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定影裝置和成像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3-04-25 19:12:51 2

專利名稱:定影裝置和成像設備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總體上涉及一種定影裝置,該定影裝置包括作為定影部件的環形帶;還涉及一種包含了該定影裝置,並採用電子照相方式或靜電記錄方式的成像設備,例如傳真機、 印表機、複印機、多功能輔助設備及其類似物。
背景技術:
傳統地,包括複印機、印表機及其類似設備,且採用電子照相方式的多種成像設備已得以發展並公開。在典型的成像設備的成像過程(process)中,潛像形成在作為圖像載體(image carrier)的感光鼓的表面上;通過使用作為顯影劑的調色劑,將感光鼓上的潛像顯影至可見;已顯影的圖像通過轉印裝置被轉印到記錄紙張(該記錄紙張也被稱作片材或記錄介質)上,從而圖像(調色劑圖像)被傳送到記錄片材上;並且通過定影裝置進行的按壓和加熱,記錄紙張上的調色劑圖像被定影。在定影裝置中,定影部件與加壓部件相接觸,從而形成了輥隙部分(nip section)。該定影部件可以包括一對彼此相對的輥,或帶,或輥和帶的組合。記錄紙張被夾入到所形成的輥隙部分中,在其中,熱和壓力被施加到記錄紙張上,從而調色劑圖像被定影到記錄紙張上。作為定影裝置的一個實例,通過多個輥部件拉伸的定影帶被用作定影部件(例如,可參見日本專利申請公開說明書第114982號(專利文件1))。使用這種定影帶的定影裝置典型的包括作為定影部件的定影帶(環形帶)、用於拉伸和支承定影帶的多個輥部件、 包含在多個輥部件之一內的加熱器,以及加壓輥(作為加壓部件)。該加熱器用於經由輥部件來加熱定影帶。通過在輥隙部分施加熱和壓力,被供給到定影帶和加壓輥之間所形成的輥隙部分中的記錄介質上的調色劑圖像被定影到記錄介質上(帶定影方法)。此外,作為用在成像設備中的定影裝置的另一實例,定影裝置包括與旋轉定影部件的內表面可滑動連接的定影部件。例如,日本專利申請公開說明書第JP 4-44075號(專利文件幻中公開了採用膜加熱法的定影裝置,在該方法中定影輥隙部分通過將熱阻膜(定影膜)夾入到作為加熱部件的陶瓷加熱器和作為加壓部件的加壓輥之間而形成。其上帶有將被定影的未定影調色劑圖像的記錄材料(記錄介質)被導入到該膜和加壓輥之間,並且在夾入的同時沿著膜被供給。通過這樣處理,在輥隙部分中,來自陶瓷加熱器的熱經由膜被傳導至記錄介質。結果,由於施加到輥隙部分的熱和壓力的作用,未定影的調色劑圖像被熱壓定影到記錄材料的表面。通過使用陶瓷加熱器和具有比膜的熱容更低的部件,採用膜加熱法的定影裝置可作為按需型裝置。此外,在採用膜加熱法的定影裝置中,可對陶瓷加熱器提供能量,並且僅當成像設備執行成像操作期間,將該陶瓷加熱器保持在預定溫度。因此, 採用該膜加熱法的定影裝置具有這樣的優點,一方面減少了從成像設備打開電源到成像設備準備好執行成像的等待時間周期(快速啟動能力),另一方面明顯地降低了在待機模式 (stand-by mode)下的能量消耗(更低的能量消耗)。此外,日本專利申請公開說明書第JP 8-292903號(專利文件3)和第JP10-213984號(專利文件4)公開了採用了加壓帶方法的定影裝置,該定影裝置包括具有可彈性變形表面的可旋轉熱定影輥、在與熱定影輥接觸的同時可移動的環形帶(加壓帶),以及布置在該環形帶內的不可旋轉加壓襯墊(pad)。該加壓襯墊將環形帶按壓向熱定影輥,以在環形帶和熱定影輥之間記錄紙張被供給到的位置處形成帶輥隙部分,並且彈性地變形該熱定影輥的表面。根據這一定影方法,該帶被用作加壓部件。因此,片材和輥之間的接觸區域可以被擴大。結果,熱傳導效率能夠顯著地提高,能量消耗能夠降低,並且裝置的尺寸也能夠減小。當與使用定影輥的設備相比時,在專利文件1的定影裝置中,該定影裝置能夠減少操作時間。然而,減少預熱時間(預熱時間是用於提高溫度以執行列印所必需的時間周期)和首次列印時間(首次列印時間是從接收列印請求到設備準備好開始列印並實際排出已列印片材的時間周期)是存在限制的。相反,在專利文件2的定影裝置中,由於使用了更低熱容的部件,因此能夠減少預熱時間和快速列印時間,並且還能夠減小裝置的尺寸。然而,在專利文件2的定影裝置中, 存在著帶的耐用性和溫度穩定性的問題。也就是,在作為熱源的陶瓷加熱器和帶的內表面之間滑動時的抗磨損性是不充分的,並且陶瓷加熱器和帶之間的連續磨損可能損耗(破壞)該表面,並且可能增加陶瓷加熱器和帶之間的摩擦阻力,這可能會導致帶的不穩定運動。否則,例如,可能會增加定影裝置的驅動轉矩。結果,其上將形成圖像的轉印片材可能滑動,這可能導致圖像不對準。此外,施加到驅動齒輪上壓力可能增大,這可能破壞齒輪(問題1)。此外,在採用膜加熱法的定影裝置中,帶在輥隙部分處被局部加熱。因為這一特徵,帶的溫度就在其進入到輥隙部分之前變到最小。因此,(特別是當帶快速旋轉時,)可能發生定影失敗(例如,定影不充分)(問題2)。另一方面,在專利文件3中,作為低摩擦片材(片材形滑動部件),其中浸漬了 PTFE (polytetrafluoroethylene聚四氟乙烯)的玻璃纖維片材(例如,PTFE浸漬的玻璃纖維織物)被提供到加壓襯墊的表面,用於改進帶的內表面和定影部件之間滑動的問題。然而,在這種採用了加壓帶法的定影裝置中,定影輥熱容比較高。因此,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來提高溫度。就是說,預熱時間可能變長(問題3)。關於問題1到3,日本專利申請公開說明書第JP 2007-334205號(專利文件5)和第JP 2008-158482號(專利文件6)公開了一種定影裝置,該定影裝置通過提供具有布置在環形定影帶的內周側上的、基本上為管狀的面對部件(facing member)(金屬熱導體)和布置在該面對部件的內周側上且加熱該面對部件的例如陶瓷加熱器的電阻加熱器,能夠加熱整個定影帶。通過具有這一結構,可以減少預熱時間和首次列印時間,並且進一步地解決在快速旋轉中的熱短缺。在專利文件5和6所描述的定影裝置中,被布置成面向定影部件的內周的金屬熱導體具有基本上圓形形狀。由於這一形狀,當熱源被布置在金屬熱導體的內部時,該金屬熱導體的圓周長度必須增加。結果,不但定影裝置的尺寸增加了,而且整個定影裝置的熱容也增加了,因而增加了能量消耗。為了降低更高的能量消耗,具有較滷素加熱器更高熱效率的片材加熱元件被使用。然而,為此目的,可能必須要在片材加熱元件內部進一步地提供加壓機構,用以按壓片材加熱元件,從而該片材加熱元件能夠與定影部件或具有均勻表面壓力的金屬熱導體緊密接觸。就是說,即使當使用片材加熱元件來代替使用滷素加熱器時,也可能需要將包括片材加熱元件的加壓機構包含在定影部件或金屬熱導體的內部。結果,與以上描述的情形相似地,定影部件的圓周長度可能增加。

發明內容
本發明根據這些問題而提出,並且可以提供一種具有更小尺寸且能夠減少能量消耗的定影裝置,以及包括該定影裝置的成像設備。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定影裝置包括由柔性材料形成且以環形帶的形式製造的旋轉定影部件,布置在定影部件的外周側上且按壓定影部件的加壓部件;布置在定影部件的內周側上、並且在被加壓部件按壓時經由定影部件與加壓部件接觸的接觸部件;布置在定影部件的內周側上、並且在加壓部件的按壓方向上保持接觸部件的保持部件;加熱定影部件的加熱單元;以及布置在定影部件的各個端部上、並且通過直接或間接與定影部件的內周面滑動接觸而保持定影部件的形狀的形狀保持單元。此外,當第一中心軸線是穿過加壓部件的中心軸、且在正交於記錄介質在定影裝置的垂直橫截面上穿過定影裝置的供給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線,以及第二中心軸線是穿過形狀保持單元的弧線軸(arc axis)、且在正交於記錄介質在定影裝置的垂直橫截面上穿過定影裝置的供給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線時,加熱單元在供給方向上被布置在第一中心軸線的上遊側,並且保持部件在供給方向上被布置在第二中心軸線的下遊側。


當結合附圖進行閱讀時,本發明的其他目標、特徵和優點將從下文的表述中變得更為明顯,其中圖1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成像設備的整體結構的示意圖;圖2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定影裝置的局部截面圖;圖3A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定影裝置的定影套筒的透視圖;圖;3B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定影裝置的定影套筒的側視圖;圖4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定影裝置的凸緣的透視圖;圖5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除加壓輥之外的定影裝置的局部截面圖;圖6是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定影套筒和凸緣的示意性截面圖;圖7是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定影裝置的輥隙形成部件的透視圖;圖8是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定影裝置的部分定影套筒的放大透視圖;圖9是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定影裝置的加熱部件的透視圖;圖10是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定影裝置的局部截面圖;圖11是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定影裝置的部分定影套筒的分解透視圖;以及圖12是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定影裝置的局部截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在以下內容中,將參考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例進行描述。第一實施例
