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球裝置及自動裝配零件機器人的製作方法
2023-11-09 20:54:43 2

本實用新型涉及無級變速器帶輪軸與帶輪裝配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分球裝置及具有該裝置的自動裝配零件機器人。
背景技術:
無級變速器中帶輪軸與帶輪的聯接採用3組鋼球代替鍵聯接,以實現傳遞扭矩的同時還能靈活進行軸向移動;但是帶輪軸和帶輪在加工鋼球槽的時候會有加工誤差,這就需要每組帶輪軸與帶輪所裝鋼球要在檢測其間隙之後選取所對應大小的鋼球裝入。需要裝入鋼球,但是可用鋼球的種類有25種之多(每種直徑大小間隔為0.002mm),需要準確的將所需尺寸的鋼球選取出來裝進去到帶輪軸上均勻分布的3條鋼球槽內,另外,鋼球在安裝時,根據產品型號不同,每個槽內裝2個或者3個鋼球,因此需要人工將其分布到需要的位置,這樣就使人工分球裝配導致操作工勞動強度大,且容易出錯現少裝或裝錯的問題產生,還會由於操作工手上鹽份的影響,使鋼球有生鏽的風險;降低了分球的效率、產品品質得不到保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分球裝置及具有該裝置的自動裝配零件機器人,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人工分球勞動強度大,且容易出錯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的分球裝置,包括:氣缸送鋼球機構、推鋼球機構、分鋼球機構、鋼球杯和控制裝置;
所述氣缸送鋼球機構設置有第一出口,所述推鋼球機構上設置有進球接頭和出球接頭,所述第一出口與所述進球接頭通過管道相連通;
所述分鋼球機構上設置有鋼球入口、分球通道和第二出口,所述鋼球入口、分球通道和第二出口相連通,且所述鋼球入口與所述出球接頭通過管道連通;
所述鋼球杯與所述第二出口相連通;
所述控制裝置分別與所述氣缸送鋼球機構、所述推鋼球機構和所述分鋼球機構相連接,所述控制裝置能夠控制所述氣缸送鋼球機構使鋼球通過所述第一出口至所述推鋼球機構的進球接頭內,並能夠控制所述推鋼球機構將鋼球從出球接頭進入到所述鋼球入口,從而將鋼球經所述分球通道從所述第二出口進入所述鋼球杯內。
本實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的分球裝置,控制裝置能夠控制氣缸送球機構使鋼球從氣缸送球機構中通過第一出口到推鋼球機構的進球接頭內,同時,控制裝置再控制推鋼球機構從出球接頭進入到鋼球入口,從而將鋼球經分球通道從第二出口進入到鋼球杯內,進而進行對無極加速器的鋼球布置安裝,實現了自動化分球,避免了人工分球勞動強度大,且容易出錯的問題,提高了分球的效率,加快了分球的速度,同時,降低了分球的錯誤概率。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進一步的,所述氣缸送鋼球機構包括:鋼球盒、第一氣缸、第二氣缸、固定板、頂料板和連接件;
所述鋼球盒上分別設置有所述第一出口和盒蓋,且所述鋼球盒設置在所述固定板上;
所述第一氣缸設置在所述固定板上,並通過所述連接件與所述頂料板的下端相連接,所述頂料板的上端設置在所述鋼球盒內,且所述頂料板的上端設置有容納槽,所述第一氣缸能夠驅動所述頂料板在所述鋼球盒內做上下運動,以使所述容納槽與所述第一出口相連通;所述第二氣缸與所述盒蓋相連接,並能夠驅動所述盒蓋的開啟或關閉,以實現防止在鋼球盒內人工倒入鋼球時放錯。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進一步的,所述容納槽呈倒V型。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進一步的,所述鋼球盒內設置有檢測器,所述檢測器與所述控制裝置相連接,當所述檢測器檢測到所述鋼球盒內的鋼球數量為零時,所述控制裝置控制所述第二氣缸驅動所述盒蓋開啟。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進一步的,所述推鋼球機構包括:第三氣缸、支撐板、導向板、推板和底板;
所述第三氣缸安裝在所述支撐板的一側,所述支撐板的另一側分別安裝所述導向板和所述底板,且所述底板位於所述導向板的下方,所述推板的一端與所述第三氣缸相連接,所述推板位於所述導向板和所述底板之間,所述推板的另一端上設置有通孔,所述進球接頭設置在所述導向板上,所述出球接頭設置在所述底板上,且所述進球接頭與所述出球接頭在水平方向上相錯開設置;
所述控制裝置與所述第三氣缸連接,控制所述第三氣缸驅動所述推板在水平方向移動,以使所述進球接頭內的鋼球落入所述通孔內,再驅動所述推板水平方向移動,使所述通孔內的鋼球落入所述出球接頭內。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進一步的,所述通孔內至多容納三個鋼球,由於帶輪軸和帶輪上有三個均布的三個鋼球槽,保障每個鋼球槽一個一個地都裝入鋼球。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進一步的,所述分鋼球機構包括:固定塊、第四氣缸、第五氣缸、滑動板、固定座和出口板;
