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民間鬼故事

黃半仙兒

    清朝道光年間,北京郊區有一個村子,村裡面住著一個人,姓黃,外號叫「黃蛤蟆!」。    因為這人長相特別,兩隻小圓眼睛,翻鼻孔、大嘴岔,一臉的麻子,臉色說黑不黑,說黃不黃,透著那麼股綠,因此人送外號黃蛤蟆。    別看這人長得不怎麼樣,但是有能耐,能說會道,又能察言觀色。    再加上

小木匠與精怪

    有個小木匠,一次到外面做工,回家時天色已晚了。路上他要經過一座大山,動身時村裡人對他說:「山上有個精怪,經常出來害人,沒有人敢在夜裡從那裡經過。」小木匠聽後笑了笑說:「人有三分怕鬼,鬼有七分怕人。管它什麼精怪鬼怪,沒什麼可怕的。」說罷,他帶著一把斧頭便上路了。    不多時,小木匠便

痴狐

    夏天的夜晚,清幽美麗。不知過了多少個夏天,我還在痴痴地想他。我叫千幻,是一隻白狐,修煉千年幻化為人形。我在等一個人,他叫洛夏。他已離開了一百年,我還能清楚地記得他的樣子。    初見之時,我在月湖邊梳理長發,他從山坡上摔下來,暈了過去。我壯壯膽走近他,幫他洗淨傷口,敷上草藥。過了好幾

書生的未了情

    我打小在農村長大,那個時候農村裡的娛樂活動特別少,甚至可以用貧乏來形容。如果趕上村裡那家有紅白大事,請來了說書唱戲的,只要鑼鼓嗩吶一響,馬上就能圍的裡三層外三層。竹板一響,先生開書,圍觀的鄉親們馬上安靜了下來。    話說在清朝乾隆年間,洛陽城裡有一大戶人家,三月三這天,老員外領著自

妖僧

    雷山寺位於雷山深處,雖距塵世較遠,且山路崎嶇難行,卻仍是香火鼎盛,每日前來燒香拜佛之人絡繹不絕。    雷山寺本是一座千年古剎,因前朝天子滅佛,寺中僧眾被屠,長期無人修繕而破敗不堪,荒廢多年。後不知從哪裡來了一群和尚,將寺廟修繕一新,入寺中侍佛,說來也怪,自此後寺中便常顯佛跡,逢夜裡

聊齋故事之鬼妾

    吳遠站在倒塌的戲園前,望著面前的殘垣斷壁,一片廢墟,後怕不已。若非自己命不該絕,怕是也要葬身於這瓦礫之下了。    吳遠是一富紳,家財萬貫,無其他喜好,唯愛聽戲,昨日本打算來此戲園聽戲,不料一好友忽然到訪,是以未能前來。今早得知戲園昨天忽然倒塌,砸死多人的消息後,驚出一身冷汗,前來觀

民間怪談之碧水潭

    從前,李家官莊有位李員外。家有良田千頃,萬貫家財,日子過得富足無憂。    只可惜膝下無子,只有一女。    這小女兒也是中年得來,夫婦二人尤其的珍愛。    那真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萬般的疼,千般的愛。    女孩兒長到十五六歲時,已然出落的無比的標緻纖美。    這

與鬼約定的事

    從前,在湖州城內有一個傳說,講的是誰要是遇到了什麼難事,可以找鬼來幫忙,方法是:找一個柳條笆鬥來,夜深人靜的時候,端著柳條笆鬥在空巷子裡「撈」著走。如果柳條笆鬥沉了,說明有鬼來了,有什麼事跟鬼說,如果來的是善鬼,就能幫你去辦;如果是惡鬼,那就兇多吉少了。這事風險太大,古往今來也沒人敢

妻子為何成紅娘

    據《剪燈新話》記載,元大德年間,揚州一名崔姓官員同鄰居吳防禦交情深厚,且崔家兒子興哥與吳家女兒興娘都在襁褓之中,於是崔家求聘興娘,吳父同意後以一支金鳳釵作為訂婚信物。    不久,崔父帶著家眷遠出做官,15年沒傳回一絲音信。興娘便守在閨中,直至19歲仍未出嫁。吳母不忍女兒空等,便勸說

聊齋故事:尚書墳

    從前,有一個村子,村裡早年間出過一個在京城做尚書的大官,於是村子就被人們叫做「尚書村」。那個做尚書的大官死後葬在離村子幾裡遠的一個大墓裡,叫做「尚書墳」。也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尚書墳裡住進了一群狐狸,他們進進出出都有車馬,還有丫環僕從。村裡人與狐狸不相來往,井水不犯河水。    那一年