首先,將參考圖1描述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成像設備。如圖1中所示,成像設備1是串列型彩色印表機。布置在成像設備1上部的瓶狀容器101包括了對應於四色(黃色、品紅色、青色和黑色)的四個調色劑瓶102Y、102M、102C 和102K,這四個調色劑瓶可拆卸地被提供在瓶狀容器101中。就是說,用戶可更換這四個調色劑瓶 102Y、102M、102C 和 102K。在瓶狀容器101的下方,設置了包括中間轉印帶78的中間轉印單元85。此外,排列對應於四色(黃色、品紅色、青色和黑色)的成像部分4Y、4M、4C和4K,這些成像部分被排列成面向中間轉印帶78。成像部分4Y、4M、4C和4K包括相應的感光鼓5Y、5M、5C和漲。此外,對於每個感光鼓5Y、5M、5C和5K,均提供有充電部分75、顯影部分76、清潔部分77和中和部分(未示出)。因而,成像過程(即,充電過程、曝光過程、顯影過程、轉印過程、清潔過程)在感光鼓 5Y、5M、5C和漲上被執行,從而在相應的感光鼓5Y、5M、5C和漲上形成各色圖像。感光鼓5Y、5M、5C和漲通過驅動馬達(未示出)被驅動旋轉,從而在圖1中的順時針方向上旋轉。進而,感光鼓5Y、5M、5C和漲的表面在充電部分75的位置處被均勻充電 (充電過程)。之後,感光鼓5Y、5M、5C和漲的表面被移動到通過曝光部分3照射雷射的位置。在這些位置處,執行曝光掃描,從而形成了對應各色的潛像(曝光過程)。之後,感光鼓5Y、5M、5C和漲的表面被移動到面向各個顯影部分76的位置。在該位置,潛像被顯影,從而形成了相應顏色的調色劑圖像(顯影過程)。之後,感光鼓5Y、5M、5C 和漲的表面被移動到面向中間轉印帶78和各自的初級轉印偏壓輥79Y、79M、79C和79K的位置。在這些位置,感光鼓5Y、5M、5C*^(上的調色劑圖像被轉印到中間轉印帶78上(第一次轉印過程)。然而,在這一過程之後,少量調色劑(未被轉印的調色劑)可能殘留在感光鼓5Y、5M、5C和漲的表面上。之後,感光鼓5Y、5M、5C和漲的表面被移動到面向各自的清潔部分77的位置。在這些位置,殘留在各個感光鼓5Y、5M、5C和漲上的未被轉印的調色劑通過清潔部分77的清潔刮刀被機械地收集(清潔過程)。最終,感光鼓5Y、5M、5C和漲的表面被移動到面向各自的中和部分(未示出)的位置。在這些位置,感光鼓5Y、5M、5C*^(表面上的剩餘電勢被移除。通過進行上述處理, 完成了一系列成像過程。之後,經過顯影過程形成在各個感光鼓上的各色調色劑圖像被疊加地轉印到中間轉印帶78上。通過這樣處理,在中間轉印帶78上形成了相應的彩色圖像。中間轉印單元 85還包括四個初級轉印偏壓輥79Y、79M、79C和79K,次級轉印支持(backup)輥82,清潔支持輥83,張緊輥84,以及中間轉印清潔部分80。結果,該中間轉印帶78通過三根輥82至 84被拉伸和支承,並且通過在圖1中的箭頭方向上旋轉(循環運動)的輥82進行驅動。四個初級轉印偏壓輥79Y、79M、79C和79K和各自的感光鼓5Y、5M、5C和漲夾著中間轉印帶78,以形成各自的初級轉印輥隙部分。此外,具有同調色劑相反極性的轉印偏壓被施加到初級轉印偏壓輥79Y、79M、79C和79K。此外,中間轉印帶78在圖1的箭頭方向上移動,從而相繼地穿過初級轉印偏壓輥79Y、79M、79C和79K的初級轉印輥隙部分。通過這樣處理,形成在感光鼓5Y、5M、5C上的各色調色劑圖像被疊加,且被初次轉印到中間轉印帶78 上。
之後,其上已疊加且初次轉印有各色調色劑圖像的中間轉印帶78移動到面向次級轉印輥89的位置。在該位置,次級轉印輥89和次級轉印支持輥82夾著中間轉印帶78 以形成次級轉印輥隙部分。進而,形成在中間轉印帶78上的四色調色劑圖像被轉印到已供給到次級轉印輥隙部分的記錄介質P上。在這一情況下,未被轉印到記錄介質P上的未轉印調色劑會殘留在中間轉印帶78上。之後,中間轉印帶78移動到中間轉印清潔部分80的位置。在該位置,殘留在中間轉印帶78上的未轉印調色劑被收集。通過如上處理,完成了一系列的轉印過程。於此,藉助於片材供給輥97和一對阻擋輥(resist roller) 98,記錄介質P從設置在成像設備1較低部分中的片材供應部分12被供給到次級轉印輥隙部分。更具體地說,例如轉印片材等多個轉印介質P被堆疊在片材供應部分12中。當片材供給輥97在圖1中的逆時針方向上被驅動而旋轉時,頂部的記錄介質P被供給到阻擋輥98之間。供給到阻擋輥98之間的記錄介質P暫時地停止在停止旋轉的阻擋輥98的輥間隙位置。當阻擋輥98與中間轉印帶78上的彩色圖像的定時(timing)同步地開始旋轉時,該記錄介質P被供給到次級轉印輥隙部分。通過這樣處理,所需的彩色圖像被轉印到記錄介質P上。在那之後,在次級轉印輥隙部分中其上已被轉印有彩色圖像的記錄介質P被供給到定影裝置20的位置。之後,在該位置,被轉印到表面上的彩色圖像通過由定影套筒21和加壓輥31所施加的熱和壓力而被定影到記錄介質P上。之後,記錄介質P通過一對排出輥 99被排出到設備外。通過排出輥99排出的記錄介質P作為輸出的圖像而相繼地堆疊在堆疊部分100上。通過進行上述處理,完成了成像設備中的一系列成像過程。接下來,將參考附圖2來描述定影裝置20的細節。如圖2所示,定影裝置20包括定影套筒21、輥隙形成部件22、保持部件23、加熱器33、第一平板四、第二平板41、加壓輥 31 (作為加壓部件)、溫度傳感器27和凸緣35。如圖3A和;3B中所示,定影套筒21形成為薄且柔性的環形帶。進一步地,該定影套筒21在圖2的箭頭A方向上移動。定影套筒21包括從定影套筒21的內周面21a按照以下順序相繼疊加的基層、彈性層和釋放層。定影套筒21的內周面21a變成了與輥隙形成部件22滑動接觸的滑動接觸面。此外,定影套筒21如此地形成,以使得整個定影套筒21 的厚度等於或小於1mm。定影套筒21的基層的厚度在25 μ m到35 μ m的範圍內,並且由例如鎳和不鏽鋼等金屬材料或例如聚醯亞胺等樹脂材料形成。定影套筒21的彈性層的厚度在ΙΟΟμπι到300μπι的範圍內,並且由例如矽橡膠、 可膨脹的矽橡膠和含氟橡膠等橡膠材料形成。通過具有彈性層,使得防止定影套筒21的表面形成微小的不平坦成為可能。此外,也使得均勻地將熱轉移到記錄介質P上的調色劑圖像T成為可能,從而控制了橘子皮狀(orange peel)(不希望的)圖像的產生。定影套筒21的釋放層的厚度在ΙΟμπ!到50 μ m的範圍內,並且由PFA (四氟乙烯 /全氣jS乙j;希Bi共聚物(tetraf luoroethylene/perf luoroalkylvinylether copolymer))、 PTFE(聚四氟乙烯)、聚醯亞胺、聚醚醯亞胺、PES(聚醚硫化物)或其類似物形成。通過具有釋放層,使得確保調色劑圖像T的釋放性(可分離性)成為可能。優選定影套筒21的直徑在15mm至20mm的範圍內。在該實施例中,定影套筒21的直徑大約為30mm。此外,定影套筒21可稱為本發明的定影部件。該定影套筒21可以是例如由鎳、不鏽鋼(SUQ或其類似物,或例如聚醯亞胺等樹脂材料而形成的膜。在定影套筒21的內周側上,提供有輥隙形成部件22、保持部件23、加熱器33、第一平板四和第二平板41。輥隙形成部件22被固定,以使其與定影套筒21的內周面21a滑動接觸。當輥隙形成部件22經由定影套筒21與加壓輥31按壓接觸時,形成了定影輥隙部分38,記錄介質 P被供給穿過該定影輥隙部分。為此目的,輥隙形成部件22被設置到定影套筒21的內周側,以使其通過來自加壓輥31的壓力而經由定影套筒21與加壓輥31按壓接觸,從而形成定影輥隙部分38。輥隙形成部件22在寬度方向上的兩個端部通過定影裝置20的下文所描述的凸緣 35而固定地支承。以下將描述輥隙形成部件22的結構。如圖2中的示意性描述,由於加熱器33作為熱源,使用了已知的滷素加熱器以通過輻射熱來加熱定影套筒21。此外,加熱器33包括第一加熱器33A和第二加熱器33B。加熱器33A和3 的兩個端部凸出穿過凸緣35的開口,並且被固定到定影裝置20的主體(例如,側面板)上。第一加熱器33A被如此設置,以使其主要加熱中心部分,該中心部分是定影套筒 21軸向上的中心區域。因此,第一加熱器33A強大的輻射呈現在定影套筒21縱向上的中心區域處。另一方面,第二加熱器3 被如此設置,以使其主要加熱各個端部,該各個端部是定影套筒21的軸向上的端部區域。因此,第二加熱器3 強大的輻射呈現在定影套筒21 縱向上的端部區域處。此外,第一和第二加熱器33A和3 直接加熱定影套筒21。因此,第一加熱器33A和第二加熱器3 共同作為本發明的加熱單元。作為加熱器33,可以使用IH(感應加熱)加熱器、電阻加熱器、碳加熱器或類似加熱器。然而,為了有效地加熱定影套筒21,優選地將加熱器33布置在緊挨定影輥隙部分 38 (在圖2的較低部分)之前的位置。溫度傳感器27被如此設置,以使其面向定影套筒21的表面。作為溫度傳感器27, 可以使用已知的熱敏電阻或類似物。溫度傳感器27包括第一溫度傳感器27A和第二溫度傳感器27B。第一溫度傳感器27A被布置在面向定影套筒21縱向上的中心區域的位置處, 以使其探測第一加熱器33A的溫度。第二溫度傳感器27B被布置在面向定影套筒21縱向上的各個端部區域的位置處,以使其探測第二加熱器33B的溫度。第一溫度傳感器27A可稱為本發明的中心部分溫度探測單元,且第二溫度傳感器27B可稱為本發明的端部溫度探測單元。為了對具有低熱容的薄定影套筒21的溫度執行高精度的控制,高度優選地,將傳感器27A和27B布置在足夠接近於在定影套筒21縱向上加熱器33輻射熱量最多的位置。如上所述,第一和第二溫度傳感器27A和27B被分別布置在足夠接近中心部分和端部的位置。因此,使得高精度地探測溫度,並且因此高精度地對定影套筒21執行溫度控制成為可能。結果,使得提高圖像質量成為可能。此外,優選使第一和第二溫度傳感器27A 和27B在不直接接觸定影套筒27的情況下探測溫度,以使其不會因為直接的滑動接觸而造成定影套筒21的損壞。作為非接觸式傳感器,可以使用熱電堆、非接觸式熱敏電阻和類似物。作為接觸式傳感器,可以使用接觸式熱敏電阻。此外,電力可以從成像設備1的能量供應部分被提供到第一和第二加熱器33A和 33B,並且電力通過成像設備1內的控制部分(未示出)進行控制。控制部分獲取指示定影套筒21表面溫度的探測結果的信號,並且基於所獲取的信號,對來自第一加熱器33A和第二加熱器3 的熱輸出進行控制。此外,該控制部分通過打開或關閉第一和第二加熱器33A 和33B,來執行控制以將定影套筒21的溫度設定到所希望的溫度。