所述第四氣缸和所述第五氣缸分別設置在所述固定塊上,所述固定座上設置有所述鋼球入口,且所述固定座的下埠靠近所述滑動板的一端,且所述滑動板的一端設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二通孔與所述鋼球入口同軸設置,所述滑動板的另一端與所述第四氣缸相連接,所述出口板與所述第五氣缸相連接,位於所述分球通道內,並分別設置有第三通孔、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且所述第三通孔、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分別連通所述第二出口;
其中,所述控制裝置與所述第四氣缸和所述第五氣缸相連接,控制所述第四氣缸驅動所述滑動板左右運動,所述第五氣缸驅動所述出口板前後運動。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進一步的,所述鋼球入口和所述第二出口分別設置有鋼球導套。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出口與所述進球接頭連接的管道上設置有計數器,且所述計數器與所述控制裝置相連接。
本實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種自動裝配零件機器人,包括上述任一技術方案所述的分球裝置。
本實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的自動裝配零件機器人,設置有第一方面提供的分球裝置,因此,具有第一方面提供的分球裝置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就不一一贅述。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的分球裝置,實現了自動化分球,避免了人工分球勞動強度大,且容易出錯的問題,提高了分球的效率,加快了分球的速度,同時,降低了分球的錯誤概率。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分球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所示的氣缸送鋼球機構的主視圖;
圖3為圖2所示的氣缸送鋼球機構的左視圖;
圖4為圖1中所示的推鋼球機構的剖視圖;
圖5為圖1中所示的推鋼球機構的俯視圖;
圖6為圖1中所示的分鋼球機構的主視圖;
圖7為圖6所示的分鋼球機構的俯視圖。
附圖標記:
10-氣缸送鋼球機構; 11-第一出口;
12-鋼球盒; 13-第一氣缸;
14-第二氣缸; 15-固定板;
16-頂料板; 17-連接件;
20-推鋼球機構; 21-進球接頭;
22-出球接頭; 23-第三氣缸;
24-支撐板; 25-導向板;
26-推板; 27-底板;
30-分鋼球機構; 31-鋼球入口;
32-第二出口; 33-固定塊;
34-第四氣缸; 35-第五氣缸;
36-滑動板; 37-固定座;
38-出口板;
40-鋼球導套; 50-鋼球;
121-盒蓋; 161-容納槽;
261-通孔; 361-第一通孔;
362-第二通孔; 381-第四通孔;
382-第五通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於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如圖1-7所示,本實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實施例提供的分球裝置,包括:氣缸送鋼球機構10、推鋼球機構20、分鋼球機構30、鋼球杯和控制裝置;
所述氣缸送鋼球機構10設置有第一出口11,所述推鋼球機構20上設置有進球接頭21和出球接頭22,所述第一出口11與所述進球接頭21通過管道相連通;
所述分鋼球機構30上設置有鋼球入口31、分球通道和第二出口32,所述鋼球入口31、分球通道和第二出口32相連通,且所述鋼球入口31與所述出球接頭22通過管道連通;
所述鋼球杯與所述第二出口32相連通;
所述控制裝置分別與所述氣缸送鋼球機構10、所述推鋼球機構20和所述分鋼球機構30相連接,所述控制裝置能夠控制所述氣缸送鋼球機構10使鋼球通過所述第一出口11至所述推鋼球機構20的進球接頭21內,並能夠控制所述推鋼球機構20將鋼球50從出球接頭22進入到所述鋼球入口31,從而將鋼球50經所述分球通道從所述第二出口32進入所述鋼球杯內。
本實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的分球裝置,控制裝置能夠控制氣缸送球機構使鋼球從氣缸送球機構中通過第一出口11到推鋼球機構20的進球接頭21內,同時,控制裝置再控制推鋼球機構20從出球接頭22進入到鋼球入口31,從而將鋼球50經分球通道從第二出口32進入到鋼球杯內,進而進行對無極加速器的鋼球布置安裝,實現了自動化分球,避免了人工分球勞動強度大,且容易出錯的問題,提高了分球的效率,加快了分球的速度,同時,降低了分球的錯誤概率。
如圖2和圖3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進一步的,所述氣缸送鋼球機構10包括:鋼球盒12、第一氣缸13、第二氣缸14、固定板15、頂料板16和連接件17;
