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組合物及其在製備rxr受體轉錄抑制劑中的應用的製作方法
2023-05-15 18:08:31 3
專利名稱:一種組合物及其在製備rxr受體轉錄抑制劑中的應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醫藥品和食品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組合物及其在製備RXR受體轉錄抑 製劑中的應用。
背景技術:
核受體是真核細胞轉錄因子家族中最大的成員,通過調節靶基因的表達幾乎參與 調節細胞所有的生理過程,包括生長、增殖、分化、代謝、凋亡、免疫等。所有的核受體都包括 三個區長度變化的N端區,高度保守的DNA結合區(DBD)和配體結合區(LBD),其中LBD對 於核受體二聚體化及核受體與輔活化子或輔抑制子的結合都是必須的。類固醇激素,視黃 醇,甲狀腺激素和維他命D等激素類配體使核受體的配體結合區(LBD)的構象發生改變而 影響核受體的二聚體化,二聚體化是核受體活化、進行有效的DNA結合和轉錄調節的重要 基礎;輔活化子和核受體結合後使其構象變得更易於與DNA結合,輔抑制子則作用相反。由於核受體調控細胞的眾多功能,其表達或調控異常與人類許多疾病如心血管疾 病、癌症、糖尿病等密切相關,而核受體經相應配體或小分子化合物誘導後可調控特定靶基 因的轉錄活性而產生不同的生物學效應,因此核受體是令人吸引的藥物篩選的分子靶點。在150多個核受體家族成員中,視黃醇X受體(RXR)在結構和功能上都很獨特。 在哺乳動物和其它生物中存在兩種類型的視黃醇受體,分別命名為視黃酸受體(RAR)和視 黃醇X受體(RXR),均包括α,β,γ三種亞型。作為轉錄因子,RAR和RXR在細胞核中通 過形成RXR/RAR異源二聚體及RXR/RXR同源二聚體和DNA反應元件(REs)結合,在胚胎髮 生,細胞增殖、分化、凋亡中發揮重要作用。與RARs只能與RXRs發生二聚體化不同,RXRs能 和類固醇激素受體超家族中的許多成員發生二聚體化,包括過氧化物酶體增生物激活受體 (PPAR),甲狀腺激素受體(TR),維他命D受體(VDR)和幾種孤兒受體,如肝X受體(LXR),胚 胎X受體(PXR),持續激活受體(CAR)和TR3/Nur77/NGFI-B等。因此,RXRs通過形成異源 二聚體與靶基因結合在調控大量核激素信號途徑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現在被人們接受的是視黃醇類化合物或含有視黃醇類活性物質的化合物組合可 用於治療許多疾病或緩減病理症狀。視黃醇類化合物用以治療凋亡失常或代謝紊亂的疾 病有II型糖尿病,高脂質血症和動脈硬化症等;用以預防和治療的癌症有乳腺癌,皮膚癌, 前列腺癌,宮頸癌,子宮癌,結腸癌,膀胱癌,食道癌,胃癌,肺癌,喉癌,口腔癌,白血病,淋巴 瘤,卡波西肉瘤等。由於選擇性作用於RXR信號傳導通路的RXR配體化合物,在降低由於與其他受體 相互作用引起的毒副作用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因此RXR可能是篩選抗腫瘤藥物的一個理想 的分子靶點,發現並發展具有選擇性調控RXR途徑的化合物或有此先進治療特點的藥物組 合具有現實的意義。近年來RXR選擇性激動劑受到了普遍關注,如Targretin (SRl 1247), LG100298,11246 等。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和缺點,本發明的首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包含 了雙苯吡酮類化合物的組合物。本發明的又一目的在於提供上述組合物作為製備RXR受體轉錄抑制劑的用途。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一種組合物,該組合物包括具有如式(I)
所述結構的雙苯吡酮類化合物 其中R1為0H,R2為H、取代基團G或取代基團I,R3為Η、0Η或0CH3,R4為H、0H、0CH3、 取代基團I、取代基團J、取代基團K或取代基團L,且在R2和R3間連接取代基團C、取代基團 D或取代基團E,R3和R4間連接取代基團A、取代基團B或取代基團F,R5為H、0H、0CH3或取代 基團K,R6為H或0H,R7為H、OH或OCH3, R8為H、OCH3、取代基團H或取代基團I, 所述雙苯吡酮類化合物含有1,5-二羥基-4' ,4' - 二甲基-6'-羥基, 5' -二氫吡喃[2',3' :3,4]_雙苯吡酮(CC-1,如式1所示)、1,6_ 二羥基-5-甲氧 基-4' ,4' - 二甲基-4,5-二氫吡喃-6'-酮-[2' ,3' :3,4]-雙苯吡酮(CC-2,如式 2所示)、1,3,7_三羥基-2-(3-甲基丁基-2-烯)-4-(7_甲氧基-3,7- 二甲基辛基_2, 5_ 二烯)_雙苯吡酮(CC-3,如式3所示)、1,7_ 二羥基-4-(3,7-二甲基辛基-2,6-二 烯)-5' _(1-羥基-1-甲基乙基)-4',5' -二氫呋喃[2『,3' :3,2]_雙苯吡酮(CC-4,如 式4所示)、黃牛木酮A (CC-5,如式5所示)、1,6,7-三羥基-2- (3-甲基丁基-2-烯)-3-甲 氧基-8-(3-羥基-3-甲氧基丁基)_雙苯吡酮(CF-1,如式6所示)和1,3,6,7_四羥 基-2-(3-甲基丁基-2-烯)-4- (-3,7- 二甲基辛基-2,6- 二烯)-雙苯吡酮(CF-2,如式7 所示)中的一種以上。 所述雙苯吡酮類化合物的製備方法按以下操作步驟將藤黃科黃牛木屬植物黃牛 木(Cratoxylum cochinchinense)或紅芽木(Cratoxylum formosum subsp. pruniflorum) 的乾燥莖粉碎成粗粉,浸入提取溶劑中冷提或在提取溶劑中加熱回流提取,過濾或離心除 去不溶物,再對所得提取溶液進行減壓濃縮,分離得到如式(I)所述結構的雙苯吡酮類化 合物。所述提取溶劑為體積分數為60%乙醇;所述提取方法為回流提取,所述提取時間 為6小時;所述分離是採用層析分離法和/或萃取法進行分離。所述組合物中雙苯吡酮類化合物的質量百分含量為3. 3-16. 7%。上述的組合物在製備RXR受體轉錄抑制劑中的應用。上述的組合物作為RXR受體轉錄抑制劑應用於製備預防或治療心血管疾病、癌症 或糖尿病的食品或醫藥品。所述抑制RXR受體轉錄抑制劑和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混合製成散劑、片劑、膠囊 齊 、丸劑、栓劑、滴丸劑、腸溶劑、注射劑、糖漿劑、乳劑、混懸劑、酊劑、膏劑或噴霧劑。本發明相對現有技術,具有如下的優點及有益效果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包含了雙 苯吡酮類化合物的組合物,該組合物具有RXR受體轉錄抑制作用,可作為RXR受體轉錄的抑 製劑,並可用於製備預防或治療心血管疾病、癌症或糖尿病的食品或醫藥品,或將上述組合 物與其他確有相關用途的化合物、提取物混合,用於製備預防或治療心血管疾病、癌症或糖 尿病的食品或醫藥品。
圖1是化合物CC-I和CC-6 CC-11 (10 μ Μ)的RXR α的轉錄活性圖。圖2是化合物CC-2 CC-5 (10 μ Μ)的RXR α的轉錄活性圖。圖3是化合物CF-I,CF-4, CF-5和CF-8 CF-10 (10 μ Μ)的RXR α的轉錄活性圖。