通過具有上述的結構,在定影套筒21在記錄介質P的上遊側(定影輥隙部分38) 的位置和靠近定影輥隙部分38的位置被加熱器33特別加熱的同時,該定影套筒21可能進入到定影輥隙部分38內。結果,足夠的熱量可以從已加熱的定影套筒21的表面被轉移到記錄介質P上的調色劑圖像T。如上所述,在根據本發明這一實施例的定影裝置20中,該定影套筒21通過沿著圓周方向的加熱器被廣泛地加熱,其中,加熱聚焦在圓周方向上的定影輥隙部分38的上遊側區域和靠近定影輥隙部分38的區域。由於這個特徵,即使當記錄介質P被快速供給時,也會有足夠的熱被轉移到定影套筒21上,並且避免了定影失敗。結果,由於定影套筒21可以以如上所述的相對簡單的結構而有效地被加熱,因此可以減少預熱時間和首次列印時間, 也可以減小裝置的尺寸。保持部件23保持了形成定影輥隙部分38的輥隙形成部件22。該保持部件38被設置在定影套筒21的內周側。由於保持部件23相對於加壓輥31的按壓方向保持輥隙形成部件22的位置,因此保持部件23可稱作本發明的保持部件。此外,保持部件23具有與輥隙形成部件22大致相等的長度。保持部件23在寬度方向上的末端經由相應的凸緣35被固定在主體(例如,側面板)上。保持部件23由具有更高的機械強度的金屬材料形成,例如不鏽鋼、鐵或類似物。通過具有這樣的結構,當保持部件23經由輥隙形成部件22和定影套筒21與加壓輥31接觸時,使得防止輥隙形成部件 22由於加壓輥31所施加的壓力而過度變形成為可能。如上所述,保持部件23相對於加壓輥31的按壓方向保持輥隙形成部件22。此外,如圖8所示,該保持部件23包括凸出部分 23a,該凸出部分23a接合輥隙形成部件22。保持部件23可通過來自加熱器或類似物輻射的熱而被加熱。因此,隔熱處理或鏡面處理在保持部件23的表面上被執行。由於這樣的處理,使得防止保持部件被加熱及降低不必要的能量消耗成為可能。繼續參考圖2,作為按壓旋轉體,加壓輥31與定影套筒21的外周面按壓接觸,以在加壓輥31和定影套筒21之間形成所希望的定影輥隙部分38。在該實施例中,加壓輥31 的直徑大約為30mm。此外,加壓輥31通過在具有空心結構的芯金屬34上形成彈性層36而形成。加壓輥31的彈性層36通過例如矽橡膠、可膨脹的矽橡膠和含氟橡膠等材料而形成。 加壓輥31進一步包括在彈性層36的表面層上形成、並且由包括PFA、PTFE或類似物等材料形成的薄釋放層。加壓輥31通過彈簧或類似物(未示出)被偏壓向定影套筒21側。當彈性層36 (橡膠層)發生變形時,可能形成具有理想寬度的理想定影輥隙部分38。加壓輥31 可能是實心輥(solid roller)。然而,當加壓輥31具有空心結構時,熱容會被降低。加壓輥31通過驅動機構(未示出)驅動,而沿圖2的箭頭B的方向旋轉。此外, 加壓輥31寬度方向上的端部通過支撐接頭(bearing joint),而由定影裝置20相應的側面板51 (參見圖6)可旋轉地支承。此外,加壓輥31還可能包括熱源,例如在加壓輥31內部的滷素加熱器。當加壓輥31的彈性層36由例如可膨脹的矽橡膠等海綿狀材料形成時,可以減少待施加到定影輥隙部分38上的按壓力。因此,使得減小輥隙形成部件22的偏差成為可能。 此外,由於熱絕緣性能的改進,使得降低從定影套筒21向加壓輥31的熱轉移成為可能。結果,可以提高加熱定影套筒21的效率。彈性層36可以由實心(solid)橡膠形成。此處,由於加壓輥31被如此布置,以使其從定影套筒21的外周側按壓定影套筒 21,因此該加壓輥可被稱作本發明的加壓部件。輥隙形成部件22具有平板形狀,並且在定影套筒21的軸向上具有縱向長度。此夕卜,輥隙形成部件22具有至少經由定影套筒21而與加壓輥31相接觸的部分。輥隙形成部件22的這部分由具有熱阻性的樹脂材料,例如LCP (液晶聚合物)、PAI (PolyAmideImide樹脂)、PI (聚醯亞胺樹脂)或類似物形成。此外,該輥隙形成部件22通過保持部件23被保持在定影套筒21的內周側預定的位置。此外,如圖7中示意性地描述的,優選地,輥隙形成部件22包括片材部件22a,該片材部件2 在輥隙形成部件22與定影套筒21的內周面(滑動)接觸的部分中被使用。 片材部件2 可以由具有優良滑動性和耐磨性的材料製成,例如其中編織PTFE纖維的網格板(mesh sheet)、Tefl0n (註冊商標)紙或類似物。片材部件2 在輥隙形成部件22除端部22b之外的中間部分中卷繞輥隙形成部件22的主體。通過使用具有平板形狀的固定板 22d,片材部件2 被固定到輥隙形成部件22的主體上。固定板22d通過使用螺釘22f,將卷繞在輥隙形成部件22主體上的片材部件2 按壓並固定到主體上。通過這種方法固定片材部件22a,使得當輥隙形成部件22與定影套筒21滑動接觸時,防止片材部件2 相對於輥隙形成部件22而偏移成為可能。此外,輥隙形成部件22包括多個凸出部分22e,從而該凸出部分22e與保持部件 23的凸出部分23a相接觸。為此,優選的,片材部件2 包括預定間隔的孔(未示出),從而突出部分2 通過這些孔凸出(暴露)。回來參考圖2,如上所述,輥隙形成部件22被布置在定影套筒21的內周側上,並且由於加壓輥31的壓力,經由定影套筒21與加壓輥31按壓接觸,以使其形成定影輥隙部分 38。因此,定影輥隙部分22可稱作本發明的接觸部件。如上所述,在被夾入輥隙形成部件 22和加壓輥31之間的同時,定影套筒21旋轉。在這種情況下,定影輥隙部分38的上遊側對應於定影套筒21的帶張緊側,從而記錄介質P能夠被導入到定影輥隙部分38內。此外,位於定影輥隙部分38下遊側的記錄介質P的釋放性(可拆卸性)可取決於輥隙形成部件22最下遊側的形狀。因為這一特徵,例如,在輥隙形成部件22最下遊側的形狀是圓形的情況下,當曲率增加時,釋放性也增大了。另一方面,當曲率減小時,輥隙形成部件22與加壓輥31接觸的區域變得更小,並且定影輥隙部分38的寬度也減小了。在該實施例中,輥隙形成部件22具有平板的形狀。然而,輥隙形成部件22的形狀不限於這一形狀。例如,輥隙形成部件22可以具有凹面形狀。當輥隙形成部件22的形狀是凹面形狀時,記錄介質P的標題的排出方向可向加壓輥31側傾斜。結果,可提高了記錄介質P從定影套筒21的釋放性,因而防止了記錄介質P卡紙現象的發生。此外,輥隙形成部件22可以具有平板形狀與凹面形狀相結合的形狀,其中,平板形狀與凹面形狀以這樣的方式結合,即凹面形狀僅僅形成在定影輥隙部分38的出口部分處。第一平板四具有U型形狀,並且由具有厚度大約為1. 5mm的不鏽鋼板形成。此外, 如圖8所示,第一平板四具有凹槽43,從而保持部件23的凸出部分23a通過凹槽43與輥隙形成部件22相接觸。另一方面,第二平板41具有U形形狀,並且由厚度小於第一平板四的不鏽鋼板形成。與第一平板四相似,第二平板41具有凹槽43,從而保持部件23的凸出部分23a穿過凹槽43與輥隙形成部件22相接觸。第二平板41被如此設置,以使當輥隙形成部件22與定影套筒21相接觸時,其與定影套筒21的內周面一起覆蓋輥隙形成部件22。為此,當通過在圖8中箭頭C的方向上移動輥隙形成部件22,而使輥隙形成部件22與第二平板41的 U型形狀接合時,第二平板41的下遊側表面部分41a和上遊側表面部分41b的高度低於輥隙形成部件22的高度,從而輥隙形成部件22的上表面(即,形成定影輥隙部分38的表面) 能夠與定影套筒21相接觸。第一平板四和第二平板41均具有螺栓孔,從而第一平板四和第二平板41能夠通過螺栓被固定。此外,第一平板四包括在定影套筒21的軸向上延伸的平板凸出部分四⑴ 從而該平板凸出部分29a能夠與形成在各個凸緣35上的凹槽接合(參見圖4)。結果,第一平板四和第二平板41經由凸緣35被固定到定影裝置20的側面板51上(參見圖6)。此外,輥隙形成部件22被如此設置,以使其與第二平板41的U型形狀相結合。因此,輥隙形成部件22也經由第二平板41、第一平板四和凸緣35被固定到定影裝置20的側面板51上。如圖4所示,凸緣35包括第一凸緣部分3 和第二凸緣部分35f。凸緣35的第一凸緣部分3 被設置成在定影套筒21的相應末端(邊緣部分)處與定影套筒21的內周面滑動接觸。第二凸緣部分35f被設置成通過與定影套筒21的相應邊緣部分滑動接觸,而確定定影套筒21在軸向上的位置。此外,在凸緣35的第二凸緣部分35f的外部,凸緣35被固定到相應的側面板51 (參見圖6)。此外,凸緣35具有開口部分35d,用以容納保持部件23的端部。此外,凸緣35包括凹槽35e,其能夠固定保持部件23的位置。凹槽3 被提供,用以防止保持部件23在圓周方向上旋轉。結果,保持部件23能夠穩定地保持輥隙形成部件22。此外,凸緣35具有另一個凹槽(未示出),用於防止保持部件23在軸向上的移動。此外,凸緣35具有開口部分35b,從而第一平板四的平板凸出部分29a和輥隙形成部件22的端部22b (參見圖8)能夠被插入到開口部分35b內。此外,凸緣35包括在開口部分35b中凸出的凸起35c。凸起35c被設置以與形成在輥隙形成部件22的端部22b中的U型凹槽22c (參見圖7)相接合。結果,當裝配了定影裝置20時,第一平板四和輥隙形成部件22被固定到設備1上。如圖5所示,凸緣35的第一凸緣部分3 被如此設置,以使其通過在定影套筒21 的相應端部處與定影套筒21的內周面滑動接觸而保持定影套筒21的形狀。此外,第一凸緣部分3 在定影輥隙部分38的上遊側具有弧形形狀。該弧形形狀的半徑大致等於定影套筒21的半徑。在圖5中,該弧形的弧形軸通過35g來表示。在這種情形下,只要該弧形能夠容納保持部件23和類似部件,上半部分區域就可以減小。因此,在該實施例中,第一凸緣部分35a以這樣的方式形成,即下半部分的截面面積大於上半部分的截面面積。
