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民間鬼故事

人善鬼不欺

    話說在清朝的時候,富陽鎮上有兩位年輕的讀書人,一個叫張生,一個叫王生。他倆少年時便是同窗,說起來也算是一對形影不離的好基友,他們是經常在一起談詩論文,後來又一起考中了秀才。    可是最近有好幾天,張生發現這個好友王生不出門了,跟別人一打聽這才知道,原來是王生病倒了,貌似病情還很嚴重

鞭四見鬼

    這是一個在已經老家流傳了近百年的故事。    響河子是葫蘆河的支流,厙家河是響河子的支流,孟家溝是厙家河的支流,鞭杆溝又是孟家溝的支流。祖祖輩輩的先民,在這長達15公裡的石峽頂的臺地上繁衍生息。石峽深三二十步,寬處一二十步,窄處三五步,河床以石板鋪底,兩岸全是石崖,崖頂一兩米深的黃土

虎魄

    廣陵縣內有一樵夫劉風,其人天生神力,聞名鄉裡,後得知縣賞識,入了縣衙做了捕快,後因劉風天性正直,不喜同僚勾心鬥角,腐敗之風,不久又回鄉做了樵夫,生活雖然清貧,卻逍遙自在!    這日,劉風背負柴刀在林間穿梭,忽然前方山谷傳來陣陣虎嘯,震耳欲聾,響徹山林,劉風大吃一驚,急忙扒開斑駁樹枝

老樹成精

    小時候,聽大人講過一件事情,說是在陝西的一個縣城,有一顆千年老樹,由於要修路,這棵樹長在路中間,於是施工隊決定要砍樹,當工人拿斧頭砍下去時,紅色液體沿著斧頭流了出來,當時工人就嚇傻了,扔下斧頭就跑,結果被開過來的施工車壓斷了腿,後來再也沒人敢砍那棵樹,道路只能另行改道。在後來又聽朋友

鬼棗

    在很久以前,在山東有一家人以販棗為生。丈夫每天清晨挑著擔子出去廟街販棗,晚上天黑才回來,賺的錢只能勉強維持生計。但是兩人感情很好,妻子精打細算,善於操持家務,日子過得倒也其樂融融。唯一的遺憾,是結婚多年依舊膝下無子,比起尋常的三口之家始終是少了一份天倫之樂。    一天晚上,棗販收攤

南山野狐

    終南山,峰巒疊嶂,雲深霧邃,也不知是何年何月生出了一隻野狐,飢餐木實,渴飲流溪,或追風逐日,或參星拜鬥。那野狐雖說只是山中小獸,可也曾見過幾朝開創、幾代淪亡,時至明末,竟真的讓它修成了氣候!    那野狐通了神玄,得了變化,自知血脈卑微,難證仙道,於是便常常化作貌美村姑,去往繁華市井

鼠知縣

    北宋欽宗年間,黃河大水,淹了兩府七州六十三縣,放眼望去,原本大好的河山,如今變的是滿目瘡痍、哀鴻遍野!兩月過後,洪水雖說退去,可無數的百姓卻因災疫橫行、缺衣少糧,而活的更加苦不堪言!    話說京東路濮州鄄城縣,因防護得當,民眾用心,所以災情並不算怎麼嚴重。可畢竟也是被困了一月有餘,

捉狐記

    驚蟄過後,南風吹起,春雷震,桃花盛,農家便也開始田間農忙起來了。    張家坡村東有一片紅石崖,而這石崖因為崖深幽僻,據說有著無數修煉成精的狐類。    一直以來村人與狐族也是平安相處,互不打擾。    只是,隨著近年來張家坡的人丁興旺,土地就越發的感覺珍貴起來。所以,靠近紅石崖邊的

聊齋故事之障眼法

    高家莊的村後有一處石崖。石崖深處灌木林立,荊棘遍布,雜草叢生,原本也是人跡少至。據傳那石崖深處有一石洞,洞中有修煉成精的老狐狸。    村人雖並未親眼見過那狐狸精的真容,但是據傳那狐狸精慣會用障眼法迷惑人心。    說的是有鼻子有眼,村裡人心存著忌憚,日久天長那石崖倒成了村人們的禁忌

狐仙的三件寶貝

    從前有位張秀才,父母早死,靠嫂子撫養成人。那年,他到外地去讀經館,被一個美貌女子迷住了。這女子總是子時來,卯時走;不說自己的姓名,也不告訴她住的地方。弄得張秀才恍恍惚惚,心神不定。    一天夜晚,卯時剛交,女子就要走。張秀才死死拉住,說:「今天不把實情告訴我,就不準你走。」女子萬般

