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汽車座椅的頭枕的製作方法
2023-05-06 20:34:46 2
專利名稱:用於汽車座椅的頭枕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汽車座椅的頭枕。
背景技術:
由顯而易見的在前使用已知一種這樣的頭枕並且還描述於DE202 04 949 U1中。
按照DE 202 04 949 U1的頭枕具有一個包括一個後殼體壁和一個前殼體壁的軟墊支架。在其中間區域的兩側在外面在前殼體壁上設置兩個分別繞一條垂直擺動軸線可擺動地鉸接的並可擺動鎖定的擺動翼。每一擺動翼構成一個支承結構用於在一個最近的前側設置的軟墊。兩個擺動翼應該為乘客的頭提供一個舒適的側面支撐的依靠位置,但同時在撞擊負荷時能夠後退到一個未展出的原始位置,以便為乘客頭確保一安全的支承面。
按照DE 202 04 949 U1的頭枕在實際中已證明是適用的,但有必要以有利的方式進一步開發已知的頭枕。
發明內容
從DE 202 04 949 U1中描述的由以前的顯而易見使用的已知頭枕出發,本發明的目的在於,進一步發展所述頭枕,使其在包括必要時改進擺動翼功能的同時允許一種簡單的構造方式。
該目的按照權利要求1的全部特徵來達到。
雖然按照DE 202 04 949 U1的頭枕具有各個擺動翼,其作為單獨的構件必須特別在外面安裝在軟墊支架的前殼體壁上,但本發明直接由前殼體壁構成各個部分,其作為殼體構件同時構成各個擺動翼,其直接限定軟墊支架的空腔。與按照DE 202 04 949 U1的裝置相比本發明的軟墊支架構成一顯著較簡單的並且具有比至今較小的工具費用和材料費用的待製造的構件,而並不以不利的方式損害擺動翼的功能。
在本發明的進一步構成中,軟墊支架藉助一個傾斜軸承裝置固定在所述至少一個支承杆上。利用這些發明特徵總體上構成一種頭枕,如果人們將藉助支承杆(高度調節)、藉助擺動翼(擺動調節)和藉助傾斜軸承裝置(傾斜調節)的分別包括兩個相反的運動方向的調節功能加起來,則人們可以稱之為「六位移頭枕」。這樣的六調節功能使乘客可以進行幾乎萬能的各自的舒適調節。
一個設有不同構造方式的擺動翼的頭枕的一種傾斜調節由DE195 28 716 C2本來是已知的。
本發明的一種優選的實施形式在於,軟墊支架由兩個彼此靠緊固定的外殼,即一個前外殼和一個後外殼構成,並且前外殼構成具有兩個擺動翼的前殼體壁。因此通過後外殼和包括兩擺動翼的前外殼的組合以很簡單的方式得到完成的軟墊支架。
按照本發明的一種優選的實施形式在於,前殼體壁具有一個中間的殼體固定的部分,並且在殼體固定的部分的兩側可擺動地鉸接各一個擺動翼。按照本發明擺動鉸接點的簡單的構造形式這樣構成,即任一擺動翼的擺動鉸接點由一塑料薄膜鉸鏈構成。
一種悅目美觀的並且避免因卡住受傷的頭枕按照其他的發明措施這樣達到,即每一擺動翼在其外壁構成一個凸緣,該凸緣分別搭接軟墊支架的一個鄰接的邊緣區域並且同時在擺動翼的任何的擺動位置向外面遮蓋軟墊支架的空腔。
在這裡凸緣直到鄰接垂直的擺動軸線的位置實際上可以環繞整個的頭枕周邊,其中凸緣同時可以用作為構成的頭部接觸面的軟墊的固定。