此外,在弧形軸35g上方的上半部分區域中,第一凸緣部分3 不包括圓形表面部分,而包括平面部分3 (參見圖幻。通過具有該平面部分35h,使得即使定影套筒21的圓周長度未發生改變,也可能增加弧形軸35g下方的下半部分區域的尺寸。此外,由於第一凸緣部分3 包括平面部分35h,使得從定影輥隙部分38的下遊側的第一凸緣部分3 處分離定影套筒21成為可能。結果,使得減少從定影套筒21到第一凸緣部分35a的轉移熱量成為可能。在這種情況下,凸緣35被布置在定影套筒21的相應末端,並且通過與定影套筒21 的內周面的直接和間接的滑動接觸而保持定影套筒21的形狀。因此,凸緣35可稱作本發明的形狀保持單元。如圖5所示,凸緣35外部形狀的輪廓可通過組合多個弧形形狀而形成。此外,定影套筒21的一部分包含在定影輥隙部分38中。從這個觀點來看,響應於定影套筒21的圓周長度,凸緣35可以具有圓形之外的不同形狀。定影套筒21的形狀變成對應於凸緣35外部形狀的形狀。如圖6所示,定影套筒21的內周面21a包括定影套筒21未與凸緣35滑動接觸的區域。這一區域被塗漆(塗布)成黑色,從而在該區域內,定影套筒21的內周面21a能夠從布置在定影裝置21的內周側的熱源處有效地吸收輻射的熱。通過這樣處理,使得有效地將熱從熱源轉移到定影套筒21的表面成為可能,該表面在定影套筒21的縱向(軸向)上的定影套筒21的中心區域內(即,在對應於未定影的調色劑將被永久地定影的定影輥隙部分38的區域中)。在以上的描述中,描述了定影套筒21的內周面21a被塗黑的情形。然而,本發明不限於這一結構。例如,具有黑色內周面的定影套筒可被選擇性使用。在這樣的情形下,可以省略塗布過程。另一方面,可在這樣的區域(圖6中的陰影區域)上執行塗布,即該區域對應於定影套筒21的內周面21a的端部區域(邊緣部分)和定影套筒21與第一凸緣部分3 滑動接觸的區域。例如,該塗層包括氟化學塗層,例如PFA塗層和PTFA塗層。通過以這樣的方式進行塗布,使得降低定影套筒21相對於凸緣35的滑動阻力成為可能。特別地,定影套筒 21按照加壓輥31的旋轉而旋轉。由於這一特徵,當定影套筒21相對於凸緣35的滑動阻力增大時,定影套筒21的旋轉形狀可因此發生改變。從這個觀點來看,通過上述的塗布,使得減少定影套筒21旋轉形狀的改變並保持定影套筒21的穩定旋轉成為可能。在以上的說明中,描述了塗層被施加到定影套筒21的多個部分上的情形。然而,本發明不限於這樣的結構。例如,油脂可選擇性地被施加。此外,在以上的說明中,描述了塗層被施加到定影套筒21的端部上,並且定影套筒21的中心區域被塗布成黑色的情形。然而,本發明並不限於這樣的結構。例如,具有低摩擦係數的黑色塗層可被施加到定影套筒的整個內周面。在這樣的情形下,使得提高熱轉移效率的同時降低滑動阻力成為可能。此外,還降低了定影裝置20的加工成本。如上所述,根據該實施例,使得降低定影套筒21的滑動阻力,以及減少驅動馬達經由加壓輥31 (未示出)來旋轉定影套筒21的能量消耗成為可能。結果,當與現有技術中的定影裝置相比時,根據該實施例的定影裝置中的能量消耗可能減少。此外,使得減少定影套筒21相對於加壓輥31的打滑成為可能,該打滑由更高的滑動阻力所引起。在圖2中,指示出了兩條水平的線(點劃線)。穿過加壓輥31中的點31a的水平線(點劃線)在此處被稱作第一中心軸線X。另一方面,穿過定影套筒21中的點35g的水平線(點劃線)在此處被稱作第二中心軸線Y。在該實施例中,這兩條線(X和Y)並不在同一條線上重疊。實際上,定影套筒21的第二中心軸線Y相對於加壓輥31的第一中心軸線 X以距離D被布置在定影輥隙部分38的上遊側。圖2中的符號D表示中心軸線的偏移。此處,加壓輥31具有對應於加壓輥31的旋轉中心的中心軸線31a。第一中心軸線 X是穿過中心軸線31a、並且在加壓輥31的截面方向上和正交於記錄介質P的供給方向上延伸的線。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凸緣35具有其弧形軸35g。第二中心軸線Y是穿過弧形軸 35g、並且在凸緣35的截面方向上和正交於記錄介質P的供給方向上延伸的線。在該實施例中,弧形軸35g表示具有固定曲率R、並在定影輥隙部分38的上遊側作為第一凸緣部分 35a的一部分所形成的弧形的中心。當第一凸緣部分3 不具有固定曲率R的弧形時,弧形軸35g的位置可被規定為第一凸緣部分35a內(即,在第一凸緣部分35a的上部和下部之間)、且在平行於記錄介質P的供給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多條線之中最長的線的中心。因此,在加壓輥的中心軸31a和定影輥隙部分38的大致中心31b之間連接(穿過)的第一中心軸線X與在弧形軸35g和點35i之間連接(穿過)的第二中心軸線Y分離開,在此處第一凸緣部分35a的弧形以距離D終止在與定影輥隙部分38的一側相對的一側上。為此,加熱器33在供給方向上被布置在第一中心軸線X的上遊側,並且保持部件 23在供給方向上被布置在第二中心軸線Y的下遊側。如上所述,定影套筒21的形狀可以基於凸緣35的第一凸緣部分35a的形狀而被保持。同樣地,定影套筒21的多種形狀也可以基於凸緣35的第一凸緣部分35a的形狀而形成。由於這一特徵,使得當與現有技術相比時,在更加合適的位置上布置熱源成為可能。 此外,使得減小定影套筒21的圓周長度成為可能。結果,減小了定影裝置的尺寸。此外,輥隙形成部件22在定影套筒21中被偏心地布置到上側上(參見圖2~)。因此,使得在定影輥隙部分38的上遊側增大用於布置加熱器33的空間成為可能。因此,可以增加所布置的加熱器33 (熱源)的數量。當能夠布置多個加熱器時,例如,該多個加熱器可以在定影套筒21的軸向上被排列。結果,使得更為精確地加熱定影套筒21成為可能。在圖2的實例中,描述了布置兩個加熱器的情形。然而,加熱器的數量可以是一個,也可以多於兩個。接下來,將參考附圖2描述定影裝置20的操作。首先,當從成像設備1接收輸出信號時(即,當用戶操作操作面板或個人計算機, 並向成像設備傳送列印請求時),在定影裝置20中,按壓和壓下部件(未示出)驅動加壓輥 31,從而加壓輥31經由定影套筒21按壓輥隙形成部件22,從而形成了定影輥隙部分38。接下來,當加壓輥31通過驅動裝置(未示出)在圖2中的順時針方向(S卩,箭頭B 的方向)上旋轉時,定影套筒21在圖2的逆時針方向上(即,箭頭A的方向)旋轉。在這種情況下,由於定影輥隙部分38和凸緣35之間的位置關係,張力在預定區域(在圖2的情形下,第二中心軸線Y的下側)中被施加到定影套筒21上。因此,定影套筒21能夠在定影輥隙部分38的上遊側與輥隙形成部件22滑動接觸。當驅動裝置運行時,能量從外部電源或內部電存儲裝置被提供到加熱器33。之後,熱通過加熱器33在圓周方向上和定影套筒21的整個寬度方向上被有效地轉移,從而該定影套筒21被快速加熱。然而,無需始終啟動驅動裝置的運行,且無需始終同時通過加熱器 33進行加熱。可以施加適當的時間轉換以獨立開啟。在這一情形下,熱通過加熱器33被控制,從而定影輥隙部分38的溫度大致等於通過使用溫度傳感器27而獲得的預定溫度,該溫度傳感器可以接觸定影套筒21,也可以不與定影套筒21相接觸。當該溫度上升至必要(預定)的溫度時,該溫度被控制以進行保持, 並且記錄介質P開始被導入到定影輥隙部分38內。如上所述,在該實施例的定影裝置20中,定影套筒21和加熱器33的熱容相對較小。因此,使得在減少能量消耗的同時減少預熱時間和首次列印時間成為可能。一般地,當沒有輸出信號被傳送到成像設備時,為了減少能量消耗,停止加壓輥31 和定影套筒21的旋轉,並且也停止了向加熱器33施加能量。然而,在該實施例中,當必須即刻輸出(重啟)時,使得在停止加壓輥31和定影套筒21的旋轉的同時,向加熱器33提供能量成為可能。在這種情形下,能量可能被提供到加熱器,從而整個定影套筒21的溫度能夠被保持。如上所述,在根據該實施例的定影裝置中,使得增大保持部件23(輥隙形成部件 22)上遊側和定影套筒21內周側的空間成為可能。由於這一特徵,使得在所希望的位置處布置熱源,以及減少定影套筒21的圓周長度成為可能。因此,當與現有技術中的定影裝置相比時,根據本實施例的定影裝置20的尺寸可以減小。結果,當與現有技術中的定影裝置相比時,根據該實施例的定影裝置20的能量消耗也可以降低。此外,由於凸緣35,定影套筒21可旋轉地沿著凸緣35的第一凸緣部分3 滑動。 結果,定影套筒21的形狀(圓柱形)可以保持。此外,在該實施例的定影裝置中,生成輻射熱的滷素加熱器被用作加熱器33。由於這一特徵,定影套筒21通過輻射熱而被直接加熱。結果,使得有效地加熱定影套筒21成為可能。此外,在該實施例的定影裝置中,定影套筒21的內周面的顏色是黑色。由於這一特徵,輻射熱的吸收率可被增大。結果,使得有效地將溫度控制在預定的溫度成為可能。此外,在該實施例的定影裝置中,加熱器33包括第一加熱器33A和第二加熱器 33B。第一加熱器33A加熱定影套筒21的縱向上的中心區域。第二加熱器3 加熱定影套筒21軸向上的各個端部區域。此外,傳感器27包括第一溫度傳感器27A和第二溫度傳感器27B。第一溫度傳感器27A被布置在與第一加熱器33A輻射熱最多的位置相對應的位置處。按照相同的方式,第二溫度傳感器27B被布置在與第二加熱器3 輻射熱最多的位置相對應的位置處。由於這一特徵,使得精確地探測熱生成部分的溫度成為可能。此外,這一實施例的成像設備包括上述的定影裝置20,從而定影裝置20可以比現有技術中的定影裝置更小。由於這一特徵,可以降低整個成像設備的能量消耗,並且還可以減少預熱時間。此外,能夠獲得很好的定影性能和均勻的圖像光澤。因此,使得提供具有高可用性的成像設備成為可能。在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中,取代上述第一實施例的定影裝置,其中的定影裝置包括由金屬製成的熱傳導部件(conducting member)。因此,成像設備可以包括下述第二實施例中的定影裝置。
第二實施例接下來,將參考附圖9至11來描述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成像設備。第二實施例中的成像設備的結構與第一實施例中的成像設備的不同之處在於,第二實施例中的成像設備進一步包括了由金屬製成的熱傳導部件。同樣地,除了由金屬製成的熱傳導部件之外,第二實施例中的成像設備的結構與第一實施例中的成像設備的結構大致相同。因此,在第二實施例的描述中,相同或等同元件使用了與第一實施例及附圖1至8 中同樣的附圖標記,並且此處省略了重複的說明。圖9示出了由鐵製成的、用作熱傳導部件的加熱部件39。如圖9所示,該加熱部件39由具有C型截面且厚度約為0. Imm的管型部件製成。該加熱部件39如此地形成,從而加熱部件39在與定影輥隙部分38對應的位置之外的其他位置處,面向定影套筒21的內周面。此外,在加熱部件39的內部37 (裡面),加熱部件39在對應於定影輥隙部分38的位置處的形狀形成為凹面形狀(或者U型形狀),並且形成了開口 49。輥隙形成部件22間隙地接合在加熱部件39具有凹面形狀的位置。如圖10中示意性描述的,定影部件39在寬度方向上的端部經由相應的第一凸緣部分3 被固定到定影裝置20上。此外,加熱部件39通過布置在加熱部件39內周側的加熱器33的輻射熱而被加熱。定影套筒21通過已加熱的加熱部件39進行加熱。同樣地,加熱部件39通過加熱器33 被直接加熱,並且定影套筒21經由加熱部件39通過加熱器33被間接加熱。加熱部件39由具有高導熱性的金屬製成,例如鋁、鐵、不鏽鋼或類似金屬。為了提高熱效率,優選的,加熱部件39的厚度等於或小於0. 2mm,因為當加熱部件39的熱效率增加時,定影套筒21的熱效率也增加了。在這一實施例中,加熱部件39由不鏽鋼製成。