圖 4 是化合物 CF-2,CF-3, CF-6,CF-7,CF-Il 和 CF-12 (10 μ Μ)的 RXR α的轉錄活性圖。圖5是化合物CC-I和CC-6(l,5,20y Μ)的RXRa的轉錄活性圖。圖6是化合物0>2(1,5,2(^10的RXR α的轉錄活性圖。圖7是化合物CF-5 (10,20,40 μ Μ)的RXR α的轉錄活性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的描述,但本發明實施方式不 限於此。實施例1 從黃牛木中提取分離雙苯吡酮類化合物藤黃科黃牛木屬植物黃牛木(Cratoxylum cochinchinense)的乾燥莖(6Kg),用 60% (V/V)乙醇-水加熱回流提取,濃縮提取物,分別採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進行等體積 萃取3次,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即黃牛木總雙苯吡酮部位(CC,142. 5g)經矽膠柱色譜,環 己烷-丙酮(98 2 0 100)梯度洗脫,得到10個子餾分(Fr. 1 Fr. 10)。從子餾 分 Fr. 2(95 5 洗脫部分,1. 9g),Fr. 6 (85 15 洗脫部分,6. 6g),Fr. 7 (8 2 洗脫部分, 11. 2g)中分別析出結晶,過濾後,在環己烷-丙酮中經過重結晶得到化合物CC-10(187mg), CC-I (95. 2mg)和 CC-7 (9. 2mg)。子餾分 Fr. 4(9 1 洗脫部分,17. 5g),Fr. 5 (85 15 洗 脫部分,9. 6g)和Fr. 6中的不溶物在甲醇中重結晶得到化合物CC-8(210mg),CC-9 (830mg) 和CC-6(145mg)。子餾分Fr. 5經矽膠柱中低壓色譜,環己烷-乙酸乙酯(5 1)洗脫,再 經環己烷-乙酸乙酯溶液中重結晶得到化合物CC-2(26mg)。子餾分Fr. 3(9 1洗脫部 分,14. 7g)經矽膠中低壓柱色譜,環己烷-丙酮(9 1-7 1)梯度洗脫得到9個子餾分 (Fr. 3-1 Fr. 3-9)。子餾分Fr. 3-6 (9 1洗脫部分,1. 29g)中析出結晶,在氯仿-甲醇溶 液中重結晶得到化合物⑶^?!!^,子餾分?!「^-了口 1洗脫部分,630mg)中析出結晶,過 濾後得到化合物CC-4 (67mg),濾液經S印hadex LH-20柱色譜,氯仿-甲醇(1 1)洗脫,再 經矽膠中低壓柱色譜,環己烷-丙酮洗脫,及HPLC純化,甲醇-水(85 15)洗脫,得到化 合物 CC-Il (8. Img)。子餾分 Fr. 3-9 (7 1 洗脫部分,534mg)經 Sephadex LH-20 柱色譜, 氯仿-甲醇(1 1)洗脫,再經ODS柱色譜,甲醇-水梯度洗脫,得到化合物CC-3 (6. 3mg)。 通過理化常數和現代波譜學手段(MS、NMR),結合文獻相關數據,鑑定了它們的結構,如下圖 所示 注有*者為新化合物。化合物CC-1,黃色粉末,-1.2 (c 0.414,acetone)。UV(CH3OH) Amax (log ε ) 366 (3. 45),317 (4. 07),247 (4. 39),204 (4. 19)。IR (KBr) vmax :3422cm_1 提示結構中有羥基存 在,1651CHT1提示結構中有羰基存在。ESI-MS(negative)給出m/z 327[M_H]_,推出化合物 分子量為328。HR-TOF-MS給出m/z 351. 0868 ([M+Na]+,計算值為351. 0845),確定化合物 分子式為C18H16O6,計算其不飽和度為11。1H-WrGOOMHz, in acetone_d6)顯示14個氫信號,結合HSQC圖譜,確認其中1個 締合酚羥基氫信號δ η 12. 94 (1Η,s),4個芳香氫信號[δ Η 7. 66 (1Η,dd,J = 7. 9,1. 1Hz), 7. 38 (1H,dd,J = 7.9,1. 1Hz),7. 25(lH,t,J = 7. 9Hz),6. 16 (1H,s) ],1 個連兩個氧的次甲 基氫信號[δΗ 5. 53 (1Η, dd, J = 8·0,2·0Ηζ)],1 組亞甲基氫信號[δΗ 2·01(1Η,dd, J = 13. 6,2. OHz),1. 92 (1H, dd, J = 13. 6,2. OHz) ],2 組甲基氫信號[δ H 1. 73 (3H, s),1. 62 (3H, s)]。13C-WR(1 OOMHz,in acetone_d6)圖譜共顯示 18 根譜線,結合 DEPT135 和 HSQC 圖譜 可知包括1個羰基碳信號(δ c 182. 0),8個Sp2雜化季碳信號(δ c 162. 0,161. 5,156. 6, 147. 3,146. 2,122. 2,110. 5,105. 0),其中 4 個為連氧季碳,4 個 sp2 雜化叔碳(δ c 124. 8, 120. 8,116. 0,100. 0),1個連兩個氧的叔碳信號(δ c 93. 9),1個亞甲基碳信號(δ c 46. 7), 1個季碳信號(δ c 32. 7),2個甲基碳信號(δ c 29. 0,28. 9)。綜合1H-NMRj3C-NMR數據、分 子式和不飽和度,可以推測該化合物為雙苯吡酮類化合物,結構中含有三個羥基。1H-NMR圖譜中,δΗ 12. 94 (1Η,s),提示結構中有一個締合酚羥基,δΗ 7. 66 (1Η, dd,J = 7. 9,1. 1Hz),7. 38 (1H, dd,J = 7. 9,1. 1Hz),7. 25 (1H, t, J = 7. 9Hz),表明結構 中的一個苯環具有連三氫結構;1H和13C-NMR圖譜中兩個甲基信號[δΗ 1.73(3H,s),1·62(3Η,s),5C 29. 0,28. 9],一個季碳信號(δ。32. 7),一個亞甲基信號[δ Η 2·01(1Η, dd, J= 13. 6,2.0Hz),1.92 (1H,dd, J= 13. 6,2.0Hz),δ c 46. 7]和一個連兩個氧的次甲 基信號[δ η 5. 53 (1Η,dd, J = 8.0, 2. OHz),δ c 93. 9]結合一個剩餘的不飽和度可知結構 中存在一個4' ,4' - 二甲基-6'-羥基-4' ,5' - 二氫吡喃環。由HMBC譜中兩組甲基 氫信號δ1.73(Η-7)和δ1.62(Η-8)都與C_4( δ 110. 5)相關,連兩個氧的次甲基氫信號 δ 5. 53 (Η-6)與C-3(S161.5)相關,可以確定二氫吡喃環併合在雙苯吡酮母核的C_3和 C-4 上。由 HMBC 譜中締合羥基氫信號 δ 12. 94 (I-OH)與 C-1 ( δ 162. 0),C-2 ( δ 100. 0)和 C-9a(5 105. 0)相關,可以確定其連接在C-I上。由下列HMBC相關δ H6. 16/C-l (162. 0), C-3 (161. 5) , C-4(110. 5) , C-9a(105. 0) , 7. 38/C-8 (116. 0) , C-10a(146. 2) , 7. 25/ C-8a(122. 2),C-IOa(146. 2)和 7. 66/C_6(120. 8),C_9(182. 0),C-IOa(146. 2)可以推斷出 四個芳香氫分別位於C-2,C-6,C-7和C-8上。另有一個連氧碳δ 147. 3(C-5)根據分子式 應為羥基取代。綜合HSQC和HMBC圖譜,對該化合物的全部碳信號和氫信號進行了歸屬(表1)。經SciFinder網絡檢索,未發現相關報導,表明這是一個新的的雙苯吡酮類化合 物,命名為1,5_ 二羥基-4' ,4' - 二甲基-6'-羥基-4' ,5' -二氫吡喃[2' ,3' :3, 4]_雙苯吡酮,其結構式如下 化合物CC-2,淡黃色粉末,異羥肟酸鐵反應呈陽性,提示結構中有內酯環。 [α]η = +16.2 (c = 0. 359,acetone)。UV(CH3OH) λ max(log ε ) :350 (3. 76),313 (4. 05), 246 (4. 46),206 (4. 20)。IR(KBr) vmax :3398cm"1 提示結構中有羥基存在,1778cm"1 提示結 構中有羰基存在。ESI-MS(positive)給出 m/z 379[M+Na]ESI-MS(negative)給出 m/z 355[Μ-ΗΓ,推出化合物分子量為356。HR-TOF-MS給出m/z 379. 0811 ([M+Na]+,計算值為 379. 0794),確定化合物分子式為C19H16O7,計算其不飽和度為12。1H-WrGOOMHz, in acetone_d6)顯示15個氫信號,結合HSQC圖譜,確認其中1個 酚羥基氫信號 δ 13. 25 (1Η,s),3 個芳香氫信號[δ 7. 84 (1Η,d,J = 8. 7Hz),7. 07 (1H,d,J =8. 7Hz),6· 39(lH,s)],l 組亞甲基氫信號[δ 2. 83 (2Η,s) ],2 組甲基氫信號[δ 1·69(6Η, s) ],1 組甲氧基氫信號[5 4.01 (3Η,s) ]。13C-WR (100MHz,in acetone_d6)圖譜共顯示 18 根 譜線,其中一條從高度可知為兩個碳信號的重疊,結合DEPT135和HSQC圖譜可知包括2個 羰基碳信號(δ 182. 