不能捉的大雁

    清朝鹹豐年間,青州府海韻縣有一個楊家村,村裡有一個楊七郎,與《楊家將》中的楊七郎同名。《楊家將》一書中描寫楊七郎身高八尺,是個黑臉環眼捎帶點暴躁情緒的少年英雄,使丈八蛇矛槍,勇猛過人。可楊家村的這個楊七郎身高卻只有一米六,身上沒有二兩肉,一雙三角眼陷在深深的眼眶中,人們都說他不像力劈

鯉魚精報恩

    江文浩錯過了客棧,被迫找了個山洞,準備將就一晚,吃了點乾糧他就睡下了。    正睡得迷糊,忽然聽到有人叫他名字。他迷迷糊糊地看到一個美貌女子坐在身側,嚇了一跳,再仔細一看那女子的面容,當下就哭了。    「小蓮,我想你想得你好苦啊!」    江文浩和陳小蓮從小一起長大,感情非常好。兩

遁牆術

早年間,在鈞縣北,有個叫小六的閒漢,生性懶惰,除了正經事不做,別的都幹。父母活著的時候,尚且能啃啃老,父母一駕鶴西去,他生活就沒了依靠,幾畝薄田被他賣了個精光,到後來,連三間老宅連同地契都轉給了別人。卻還是不願扛麻袋賣力氣餬口,整日東悠悠西逛逛,跟個討飯的沒啥兩樣。這日,實在餓得慌,去田裡偷

民間怪談之御鼠術

    民國時期,贛南小鄉村裡偏安一隅,倒也沒有受戰亂的影響,也能自給自足,但村裡有戶人家不知道為何,分的田地特別少,特別窮,連飯都吃不上,常常吃上頓沒下頓,父母也沒文化,雖是大姓李,但從小到大都叫他做「二狗子」,從小營養不良,面黃肌瘦的,身村矮小,看上去就像一個5.6歲的小孩,屋漏偏縫連陰

黃仙借壽

    相傳,黃鼠狼最會討巧,活的年頭久了,便會戴著草帽,披塊黃布,模仿人的樣子四處行走。它逢人便拜,倘若來人一不小心說了:「咿,真像人!」黃鼠狼就會變成人,此乃「討封」。    倘若,「討封」失敗,黃鼠狼便會記恨那個嘴賤之人,伺機報復,不死不休。聽起來毛骨悚然,荒誕可笑。「討封」本就虛無縹

黃鼠狼救恩人

    鳳岐山下有個叫松楊嶺的小鎮,鎮上有個姓宋的屠夫,為人心狠手辣,靠著替人宰殺牲口動物為生,此人有一個絕活,就是一刀下去能將動物皮完整撥下而不損壞,因此,許多人要殺動物取皮的都喜歡找他。    宋屠夫喜好喝酒,每次喝醉了回家對著媳婦不是打就是罵,媳婦受不了他,終於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跟著

書生夜遇妖狐

    宋時,越州有少年周安,於會稽山中拾草結廬,苦讀詩書。會稽山,鍾靈奇秀,而那草廬也是結於一處小潭之畔,竹林環伺左右,背山望水,景色甚是雅致。三年光陰下來,這周安只覺得心念通達,身魂圓融,竟然似有化仙之感!    一晚,周安正於草廬外對月寓懷,忽然見有三五佳人自翠竹林內款款而出,徑直來到

民間怪談之神蟲

    小時候聽老輩人講過一種蟲子的故事,具體這玩意叫什麼名字,我給忘了。不過,這種蟲子挺神奇的,如果家裡的米缸、麵缸裡有了它,會讓你有吃不完的糧食。雖然這蟲子的名字我給忘了,但是為了講故事方便,姑且就叫它神蟲吧!    故事發生在解放前的小籬笆村,這年,連著幾個月都沒下過雨,炎炎烈日烘烤著

狐仙故事:不解風情的書生

    從前有個年輕的讀書人,為了考取功名能光宗耀祖,每天夜裡點燈熬夜讀書讀到很晚。家裡人為了不打擾他讀書,給他住的是一個單獨的院子,除了一日三餐有專人送飯以外,其他有重要事情的時候才來通知他一聲。    書生呢!為了將來金榜題名,說頭懸梁、錐刺股有點過分,但書生每天都在刻苦用功著,讀書讀的

鄭家怪談

    鄭晴柔是富商之女,因出落得水靈標緻竟然入了城裡大官的眼,執意要把她納為小妾。    這天,是鄭家祭祖燒香的日子。鄭定一想,最近家中發生了很多事,生意上也有很多不順。所以,去拜拜佛,燒燒香也是好的。他們生意人信這個。    在佛寺燒完香,已來不及在天黑前趕回府邸,夜晚行走不便,匪徒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