在這一實施例中,在加熱區域中(即,位於定影輥隙部分38的上遊側的區域,在該區域,來自加熱器33的輻射熱未被保持部件23阻擋(阻止)),加熱部件39與定影套筒21 滑動接觸,或者在加熱部件39和定影套筒21之間形成等於或小於0. 3mm的間隙δ。在任何結構中,使得通過加熱部件39有效地加熱定影套筒21成為可能。然而,為了提高熱效率, 優選地,加熱部件39與定影套筒21彼此滑動接觸。然而,當加熱部件在加熱區域中與定影套筒21緊密接觸時,加熱部件39和定影套筒21之間的接觸壓力變得過高,從而定影套筒 21的轉矩可能變得更高,並且磨損可能被加速。在這種情形下,優選地,加熱部件39和定影套筒21之間的接觸壓力等於或小於0. 3kgf/cm2。如上所述,加熱部件39被布置在定影套筒21的內周側,並且具有管狀形狀,從而支承了定影套筒的旋轉。因此,加熱部件39可被稱作本發明的旋轉支承部件。在本實施例中通過具有加熱部件39,使得可旋轉地支承定影套筒21並保持定影套筒21的形狀成為可能。結果,使得減少定影套筒21的偏斜成為可能。此外,定影套筒21與加熱部件39滑動接觸。如圖10中所示,加熱部件39具有C型管狀形狀,並且在加熱部件39的一個端部上具有間隙凹面部分40,其用以安放(容納)輥隙形成部件22。間隙凹面部分40包括平行排列且延伸至加熱部件39內部的兩個側壁47,排列在各個側壁47的端部且彼此相對並形成間隙凹面部分40的U型形狀的底部的底壁48。在間隙凹面部分40的底壁48之間,形成了開口 49。如圖10和11中所示,具有大致為U型形狀的第二平板41與間隙凹面部分40(即,加熱部件39的內部)的外側相接合。另一方面,具有大致為U型形狀的第一平板四與間隙凹面部分40的內側相接合。第二平板41和第一平板四夾著側壁47和底壁48,並且被擰緊以彼此固定。通過被固定至第二平板41和第一平板29,間隙凹面部分40的形狀被保持。此外,為了降低定影套筒21的抗磨性,作為潤滑劑的氟潤滑酯(fluorine grease)被施加至加熱部件39的外周面。然而,本發明並不限於這一結構。例如,為了減小加熱部件39和定影套筒21之間的滑動阻力,加熱部件39的滑動面可由具有更低摩擦係數的材料形成。否則,例如由包括氟的材料製成的表層可能在定影套筒21的內周面21a上形成。此外,在這一實施例中,如圖10中所示,加熱部件39如此地形成,以使其具有與凸緣35的第一凸緣部分35a的加熱部件相似的形狀,從而位於加熱部件39端部的內周面與第一凸緣部分35a的外周面滑動接觸。通過以這樣的方式形成加熱部件39,該加熱部件39 可在加熱部件39的端部處被固定在凸緣35上。此外,與加熱部件39的外周面滑動接觸的定影套筒21的形狀取決於加熱部件39的形狀。因此,定影套筒21的形狀大致與在以上第一實施例中所描述的形狀相同。如上所述,除了第一實施例中的元件之外,這一實施例中的定影裝置還包括作為旋轉支承部件的加熱部件39。通過具有加熱部件39,使得可旋轉地支承定影套筒21並保持定影套筒21的形狀成為可能。結果,使得減小定影套筒21的偏斜成為可能。作為上述第一實施例中使用的定影裝置的替代,第三實施例中的定影裝置未使用滷素加熱器,但可以使用片材加熱元件。第三實施例接下來,將描述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成像設備。第三實施例中的成像設備的結構與第一實施例中的成像設備不同之處在於,第三實施例中的成像設備包括替代滷素加熱器的片材加熱部件。同樣地,除了片材加熱部件之夕卜,第三實施例中的成像設備的結構與第一實施例中的成像設備的結構大致相同。因此,在第三實施例的描述中,相同或等同元件使用了與第一實施例及附圖1至8中同樣的附圖標記,並且此處省略了重複的說明。在隨後的內容中,將參考圖12 (主要參考)和圖4至8 (補充參考)來描述第三實施例中的定影裝置。如圖12中示意性描述的,第三實施例中的定影裝置20包括作為熱源的片材加熱元件53。片材加熱元件53為片材狀加熱部件,並且與定影套筒21滑動接觸,以使其將片材加熱元件53所生成的熱轉移到定影套筒21。此外,定影套筒20包括第一片材加熱元件 53A和第二片材加熱元件53B。第一和第二片材加熱元件53A和53B的兩個端部凸出穿過各個凸緣35的開口,並且被固定到定影裝置20的主體上。此外,設置了加壓機構52,用以將片材加熱元件53按壓到定影套筒21上。更特別地,加壓機構52包括第一加壓機構52A 和第二加壓機構52B。第一和第二加壓機構52A和52B分別按壓第一和第二片材加熱元件 53A和53B。第一和第二加壓機構52A和52B包括各自的第一和第二加壓支承部件54A和 MB (在下文中,被共同稱作加壓支承部件以及彈簧部件56A和56B (在下文中,被共同稱作作為偏壓部件的彈簧部件56)。第一和第二加壓支承部件54A和54B被設置,用以按壓第一和第二片材加熱元件53A和53B,從而第一和第二片材加熱元件53A和5 分別緊密接觸並按壓定影套筒21。彈簧部件56A和56B被設置,用以偏壓第一和第二加壓支承部件 54A和MB,從而第一和第二加壓支承部件54A和54B分別按壓定影裝置21。彈簧部件56A 和56B可被稱作本發明的加壓部件。此外,設置了第一片材加熱元件53A,以使其主要加熱中心部分,該中心部分是定影套筒21軸向上的中心區域。為此,第一片材加熱元件53A具有熱量分布,其中,更高的熱在對應於定影套筒21軸向(縱向)上的中心區域的區域中生成。另一方面,設置了第二片材加熱元件53B,以使其主要加熱各個邊緣部分,該邊緣部分是指定影套筒21軸向上的端部區域。為此,第二片材加熱元件5 具有熱量分布,其中,更高的熱在對應於定影套筒21 軸向(縱向)上的邊緣區域的區域中生成。因此,第一和第二片材加熱元件53A和5 直接加熱定影套筒21。因此,第一和第二片材加熱元件53A和5 可被共同地稱作本發明的加熱單元。設置了溫度傳感器27,以使其面向定影套筒21的表面。作為溫度傳感器27,可以使用已知的熱敏電阻或類似物。溫度傳感器27包括第一溫度傳感器27A和第二溫度傳感器27B。第一溫度傳感器27A被布置在面向定影套筒21縱向上的中心區域的位置,以使其探測第一片材加熱元件53A的溫度。第二溫度傳感器27B被布置在面向定影套筒21縱向上的各個端部區域的位置,以使其探測第二片材加熱元件5 的溫度。第一溫度傳感器27A 可被稱作本發明的中心部分溫度探測單元,且第二溫度傳感器27B可被稱作本發明的端部溫度探測單元。為了高精度地控制具有低熱容的薄定影套筒21的溫度,高度優選地,傳感器27A 和27B被布置在與片材加熱元件53在定影套筒21的縱向上輻射熱最大的位置足夠接近的位置處。如上所述,第一和第二溫度傳感器27A和27B被布置在與各個中心部分和端部足夠接近的位置處。因此,使得高精度地探測溫度,並且因此高精度地控制定影套筒21上的溫度成為可能。結果,使得提升圖像質量成為可能。此外,優選地使第一和第二溫度傳感器 27A和27B在不直接接觸定影套筒27的情況下探測溫度,以使其避免因直接滑動接觸而導致對定影套筒21的損壞。作為非接觸式傳感器,可以使用熱電堆、非接觸式熱敏電阻和類似物。作為接觸式傳感器,可以使用接觸式熱敏電阻。此外,電力從成像設備1的電源部分被提供到第一和第二加熱元件53A和53B,並且該電力通過成像設備1中的控制部分(未示出)進行控制。該控制部分獲取指示定影套筒21表面溫度的探測結果的信號,並基於所獲得的信號來控制從第一和第二片材加熱元件53A和5 輸出的熱。此外,控制部分通過打開或關閉第一和第二片材加熱元件53A和 53B,來控制定影套筒21的溫度至所期望的溫度。此外,加壓支承部件M被提供於片材加熱元件53的表面上,該表面與定影套筒21 同片材加熱元件53 (滑動)接觸的表面相對。加壓支承部件M包括第一和第二加壓支承部件54A和MB。第一和第二加壓支承部件54A和54B分別按壓第一和第二片材加熱元件 53A和5!3B至定影套筒21。加壓支承部件M被如此設置,以使其按壓片材加熱元件53至定影套筒21。為了在片材加熱元件53的表面和定影套筒21之間具有均勻的緊密接觸,加壓支承部件M優選由例如可膨脹的矽橡膠或矽橡膠製成。當加壓支承部件M由彈性材料製成時,使得維持貫穿於片材加熱元件53的均勻表面壓力成為可能,且結果是,使得有效地將熱從片材加熱元件53轉移到定影套筒21成為可能。優選地,加壓支承部件M的材料除上述特徵之外的還具有熱阻和彈性。在那樣的情形下,也可以使用含氟的橡膠。此外,當加壓支承部件討的導熱率較低時,使得減少從片材加熱元件53轉移到加壓支承部件M的熱成為可能。結果, 來自片材加熱元件53的熱可能被更加有效地轉移到定影套筒21,並且降低了能量消耗。第一和第二彈簧部件56A和56B的第一末端分別被固定到第一和第二加壓支承部件54A和54B上。第一和第二彈簧部件56A和56B的第二末端分別被固定到支承部件(未示出)上。支承部件設置成使得第一和第二彈簧部件56A和56B被固定到其理想位置。支承部件被固定到定影裝置20。此外,為了獲得定影套筒21和片材加熱元件53之間更加穩定的壓力分布,剛體 (未示出)可以被提供於加壓支承部件M和彈簧部件56之間。作為剛體,可以使用金屬板、金屬體或類似物。通過設置剛體,使得大致均勻地分布從彈簧部件56施加至加壓支承部件討的(偏壓)力成為可能。為了在定影套筒21的內周側布置片材加熱元件53、加壓支承部件M、彈簧部件56 和剛體,用於片材加熱元件53、加壓支承部件W、彈簧部件56和剛體的空間可以這樣獲得, 即設定下述的第一中心軸線X與第二中心軸線Y分離開一定距離。也就是,當與現有技術中的那種第一中心軸線X在記錄介質P的供給方向上未與第二中心軸線Y相分離的定影裝置相比時,使得減少定影套筒21的圓周長度成為可能。結果,定影裝置的熱容可能減小,並且也可能減少能量消耗。通過具有上述的結構,定影套筒21可進入到定影輥隙部分38內,與此同時定影套筒21特別地通過位於記錄介質P上遊側(定影輥隙部分38)和靠近定影輥隙部分38的位置處的片材加熱元件53進行加熱。結果,足夠的熱量從已加熱的定影套筒21的表面轉移至記錄介質P上的調色劑圖像T。如上所述,在根據本發明這一實施例的定影裝置20中,定影套筒21通過沿著圓周方向的片材加熱元件53進行加熱,該片材加熱元件53在圓周方向上聚焦於定影輥隙部分 38的上遊側的區域,並且靠近於定影輥隙部分38。由於這一特徵,即使當記錄介質P被快速供給時,足夠的熱也會被轉移到定影套筒21上,並且可能防止定影失敗。結果,由於該定影套筒21可以以如上所述的相對簡單的結構被有效加熱,因此可以縮短預熱時間和首次列印時間,並且還可能減小該裝置的尺寸。保持部件23保持著形成定影輥隙部分38的輥隙形成部件22。保持部件23被設置在定影套筒21的內周側。由於保持部件23相對於加壓輥31的按壓方向保持著輥隙形成部件22的位置,因此該保持部件23可被稱作本發明的保持部件。