0,166. 9),9 個 sp2 雜化季碳季碳信號(δ 162. 8,158. 1,157. 9,155. 4, 151.8,135. 9,114. 7,110. 8,106. 3),其中 6 個為連氧季碳,3 個 sp2 雜化叔碳(δ 122.3, 115.3,100.2),1個亞甲基碳信號(δ45.0),1個季碳信號(δ 34. 7),2個甲基碳信號 [S28.0(CX2)],1個甲氧基碳信號(δ 61. 9)。綜合1H-NMR、13C-NMR數據、分子式和不飽和 度,可以推測該化合物為雙苯吡酮類化合物,結構中含有兩個羥基,一個甲氧基。1H-NMR圖譜中,δ 13. 25 (1Η,s),提示結構中有一個締合酚羥基,δ 7. 84 (1Η,d,J =8. 7Hz),7. 07(lH,d,J = 8. 7Hz),表明結構中的一個苯環存在一對鄰位偶合的質子;1H和13C-NMR 圖譜中兩個甲基信號[δΗ 1.69(6H,s),5C 28. O (2C)],一個季碳信號(δ c 34. 7), 一個亞甲基信號[δΗ 2. 83 (2Η, s),δε 45. 0]和一個內脂羰基(Sc 198. 8)結合一個剩餘 的不飽和度可知結構中存在一個4',4' - 二甲基-4,5-二氫吡喃-6'-酮環。由HMBC 譜中兩組甲基氫信號5 1.69(H-7' and H-8')都與C_4(110.8)相關,可以確定二氫吡喃 酮環併合在雙苯吡酮母核的C-3和C-4上。由HMBC譜中締合羥基氫信號δ13.25(1-ΟΗ) 與C-I (162. 8),C-2 (100. 2)和C_9a(106. 3)相關,可以確定其連接在C-I上。由下列HMBC 相關δ η 4. 01/C-5 (135. 9),6. 39/C-1 (162. 8),C-3 (158. 1),C-4 (155. 4),C_9a (106. 3), 7. 07/C-5(135. 9),C_8a(114. 7)和 7. 84/C_6(157. 9),C_9 (181. 6) C-IOa (151. 8)可以推斷 出一個甲氧基連接在C-5上,三個芳香氫分別位於C-2,C-7和C-8上。另有一個連氧碳 δ 157. 9 (C-6)根據分子式應為羥基取代。綜合HSQC和HMBC圖譜,對該化合物的全部碳信 號和氫信號進行了歸屬(表1)。經SciFinder網絡檢索,未發現相關報導,表明這是一個新 的的雙苯吡酮類化合物,命名為1,6_ 二羥基-5-甲氧基-4',4' - 二甲基-4,5-二氫吡 喃-6'-酮-[2',3' :3,4]_雙苯吡酮,其結構式如下 表1 匪R data of CC-Iand CC-2 (400MHz for 1H 匪R,in acetone_d6). 化合物CC-3,褐色粉末,[α]ο +14.4 (c 0. 382,acetone)。UV(CH3OH) λ max(log ε ) 377(3. 64),318 (4. 00),257 (4. 36),232 (4. 37),203 (4. 41)。IR(KBr)Vmax 3419cm-1 提示結構 中有羥基存在,1646CHT1提示結構中有羰基存在。ESI-MS(positive)給出m/z 501[M+Na]+, ESI-MS(negative)給出 m/z 477[Μ-ΗΓ,推出化合物分子量為 478。HR-TOF-MS 給出 m/z 501. 2260([M+Na]+,計算值為501. 2253),確定化合物分子式為C29H34O6,計算其不飽和度為 13。1H-NMR (400MHz,in DMS0_d6)顯示32個氫信號,結合HSQC圖譜,確認其中含 1個締合酚羥基氫信號5 13. 15 (1H, s),3個芳香氫信號[δ 7. 40 (1H,d,J = 3.0Hz), 7. 39 (1H, d, J = 9. 0Hz),7. 26 (1H, dd,J = 9· 0,3. OHz) ],2 個烯次甲基氫信號[δ 5. 22 (1Η, brt, J = 7. 1Hz),δ 5. 15 (1Η,brt, J = 6. 9Hz) ],2 個反式烯氫信號[δ 5. 43 (1Η,dt,J =15. 7,6. 5Hz),δ 5. 32 (1Η,d,J = 15. 7Hz) ],3 組亞甲基氫信號[δ 3. 49 (2Η,d,J = 7. 1Hz) ,3. 31 (2H, d, J = 6. 9Hz),2. 64 (2H, d, J = 6. 5Hz) ],5 組甲基氫信號[δ 1. 83 (3Η, s),δ 1. 73 (3Η,s),δ 1. 62 (3Η,s),1. 08 (6H,s) ],1 組甲氧基氫信號[δ 2. 91 (3Η,s)]。 13C-NMR(100MHz, in DMS0_d6)圖譜共顯示28根譜線,其中一條從高度可知為兩個碳信號的 重疊,結合DEPT135和HSQC圖譜可知包括1個羰基碳信號(δ 179. 6),11個sp2雜化季碳 信號(δ 161. 7,157. 4,153. 6,152. 6,148. 9,133. 0,130. 4,120. 1,110. 2,105. 8,101. 6),其 中 5 個為連氧季碳,7 個 sp2 雜化叔碳信號(δ 136. 6,127. 5,124. 1,123. 2,122. 6,118. 7, 107. 9),1個連氧季碳信號(δ 74.0), 3個亞甲基碳信號(δ 41. 8,21. 6,21. 3),5個甲基碳信 號(δ 25. 6,25. 6,25. 5,17. 7,16. 1),1 個甲氧基碳信號(δ 49. 3)。綜合1H-NMR、13C-NMR 數 據、分子式和不飽和度,可以推測該化合物為雙苯吡酮類化合物,結構中含有三個羥基。1H-匪R圖譜中在δ 13. 15(lH,s,1-0H)處存在一個締合羥基信號。在δ 7. 39 (1Η, d, J = 9. 0Hz, H-5),7. 26 (1H, dd, J = 9. 0,3. OHz, H-6)和 7. 40 (1H, d, J = 3. OHz, H-8) 處三個芳香質子信號表明結構中的一個苯環具有ABX偶合系統。HMBC譜中S7.39/C-7, C-8a, 7. 26/C-7, C_8,C-IOa, 7. 41/C-6,C_7,C_9,C_8a,C-IOa 的相關證明了它們應歸 屬為 H-5,H-6 禾口 H-8。1H 禾口 13C-NMR 圖譜中 δ H3. 31 (2H, d, H-I 『 )/ δ c 21. 3(C-1 『), 5. 15 (1H, brt, H-2 ' )/122. 6(C-2 ' ), 1. 62 (3H, s, H-4 ' )/25. 5(C-4 ' ), 1. 73 (3H, s, H-5' )/17.7(C-5' ),5C 130.4(C-3')的信號表明結構中存在一個異戊烯基,並 根據HMBC譜中H-I 『與C-l,C-2和C-3相關推斷其連接在C-2上。1H和13C-NMR圖譜 中 δ η 3. 49(2H,d,H-I 〃 )/ δ c 21. 6 (C-l 「 ),5. 22 (1H,brt,H_2 「 )/123. 2 (C-2 "), 2. 64 (2H, d, H-4 「 )/41.8(C_4 「 ),5. 43 (2H,dt,H_5 「 )/127.5(C_5 「 ), 5. 32 (1H, d,H-6 「 )/136. 6(C-6 「 ),1. 08 (3H,s,H_8 「 )/25. 6 (C-8 「 ),1.83(3H,s, H-9〃)/16.1(C-9〃),1. 08(3H,s,H-10〃 )/25. 6 (C-10" ),δ H 2. 91 (3H,s,7〃 -OCH3),δ c 133. 0 (C-3 〃),74. 0(C-7〃).,49. 3(7〃 -OCH3)表明結構中存在一個 7-甲氧基-3,7-二 甲基辛-2,5-二烯基取代基。並根據HMBC譜中H-I 「與C_3,C-4和C_4a相關推斷其連接 在C-4上。根據化學位移值和分子式C-7 (153. 6)處應該連接一個羥基。綜合HSQC和HMBC圖譜,對該化合物的全部碳信號和氫信號進行了歸屬。經SciFinder網絡檢索,未發現相關報導,表明這是一個新的的雙苯吡酮類化合物,命名為1, 3,7-三羥基-2- (3-甲基丁基-2-烯)-4- (7-甲氧基-3,7- 二甲基辛基-2,5- 二烯)-雙苯 吡酮,1H-NMR和13C-NMR數據見表2,其結構式如下 化合物CC-4,黃色粉末,+9.0 (c 0.568,acetone)。