黃皮子還禮

    一九三二年的臘八節我的爺爺來到了這個世界上,那時候家裡窮的連吃飯都成了問題。我爺爺的母親也就是我太奶奶因為長期的營養不良生產過後導致她奶水不足。我爺爺當時還是一個襁褓裡的嬰兒,吃不飽肚子當然就會被餓的娃娃大哭。看著孩子餓的這麼哭鬧爸我爺爺的爸爸也就是我的太爺爺給急壞了。可是家裡沒有半

民間怪談之魍魎

    道光年間,因府庫空虛,各處大小官員均有裁剪,久居深宮的那些宦官太監亦是如此。    俗話說:夠不夠,三千六!明清兩朝宮裡的太監,幾乎都維持著這個一成不變的數目,其中的拋費自然也是不小。可如今就連那位道光皇爺自己都要省吃儉用,又哪裡會有閒錢來養這麼多沒甚大用的奴才呢?於是,道光二十三年

天數之劫

    南宋初年,臨安周文祖嗜賭如命,最終為人設局,輸光了所有的錢財田產。一想到本是風流倜儻的富家子,如今卻淪落到身無分文、浪蕩街頭,那周文祖不由得萬念俱灰,心中更是有了求死的打算。    蹣跚著出離了臨安,周文祖不知不覺便來在了玉皇山下,正打算尋一枯樹,了此一生,忽然卻瞧見一文弱書生是踏歌

志怪故事:貔貅

    今天咱們要講的這個故事發生在元朝至治年間,地點呢在定安縣,也叫南建州,就是今天的海南省。話說這定安縣有一位達魯花赤,也就是相當於知縣這麼一個官職,此人叫做皮文秀,原本只是當地的一個惡霸。後因文宗圖貼穆爾被貶於此,他曾多次迎奉,故此在文宗登基之後,才會以一個苗人的身份,被封做了達魯花赤

孤墳夢魘遇強盜

    據《逸史》載,唐代時,一個姓張的書生打算在考前攜帶自己寫的文章去拜見當時正任伊闕縣縣尉的牛僧孺,想讓對方給指點指點。於是主僕二人帶著一匹馬和一頭驢,再加上牲畜背上馱著的行李一起上路了。    半路上忽然狂風大作,電閃雷鳴,豆大的雨點從天而降。這裡前不著村,後不著店,連個歇腳的地方都沒

畫中美人

    一    臨川有位叫張生的貢生,這年秋季赴省城參加科舉考試。這位書生性格古怪,凡事喜歡天馬行空,獨來獨往,所以這次赴省城應試一不帶書童,二不邀文友,獨自一人逍遙自在地上路。雖說旅途漫漫,倒也自由自在。    這天,當他走到玉山道中時,天已經黑了,幸好路邊有一家小旅店,張生急忙住了下來

野狐奪天書

    《警世恆言》裡記載,唐玄宗時有個年輕人叫王臣,本在長安安居樂業,安祿山作亂時舉家避往杭州。後來戰亂平息,天子返都,王臣想要遷回長安,於是自己先帶了個叫王福的侍從前往長安查探情況。    王臣一路上遊山玩水來到樊川(今屬陝西西安),路過一片樹林時,他突然聽到有說話聲,循聲找去,卻見兩隻

相親見鬼

    據《警世通言》記載,南宋紹興十年(1140年),秀才吳洪到臨安府求取功名,無奈名落孫山,他便在橋下開了一個學堂掙點銀兩,等待三年後的科考。    這日,吳洪聽到簾外鈴聲響,扭頭一看,只見走進一個老嫗,正是以前的鄰居—以做媒為生的王婆。王婆笑呵呵地寒暄一番後,問吳洪今年多大了。吳洪說自

靈竹

    明朝嘉靖時候,新城縣裡有位叫陳洛的教書先生,閒暇之時喜歡畫畫,尤其擅長畫竹。他畫的竹,栩栩如生,猶若風兒吹過,颯颯有聲。求畫者絡繹不絕,奉送的潤筆費就很可觀,這讓他家的鄰居李成由妒生恨。    說來也是一樁奇事。陳洛畫竹,卻是參照了李家的竹林。李成家的祖上也是文人雅士,還曾在朝中為官

聊齋故事之紅玉

    已是人間四月芳菲天,山間好一派旖旎春光。    放眼望去,春山如玉,清泉淙淙,桃紅柳綠,山花欲燃,啼鶯舞燕,更有和煦的風裹挾著淡淡的花草香溫柔的吹。    一襲青衣墨發的少年行色匆匆地疾走在山間。極目遠望那已經隱約可見的村莊,他有些欣喜,有些惶惑,有些急切,甚至還有隱隱想哭的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