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
清明上河圖
傳家寶露臉 清乾隆年間,京城裡有個世襲的小官,名叫朱廉,為人和善,過著本分的小日子。 這天,朱府來了個客人,朱廉一看,是父親生前老友,吏部官員劉舉,忙恭敬地迎入府內。 貴客上門,朱廉不敢怠慢,叫管家趕緊準備酒宴。劉舉卻擺擺手,和藹地說:「賢侄切勿費心,只需兩碟小菜,
孟姜女送寒衣
秦朝時,萬杞良在新婚之夜被徵去服徭役築長城。妻子孟姜女依依不捨,悲傷萬分。看著丈夫萬杞良被幾個官吏強拉因拽出屋外,在夜幕中消失了,放聲大哭著: "新婚之夜夫別離, 殘風傳來孤雁啼, 燭花悲愴泣曳移, 涼月雪映床半席。 可恨啊!……" 轉眼間到了十一月,秋風呼嘯,天氣變涼。孟姜
子學父樣
以前,有個人名叫劉槐,上有古稀老父,下有年幼孩兒,與妻子共管家計,日子尚且過得去。但劉槐夫婦總覺得老父是個累贅,能吃不能做。老的多活一天,他們夫婦便多苦一天。 一年冬天,劉槐和妻子計謀,趁隆冬臘月,將老的抬上山,像拋破舊物一樣丟出去,免得辦後事。 劉槐找來了一個籮筐,老人被安置在籮筐
椿樹稱"王"的傳說
滕南流傳著這麼一首兒歌:"椿樹椿樹王,你長粗來我長長;你長粗來好解板,我長長來穿衣裳。"大年三十,孩子們就抱著椿樹唱這首歌。 漢高祖九世孫劉秀被王莽追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眼看就要追上。劉秀跑到一棵大榆樹下,大喊三聲:"榆樹,榆樹,救我!救我"該著劉秀不死,話沒落音,那棵大榆樹"咔嚓"
鳳凰山
很久很久以前,在西湖南邊的一座山腳下面,住著兄妹兩個,哥哥叫春生,妹妹叫秋姑。父母臨死時留給他們三畝租田,一間破草房。兄妹倆起五更落半夜地耕種著這塊田,總想多打點糧食。可是秋天穀子剛熟,財主就收租來了。交了租子,剩下的就不夠吃啦。沒辦法,兄妹倆只好喝湯吃粥苦挨苦熬地過日子。 有一年大年
三個媳婦
從前。有一個員外爺,有三個兒媳婦,一個個伶牙利齒、談笑風生,旁若無人。員外爺見了,心裡感到很不是滋味,有傷風化。有失檢點,壞了家風,便想整治一下三個媳婦。 一天,員外叫三個媳婦到地裡去薅草。三個媳婦知道是公公在整治他們,便一齊在樹蔭下歇涼。 員外爺悄悄跟著去探看,被三個媳婦看在眼裡。
鵲橋相會
話說王母娘娘看到牛郎追趕織女而來,順手拔下一根簪子劃出一條寬闊的天河,把織女牛郎隔開,使這對恩愛夫妻只能日日相望不能相依。織女思念牛郎,不管白天黑夜、颳風下雨總是站在銀河對岸遙望著。 牛郎也十分想念織女兩眼巴望,望穿秋水。這天織女看到幾隻喜鵲要飛到對岸,寫了幾句話捎給牛郎: "織女對
初陽臺
很早很早以前,在西湖邊寶石山腳下,有個小村莊。村裡住著一對年輕的夫妻,男的叫劉春,女的叫慧娘,男耕女織,勤勤儉儉,日子過得很甜蜜。前村後村的鄉親們都誇他們是一對好夫妻。 有一天早晨,東方現出一片朝霞,通紅通紅的太陽長起來啦。劉春背起鋤頭,下田去幹活;慧娘也理好絲,坐到機上去織錦。這時候
瞎子敬仰東方朔
東方朔叫老百姓點面燈,救了一方百姓。第二天,上神一看,這一帶百姓好好的,知道有人識破了天意,太白金星掐指一算,知道是芳方朔洩漏了天機。玉皇大怒,立即降旨,差五爪神鷹,去把東方朔的雙眼抓出來。 東方朔這時正坐在洞中養神,只覺得耳熱眼跳,一算不好,有大禍來臨。立即出了洞,找了一個人對他說:
舉人橋(民間故事)
很早以前的這天傍晚,一秀才屢試不第,丟魂失魄、跌跌撞撞地來到一橋上,兩眼發呆,直視橋下湍急的流水,準備一跳了之…… "請問這位大哥,你在這橋上……"走過來一女子問; "我,我,我……"秀才繼續盯住橋下思量; "大哥,你……"女子看出秀才的意圖鄉勸慰說; "你莫管我!你莫管我!你莫
縣官斷案