UV(CH3OH) Amax (log ε ) 378 (3. 68),323 (4. 08),266 (4. 40),241 (4. 36),231 (4. 39),204(4. 38) ; IR (KBr) Vmax 3283CHT1提示結構中有羥基存在,1668CHT1提示結構中有羰基存在。ESI-MS(positive)、 給出 m/z487[M+Na]+, ESI-MS (negative)給出 m/z 463[Μ_ΗΓ,推出化合物分子量為 464。HR-TOF-MS給出m/z 487. 2083 ([M+Na]+,計算值為487. 2097),確定化合物分子式為 C28H32O6,計算其不飽和度為13。1H-NMR(400MHz, in DMS0_d6)顯示32個氫信號,結合HSQC圖譜,確認其中含1 個締合合酚羥基氫信號S 12. 96 (1H,s),1個酚羥基氫信號δ 9. 91 (1Η,s),1個羥基氫信 號 δ 4. 68 (1Η, s),3 個芳香氫信號[δ 7. 38 (1Η, d, J = 9. OHz),7. 38 (1H, d, J = 3. OHz), 7. 25 (1H, dd,J = 9. 0,3. OHz) ],2 個烯次甲基氫信號[δ 5. 20 (1Η, brt),δ 4. 94 (1Η, brt)], 1個連氧次甲基氫信號[δ 4. 70 (1Η, m)],4組亞甲基氫信號[5 3. 30 (2H, m),3. 07 (2H,m), 1. 95 (2H, m),1. 89 (2H, m) ],5 組甲基氫信號[δ 1. 77 (3Η, s),δ 1. 46 (3Η, s),δ 1. 43 (3Η, s), 1. 17 (3H, s),δ 1. 10 (3Η, s) ]。13C-WR(100MHz,in DMS0_d6)圖譜共顯示 28 根譜線, 結合DEPT135和HSQC圖譜可知包括1個羰基碳信號(δ 179. 9),11個sp2雜化季碳信號 (δ 165. 4,154. 7,154. 2,153. 8,148. 9,134. 6,130. 5,120. 0,107. 1,102. 7,101. 1),其中 5 個為連氧季碳,5個sp2雜化叔碳信號(δ 124. 2,123. 9,121. 5,118. 7,107. 8),1個連氧季碳 信號(δ 70. 1),1個連氧叔碳信號(δ91· 1),4個亞甲基碳信號(δ 38. 9,26. 2,25. 9,21. 4) 5 個甲基碳信號(δ 26. 1,25. 2,24.0,17. 3,15. 8)。綜合1H-NMR、13C-NMR數據、分子式和不飽 和度,可以推測該化合物為雙苯吡酮類化合物,結構中含有三個羥基。1H-WR圖譜中在δ 12. 96 (1Η,s,1-0H)處存在一個締合羥基信號,δ 9. 91 (1Η,s, 7-0H)處存在一個游離酚羥基信號,HMBC譜中S9.91/C-6,C-7,C-8的相關證明了它連接在 C-7 上。在 δ 7. 38 (1Η, d, J = 9. 0Hz,H-5),7. 25 (1H, dd, J = 9. 0,3. 0Hz,H-6)和 7. 38 (1H, d,J = 3. OHz, Η-8)處三個芳香質子信號表明結構中的一個苯環具有ABX偶合系統。HMBC 譜中 δ 7. 38/C-6, C-7, C_8a,C_10a,7. 25/C-7,C_8,C-IOa, 7. 38/C-6,C-7, C_9,C_8a,C-IOa 的相關證明了它們應歸屬為H-5,H-6和H-8。1H和13C-NMR圖譜中δΗ 3. 07 (2H,m,H_4' )/ δ c26. 2 (C-4 『 ),4· 70(1H,m,H-5' )/91.1(C_5' ),1. 17 (3H,s,H_7 ' )/26.1(C-7'), 1. 10 (3H, s, H-8' )/24. 0(C-8' ),δ c 70. 1 (C_6' ),δ H 4. 68 (1H,s,6' _0H)表明結構中存在一個五碳單元。HMBC譜中可見下列相關H-4' /C-2,C-6',H_5' /C-3, H-7' / C-5',C-6',C-8',H-8' /C-5',C_6',C_7'和 6' -OH/C-6'由此可推斷出這個五碳 單元是一個連接著1-羥基-1-甲基乙基取代基的二氫呋喃環片段,二氫呋喃環連接在雙苯 吡酮母核的C-2和C-3上,1-羥基-1-甲基乙基連接在二氫吡喃環的C-2'上。1H和13C-NMR 圖譜中 δΗ 3. 30(2H,m,H-l〃 ) / δ c 21. 4 (C_l 「 ), 5. 20(lH,br t,H_2" )/121. 5 (C-2"), 1. 89(2H,m,H-4 「 ) /38. 9 (C-4 「 ),1. 95 (2H,m,H_5 「 )/25. 9(C-5 「 ) ,4. 94 (1H, br t, H-6 「 )/123. 9(C-6 「 ),1. 46 (3H,s,H_8 「 )/25. 2(C-8 「 ),1.77(3H,s, H-9 「 )/15. 8(C-9 「 ),1. 43(3H,s,H-IO 「 )/17.3(C_10 「 ),δ c 134. 6 (C-3 「), 130.5(C-7")表明結構中存在一個3,7-二甲基辛-2,6-二烯基取代基。並根據HMBC譜 中H-I 「與C-3,C-4和C-4a相關推斷其連接在C-4上。綜合HSQC和HMBC圖譜,對該化 合物的全部碳信號和氫信號進行了歸屬。經SciFinder網絡檢索,未發現相關報導,表明 這是一個新的的雙苯吡酮類化合物,命名為1,7_ 二羥基-4-(3,7- 二甲基辛基-2,6- 二 烯)-5' -(1-羥基-1-甲基乙基)_4',5' -二氫呋喃[2',3' :3,2]-雙苯吡酮,1H-NMR 和13C-NMR數據見表2,其結構式如下 表2.匪R data of CC_3and CC-4 (400MHz for 1H 匪R,in DMS0_d6) 化合物CC-5,淡黃色粉末,[aB6 +7.0 (c 0. 200,acetone)。UV (CH3OH) Amax (log ε ) 377(3. 68) ,315 (3. 98) , 286 (4. 33) , 266 (4. 46) ,230(4. 33) ,203(4. 48)。IR(KBr)Vmax 3420CHT1提示結構中有羥基存在,1624CHT1提示結構中有羰基存在。ESI-MS(positive) 給出 m/z 479[M+H]+,ESI-MS(negative)給出 m/z 477[Μ_ΗΓ,推出化合物分子量為 478。HR-TOF-MS給出m/z 501. 1901 ([M+Na]+,計算值為501. 1889),確定化合物分子式為 C28H3tlO7,計算其不飽和度為14。1H-WrGOOMHz, in DMS0-d6)顯示30個氫信號,結合HSQC圖譜,確認其中含1個 締合酚羥基氫信號δ13.32(1Η,s),1個酚羥基氫信號δ10.01(1Η,s),3個芳香氫信號 [δ 7. 45 (1Η, d, J = 9. OHz),7. 39 (1H, d, J = 3. OHz),7. 30 (1H, dd,J = 9. 0,3. OHz) ],2 個 烯次甲基氫信號[δ 5. 19 (1Η,brt), 4. 96 (1H, brt) ],2個連氧次甲基氫信號[5 6. 18 (1H, d, J = 6. IHz),5. 53 (1H,d, J = 6. IHz) ],3 組亞甲基氫信號[δ 3. 35 (2Η,m),1. 97 (2H,m), 1. 91 (2H, m) ],5 組甲基氫信號[δ 1. 79 (3Η, s),1. 48 (3H, s),1. 45 (3H, s),1. 35 (3H, s), 1. 30 (3H, s) ]。13C-WR(100MHz,in DMS0_d6)圖譜共顯示 28 根譜線,結合 DEPT135 和 HSQC 圖譜可知包括1個羰基碳信號(δ 180. 5),11個Sp2雜化季碳信號(δ 165. 3,157. 3,155. 7, 154. 1,149. 0,135. 1,130. 6,119. 8,105. 3,103. 1,101. 2),其中 5 個為連氧季碳,5 個 sp2 雜 化叔碳信號(δ 124. 7,123. 8,121.0,118. 9,107.8),1個連氧季碳信號(δ 85. 1),2個連氧 叔碳信號(S 98. 