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仙山傳奇
2023-10-25 05:56:22 3
古話說得好,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坐落在江西廣豐銅鈸山區的九仙山,最高處海拔才五百五十米,可這裡仙氣瀰漫,繚繞襲人,傳有九仙嬉戲於此,於是九仙山聞名天下。
明末清初,在銅鈸山的高陽村,出了一對兄弟,哥哥叫楊文,弟弟叫楊武,哥兒倆十歲拜師學藝,做得一手好石匠活。楊文楊武雖出身貧寒,卻樂於助人,為人正直,遇事好打抱不平。
話說這天是大年三十,兄弟倆從外面打工回家,正走至街口,楊武發現有人在偷一老先生的錢:「哥,你看!」兩人一看,那兩個偷錢的人當場就被老先生抓住了,他們正要叫好,哪知,兩個偷錢的人竟撒起潑來,來了個賊喊抓賊,揮拳就要打人,楊文楊武怒不可遏,大喝一聲:「住手!」立馬衝上前去,一人架住了一個,兩個小潑皮見有人相助,憤憤離去。老先生感激不盡,此時天色已晚,楊文聽說他回去還有很長的路時,怕那兩個潑皮繼續找他麻煩,就說:「您老還是上我們家去住一晚吧!」老先生一想到今天是過年,就很不好意思,但一想到那兩個潑皮心裡也有幾分害怕,再說他回去也是一個人,見楊文楊武如此誠心誠意,也就答應了。
進了楊家,雙目失明的楊母聽說兒子帶回了客人,格外熱情,立即吩咐楊武把家中唯一一隻生蛋的老母雞殺了。晚上年夜飯也就吃的是雞頭雞腳雞內臟,一隻雞身讓楊母打包好,留給老先生第二天在回家的路上吃,老先生是感激涕零。
幾年後的一天,老先生驚聞楊母病逝,即刻趕到了楊家,兩兄弟見老先生突然而至,有些驚詫:「您怎麼來了?」「我是特地來為你母親看一塊安葬的風水寶地的。」這時他倆才知道,這老先生原來是個風水先生,此趟是專為感恩而來。他在後山為楊母看了一塊地,說:「那是塊龍形地,不久九仙山將出天子。」他又耐心地教兄弟倆如何給母親下葬,還有下葬的時間和這墳墓的坐向等玄機。
兄弟倆一切都按老先生說的去做。豈知,出葬後的第三天,墳頭上竟長出了一根茅草。老先生一看大驚失色,兩兄弟問:「這是什麼意思?」老先生搖搖頭說:「草,就是草寇啊!」「啊?」兄弟倆實感奇怪:「你不是說這是塊龍形地,九仙山將出天子嗎?」老先生掐指一算,皺皺眉說:「怎麼會這樣……不可能啊……」兄弟倆也為難了:「現在怎麼辦?」老先生眼睛一閉,想了想說:「有辦法了!你們要在墳前連挖三十六口水塘,一直挖到河邊。」「挖三十六口水塘?」楊家二兄弟聽了一驚,此後也只有遵囑而行,可當他們一連挖了三十三口水塘時,實在是太累受不了了,再一想這老先生看風水也不咋的,再挖下去也是費時費力,於是就沒有再挖,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轉眼到了順治五年,兄弟倆都成了壯漢。這天,他們正在一戶人家做石匠活,好友李萬年突然神色慌張地跑來,悄悄地說:「你們兄弟倆趕緊跑吧,晚了就來不及了!官府馬上就要來抓你們。」「官府憑什麼抓我們?」楊文奇怪了。「這全是那祝八十在駐縣武官康鎮那裡告了你們的狀,說你倆暗通九仙山盜寇,陰謀造反。」楊文聽後義憤填膺,知道是自己平時經常阻止祝八十欺壓百姓,這個惡棍懷恨在心,就這樣來陷害他倆。好在李萬年是康鎮手下,得到消息迅速告訴了楊文楊武。無奈,楊文楊武攜整個家族上九仙山投靠了黃魁宇。
黃魁宇是被清軍追剿逃到九仙山的明唐王的殘部,楊文上九仙山後,黃魁宇卻認為他石匠出身,不僅看不起他們,而且還專叫他們乾重體力活。