此外,保持部件23具有與輥隙形成部件22的長度大致相等的長度。保持部件23 在寬度方向上的末端經由凸緣35被固定在主體上。保持部件23由具有更高機械強度的金屬材料形成,例如不鏽鋼、鐵或類似物。通過具有這些特徵,當保持部件23經由輥隙形成部件22和定影套筒21而與加壓輥31接觸時,使得防止輥隙形成部件22因受由加壓輥31施加的壓力而過度變形成為可能。如上所述,保持部件23相對於加壓輥31的按壓方向保持輥隙形成部件22。此外,如圖8中所示,保持部件包括凸出部分23a,該凸出部分23a接合輥隙形成部件22。保持部件23通過來自加熱器53或類似物的輻射熱而被加熱。因此,可在保持部件23的表面上執行絕熱處理或鏡面處理。由於這樣的處理,使得防止保持部件被加熱,並且減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成為可能。回來參考圖12,作為加壓旋轉器,加壓輥31與定影套筒21的外周面按壓接觸,以使其在加壓輥31和定影套筒21之間形成所期望的定影輥隙部分38。在這一實施例中,力口壓輥31的直徑大約為30mm。此外,該加壓輥31通過在具有空心結構的芯金屬34上形成彈性層36而形成。加壓輥31的彈性層36由例如矽橡膠、可膨脹的矽橡膠和含氟橡膠等材料形成。加壓輥31還包括形成在彈性層36的表面層上由包括PFA、PTFE或類似材料在內的材料所形成的薄釋放層。加壓輥31通過彈簧或類似物(未示出)被偏壓向定影套筒21 側。當彈性層36(橡膠層)變形時,可以形成所期望的具有所希望的寬度的定影輥隙部分 38。該加壓輥31可以是實心輥。然而,當加壓輥31具有空心結構時,熱容可能減小。加壓輥31通過驅動機械(未示出)在圖12中的箭頭B方向上被驅動以旋轉。此夕卜,加壓輥寬度方向上的兩個端部由支撐接頭(未示出)通過定影裝置20被旋轉支承。此夕卜,加壓輥31還可以包括位於加壓輥31內部的熱源,例如滷素加熱器。當加壓輥31的彈性層36由例如可膨脹的矽橡膠等海綿狀材料形成時,可以減小施加到定影輥隙部分38上的按壓力。因此,使得減小輥隙形成部件22的偏移成為可能。此夕卜,由於熱絕緣性的改進,使得從定影套筒21至加壓輥31的熱傳導(轉移)性降低成為可能。結果,加熱定影套筒21的效率可以提高。彈性層36可由固體橡膠形成。此處,由於加壓輥31被如此布置,以使其從定影套筒21的外周側按壓定影套筒 21,因此該加壓輥可被稱作本發明的加壓部件。輥隙形成部件22具有平板形狀,並且在定影套筒21的軸向上具有縱向長度。此夕卜,輥隙形成部件22具有經由定影套筒21與加壓輥31相接觸的部分。輥隙形成部件22 的該部分由具有熱阻的彈性材料,例如氟橡膠,所形成。此外,輥隙形成部件22通過保持部件23被保持在定影套筒21的外周側上的預定位置。此外,如圖7中示意性描述的,優選地,輥隙形成部件22包括將在定影套筒21與定影套筒21的內周面(滑動)接觸的部分中使用的片材部件22a。片材部件2 可由具有良好滑動性能和抗磨性的材料,例如Teflon (註冊商標)紙,製成。片材部件2 在除了輥隙形成部件22的兩個端部22c之外的中心部分中,圍繞輥隙形成部件22的主體卷繞。片材部件2 通過使用具有平板形狀的固定板22d而被固定在輥隙形成部件22的主體上。 該固定板22d通過使用螺栓22f按壓並固定卷繞在輥隙形成部件22的主體上的片材部件 22a至主體。通過用這樣的方式固定片材部件22a,使得當輥隙形成部件22與定影套筒21 滑動接觸時,防止片材部件2 相對於輥隙形成部件22偏移成為可能。此外,輥隙形成部件22包括多個凸出部分22e,從而該凸出部分22e與保持部件 23的凸出部分23a相接觸。為此,優選地,片材部件2 包括以預定間隙排列的孔(未示出),從而凸出部分2 通過這些孔凸出(暴露)。繼續參考圖12,如上所述,輥隙形成部件22被布置在定影套筒21的內周側,並且由於通過加壓輥31的壓力,經由定影套筒與加壓輥31按壓接觸,以使其形成定影輥隙部分 38。因此,輥隙形成部件22被稱作本發明的接觸部件。如上所述,定影套筒21旋轉的同時被夾入到輥隙形成部件22和加壓輥31之間。在這種情形下,定影輥隙部分38的上遊側對應於定影套筒21的帶張緊側,從而記錄介質P能夠被導入到定影輥隙部分38內。此外,位於定影輥隙部分38下遊側的記錄介質P的可釋放性(可分離性)可取決於輥隙形成部件22最下遊側(加壓輥31)的形狀。由於這一特徵,例如,在輥隙形成部件 22最下遊側的形狀是圓形的情況下,當曲率R增大時,可釋放性被增大。另一方面,當曲率 R減小時,輥隙形成部件22與加壓輥31接觸的區域變得更小,並且定影輥隙部分38的寬度也減小了。在這一實施例中,輥隙形成部件22具有平板的形狀。然而,輥隙形成部件22的形狀不限於這一形狀。例如,輥隙形成部件22可具有凹面形狀。當輥隙形成部件22的形狀是凹面形狀時,記錄介質P標題的排出方向可能向加壓輥31側傾斜。結果,記錄介質P從定影套筒21的可釋放性可能提高,因而防止了記錄介質P卡紙現象的發生。此外,輥隙形成部件22可按以下方式而具有平板形狀和凹面形狀的結合形狀,該方式為,凹面形狀僅僅在定影輥隙部分38的出口部分處形成。第一平板四具有U型形狀,並且由具有厚度大約為1. 5mm的不鏽鋼板形成。此外, 如圖8中所示,第一平板四具有凹槽43,從而保持部件23的凸出部分23a穿過凹槽43與輥隙形成部件22相接觸。另一方面,第二平板41具有U型形狀,並且由具有厚度小於第一平板四的厚度的不鏽鋼板形成。與第一平板四相似,第二平板41具有凹槽43,從而保持部件23的凸出部分23a穿過凹槽43與間隙形成部分22相接觸。第二平板41被如此設置,以使當輥隙形成部件22與定影套筒21相接觸時,其與定影套筒21的內周面一起覆蓋輥隙形成部件22。為此,當輥隙形成部件22通過在圖8中的箭頭C方向上移動輥隙形成部件22與第二平板41 的U型形狀相接合時,第二平板41下遊側表面部分41a和上遊側表面部分41b的高度低於輥隙形成部件22的高度,從而輥隙形成部件22的上表面能夠與定影套筒21相接觸。第一平板四和第二平板41都具有螺栓孔,從而第一平板四和第二平板41可通過螺栓被固定。此外,第一平板四包括在定影套筒21的軸向上延伸的平板凸出部分四⑴ 從而該平板凸出部分29a能夠與形成在各個凸緣35上的凹槽相接合(參見圖4)。結果,第一平板四和第二平板41經由凸緣35被固定到定影裝置20上。此外,輥隙形成部件22被如此設置,以使其與第二平板41的U型形狀相接合。因此,輥隙形成部件22也經由第二平板41、第一平板四和凸緣35被固定到定影裝置20。如圖4所示,凸緣35包括第一凸緣部分3 和第二凸緣部分35f。第一凸緣部分 3 被設置成在定影套筒21的兩個端部處與定影套筒21的內周面滑動接觸。第二凸緣部分35f被設置成通過與定影套筒21的邊緣部分滑動接觸而在軸向上確定定影套筒21的位置。此外,凸緣35具有容納保持部件23的端部的開口部分35d。此外,凸緣35包括凹槽35e,該凹槽能夠固定保持部件23的位置。凹槽3 被設置以防止保持部件23在圓周方向上旋轉。結果,保持部件23能夠穩定地保持輥隙形成部件22。此外,凸緣35具有另一個凹槽(未示出),以防止保持部件23在軸向上移動。此外,凸緣35具有開口部分35b,從而第一平板四的板凸出部分29a和輥隙形成部件22的端部22b (參見圖8)能夠被插入到開口部分35b內。此外,凸緣35包括凸出到開口部分35b中的凸起35c。凸起35c被設置成與在輥隙形成部件22的端部22b中形成的 U型形狀凹槽22c (參見圖7)相接合。結果,當該定影裝置20被裝配時,第一平板四和輥隙形成部件22被固定到設備1上。如圖5中所示,凸緣35的第一凸緣部分3 被如此設置,以使其通過在定影套筒 21的兩個端部(邊緣部分)與定影套筒21的內周面滑動接觸,來保持定影套筒21的形狀。 此外,第一凸緣部分3 在定影輥隙部分38的上遊側具有弧形形狀。該弧形形狀的半徑與定影套筒21的半徑大致相等。在圖5中,該弧形的弧形軸通過35g來表示。在這一情形下, 只要該區域能夠容納保持部件23和類似物,則上半部分區域即可被減小。因此,在這一實施例中,第一凸緣部分35a以這樣的方式形成,即下半部分的截面面積大於上半部分的截面面積。此外,在弧形軸35g的上半部分區域中,第一凸緣部分3 不包括圓形表面部分, 但包括平面區域部分35h。通過具有平面部分35h,使得即便定影套筒21的圓周長度未發生變化,也可能增加弧形軸35g下半部分區域的尺寸也是可能的。此外,由於第一凸緣部分 35a包括平面部分35h,使得在定影輥隙部分38的下遊側,從第一凸緣部分3 處分離定影套筒21也是可能的。結果,使得減少從定影套筒21轉移到第一凸緣部分35a的熱量也是可能的。在這樣的情形下,凸緣35被布置到定影套筒21的兩端上,並且通過與定影套筒21 的內周面直接和間接的滑動接觸而保持定影套筒21的形狀。因此,凸緣35可被稱作本發明的形狀保持單元。如圖5中所示,凸緣35外部形狀線的輪廓通過組合多個弧形形狀而形成。此外, 定影套筒21的一部分包含在定影輥隙部分38內。從這個觀點來看,響應於定影套筒21的圓周長度,凸緣35可以具有圓形之外的不同形狀。定影套筒21的形狀變成對應於凸緣35 的外部形狀的形狀。在圖5中,描述了使用滷素加熱器的情形。另一方面,圖12描述了使用片材加熱元件的情形。如圖6中所示,定影套筒21的內周面21a包括定影套筒21未與凸緣35滑動接觸的區域。為了提高在定影套筒21與片材加熱元件53滑動接觸區域中,從片材加熱元件53 到定影套筒21的滑動性和熱導率,在該區域上執行了塗布。通過塗布,使得在定影套筒21 縱向(軸向)上的定影套筒21的中心區域中(即,在對應於未定影的調色劑將被永久地定影的定影輥隙部分38的區域的區域中),有效地將熱從片材加熱元件53轉移到定影套筒 21的表面上成為可能。此外,使得縮短經時間的磨損成為可能。在第一實施例的定影裝置中塗漆成(塗上)黑色的區域對應於該實施例的定影裝置中執行塗布的區域。因此,此處參考圖6省略了對該區域的重複描述。另一方面,需要在以下區域(圖6中的陰影區域)上執行塗布,這些區域包括對應於定影套筒21的內周面21a的兩個端部(邊緣部分)和定影套筒21與第一凸緣部分35a 滑動接觸的區域。例如,塗層包括氟化學塗層,例如PFA塗層和PTFA塗層。通過以這種方式塗布,使得減小定影套筒21相對於凸緣35的滑動阻力成為可能。特別地,定影套筒21根據加壓輥31的旋轉而旋轉。由於這一特徵,當定影套筒21相對於凸緣35的滑動阻力增大時,定影套筒21的旋轉形狀也可能因此改變。從這個觀點來看,通過上述的塗布,使得減小定影套筒21旋轉形狀的改變並保持定影套筒21的穩定旋轉成為可能。在以上的描述中, 描述了在定影套筒21的多個部分上執行塗布的情形。