其他的發明特徵在於,在空腔內在軟墊支架的前殼體壁的中間區域與後殼體壁之間的內部設置一個與前殼體壁和/或後殼體壁固定的、特別是大致箱式的支承區域,並且該支承區域用作為軟墊支架在所述至少一個支承杆上的固定。在該本發明的實施形式中該箱式支承區域可以說構成軟墊支架的中心的芯部。該中心的芯部,其用作為至少一個支承杆和在必要時同樣軟墊支架的傾斜軸承的安裝,在不同的例如不同的寬度的但在其它方面同種的頭枕型式中始終構成完全相同的。
在本發明的進一步構成中,支承區域可以或是固定在後殼體壁上或是固定在前殼體壁上,特別是材料鎖合地與相關的殼體壁相連接。
此外,本發明設定,支承區域沿一個大致平行於後殼體壁和前殼體壁的平面分體構造,並且支承區域的後面的部分固定在後殼體壁上而支承區域的前面的部分固定在前殼體壁上,合乎目的地通過材料鎖合連接。一種這樣的優選的實施形式允許同時保持傾斜位置的支承杆裝置的在裝配技術上有利的嵌入裝配。當支承杆裝置包括一個具有一個不可旋轉地固定在支承區域內的摩擦卡圈的U形的支承杆弓時,這尤其是如此。
從諸從屬權利要求中可得知其他的發明特徵。
在各附圖中更詳細地描述本發明的一個優選的實施例。其中圖1一個頭枕的側視圖;圖2頭枕按圖1中由II表示的觀察方向的俯視圖;圖3頭枕的軟墊支架從後面按圖1中由III表示的觀察方向的視圖;圖4軟墊支架從前面大致按圖1中由IV表示的觀察方向的空間視圖;圖5軟墊支架包括各轉回的擺動翼大致按圖9中由V-V表示的剖面線截取的橫剖面圖;圖6軟墊支架包括各展出的擺動翼對按圖5的視圖的支撐位置;圖7軟墊支架由前面觀察(按圖1的觀察方向IV)在後外殼的內腔中(拆除前外殼時)的一部分的空間視圖;圖8軟墊支架由後面觀察(按圖1的觀察方向III)在前外殼的內腔中(拆除後外殼時)的一部分的空間視圖;以及圖9軟墊支架大致按圖2中由IX-IX表示的剖面線截取的縱剖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一個頭枕10具有一個前部11和一個後部12。頭枕10還具有兩個支承杆13,用於在未示出的汽車座椅的靠背的上面的區域內高度可調地支承頭枕10。
構成頭部接觸面A的前部11在外面由一個軟墊14覆蓋,軟墊帶有一種覆蓋織物15。
後部12在當前情況下構成一個設有光滑的外表面17的後外殼16,它由塑料注塑成型。如果需要一種應用情況,則可以附加或代替光滑的外表面17設置一個具有覆蓋織物的軟墊。
在前部11內設有一個前外殼18(參見例如圖4和圖8)。
後外殼16同時構成總體用P表示的軟墊支架的後殼體壁,而前外殼18同時構成前殼體壁。
前殼體壁18分成一個中間的部分M和兩個分別在兩側鄰接中間部分M的外面的部分F。
雖然中間部分M是軟墊支架P的殼體固定的構件,但兩個外面的部分分別構成一個擺動翼F。每一擺動翼F藉助一薄膜鉸鏈19在兩側並列而可擺動地鉸接中間部分M。
因此兩薄膜鉸鏈19構成垂直的擺動軸線20,以便其可將兩個擺動翼F從其復位的按圖4的位置(同樣參見圖5)偏轉到其部分地或完全展出的按圖6的位置。
在各擺動翼F與後外殼16之間的內側分別設置兩個限擺止擋21、22,它們在各擺動翼F按圖6的展出位置彼此間隔開並且其在各擺動翼F按圖5的完全復位的位置彼此靠緊。
每一擺動翼F在其外邊緣上構成一個凸緣23,它分別搭接軟墊支架P的後外殼16的一個鄰接的邊緣區域24並由此在相關的擺動翼F的任何擺動位置向外隱藏軟墊支架P的空腔25。
凸緣23基本上圍繞擺動翼F的周邊延伸並且分別在中間部分M的區域內由一個空間固定的凸緣部分23A補足。