從前有個縣官很會斷案,靠他的機智,很多無憑無據的案子都斷得一清二楚。 一次有兩個人扯著一塊白布來告狀。異口同聲都說:"我拿著白布到集上去賣,半路遇了雨。正好走到前不靠村,後不靠店的漫窪裡,只好把白布展開遮雨。這個人,央求我也讓他遮遮雨。我看他淋得可憐,就答應了。雨過天晴之後,這個人硬說
老虎怕「屋漏」
在很久以前,通道到處是深山老林,在這深林中住著老兩口,無兒無女,生活十分貧寒,身邊只有一頭老牛相伴,人和牛同住在一間破草房裡,老牛睡一頭,老兩口睡一頭。 一天夜裡突然狂風四起,大雨傾盆,破草屋到處漏雨,兩個老人被淋得全身是水。不一會風停雨住了,這時從山上走下來一隻大老虎,朝著這間破草屋
飛來峰
傳說四川峨眉山上,從前有一座會飛的小山峰。它一會兒飛到東,一會兒飛西;飛到哪裡,就在那裡壓坍許多房子,壓死很多人。 那時,西湖靈隱寺裡有一個和尚,因為他整天瘋瘋癲癲的,不守佛門的清規,所以人們都叫他瘋和尚。有一天,瘋和尚得知中午辰光,那座奇怪的飛山將飛落到靈隱寺前的村莊上來。他擔心山落
狀元郎與阿女
很早以前的一天傍晚,有個狀元郎考取了功名,正躊躇滿志、想著自己的美好前程。忽然一陣敲門聲,狀元郎掌燈開門。仔細一看是一女子,便問:"你是何人?為何敲門?" "你忘了吧!打比之年你去京城趕考,露宿一客棧時,不幸得下大病,盤纏花得一乾二淨,身無分文,舉目無親。命在旦夕,好在我也由此路過,看
勤儉的故事
從前,一家有兩個兒子。大的名叫勤,二的名叫儉。這兩個雖是一對雙生兒,但性格截然不同。大兒子勤捨得出力,肯流汗,樣樣莊稼活拿得起,放得下,可就是生活不知道節約,花錢如水流。二兒子儉呢,懶得出奇,整天只想歇,不想幹,樣樣農活不在行。可他生活儉樸會合算,一個錢恨不得掰成八瓣花。 弟兄兩個性格
畫扇判案
蘇東坡要到杭州來做刺史了。這個消息一傳出,刺史衙門前面每天都擠滿了人。老百姓想看一看蘇東坡上任的紅紙告示,聽一聽蘇東坡升堂的三聲號炮……可是,大家伸著脖子盼了好多天,還沒有盼到。 這天,忽然有兩個人,又打又鬧地扭到衙門來,把那堂鼓擂得震天響,呼喊著要告狀。衙役出來吆喝道:"新老爺還沒上
大霧梁上兩棵楓
在播陽鎮、地陽坪鄉和牙屯堡鄉交界的大霧梁上,有兩棵緊緊相挨的大楓樹。枝枝葉葉相互交錯覆蓋,象兩把大雨傘。每年穀雨前三天,侗族青年都身穿民族盛裝,三五成群,從四面八方聚集到這裡,參加一年一度的大霧梁歌會。兩棵楓樹為臘漢①臘滅②們提供了一個天然的歇蔭場地。提起大霧梁上兩棵楓,老輩人還傳下來一
碣灘茗茶的傳說
在湖南沅陵北溶鄉有一座大山名碣灘山,碣灘山位於縣城東北五十公裡處的沅水江畔,這裡峰巒挺秀,林木蒼翠,重雲積霧,湍急的沅水在灘頭激起層層浪花,被江風霧化後飄然繚繞,使碣灘山終年籠罩在雲霧之中。高山雲霧出好茶,馳名中外的碣灘茶便出產於此。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在北溶的沅水江畔住著父女倆,老爹
還鐲救人
明朝時,有個讀書人名叫羅一峰,帶著書童赴京趕考,途中發現路費沒帶足,非常著急。這時,書童對他說:"相公不必犯愁,我自有辦法!"羅一峰奇怪地問道:"眼下是人生地不熟,借貸無門,你有何辦法呢?"書童神秘地說道:"四天前,我們不是在一戶人家寄宿過一夜嗎?那天晚上,我在門口揀到一枚金鐲頭,咱們把
娘美
娘美和條廟是舅表兄妹。娘美自幼已由父母作主與條廟訂了親,到十八、九歲時就嫁給條廟了。後來,條廟得了麻風病,他就一人住在高山上。為了一耽誤賢妻的青春年華,就忍痛寫下了休書。 娘美離開丈夫條廟後,跟周郎私奔到了貴州的九洞。那天走到九洞已是天黑,倆人無家可歸,便住在銀二家裡。 銀二是富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