這天,做重活回來的楊文忽見妻子蜷縮在房間一角,他以為妻子生病了,趕忙上前詢問,只見妻子臉上滿是淚痕,一問才知,黃魁宇趁家中無人,把她給姦污了。楊文一聽怒火衝天,操起刀就要去同黃魁宇廝拼,被來他家的監軍周天吉攔了下來:「楊兄,千萬別莽撞,對付黃魁宇這種人,要智取。」原來,周天吉對黃魁宇的暴君行徑也非常不滿,曾多次勸告,卻遭到了黃魁宇的訓斥。
說起楊文的妻子,那是他在杉溪一富家做工時認識的一個丫環,不僅長得貌美,而且生性聰明。他們相好被東家老爺發現後,老爺對楊文說:「你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敢找我家丫環,除非是畚箕落地當鑼響,扁擔下水往上漂!」
楊文哪受得了這番奚落,當時就狠狠地將畚箕往地上一摔,將扁擔往河裡一扔。說來也怪,畚箕落地,還真就「當」的一聲比鑼還響。扁擔下河,一起一落,直往上漂。頓時,楊文和老爺都驚得目瞪口呆……這時,丫環快步來到楊文身邊,扯著他的手說:「快走!」楊文頓悟,拉上丫環,飛奔而去。跑過了幾道山梁,楊文還在問:「怎麼會是這樣?」丫環笑著說:「我趁你摔畚箕時,把一面大銅鏡往地上摔去,銅鏡與畚箕同時著地,所以才發出銅鑼似的響聲。你甩扁擔下水,正好驚動了水下的魚群,不就推著扁擔往上漂了?」楊文一聽大喜,摟著她說:「摔銅鏡那是你的聰明,魚群推著扁擔往上躍這是天意,看來我們在一塊兒,一定會有好日子過的!」楊文哪裡料到,他的噩運就從這個女人身上開始。
眼下,美妻遭人辱,他怒不可遏,經與周天吉秘密商議,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他們把黃魁宇給殺了。黃魁宇的手下周立聽說寨主被殺,立即前來相助,可他哪是楊文和周天吉的對手,兩個回合後便逃之夭夭。從此,楊文便成了九仙山寨主。
九仙山三面懸崖峭壁,只有北面一條小路能上山,楊文為了固守山寨,在東、南、西、北都築起了城牆和城門,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他蓋起了聚義廳,扯起了劫富濟貧的旗幟。俗話說:扯起了當兵旗,就有吃糧人。一些被當地衙門逼得走投無路的農民,紛紛投奔了九仙山。人馬多了,楊文一邊在山上開挖水塘墾田地,一邊派人到閩、浙、贛各處搶奪官糧。
這日,楊文見山上集中了很多金銀珠寶無處深藏,為從長計議,他找來了有一身輕功的堂妹楊絮,知她能飛簷走壁,要她去找個地方藏起來,楊絮說:「哥,我正要向你稟告,昨天早晨我到九仙山對面的梳頭峰上去梳頭,發現東北面的懸崖峭壁上有一個藏銀洞。」楊文一聽竊喜,即刻令她把金銀珠寶轉移到洞中。此時,九仙山上已是糧草豐足,兵強馬壯,固若金湯。楊文又從鉛山請來退居回鄉的官員徐敬時上山,聘為軍師,九仙山已威震八方。
清統治者見九仙山聲勢浩大,驚慌失措,多次派官兵徵剿,可是,自楊文當寨主後,九仙山整天被一層濃霧籠罩,清兵只能見到白茫茫的一片,無從下手。清將周官府、曾掌標聽後不信此邪,便親自帶兵上山。這天,他們正行至上山路口,只見一陣濃霧襲來,幾米外周官府和曾掌標卻不見人影,便大聲喊了起來。聲起之時,忽見前面山梁上迷霧散去,有一人正襟危坐在那裡看書,他們一看正是楊文,便令兵卒即刻圍了上去。此時的楊文卻用心看書,像什麼事也沒發生。正當周官府和曾掌標率兵卒往上衝時,突如其來的石頭從天而落,砸得他們死的死、傷的傷,周官府和曾掌標也當場斃命。既後省上又帶兵徵剿,也是屢徵屢敗。於是,總督上疏朝廷,請求增兵。楊文遂聚眾豎起起義軍旗號,公開與清軍對抗。
順治九年,清廷下令江西、浙江、福建三省派兵會剿九仙山。三路兵馬截斷糧道,企圖困死九仙山上的人馬,官兵在山腳下圍了整整一年,哪想到從山頂上還扔下了稻草和紅薯,他們這才知道山上的人是困不死的,相反,歷經兩載,清軍兵馬疲勞,耗糧無數。