1,81. 8),3個亞甲基碳信號(δ 38. 9,25. 9,21. 2) 5個甲基碳信號(δ 25. 2, 23. 1,17. 5,17. 3,15. 8)。綜合1H-NMRj3C-NMR數據、分子式和不飽和度,可以推測該化合物 為雙苯吡酮類化合物,結構中含有兩個羥基。1H-WR圖譜中在δ 13. 32 (1Η,s,1-0H)處存在一個締合酚羥基信號,δ 10. 01 (1Η, s, 7-0Η)處存在一個游離酚羥基信號,HMBC譜中δ 10.01/C-6,C~7, C~8的相關證明了它 連接在 C-7 上。在 δ 7. 45 (1Η, d, J = 9. OHz, H-5),7. 30 (1H, dd, J = 9. 0,3. OHz, H-6)和 7. 39 (1H,d,J = 3. 0Hz, H-8)處三個芳香質子信號表明結構中的一個苯環具有ABX偶合系 統。HMBC 譜中 δ 7. 45/C-7, C-8a,C-10a,7. 30/C-8,C-10a,7· 39/C-6,C-7, C-9,C-IOa 的相關證明了它們應歸屬為H-5,H-6和H-8。1H和13C-NMR圖譜中δ H 6. 18 (1H,d,H-4' )/ δ c 81. 8(C-4' ) ,5. 53 (1H, d, H-5' )/98. 1(C_5' ), 1. 35 (3H, s, H-7' )/23.1(C-7'), 1.30(3H, s, H-8' )/17. 5(C-8' ), δ c 85. 1 (C-6 ')表明結構中存在一個五碳單元。 HMBC 譜中可見下列相關H-4' /C-l,C-2,C-3,H-5' /C_3,H_7' /C_5',C_6',C_8' 和H-8' /C-5',C-6',C-7',由此可推斷出這個五碳單元是一個連接著兩個甲基的 五元過氧環併合在二氫呋喃環上的結構片段,二氫呋喃環連接在雙苯吡酮母核的C-2 和C-3上,兩個甲基連接在C-3'上。1H和13C-匪R圖譜中δΗ 3. 35(2H,m,H-l〃 )/5c 21. 2 (C-l 「 ) ,5. 19 (1H, br t,H_2〃 )/121. O (C-2 " ),1. 91 (2H,m,H_4〃)/38.9(C_4〃), 1. 97(2H,m,H-5 「 )/25.9(C_5 「 ), 4. 96 (1H, br t,H_6 「 )/123. 8 (C-6 「), 1. 48 (3H, s, H-8 「 )/25.2(C_8 「 ),1. 79 (3H,s,H_9 「 )/15.8(C_9 「 ),1.45(3H,s, H-IO" )/17.3(C-10〃 ),5C 135. l(C-3" ),130.6(C_7")表明結構中存在一個 3,7-二 甲基辛-2,6- 二烯基取代基。並根據HMBC譜中H-I 「與C_3,C-4和C_4a相關推斷其連 接在C-4上。綜合HSQC和HMBC圖譜,對該化合物的全部碳信號和氫信號進行了歸屬。經 SciFinder網絡檢索,未發現相關報導,表明這是一個新的的雙苯吡酮類化合物,命名為黃 牛木酮A,cracochinchinone A, 1H-NMR和13C-NMR數據見表3,其結構式如下
化合物CC-6,黃色固體。UV λ Ie°H nm 366,322,259,243,203。IR(KBr) vmax3349cm"1提示結構中有羥基存在,1645cm"1提示結構中有羰基存在。ESI-MS(positive) 給出 m/z 465[M+H]+,ESI-MS(negative)給出 m/z 463[Μ-ΗΓ,推出化合物分子量為 464。 結合1H-NMR和13C-NMR數據確定化合物分子式為C28H32O6,計算其不飽和度為13。與文獻 (Phytochemi stry,2006,67,470-474)報導的數據進行比較,基本一致。故該化合物被鑑定 為雀籠木酮B,cochinchinone B。1H-NMR和13C-NMR數據見表3,其結構式如下 表3.匪R data of CC_5and CC-6 (400MHz for 1H WR).
aMeasured in DMS0_d6, bMeasured in acetone_d6.化合物 CC-7,黃色針晶,υνλ =Hnm: 372,320,261,234,203。IR(KBr)Vmax 3119CHT1提示結構中有羥基存在,1618CHT1提示結構中有羰基存在。ESI-MS(positive)給 出 m/z 397[M+Na]+,ESI-MS(negative)給出 m/z395[Μ-ΗΓ,推出化合物分子量為 396。 結合1H-NMR和13C-NMR數據確定化合物分子式為C23H24O6,計算其不飽和度為12。與文獻 (Bioorganic and Medicinal Chemistry,2004,12,1947-1953)報導的數據比較,基本一 致,故該化合物被鑑定為柘木雙苯吡酮E,cudratricusxanthone Ε。1H-NMR和13C-NMR數據
見表4,其結構式如下 化合物CC-8,黃色針晶,UVA nm :383,381,317,267,235,202。IR(KBr)Vmax 3282CHT1提示結構中有羥基存在,1644CHT1提示結構中有羰基存在。ESI-MS(positive)給 出 m/z 403[M+Na]+,ESI-MS(negative)給出 m/z 379[Μ-ΗΓ,推出化合物分子量為 380。 結合1H-NMR和13C-NMR數據確定化合物分子式為C23H24O5,計算其不飽和度為12。與文獻 (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Bulletin,1996,44,232-234)報導的數據比較,基本一 致,故該化合物被鑑定為1,3,7_三羥基-2,4-雙(3-甲基丁基-2-烯)-雙苯吡酮。1H-NMR 和13C-NMR數據見表4,其結構式如下 表4.匪R data of CC_7and CC-8 (400MHz for 1H WR). Measured in DMS0_d6, bMeasured in acetone_d6.化合物CC-9,黃色針晶,UVX =H nm 363,316,260,243,204。IR(KBr) vmax 3356cm—1提示結構中有羥基存在,1648CHT1提示結構中有羰基存在。ESI-MS(positive)給出 m/z 433[M+Na]+,ESI-MS(negative)給出 m/z 409[M-HF,推出化合物分子量為 410。結合 i-NMR和13C-NMR數據確定化合物分子式為C24H2606,計算其不飽和度為12。與文獻(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 2006,20,1332-1337)報導的數據比較,基本一致,故該化合物被鑑定 為印度尼西亞藤黃酮B,dulcisxanthone B。t-NMR和13C_NMR數據見表5,其結構式如下 化合物CC-10,黃色方晶,UVX =0H nm 314, 258, 243, 204 ;IR(KBr)vmax 3402cm"1 提示結構中有羥基存在,1600CHT1提示結構中有羰基存在。ESI-MS (positive)給出m/z 447 [M+Na]ESI-MS (negative)給出 m/z 423 [M-H]、推出化合物分子量為 424。結合1H-WR 和13C-NMR數據確定化合物分子式為C25H2806,計算其不飽和度為12。與文獻(Australian Journal of Chemistry,1970,23,2539-2543)報導的數據比較,基本一致,故該化合物被鑑 定為倒捻子素,P-mangostin/H-NMR和13C_NMR數據見表5,其結構式如下 表5.匪R data of CC_9and CC-10 (400MHz for 匪R,in acetone_d6). 實施例2 從紅芽木中提取分離雙苯吡酮類化合物取紅芽木(Cratoxylum formosum subsp. pruniflorum)的乾燥蓮 5. 0kg,粗碎後, 用8倍量60% (V/V)乙醇-水回流提取兩次,每次兩小時,合併提取液,減壓濃縮後得到紅 芽木總浸膏(675. 0g)。取紅芽木總浸膏(600g)溶解於適量水中,過濾,取濾液經大孔樹脂 HP-20開放柱色譜,乙醇-水梯度洗脫。分別減壓回收,得水洗脫部分(157. 3g),40% (v/v) 乙醇-水洗脫部分(257. 