在空腔25內在前殼體壁或前外殼18的中間區域M與後殼體壁或後外殼16之間設置一個與軟墊支架P固定的、特別是大致箱式的支承區域26。
支承區域26沿一個大致平行於後殼體壁16和前殼體壁18的平面E分體構造而形成分支承區域26A和26B。
兩個分支承區域26A和26B分別與後殼體壁16和前殼體壁18材料鎖合地相連接。後外殼或後殼體壁16和前外殼或前殼體壁18分別構成一些單件連貫的塑料注塑成型件。
兩個支承杆13為了座椅靠背側的分級定位的高度調節設有調節切槽27並且為了防止意外的拔出分別設有一個擋槽28,兩個支承杆在總體上構成一個U形的支承杆弓29的構件,其具有一個將上面的各支承杆末端30相互連接的弓形接橋31。後者由一個在支承區域26內不能擺動地固定的、由彈簧鋼板成形的摩擦卡圈32包圍嵌接。
每一擺動翼F在一個自動伸入空腔25中的臂34上設有一個摩擦元件33,其由一立方形的熱變化彈性的柔性體構成。
作為特別適用的是,一種由聚氨酯(PUR)泡沫塑料製成的熱變形彈性體,該彈性體由德國、49440 Lemfrde的ELASTOGRANGmbH公司以商業名稱「CELLASTO」銷售。
一個配對摩擦元件與摩擦元件33相配合作用,該配對摩擦元件構成一個摩擦軌條35,其形狀為一個向空腔25那邊凸出的具有扁平矩形橫截面的肋條並且具有一個下面的摩擦導軌36和一個上面的摩擦導軌37。
立方形的摩擦元件33構成一小型的摩擦體,其構成一個沿摩擦軌條35的縱向走向延伸的凹槽38,它對凹槽38內的摩擦軌條35在其下面的摩擦導軌36和其上面的摩擦導軌37上進行加載。摩擦元件或摩擦體33容納於一個向摩擦軌條35那邊敞開的支承框架39中,其處在臂34的自由端上。每一摩擦軌條35成形在後外殼16的內面上。每一摩擦軌條35可以在其摩擦導軌36、37上設有各個橫向於摩擦軌條縱向走向設置的定位肋條式的凸起40。其允許擺動翼F的大致分級定位式的擺動鎖定。
每一摩擦元件33和構成一個摩擦軌條35的配對摩擦元件沿一個同心於對應的擺動翼F的相關的擺動軸線20延伸的運動導軌設置。
後外殼16總共具有四個摩擦軌條35,在各一個臂34的端面的各一個摩擦體33與其配合作用。
軟墊支架P與延伸的U形的支承杆弓29一起的組裝大致如下支承杆弓29作為預組裝的裝置已包括摩擦卡圈32,其以其槽管形的區域41牢固包圍弓形接橋31。其中兩卡圈側邊42、43在克服一彈簧恢復力下相互鎖定。
支承杆弓29以兩支承杆13先從上面通過兩個長孔L插進後外殼16的下部。然後將兩相互鎖定的卡圈側邊42、43插入一個由分支承區域26A構成的大致水平的通道44中。按這種方式摩擦卡圈32不能擺動地容納於後外殼16中。包括後外殼16的軟墊支架P的傾斜調節,與摩擦卡圈32在弓形接橋31上的擺動相關聯,因此可以只在克服摩擦力矩以後實現。
在繼續的組裝過程中然後將前外殼18以其空心側安裝到裝置16、29上,為此首先將摩擦軌條35的各自由端插入相關的支承框架39的各端面的開口45中,並從而分別插入立方形的摩擦體33的凹槽38中。
然後將前外殼18壓緊到後外殼16上,此時一系列的前外殼18的定位凸出部基本上不可拆地嵌入後外殼16的各對應的定位孔中。
這樣,例如前外殼18的定位凸出部46、47嵌入後外殼16的對應的定位孔48、49中。其中分支承區域26A的上部設有部分圓形的凹槽50,其將帶有摩擦卡圈32的弓形接橋31以兩卡圈側邊42、43先牢固地壓進保持通道44中。
