓋上桶蓋7就可以燜雞。燜雞的過程中,一開始將內桶5的第一把手53旋轉一下,將第一排氣孔62的各孔和第二排氣孔52的各孔所對應的小孔縮小,空氣對流較小,火力較小,待雞差不多熟了之後,將第一排氣孔62的各孔和第二排氣孔52的各孔對準(小孔擴大),使空氣對流,火力變大,此時即可把雞皮烤成金黃色的(若一開始火力太大,會把雞燒焦),所以第一排氣孔62的各孔和第二排氣孔52的各孔的巧妙設計,可以起到輕鬆調控內桶溫度的作用。
[0053]實施例4
[0054]如圖9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組合式燜烤器具在煮製食材時,可以僅使用底座1、內桶5和桶蓋7即可,此時將食材放置在內桶5中,然後將內桶5直接放置在底座I (下方放置炭火)上,蓋上桶蓋7,就可以實現一般的煮製食材的功能。
[0055]此外,本實用新型的組合式燜烤器具還包括底部具有保溫材料(例如聚能環、參雜生鐵材質的材料)的煮鍋,所述煮鍋能夠直接放置在所述底座內用於蒸煮食材。如果去戶外帶上這樣的煮鍋,可以在把煮鍋中的湯煮開後,把煮鍋放一邊,讓其自行再煮一段時間,此時放上網架就可以繼續烤制,或者放上燜桶進行燜制,使用起來非常方便。
[0056]通過以上的實施方式的描述,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通過其他結構來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特徵並不局限於上述較佳的實施例。任何熟悉該項技術的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領域】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組合式燜烤器具,其特徵在於,包括底座、網架、燜桶和支架,所述網架能夠支撐在所述底座上用於烤制食材,所述燜桶能夠支撐在所述底座上用於燜制食材,所述支架用於放置食材並在燜制食品時容納在所述燜桶內。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式燜烤器具,其特徵在於,所述燜桶包括內桶、外桶和桶蓋,所述外桶可分離地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內桶容納並支撐在所述外桶內,所述桶蓋用於封閉所述內桶的上部開口。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組合式燜烤器具,其特徵在於,所述外桶的下部螺接或者卡合在所述底座的上部開口,所述外桶的上部具有用於支撐所述內桶的第一凸緣,所述內桶的上部具有第二凸緣用於支撐在所述第一凸緣上。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組合式燜烤器具,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凸緣和第二凸緣上分別對應設置有相同數量的第一排氣孔和第二排氣孔,所述外桶、內桶和桶蓋上分別設置有第一把手、第二把手和第三把手。
5.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組合式燜烤器具,其特徵在於,所述底座的底部封閉,所述外桶的底部開放,所述內桶的底部封閉,所述內桶能夠直接放置在所述底座內用於蒸煮食材。
6.如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組合式燜烤器具,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架包括吊架,所述吊架包括吊架環、吊架杆和吊架皿,所述吊架杆用於吊放食材,所述吊架皿設置在所吊放的食材下方。
7.如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組合式燜烤器具,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架包括層架,所述層架包括支撐架、支撐網和支撐皿,所述支撐網固定在所述支撐架上,所述支撐皿用於盛放食材並置於所述支撐網上。
8.如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組合式燜烤器具,其特徵在於,所述底座的上部開口處設有用於卡扣所述網架和/或燜桶的卡扣,所述底座的下部設有可摺疊的腳架,所述底座的側面開設有側孔。
9.如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組合式燜烤器具,其特徵在於,所述網架的周邊設有相互對稱的掛鈎,用於將所述網架支撐在所述底座的上部開口處。
10.1如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組合式燜烤器具,其特徵在於,還包括用於鉤取所述支架的勾子,以及底部具有保溫材料的煮鍋,所述勾子大致呈Z形,所述煮鍋能夠直接放置在所述底座內用於蒸煮食材。
【文檔編號】A47J37/07GK203506458SQ201320346108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6月18日 優先權日:2013年6月18日
【發明者】張波 申請人:張波, 龐燕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