0g),以及90% (v/v)乙醇-水洗脫部分,此部分為紅芽木總雙苯 吡酮部位(CF,157.0g)。取90% (v/v)乙醇-水洗脫部分CF(117. 0g),採用矽膠開放柱色 譜,環己烷-乙酸乙酯梯度洗脫,得到8個餾分。餾分Fr.4(環己烷-乙酸乙酯v/v,9 1 洗脫部分,4.0g),經S印hadex LH-20柱色譜,氯仿-甲醇(4 1)洗脫後,再經矽膠開放柱 色譜,環己烷-丙酮(8 2)洗脫,得到7個子餾分(Fr. 4-1 Fr. 4-7)。子餾分Fr. 4_7 經S印hadex LH-20柱色譜,環己烷-二氯甲烷(1 1)洗脫,及矽膠開放柱色譜,氯仿-甲 醇洗脫得到化合物 CF-8 (12. 6mg),CF-9 (11. 6mg),CF-10 (22. 5mg)和 CF-4 (11. 7mg)。餾分 Fr.5(環己烷-乙酸乙酯v/v,9 1洗脫部分,13. 0g)經矽膠開放柱色譜,環己烷-乙酸乙 酯梯度洗脫,得到8個子餾分(Fr. 5-1 Fr. 5-8)。子餾分Fr. 5-6 (95 5洗脫部分)在氯 仿-甲醇(4 1)中析出結晶,過濾得到化合物CF-6(42.5mg)。餾分Fr. 6 (環己烷-乙酸 乙酯v/v,8 2洗脫部分,8. 0g),經矽膠開放柱色譜,環己烷-乙酸乙酯梯度洗脫,得到8個 子餾分(Fr. 6-1 Fr. 6-8)。子餾分Fr. 6-2 (9 1洗脫部分)在氯仿-甲醇(4 1)溶液 中重結晶得到化合物CF-11 (30. 5mg)。子餾分Fr. 6-3 (9 1洗脫部分)經S印hadex LH-20 柱色譜,環己烷-二氯甲烷(1 1)洗脫得到化合物CF-l(180.0mg)和CF-12(16.5mg)。子 餾分Fr. 6-6 (8 2洗脫部分)經S印hadex LH-20柱色譜,氯仿-甲醇(3 2)洗脫,及矽 膠開放柱色譜,氯仿-甲醇(100 0)洗脫,得到化合物CF-7 (20. Omg)和CF-3 (25. 5mg)。 子餾分Fr. 6-8 (乙酸乙酯洗脫部分)經S印hadex LH-20柱色譜,氯仿-甲醇(3 2)洗脫, 得到化合物 CF-5 (14. 7mg)和 CF-2 (9. 3mg)。通過理化常數和現代波譜學手段(MS、NMR),結合文獻相關數據,鑑定了它們的結
構,如下所示。 注有*者為新化合物。化合物CF-1,黃色粉末,三氯化鐵顯色呈陽性,提示有酚羥基存在。UV(MeOH) 入—(log e ) 206(4. 73),235 (4. 57),263 (4. 59),321 (4. 34) ,374(4. 15) nm ;IR(KBr) vmax 3349 (OH),2914,1618 (C = 0) , 1481, 1292, 808cm_1, HR-ESI-MS 給出 m/z 427. 1748[M-Hr(calcd for C24H2707,427. 1762),提示分子量為 428,推測分子式 C24H2807,計 算不飽和度為11。iH-WRQOOMHz,in acetone_d6)圖譜中,13. 75 (1H,s,1-0H)提示為氫鍵締合 的羥基氫信號,6h 6.80(1H,S,H-5),6.46(1H,S,H-4)為兩個芳香氫信號,6H 3. 96(3H,s, 3-0CHs)為一組甲氧基氫信號,一組氫信號 6h 3. 31 (2H, d,J = 7.2Hz,H_1' ), 5. 22 (1H, t. J = 7. 2Hz H-2' ),1.64(3H,s,H-4' ),1. 78 (3H,s,H_5')提示為一組異戊烯基取代 基。另一組氫信號 3.48 (2H,t,J = 7.2Hz,H-l" ),1. 88 (2H,t,J = 7. 2Hz,H_2 〃), 1.30(6H,s,H-4",H_5〃)提示為一個3-羥基-3-甲基-丁基取代基。13C-NMR(100MHz,in acetone-cQ圖譜中共顯示23根譜線,其中一條從高度可知為 兩個碳信號的重疊,結合DEPT135可知,包括1個羰基碳信號(S。183. 1),11個sp2雜化季碳 信號(6 c 164. 4,160. 5,156. 2,154. 0,153. 4,141. 4,131. 4,131. 1,112. 0,111. 5,104. 3),3 個sp2雜化叔碳信號(S c 123.4,101. 1,89. 7),1個連氧季碳信號71. 2),3個亞甲基 碳信號(Sc 44. 1,22. 5,21. 9) 4個甲基碳信號(Sc 29. 6 X 2,25. 8,17. 8),1個甲氧基信號(8 c 56. 4)。綜合以上UV,IR/H-NMR/t-NMR數據,分子式和不飽和度推測該化合物為雙苯吡 酮類化合物。結構中含有3個羥基取代基和兩個C-5單元取代基,及一個甲氧基取代基。在HMBC圖譜中,締合羥基氫信號SH 13. 75(1_0H)與碳信號\ 160. 5(C_1), 111.5(C-2),104.3(C-9a)相關,及異戊烯基的亞甲基氫信號SH 3.31(H_1')與碳信號 C-l,C-2,164.4(C-3)相關,確定該異戊烯基連接在C-2位。甲氧基氫信號3. 96 (3_0CH3) 與C-3相關,確定該甲氧基連接在C-3位。芳香氫信號8h 6.46(H-4)與C_3,C_2,C-9a, 156.2(C-4a)相關,確定其連接在C-4位。剩下的六個芳香碳信號(S e 154.0,153.4, 141. 4,131. 1,112.0,101. 1)為另一個苯環上的碳信號。亞甲基氫信號6h 3.48(H-1〃), 1.88(H-2")與碳信號5C 131. l(C-8)相關,芳香氫信號SH 6. 80 (H-5)與碳信號5C 154. 0 (C-10a),153. 4 (C-6),141. 4 (C-7) ,112.0 (C_8a),確定該芳香氫 H-5 位於碳信號 6C131. l(C-8)的對位,考慮到H-5的化學位移值,確定其連接在C-5位。故該化合物被鑑定 為1,6,7-三羥基-2- (3-甲基丁基-2-烯)-3-甲氧基-8- (3-羥基-3-甲氧基丁基)-雙苯 吡酮,經SciFinder網絡檢索,未發現相關報導,表明這是一個新化合物。t-NMR和13C_NMR 數據見表7。其結構式如下 化合物CF-2,黃色粉末,三氯化鐵顯色呈陽性,提示有酚羥基存在。UV(MeOH) 入—(log e ) 206(4. 73),235 (4. 57),263 (4. 59),321 (4. 34) ,374(4. 15) nm ;IR(KBr) vmax 3349 (OH),2914,1618 (C = 0) , 1481, 1292, 808cm_1, HR-ESI-MS 給出 m/z 463. 2132[M-H]_(calcd forC28H3106,463. 2126),提示分子量為 464,推測分子式 C28H3206,計 算不飽和度為13。iH-WRQOOMHz,in acetone_d6)圖譜中,8H 13. 47 (1H, s,1-0H)提示為氫鍵締 合的羥基氫信號,SH 7. 56 (1H, s, H-8),6.97(1H,s, H-5)為兩個芳香氫信號,一組氫信號 8h 3. 43(2H, d, J = 7. 0Hz,H-l' ),5. 24 (1H,t,J = 7. 0Hz,H_2' ),1. 66 (3H,s,H_4'), 1.79(3H,s,H-5')提示為一組異戊烯基取代基。另一組氫信號6H 3. 57(2H,d,J = 7. 0Hz, H-l〃),5. 24(lH,t,J = 7. 0Hz,H-2〃),1. 99 (2H,m,H_4〃),2. 06 (2H,m,H_5〃 ), 5. 02 (1H, t,J = 6. 6Hz,H-6" ) 1. 52(3H,s,H-8" ),1. 90 (3H,s,H_9 〃 ),1. 50 (3H,s,H-10 〃 )提示 為一個3,7- 二甲基辛-2,6- 二烯基取代基。13C-NMR(100MHz,in acetone-cQ圖譜中共顯示27根譜線,其中一條從高度可知為 兩個碳信號的重疊,結合DEPT135可知,包括1個羰基碳信號(Se 180. 8),13個sp2雜化季 碳信號(6 c 160. 2,158. 8,154. 0,153. 9,152. 6,143. 8,135. 9,132. 3,131. 6,113. 7,110. 5, 106. 5,103. 3),5 個 sp2 雜化叔碳信號(8 c 124. 9,123. 2X2,109. 2,103. 4),4 個亞甲基碳 信號(S c 40. 3,27. 2,22. 4,22. 1),5 個甲基碳信號(S c 25. 8,25. 7,17. 9,17. 6,16. 4),綜 合以上UV,IR,^-NMR, 13C-NMR數據,分子式和不飽和度推測該化合物為雙苯吡酮類化合物。