然而,本發明並不限於這樣的結構。 例如,可替代的,可以施加潤滑劑。此外,在以上的描述中,描述了在定影套筒21的端部(邊緣部分)和定影套筒21 的中心區域上執行塗布的情形。在這樣的情形中,例如,具有不同特性的不同材料可以被單獨地塗布到這些區域上。此外,具有低摩擦係數的塗層材料可以被塗布(施加)到定影套筒21的整個內周面上。在這樣的情形下,使得提高熱轉移效率並同時降低滑動阻力成為可能。此外,定影裝置20的加工成本也能夠降低。如上所述,根據該實施例,使得降低定影套筒21的滑動阻力和減少驅動馬達(未示出)經由加壓輥31以驅動定影套筒21的能量消耗成為可能。結果,當與現有技術中的定影裝置相比時,根據這一實施例的定影裝置的能量消耗可能降低。此外,使得相對於加壓輥31減少定影套筒21的打滑成為可能,該打滑由更高的滑動阻力所引起。在圖12中,描述了兩條水平線(點劃線)。穿過加壓輥31中的點31a的水平線 (點劃線)在此處被稱作第一中心軸線X。另一方面,穿過定影套筒21中的點35g的水平線(點劃線)在此處被稱作第二中心軸線Y。在這一實施例中,這兩條線(X和Y)並不在同一條線上重疊(即,那兩條線彼此分離)。實際上,定影套筒21的第二中心軸線Y相對於加壓輥31的第一中心軸線X以距離D被布置在定影輥隙部分38的上遊側上。圖12中的符號D表示中心軸線的偏移。此處,加壓輥31具有對應於加壓輥31的旋轉中心的中心軸31a。第一中心軸線X 是穿過中心軸31a、並且在加壓輥31的截面方向上且在正交於記錄介質P供給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線。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凸緣35具有其弧形軸35g。第二中心軸線Y是穿過弧形軸 35g、並且凸緣35的截面方向上和在正交於記錄介質P供給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線。在這一實施例中,弧形軸35g指代具有固定曲率R、並在定影輥隙部分38上遊側作為第一凸緣部分35a的一部分所形成的弧形的中心。當第一凸緣部分3 不包括具有固定曲率R的弧形時,弧形軸35g的位置被規定為第一凸緣部分35a內(即,在第一凸緣部分35a的上部和下部之間)和在平行於記錄介質P的供給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多條線中最長的線的中心。因此,在加壓輥的中心軸31a和定影輥隙部分38的大致中心31b之間(穿過)連接的第一中心軸線X與在弧形軸35g和點35i之間連接(穿過)的第二中心軸線Y相分離, 在點35i處,第一凸緣部分35a的弧形以距離D終止在與定影輥隙部分38的一側相對的一側上。為此,片材加熱元件53在供給方向上被布置在第一中心軸線X的上遊側,並且保持部件23在供給方向上被布置在第二中心軸線Y的下遊側。如上所述,定影套筒21的形狀可基於凸緣35的第一凸緣部分3 的形狀被保持。 艮口,定影套筒21的各種形狀可基於凸緣35的第一凸緣部分35a的形狀而形成。由於這一特徵,當與現有技術相比時,使得在更適當的位置上布置熱源成為可能。此外,使得減小定影套筒21的圓周長度成為可能。結果,定影裝置的尺寸被減小了。此外,輥隙形成部件22被偏心地布置在定影套筒21的上側上(參見圖12)。因此,使得在定影輥隙部分38的上遊側增加用於布置片材加熱元件53的空間成為可能。因此,被布置的片材加熱元件53(熱源)的數目從一個增至兩個或多於兩個。當能夠布置多個熱源時,例如多個熱源可以在定影套筒21的軸向上被排列。結果,使得更加精確地加熱定影套筒21成為可能。在圖12的實例中,描述了布置了兩個加熱器(片材加熱元件53A 和53B)的情形。然而,加熱器的數目可以是一個或多於兩個。接下來,將參考附圖12描述定影裝置20的操作。首先,當從成像設備1接收輸出信號時(即,當用戶操作操作面板或個人計算機並且向成像設備傳送列印請求時),在定影裝置20中,按壓和下壓部件(未示出)驅動加壓輥 31,從而加壓輥31經由定影套筒21按壓輥隙形成部件22以形成定影輥隙部分38。接下來,當加壓輥31通過驅動裝置(未示出)在圖2的順時針方向(即,箭頭B的方向)上旋轉時,定影套筒21在圖12的逆時針方向(即,箭頭A的方向)上旋轉。在這樣的情形下,由於定影輥隙部分38和凸緣35之間的位置關係,張力在預定區域(在圖12的情形中,第二中心軸線Y的下側)中被施加到定影套筒21上。因此,定影套筒21能夠在定影輥隙部分38的上側區域處與輥隙形成部件22滑動接觸。在驅動裝置運行時,能量從外部電源或內部電存儲裝置處被供應到片材加熱元件 53。之後,熱量通過片材加熱元件53在圓周方向上和定影套筒21的整個寬度方向上被有效地轉移,從而該定影套筒21被快速加熱。然而不必始終同時開始驅動裝置的運行和通過片材加熱元件53進行加熱。可以施加適當的時間轉換以獨立開始。在這一情形下,通過使用溫度傳感器27,熱通過片材加熱元件53被控制,從而定影輥隙部分38的溫度大致等於預定溫度,該溫度傳感器27與定影套筒21接觸,或者不與定影套筒21接觸。當該溫度增至必要的(預定的)溫度時,該溫度被控制以進行保持,並且記錄介質P開始被導入到定影輥隙部分38內。如上所述,在該實施例的定影裝置20中,定影套筒21和片材加熱元件53的熱容相對較小。因此,使得在降低能量消耗的同時減少預熱時間和首次列印時間成為可能。通常地,當沒有輸出信號被傳送到成像設備時,為了降低能量消耗,加壓輥31和定影套筒21的旋轉被停止,並且也停止將熱施加到片材加熱元件53上。然而,在該實施例中,當必須立即輸出(重啟)時,有可能在停止加壓輥31和定影套筒21旋轉的同時,向片材加熱元件53提供能量。在這一實施例中,能量可能被提供到片材加熱元件53,從而能夠保持整個定影套筒21的溫度。如上所述,在根據這一實施例的定影裝置中,使得在保持部件23(輥隙形成部件 22)的上遊側和定影套筒21的內周側增大空間成為可能。由於這一特徵,使得在所需的位置處布置熱源,以及縮短定影套筒21的圓周長度成為可能。因此,當與現有技術中的定影裝置相比時,根據該實施例的定影裝置20的尺寸可以減小。結果,當與現有技術的定影裝置相比時,根據該實施例的定影裝置20的能量消耗也會降低。此外,由於凸緣35,定影套筒21可沿著凸緣35的第一凸緣部分3 旋轉地滑動。 結果,可以保持定影套筒21的形狀(圓柱形)。此外,在該實施例的定影裝置中,片材加熱元件53用作加熱單元。此外,該片材加熱元件53被設置成直接接觸定影套筒21,從而直接地將熱轉移至定影套筒21。因此,使得有效加熱定影套筒21成為可能。此外,在該實施例的定影裝置中,在定影套筒21的內周面上執行塗布。因此,使得減小在片材加熱元件和定影套筒之間滑動阻力,並且提高導熱率成為可能。結果,使得有效地將溫度控制成預定溫度成為可能。此外,在該實施例的定影裝置中,片材加熱元件包括第一片材加熱元件53A和第二片材加熱元件53B。第一片材加熱元件53A加熱定影套筒21縱向上的中心區域。第二片材加熱元件5 加熱定影套筒21軸向上的各個端部區域(部分)。此外,傳感器27包括第一溫度傳感器27A和第二溫度傳感器27B。第一溫度傳感器27A被布置在與第一片材加熱元件53A輻射熱量最多的位置相對應的位置處。以相同的方式,第二溫度傳感器27B被布置在與第二片材加熱元件5 輻射熱量最多的位置相對應的位置處。由於這一特徵,使得精確探測熱生成部分的溫度成為可能。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定影裝置包括旋轉定影部件,其由柔性材料形成並以製成環形帶的樣式,布置在定影部件的外周側上並按壓定影部件的加壓部件;接觸部件,其被布置在定影部件的內周側上,並且在通過加壓部件按壓時,經由定影部件與加壓部件相接觸;保持部件,其被布置在定影部件的內周側上,並且在加壓部件的按壓方向上保持該接觸部件;加熱單元,用以加熱定影部件;以及形狀保持單元,其被布置在定影部件的各個端部(邊緣部分),並且通過與定影部件的內周面直接或間接滑動接觸而保持定影部件的形狀。此外,當第一中心軸線是穿過加壓部件的中心軸、且在正交於記錄介質在定影裝置的垂直截面上穿過該定影裝置的供給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線,並且第二中心軸線是穿過形狀保持單元的弧形軸、且在正交於定影裝置的垂直截面上的供給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線時,該加熱單元在供給方向上被布置在第一中心軸線的上遊側,並且保持部件在供給方向上被布置在第二中心軸線的下遊側。通過具有這一結構,使得在定影部件的外周側增大接觸部件上遊側的空間成為可能。結果,使得在所需要的位置處布置熱源成為可能,並且使得縮短定影部件的圓周長度成為可能。因此,使得降低整個定影裝置的能量消耗成為可能。此外,通過具有這一結構,使得通過與形狀保持單元一同覆蓋定影部件的端部(邊緣)而滑動地旋轉定影部件成為可能。 此外,基於形狀保持單元的形狀,使得確定定影部件的圓柱形狀的形成成為可能。此外,該加熱單元可以是輻射熱的滷素加熱器。通過具有這樣的結構,使得使用來自於滷素加熱器的輻射熱,直接加熱定影部件成為可能。該定影裝置還包括旋轉支承部件,其被布置在定影部件的內周側,其具有管型形狀,並且支承定影部件的旋轉。通過具有這一結構,使得可旋轉地支承定影部件並保持定影部件的形狀成為可能。結果,使得減小定影部件的偏移成為可能。此外,定影部件的內周面的顏色基本上為黑色。通過這樣處理,使得改進輻射熱的吸收速率成為可能。結果,使得更為有效地設定所希望的溫度成為可能。此外,該加熱單元可以包括片材加熱元件,該片材加熱元件是與定影部件滑動接觸的片材狀熱生成部件;加壓支承部件,用以按壓片材加熱部件至定影部件;以及偏壓部件,用以偏壓加壓支承部件,從而片材加熱元件能夠與定影部件緊密接觸。通過具有這一結構,使得當與使用滷素加熱器以通過輻射熱來直接加熱定影部件的情形相比時,減小定影部件的內部空間,增大熱效率,並且有效地加熱該加熱部件成為可能。此外,片材加熱元件和加壓支承部件與定影部件相接觸。因此,使得在定影部件旋轉的同時保持定影部件的形狀成為可能。結果,該定影部件穩定地旋轉。此外,加熱單元可以包括加熱在定影部件的軸向上定影部件的中心部分的中心部分加熱單元,加熱在軸向上定影部件各個端部的端部加熱單元,探測中心部分加熱單元的溫度的中心部分溫度探測單元,以及探測各個端部加熱單元溫度的端部加熱單元。此外,中心部分溫度探測單元和端部加熱單元被分別布置在與中心部分加熱單元和端部加熱單元生成熱量最多的位置相對應的位置處。