還應補充指出,各長孔L用作為軟墊支架P的傾斜調節極限。
傾斜軸承裝置31、32的旋轉軸線用B標記而軟墊支架P的頂點用S標記。
權利要求
1.用於汽車座椅的頭枕(10),包括一個在上面藉助至少一個支承杆(13)固定在一個座椅靠背上的、藉助殼體壁(16、18)包圍一個空腔(25)的軟墊支架(P),其構成一個主要表面的前殼體壁(18)容納一個頭部接觸區域(A),該頭部接觸區域(A)包括兩個在其中間區域(M)內繞至少一個垂直的擺動軸線(20)可擺動地鉸接的、構成用於軟墊(14)的支承結構的、可擺動鎖定的擺動翼(F),其中各可擺動鎖定的擺動翼(F)由前殼體壁(18)的直接限定空腔(25)的部分構成。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頭枕,其特徵在於,軟墊支架(P)藉助一個傾斜軸承裝置(31、32)固定在所述至少一個支承杆(13)上。
3.按照權利要求1或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頭枕,其特徵在於,軟墊支架(P)由兩個彼此靠緊固定的外殼(16、18),即一個前外殼(18)和一個後外殼(16)構成並且前外殼(18)構成前殼體壁。
4.按照權利要求1至3之一項所述的頭枕,其特徵在於,前殼體壁(18)具有一個中間的殼體固定的部分(M),並且在殼體固定的部分(M)的兩側可擺動地鉸接各一個擺動翼(F)。
5.按照權利要求1至4之一項所述的頭枕,其特徵在於,每一擺動翼(F)在其外邊緣構成一個凸緣(23),該凸緣分別搭接軟墊支架(P)的一個鄰接的邊緣區域(24)並且同時在擺動翼(F)的每一擺動位置都向外面覆蓋軟墊支架(P)的空腔(25)。
6.按照權利要求1至5之一項所述的頭枕,其特徵在於,在空腔(25)內在軟墊支架(P)的前殼體壁(18)的中間區域(M)與後殼體壁(16)之間的內部設置一個與前殼體壁(18)和/或後殼體壁(16)固定的、特別是大致箱式的支承區域(26),並且支承區域(26)用作為軟墊支架(P)在所述至少一個支承杆(13)上的固定。
7.按照權利要求6所述的頭枕,其特徵在於,支承區域(26)固定在後殼體壁(16)上,特別是與後者材料鎖合地相連接。
8.按照權利要求6所述的頭枕,其特徵在於,支承區域(26)固定在前殼體壁(18)上,特別是與後者材料鎖合地相連接。
9.按照權利要求6所述的頭枕,其特徵在於,支承區域(26)沿一個大致平行於後殼體壁(16)和前殼體壁(18)的平面(E)分體構造,並且支承區域(26)的後面的部分(26A)固定在後殼體壁(16)上而支承區域(26)的前面的部分(26B)固定在前殼體壁(18)上。
10.按照權利要求9所述的頭枕,其特徵在於,支承區域(26)的後面的部分(26A)與後殼體壁(16)而支承區域(26)的前面的部分(26B)與前殼體壁(18)材料鎖合地相連接。
11.按照權利要求1至10之一項所述的頭枕,其特徵在於,所述至少一個支承杆(13)至少間接地經由傾斜軸承裝置(31、32)固定於支承區域(26)中。
12.按照權利要求11所述的頭枕,其特徵在於,具有一個U形的支承杆弓(29),它具有兩個用於在座椅靠背側支撐的支承杆(13)和一個將上面的各支承杆末端(30)相互連接的弓形接橋(31),後者由一個不可旋轉地固定在支承區域(26)內的摩擦卡圈(32)包圍嵌接。