結構中含有4個羥基取代基,一個C-5單元取代基,及一個C-10單元取代基。在HMBC圖譜中,締合羥基氫信號SH 13. 47(1-0H)與碳信號\ 158. 5(C_1), 110.5(C-2),103.3(C-9a)相關,及異戊烯基的亞甲基氫信號3.43(H_1')與碳信號 C-l,C-2,160.2(C-3)相關,確定該異戊烯基連接在C-2位。亞甲基氫信號3.57(H_1〃 ) 與碳信號C-3,154. 0 (C-4a),106. 5 (C-4)相關,確定該3,7- 二甲基辛-2,6- 二烯基連接在 C-4位。芳香氫信號SH 7. 56(H-8)和6. 97 (H_5)都與羰基碳信號5C 180.8(C_9)相關, 確定它們連接在C-8或C-5位。考慮到它們的化學位移值,確定其低場區的質子連接在C-8 位。故該化合物被鑑定為1,3,6,7_四羥基-2-(3-甲基丁基-2-烯)-4-(-3,7-二甲基辛 基-2,6- 二烯)-雙苯吡酮,經SciFinder網絡檢索,未發現相關報導,表明這是一個新化合 物。i-NMR和13C-NMR數據見表7。其結構式如下
23
如下
表8.NMR Data of CF_3and CF_4(400MHz for 匪R) a :Measured in Acetone-d6,b Measured in CDC13+CD30D化合物CF-5,淡黃色粉末,三氯化鐵顯示呈陽性,提示有酚羥基存在。 ESI-MS (negative)給出 m/z 341 [M-H]、ESI-MS (positve)給出 m/z 343 [M+H]+,提示分子量 為342。結合1H-NMR和13C-NMR數據,推測其分子式為C19H1806,計算不飽和度為11。與文獻 (Phytochemistry, 1996,43 (2),513-520)中的數據比較,基本一致,故鑑定該化合物為1, 6-二羥基-5-甲氧基-4',5' -二氫-4',4',5'-三甲基呋喃[2',3' :3,4]_雙苯 吡酮。i-NMR和13C-NMR數據見表9。其結構式如下 化合物CF-6,棕黃色粉末,三氯化鐵顯示呈陽性,提示有酚羥基存在。 ESI-MS(negative)給出 m/z 311 [M-HF,623[2M-HF,提示分子量為 312。結合1H-匪R 和 13C-NMR數據,推測其分子式為C18H1605,計算不飽和度為11。與文獻(PhytOChemiStry,1993, 33 (3),727-728)中的數據比較,基本一致,故鑑定該化合物為1,3,7-三羥基-2- (3-甲基丁 基-2-烯)-雙苯吡酮。i-NMR和13C-NMR數據見表9。其結構式如下 表 9. NMR Data of CF_5and CF-6 (400MHz for NMR, in acetone_d6) 化合物CF-7,黃色粉末,三氯化鐵顯示呈陽性,提示有酚羥基存在。 ESI-MS (negative)給出 m/z 393 [M-H] 787 [2M-H] ESI-MS (positive)給出 m/z 417[M+Na]+,811[M+Na]+,提示分子量為394。結合t-NMR和13C_NMR數據,推測其分子式為 C23H22 06,計算不飽和度為 13。與文獻(Phytochemistry,1986,25 (5) ,1217-1219)中的數據 比較,基本一致,故鑑定該化合物為雙苯吡酮V」 xanthone V10 t-NMR和13C_NMR數據見表 10。其結構式如下表11. NMR Data of CF-8and CF-9 (400MHz for 1H WR) a =Measured in CDCl3, b Measured in CDC13+CD30D化合物CF-10,黃色粉末,三氯化鐵顯示呈陽性,提示有酚羥基存在。 ESI-MS (negative)給出 m/z 273 [M_H]_,提示分子量為 274。結合 1H-NMR 和 13C-NMR 數 據,推測其分子式為C14HltlO6,計算不飽和度為10。與文獻(PhytOChemiStry,1996,42(4), 1195-1198)中的數據比較,基本一致,故鑑定該化合物為1,4,7-三羥基-8-甲氧基-雙苯 吡酮。1H-NMR和13C-NMR數據見表12。其結構式如下 化合物CF-11,黃色粉末,三氯化鐵顯示呈陽性,提示有酚羥基存在。 ESI-MS(negative)給出 m/z 258[Μ-ΗΓ,515[2Μ-ΗΓ,提示分子量為 258。結合1H-NMR 和 13C-NMR數據,推測其分子式為C14HltlO5,計算不飽和度為10。與文獻(Phytochemistry, 1998,49 (7),2159-2162)中的數據比較,基本一致,故鑑定該化合物為1,7- 二羥基-4-甲氧 基-雙苯吡酮。1H-NMR和13C-NMR數據見表12。其結構式如下 表12. NMR Data of CF-IOand CF-ll(400MHz for 1H NMR,in acetone-d6)
化合物CF-12,黃色粉末,三氯化鐵顯示呈陽性,提示有酚羥基存在。 ESI-MS (negative)給出 m/z 273 [M_H]_,提示分子量為 274。結合和 13C_NMR 數 據,推測其分子式為C14H1(106,計算不飽和度為10。與文獻(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Biomedical Analysis, 2007,45 (7),793-798)中的數據比較,基本一致,故鑑定該化合 物為1,3,6_ 二羥基-7-甲氧基-雙苯吡酮。t-NMR和13C-NMR數據見表13。其結構式如 下 實施例3 各化合物對視黃醇受體RXRa轉錄活化功能實驗的影響將非洲綠猴腎細胞CV-1以1.8X104/孔接種於96孔培養板,37°C培養24小時; 將80-90%匯合度的細胞換液,用脂質體轉染目的質粒於細胞中,轉染6小時後換液,繼續 37°C培養18小時;細胞轉染後24小時加藥,藥物和陽性對照藥9-順視黃酸用DMS0配成配 成10mg/ml儲存液,臨用前用含10% (V/V)FBS (胎牛血清)的培養液稀釋成所需的濃度;藥物持續作用24小時後;收集細胞,分別進行β -Gal酶檢測和報告基因CAT酶檢測;β -Gal 酶檢測結果校正CAT酶檢測的結果,計算相對CAT酶活性。其結果如圖1-4所示。可見分 離得到的雙苯吡酮類化合物能夠不同程度的抑制視黃醇受體RXRa的轉錄活化功能,能夠 幹預由視黃醇受體RXRa調控的多種細胞增殖、分化、凋亡等生理、病理過程。進一步研究 顯示,化合物CC-I,CC-2,CC-6,CF-5對視黃醇受體RXR α的轉錄作用呈現劑量依賴性(圖 5-7)。實施例4 本發明雙苯吡酮類化合物對腫瘤細胞的殺傷作用我們採用MTT法測試化合物對腫瘤細胞的抑制作用。選融合度在80%,對數期生 長的細胞,用胰酶消化,轉移,離心,去上清液,用新配製的含10% FBS (滅活的小牛胎血清) 的DMEM培養液混懸。各種細胞以1. OX IO4/孔接種於96孔培養板均同時依次加入5個不 同稀釋度的待篩樣品藥液,每個稀釋度重複3個孔,同時平行做相同濃度的溶劑對照,及不 加藥的陰性對照,37°C培養72小時,MTT染色,DMSO脫色,測定OD57tl,計算腫瘤生長抑制率 IR(% )=(空白OD平均值-給藥組OD平均值)/空白OD平均值X 100。實驗結果參見表 14。結果顯示,實施例1和實施例2中的黃牛木和紅芽木總雙苯吡酮部位和12個雙苯吡酮 類化合物對人體的4種腫瘤細胞乳腺癌細胞MCF-7 ;非小肺癌細胞H-460 ;前列腺癌細胞 LNCaP ;宮頸癌細胞Hela的增殖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表14 雙苯吡酮類化合物的體外抑瘤實驗數據 實施例5 黃牛木總雙苯吡酮部位顆粒劑的製備取實施例1所得黃牛木總雙苯吡酮部位5g與澱粉25g混合,加水製成軟材,過12 目篩進行造粒,乾燥後得到顆粒劑。本顆粒劑中,每300mg中含總雙苯吡酮部位50mg。實施例6 黃牛木和紅芽木總雙苯吡酮部位混合片劑的製備取實施例1所得黃牛木總雙苯吡酮部位和實施例2所得紅芽木總雙苯吡酮部位各5g與羧甲基纖維素鈉46g及滑石粉4g混合,混合物用單衝壓片機打成直徑6mm,重量300mg 的片。