通過在各個熱源生成熱量最多的位置處探測溫度的結構,使得精確探測加熱單元的溫度成為可能。此外,可以在定影部件的部分上執行塗布,該部分是定影部件與形狀保持單元滑動接觸的那部分。在這一結構中,定影部件相對於形狀保持單元而旋轉。因此,滑動阻力可以減小, 且因此驅動馬達經由加壓部件來旋轉定影部件的能量消耗可降低了。結果,當與現有技術中的定影裝置相比時,使得降低整個定影裝置的能量消耗並降低定影部件相對於加壓部件的打滑成為可能,該打滑由於更大的滑動阻力而發生。此外,在定影部件的一個部分上執行塗布,該部分是定影部件與片材加熱元件滑動接觸的那部分。通過這樣處理,使得降低由於定影部件的內周面和片材加熱部件的表面之間的滑動而造成的摩擦阻力成為可能。因此,使得縮短經時間的磨損成為可能。結果,當與現有技術中的定影裝置相比時,使得提供具有更高耐用性的定影裝置成為可能。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一種成像設備包括上述的定影裝置。通過以這樣的方式構造,當與現有技術中的定影裝置相比時,由於定影裝置的尺寸可能減小,因此可以降低整個成像設備的能量消耗,並且縮短預熱時間。結果,使得提供具有高使用性的成像設備成為可能。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使得減小定影裝置和成像設備的尺寸和能量消耗成為可能。為了完整和清楚的公開,儘管本發明已關於特定的實施例進行了描述,但附加的權利要求並不局限於此,而是被理解為涵蓋完全落入在此陳述的基本教導中的可以由本領域技術人員作出的所有的修改和可替換的構造。
權利要求
1.一種定影裝置,包括定影部件,其由柔性材料形成,製成環形帶的樣式,並且被配置成旋轉; 加壓部件,其被布置在定影部件的外周側上,並且被配置成按壓該定影部件; 接觸部件,其被布置在定影部件的內周側上,並且被配置成在定影部件被加壓部件按壓時經該定影部件與加壓部件相接觸;保持部件,其被布置在定影部件的內周側上,並且被配置成在加壓部件的按壓方向上保持該接觸部件;加熱單元,其被配置成加熱該定影部件;以及形狀保持單元,其被布置在定影部件的各個端部,並且被配置成通過與定影部件的內周面直接或間接滑動接觸,來保持定影部件的形狀,其中,當第一中心軸線是穿過加壓部件的中心軸線、且在正交於穿過定影裝置的記錄介質的記錄介質供給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線;第二中心軸線是穿過形狀保持單元的弧形軸線、且在正交於所述供給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線時,該加熱單元被布置成在供給方向上第一中心軸線的上遊側,並且該保持部件被布置成在供給方向上第二中心軸線的下遊側。
2.根據權利要求1的定影裝置,其中,該加熱單元是輻射熱的滷素加熱器。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的定影裝置,還包括旋轉支承部件,其被布置在定影部件的內周側上,具有管型形狀,並且被配置成支承定影部件的旋轉。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的定影裝置,其中,定影部件內周面的顏色基本上是黑色。
5.根據權利要求1的定影裝置,其中,該加熱單元包括片材加熱元件,其為片材型熱生成部件,並且被配置成與定影部件滑動接觸, 加壓支承部件,其被配置成將該片材加熱元件壓向定影部件,以及偏壓部件,其被配置偏壓該加壓支承部件,使得該片材加熱元件能夠與定影部件緊密接觸。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的定影裝置,其中,該加熱單元包括中心部分加熱單元,其被配置成加熱在定影部件的軸向上的該定影部件的中心部分, 端部加熱單元,其被配置成加熱在軸向上的定影部件的各個端部, 中心部分溫度探測單元,其被配置成探測中心部分加熱單元的溫度,以及端部溫度探測單元,其被配置成探測各個端部加熱單元的溫度,並且其中,中心部分溫度探測單元和端部溫度探測單元分別被布置在與中心部分加熱單元和端部加熱單元產生熱量最大的位置相對應的位置處。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的定影裝置,其中,塗層被施加在定影部件的多個部分上,這些部分是定影部件與形狀保持單元滑動接觸的部分。
8.根據權利要求5的定影裝置,其中,塗層被施加到定影部件的一個部分上,該部分是定影部件與片材加熱元件滑動接觸的部分。
9.一種成像設備,包括根據權利要求1或2的定影裝置。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定影裝置和成像設備,該定影裝置包括形成為環形帶樣式的旋轉定影部件;按壓定影部件的加壓部件;與該加壓部件相接觸的接觸部件;在加壓部件的按壓方向上保持該接觸部件的保持部件;加熱該定影部件的加熱單元;以及保持定影部件的形狀的形狀保持單元。此外,該加熱單元被布置在穿過加壓部件中心的水平線的上遊側,並且保持部件被布置在穿過形狀保持單元的弧形軸的水平線的下遊側。
文檔編號G03G15/20GK102540838SQ20111045973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9日 優先權日2010年11月12日
發明者下川俊彥, 今田高廣, 吉川政昭, 吉永洋, 吉浦有信, 後藤創, 山口嘉紀, 巖谷直毅, 德田哲生, 池淵豐, 瀬下卓彌, 石井賢治, 荒井裕司, 藤本一平, 高木啟正 申請人:株式會社理光

同类文章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包括敞開式箱體和前攝影蓋,在箱體頂部設有移動式光源盒,在箱體底部設有LED脫影板,LED脫影板放置在底板上;移動式光源盒包括上蓋,上蓋內設有光源,上蓋部設有磨沙透光片,磨沙透光片將光源封閉在上蓋內;所述LED脫影

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背景技術:在寬帶碼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統頻分復用(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模式下,為了進行異頻硬切換、FDD到時分復用(TDD,Ti

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檯曆,尤其涉及一種既顯示月曆、又能插入照片的個性化檯曆,屬於生活文化藝術用品領域。背景技術::公知的立式檯曆每頁皆由月曆和畫面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都是事先印刷好,固定而不能更換的。畫面或為風景,或為模特、明星。功能單一局限性較大。特別是畫

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視頻信號處理領域,特別是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背景技術: Mpeg標準是由運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MPEG)開發的用於視頻和音頻壓縮的一系列演進的標準。按照Mpeg標準,視頻圖像壓縮編碼後包

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背景技術:熱塑性複合材料與傳統熱固性複合材料相比其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衝擊性能,此外其還具有可回收利用等優點。熱塑性塑料在液態時流動能力差,使得其與纖維結合浸潤困難。環狀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是一種環狀預聚物,該材料力學性能差不適合做纖

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一種PE滾塑儲槽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E滾塑儲槽,主要用於化工、染料、醫藥、農藥、冶金、稀土、機械、電子、電力、環保、紡織、釀造、釀造、食品、給水、排水等行業儲存液體使用。二、 背景技術 目前,化工液體耐腐蝕貯運設備,普遍使用傳統的玻璃鋼容

釘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釘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釘,尤其涉及一種可提供方便拔除的鐵(鋼)釘。背景技術:考慮到廢木材回收後再加工利用作業的方便性與安全性,根據環保規定,廢木材的回收是必須將釘於廢木材上的鐵(鋼)釘拔除。如圖1、圖2所示,目前用以釘入木材的鐵(鋼)釘10主要是在一釘體11的一端形成一尖

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ー種直流氧噴裝置。背景技術:臨床上的放療過程極易造成患者的局部皮膚損傷和炎症,被稱為「放射性皮炎」。目前對於放射性皮炎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塗抹藥膏,而放射性皮炎患者多伴有局部疼痛,對於止痛,多是通過ロ服或靜脈注射進行止痛治療

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屬於機械領域。背景技術::閥門作為流體控制裝置應用廣泛,手輪傳動的閥門使用比例佔90%以上。國家標準中提及手輪所起作用為傳動功能,不作為閥門的運輸、起吊裝置,不承受軸向力。現有閥門

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背景技術:1-本發明所屬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其中的管狀容器被放在循環於配送鏈上的文檔匣或託架裝置中。本發明特別適用於,然而並非僅僅專用於,對引入自動分析系統的血液樣本試管之類的自動識別。本發明還涉及專為實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