13.按照權利要求12所述的頭枕,其特徵在於,嵌入前外殼(18)與後外殼(16)之間的支承杆弓(29)通過兩個外殼(16、18)的彼此靠緊固定而得以形鎖合地固定。
14.按照權利要求1至13之一項所述的頭枕,其特徵在於,每一擺動翼(F)的擺動鉸接點(20)由一個塑料薄膜鉸鏈(19)構成。
15.按照權利要求1至14之一項所述的頭枕,其特徵在於,每一擺動翼(F)帶有至少一個摩擦元件(33),它分別與一個在軟墊支架(P)上固定的配對摩擦元件(35)相配合作用,其中,摩擦元件(33)和配對摩擦元件(35)沿一個同心於對應的擺動翼(F)的擺動軸線(20)延伸的運動導軌設置。
16.按照權利要求15所述的頭枕,其特徵在於,配對摩擦元件構成一個成部分圓形延伸的摩擦軌條(35)並且摩擦元件構成至少一個至少在一側嵌接摩擦軌條(35)的小型摩擦體(33)。
17.按照權利要求15或按照權利要求16所述的頭枕,其特徵在於,後外殼(16)在內面上構成至少一個摩擦軌條(35),其形狀為一個向空腔(25)那邊凸出的具有扁平矩形橫截面的肋條並且具有一個下面的導軌(36)和上面的摩擦導軌(37),其中,摩擦軌條(35)由與擺動翼(F)運動一致的小型摩擦體(33)在下面和/或上面加載。
18.按照權利要求16或按照權利要求17所述的頭枕,其特徵在於,小型的摩擦體(33)由一種熱變化彈性的柔性塑料特別是由聚氨酯(PUR)泡沫塑料構成。
19.按照權利要求16至18之一項所述的頭枕,其特徵在於,摩擦體(33)構成一個沿摩擦軌條(35)的縱向走向延伸的凹槽(38)並且對凹槽(38)內的摩擦軌條(35)在下面和上面進行加載。
20.按照權利要求16至19之一項所述的頭枕,其特徵在於,小型摩擦體(33)設置在一個向摩擦軌條那邊敞開的支承框架(39)中。
21.按照權利要求16至20之一項所述的頭枕,其特徵在於,摩擦軌條(35)具有各個橫向於其縱向走向的定位肋條式的凸起(40)。
22.按照權利要求2至21之一項所述的頭枕,其特徵在於,傾斜軸承裝置(31、32)的旋轉軸線(B)接近軟墊支架(P)的頂點(S)設置。
23.按照權利要求1至22之一項所述的頭枕,其特徵在於,在各擺動翼(F)與後殼體壁(16)之間至少間接地設置一些限擺止擋(21、22)。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汽車座椅的頭枕,設有一個在上面藉助至少一個支承杆(13)固定在一個座椅靠背上的、藉助殼體壁(16、18)包圍一個空腔的軟墊支架(P)。軟墊支架(P)的構成一個主要表面的前殼體壁(18)容納一個頭部接觸區域,該頭部接觸區域包括兩個在其中間區域(M)內繞至少一個垂直的擺動軸線(20)可擺動地鉸接的、構成用於軟墊的支承結構的、可擺動鎖定的擺動翼(F),其中各可擺動鎖定的擺動翼(F)由前殼體壁(18)的直接限定軟墊支架(P)的空腔的部分構成。
文檔編號A47C7/38GK1774353SQ200480009748
公開日2006年5月17日 申請日期2004年4月1日 優先權日2003年4月11日
發明者R·李斯特, M·E·斯克拉, P·施姆達馮特策比亞託弗斯基 申請人:格瑞瑪股份公司, 大眾汽車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