本片劑中每片含總雙苯吡酮部位50mg。實施例7 :1,6- 二羥基-5-甲氧基-4 『,4 『 - 二甲基_4,5_ 二氫吡 喃-6'-酮-[2',3' :3,4]_雙苯吡酮(CC-2)片劑的製備取1,6-二羥 基-5-甲氧基-4' ,4' - 二甲基 _4,5_ 二氫吡喃 _6『-酮-[2', 3' :3,4]_雙苯吡酮(CC-2)lg與微晶纖維素27g及硬脂酸鎂2g混合,混合物用單衝壓片 機打成直徑6mm,重量300mg的片。本片劑中每片含1,6-二羥基-5-甲氧基-4' ,4' -二 甲基-4,5-二氫吡喃-6'-酮-[2',3' :3,4]_雙苯吡酮10mg。實施例8 :1,6,7-三羥基-2-(3-甲基丁基_2_烯)_3_甲氧基_8_ (3_羥基_3_甲 氧基丁基)_雙苯吡酮(CF-I)膠囊劑的製備取1,6,7-三羥基-2- (3-甲基丁基_2_烯)_3_甲氧基_8_ (3-羥基_3_甲氧基丁 基)_雙苯吡酮(CF-I) Ig與乳糖27g、硬脂酸鎂2g混合,以每300mg填充膠囊。本膠囊劑 中,每個膠囊含1,6,7_三羥基-2-(3-甲基丁基-2-烯)-3-甲氧基-8-(3-羥基-3-甲氧 基丁基)_雙苯吡酮10mg。實施例9 :1,3,7-三羥基-2-(3-甲基丁基_2_烯)_4_ (7-甲氧基_3,7_ 二甲基辛 基-2,5-二烯)-雙苯吡酮(CC-3)和1,3,6,7_四羥基_2-(3_甲基丁基_2_烯)-4-(-3, 7- 二甲基辛基_2,6- 二烯)-雙苯吡酮(CF-2)混合膠囊劑的製備取1,3,7-三羥基-2-(3-甲基丁基_2_烯)_4_ (7-甲氧基_3,7_ 二甲基辛基_2, 5_ 二烯)_雙苯吡酮(CC-3)和1,3,6,7_四羥基-2-(3-甲基丁基_2_烯)-4-(-3,7-二甲 基辛基-2,6-二烯)-雙苯吡酮(CF-2)各Ig與乳糖25g、硬脂酸鎂3g混合,以每300mg填 充膠囊。本膠囊劑中,每個膠囊含雙苯吡酮類化合物20mg。實施例10 實施例6、8和9的樣品對裸鼠移植瘤的腫瘤生長抑制作用(1)接種採用皮下接種將人肺腺癌細胞A549接種於BALB/c-nu/nu品系的裸鼠(4 6周 齡,體量18 22g,雌雄各半),每隻裸鼠接種腫瘤細胞數量為(1-5) X IO60(2)分組腫瘤接種後次日將裸鼠隨機分組,分為治療組61 (實施例6低劑量組)、治療組 62 (實施例6高劑量組)、治療組81 (實施例8低劑量組)、治療組82 (實施例8高劑量組)、 治療組91 (實施例9低劑量組)、治療組92 (實施例9高劑量組)、陽性對照組(環磷醯胺 30mg/kg)和陰性對照組(給予等體積的生理鹽水)。(3)給藥時間、劑量及給藥途徑待裸鼠腋下瘤塊的體積長至150 200mm3時開始給藥,低劑量組為50mg/kg,高劑 量組為150mg/kg ;給藥方式為灌胃給藥。(4)評價標準裸鼠連續給藥15天後,於次日處死,撥取瘤組織,稱重,按照下列公式計算抑瘤 率抑瘤率(%)=(空白組瘤重-給藥組瘤重)/空白組瘤重XlOO療效評價標準抑瘤率%> 40%、並經統計學處理P < 0. 05為有效。
實驗結果顯示高、低劑量組均無裸鼠死亡,裸鼠體重增加正常;與生理鹽水對 照組相比,高劑量治療組瘤重明顯減輕,治療組的抑瘤率分別為22. 7 %、43. 5 %、17. 6 %、 42. 3%,29. 4%,46. 7%0 (見表 15)。表15各組移植瘤的平均重量及抑瘤率 上述實施例為本發明較佳的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並不受上述實施例的 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離本發明的精神實質與原理下所作的改變、修飾、替代、組合、簡化, 均應為等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一種組合物,其特徵在於該組合物包括具有如式(I)所述結構的雙苯吡酮類化合物其中R1為OH,R2為H、取代基團G或取代基團I,R3為H、OH或OCH3,R4為H、OH、OCH3、取代基團I、取代基團J、取代基團K或取代基團L,且在R2和R3間連接取代基團C、取代基團D或取代基團E,R3和R4間連接取代基團A、取代基團B或取代基團F,R5為H、OH、OCH3或取代基團K,R6為H或OH,R7為H、OH或OCH3,R8為H、OCH3、取代基團H或取代基團I,FSA00000148965800011.tif,FSA00000148965800012.tif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物,其特徵在於所述雙苯吡酮類化合物為1,5-二羥 基-4' ,4' - 二甲基-6'-羥基-4' ,5' -二氫吡喃[2' ,3' :3,4]_ 雙苯吡酮、1,6_ 二 羥基-5-甲氧基-4',4' - 二甲基-4,5-二氫吡喃-6'-酮-[2',3' :3,4]_雙苯吡 酮、1,3,7-三羥基-2- (3-甲基丁基-2-烯)-4- (7-甲氧基-3,7- 二甲基辛基-2,5- 二 烯)_雙苯吡酮、1,7- 二羥基-4- (3,7- 二甲基辛基-2,6- 二烯)-5 『 - (1-羥基-1-甲基乙 基)-4',5' -二氫呋喃[2',3' :3,2]_雙苯吡酮、黃牛木酮A、l,6,7-三羥基-2-(3-甲 基丁基-2-烯)_3_甲氧基-8-(3-羥基-3-甲氧基丁基)_雙苯吡酮和1,3,6,7_四羥 基-2- (3-甲基丁基-2-烯)-4- (-3,7- 二甲基辛基-2,6- 二烯)-雙苯吡酮中的一種以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物,其特徵在於所述雙苯吡酮類化合物的製備方法按 以下操作步驟將藤黃科黃牛木屬植物黃牛木或紅芽木的乾燥莖粉碎成粗粉,浸入提取溶 劑中冷提或在提取溶劑中加熱回流提取,過濾或離心除去不溶物,再對所得提取溶液進行 減壓濃縮,分離得到如式(I)所述結構的雙苯吡酮類化合物。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組合物,其特徵在於所述提取溶劑為體積分數為60%乙醇; 所述提取方法為回流提取,所述提取時間為6小時;所述分離是採用層析分離法和/或萃取 法進行分離。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物,其特徵在於所述組合物中雙苯吡酮類化合物的質 量百分含量為3. 3-16.7%。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物在製備RXR受體轉錄抑制劑中的應用。
7.—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物作為RXR受體轉錄抑制劑應用於製備預防或治療心血管疾病、癌症或糖尿病的食品或醫藥品。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應用,其特徵在於所述抑制RXR受體轉錄抑制劑和藥學上 可接受的載體混合製成散劑、片劑、膠囊劑、丸劑、栓劑、滴丸劑、腸溶劑、注射劑、糖漿劑、乳 劑、混懸劑、酊劑、膏劑或噴霧劑。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組合物及其在製備RXR受體轉錄抑制劑中的應用,屬於醫藥品和食品領域。所述組合物作為RXR受體轉錄抑制劑可應用於製備預防或治療心血管疾病、癌症或糖尿病的食品或醫藥品,可製成散劑、片劑、膠囊劑、丸劑、栓劑、滴丸劑、腸溶劑、注射劑、糖漿劑、乳劑、混懸劑、酊劑、膏劑或噴霧劑。本發明基於機理RXR可能是篩選抗腫瘤藥物的一個理想的分子靶點,發現並發展具有選擇性調控RXR途徑的化合物或有此先進治療特點的藥物組合具有現實的意義。
文檔編號C07D493/14GK101856351SQ20101019146
公開日2010年10月13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28日 優先權日2010年5月28日
發明者姚新生, 張曉坤, 張雪, 戴毅, 段營輝, 王光輝, 陳杰波, 陳海峰, 靳三林 申請人:暨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