當時朝廷有一國師在研究楊文的用兵之法,發現楊文只要與清兵對陣,就要坐陣看一本書。後來才得知,這原是一本無字天書,更有人傳楊文楊武乃天將下凡,楊文拿書坐陣那是在念咒,有天兵天將來相助於他。那時九仙山頂上的天空,夜晚可見兩盞耀眼的金絲燈籠,那便是楊文楊武的化身。國師夜觀天象,見東南天上兩顆紅星日漸閃耀,就對順治帝說:「江南將出新王,圍剿是沒有用的。」順治帝問他有什麼辦法可破此陣,國師說:「辦法倒有一個,那就是挖他家祖墳,破其風水。」順治帝當即準奏。
清軍將領楊受賢奉旨挖開了楊母的墳墓,忽見墳中躍出兩條金鱗的紅鯉魚,跳入墳前的池塘中,然後又向另一口池塘跳去,這樣連跳三十三口,最後因池塘離河太遠而沒能跳過去,一下跳在了岸上,被楊受賢抓住殺死。此時正是清軍撤軍之日,忽見九仙山上濃霧已散去不少。
清軍一撤,楊文又下山去拆了沙田鄉沙溪村大園的一個財主家的房屋,要在山上擴建山寨。當屬下問這磚瓦如何運上山時,他揮手一揚:「叫兄弟們一路排隊,從大園一直排到山頂,把那拆下來的一磚一瓦一木一石用手傳遞到九仙山。」頓時,一支長長的隊伍從大園一直連到九仙山頂,那傳遞磚瓦的場面頗為壯觀。此時的起義軍多達九千三百餘人,於是九仙山也叫「九千山」。
再說楊文的妻子聰明過頭,見九仙山起義軍連連獲勝,就起了歹心,想讓楊文獨攬大權,要加害楊武。一個晚上,她拿著刀悄悄地來到楊武房裡,見他已熟睡,正要動手,忽見楊武眼睛還是睜著的,嚇得她連忙逃之夭夭。後來她打聽才得知,楊武這人就是睜著眼睛睡覺的。於是,就在這天晚上,她把楊武給殺了。立時,九仙山上的燈籠滅了一隻,濃霧全部散盡。
順治十一年十月初七,朝廷國師夜觀天象,發現江南天空的兩顆紅星只剩下了一顆,便進諫皇上再次派兵圍剿。楊受賢再次受命,因山上已無濃霧,許多目標都暴露在清軍的炮火之下。楊受賢讓火炮整天轟擊山寨,九仙山上的起義軍傷亡慘重。
楊武死後,楊文如同斷了一隻臂膀,不堪重負,日要避清軍炮火,夜要查崗巡哨怕清軍偷襲。就在這天晚上,他夜間查哨時的燈火被山下的清兵發現,頓時火炮齊發,楊文當場中彈而亡。楊文一死,群龍無首,清軍在炮火掩護下,登上了九仙山。
清軍殺了楊文,佔了九仙山。此時,山下有很多得了楊文起義軍幫助的老百姓對著九仙山在跪拜叩頭,其中有一人正是那位看風水的老先生,只見他捶胸發誓:「我老朽看風水看走了眼,從此再也不看風水了!」豈知他話剛說完,背後卻傳來一個聲音:「大師,不是你的錯,這都是小人一念之差。」老先生一回頭,見自己後面跪著一個小年輕,便問:「你是……」小年輕打著自己的臉說:「這都怪我呀!」「此話怎講……為什麼怪你呢?」聽小年輕一細說,老先生才恍然大悟。原來,在楊文的母親下葬後的第二天,墳頭上就長出了一根金燦燦的谷穗,按風水來說,「谷」就是「國」的諧音,九仙山天子將出。哪知,這小年輕也略懂一點風水,出於嫉妒,在第二天的晚上,他悄悄地去把墳頭上的谷穗給拔掉,插上了一根茅草。
「原來如此,此乃天意!」老先生聽後一聲嘆息:「如他兄弟倆聽了我的話,挖足三十六口水塘也無此劫呀!」
清兵攻破九仙山後,楊文的軍師徐敬時登上九仙山峰頂,揮筆在石頭上題詩一首:
國破家亡難乞身,
半生嘗膽誤風塵。
由來取義成先哲,
不使文山只一人。
而後悲壯自縊,從容赴死。
一段悲壯的九仙山傳奇流傳至今。
如今,九仙山上的城堡成了清朝楊文起義軍的遺址,聚義廳牆基依稀可見。東南西北四座城牆牆基猶存,特別是北城牆牆基長達二百二十米,是江西省唯一一處保存較好的農民起義軍古遺址,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
梳頭峰依然秀麗挺拔,與九仙山遙遙相對。
九仙山東北懸崖峭壁上的藏銀洞還在,可它的神秘面紗至今還未被揭開,在人們心中仍是一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