所述鋼球盒12上分別設置有所述第一出口11和盒蓋121,且所述鋼球盒12設置在所述固定板15上;
所述第一氣缸13設置在所述固定板15上,並通過所述連接件17與所述頂料板16的下端相連接,所述頂料板16的上端設置在所述鋼球盒12內,且所述頂料板16的上端設置有容納槽161,所述第一氣缸13能夠驅動所述頂料板16在所述鋼球盒12內做上下運動,以使所述容納槽161與所述第一出口11相連通;
所述第二氣缸14與所述盒蓋121相連接,並能夠驅動所述盒蓋121的開啟或關閉。
進一步的,所述容納槽161呈倒V型。
在該實施例中,第一氣缸13驅動頂料板16帶動容納槽161上下移動,使容納槽161與第一出口11相對應,從而使容納槽161與第一出口11相連通,進而使鋼球50從容納槽161中從第一出口11流出至進球接頭21內,方便鋼球分配。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進一步的,所述鋼球盒12內設置有檢測器,所述檢測器與所述控制裝置相連接,當所述檢測器檢測到所述鋼球盒12內的鋼球數量為零時,所述控制裝置控制所述第二氣缸14驅動所述盒蓋121開啟。
在該實施例中,鋼球盒12內檢測器的設置,使鋼球盒12內沒有鋼球時,能夠發送信號給控制裝置,控制裝置控制第二氣缸14驅動盒蓋121開啟,提醒工作人員往鋼球盒12內加入鋼球,同時,控制裝置的控制面板上可以顯示加入鋼球的數量和鋼球種類,不會使加入的鋼球出錯。
如圖4和圖5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進一步的,所述推鋼球機構20包括:第三氣缸23、支撐板24、導向板25、推板26和底板27;
所述第三氣缸23安裝在所述支撐板24的一側,所述支撐板24的另一側分別安裝所述導向板25和所述底板27,且所述底板27位於所述導向板25的下方,所述推板26的一端與所述第三氣缸23相連接,所述推板26位於所述導向板25和所述底板27之間,所述推板26的另一端上設置有通孔261,所述進球接頭21設置在所述導向板25上,所述出球接頭22設置在所述底板27上,且所述進球接頭21與所述出球接頭22在水平方向上相錯開設置;
所述控制裝置與所述第三氣缸23連接,控制所述第三氣缸23驅動所述推板26在水平方向移動,以使所述進球接頭21內的鋼球50落入所述通孔261內,再驅動所述推板26水平方向移動,使所述通孔261內的鋼球50落入所述出球接頭22內。
進一步的,所述通孔261內至多容納三個鋼球50。
在該實施例中,這樣的設置,使推板26在水平移動時,與進球接頭21相對應,從進球接頭21內的鋼球掉落至通孔內,再繼續移動推板26,使通孔與出球接頭22相對應,從而使通孔261的內鋼球掉落至出球接頭22,同時,通孔261內的容納的鋼球50數量不多於三個,使其與無極加速器中需要安裝的數量相匹配,方便後序的分球裝配。
如圖6和圖7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進一步的,所述分鋼球機構30包括:固定塊33、第四氣缸34、第五氣缸35、滑動板36、固定座37和出口板38;
所述第四氣缸34和所述第五氣缸35分別設置在所述固定塊33上,所述固定座37上設置有所述鋼球入口31,且所述固定座37的下埠靠近所述滑動板36的一端,且所述滑動板36的一端設置有第一通孔361和第二通孔362,第二通孔362與所述鋼球入口31同軸設置,所述滑動板36的另一端與所述第四氣缸34相連接,所述出口板38與所述第五氣缸35相連接,位於所述分球通道內,並分別設置有第三通孔、第四通孔381和第五通孔382,且所述第三通孔、第四通孔381和第五通孔382分別連通所述第二出口32;
其中,所述控制裝置與所述第四氣缸34和所述第五氣缸35相連接,控制所述第四氣缸34驅動所述滑動板36左右運動,所述第五氣缸35驅動所述出口板38前後運動。
在該實施例中,由於鋼球入口31與第二通孔362同軸,使其二者重合,鋼球入口31內的鋼球正好落到第二通孔362內,當需要分球時,控制裝置控制第四氣缸34驅動滑動板36向右運動,使第二通孔362與第四通孔381重合,第一個鋼球落入到第四通孔381內,此時,第一通孔361與鋼球入口31重合,第二個鋼球落入到第一通孔361內,在控制第四氣缸34驅動滑動板36與之前運動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動,使第一通孔361與第三通孔重合,第二個鋼球正好落到第三通孔內,而此時,第二通孔362正好會與鋼球入口31重合,第三個鋼球正好落入第二通孔362內,控制裝置控制第五氣缸35驅動出口板38前後移動,使第五通孔382與第二通孔362重合時,第三個鋼球落入到第五通孔382內,因為,第三通孔、第四通孔381和第五通孔382分別與第二出口32連通,所以,每次的鋼球都會進入到第二出口32,從而落入到鋼球杯內,另外,有的變速器中是加兩層鋼球,每層都是三個鋼球,有的是加三層鋼球,每層也是三個鋼球,這樣就得使第一通孔361、第二通孔362、第三通孔、第四通孔381或第五通孔382隻能出一個球,而不能是直接出三個鋼球,進而的去選擇出鋼球的次數為2次或3次,從而實現精準的分球。
如圖6和圖7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進一步的,所述鋼球入口31和所述第二出口32分別設置有鋼球導套40。
在該實施例中,鋼球導套40的設置對落入的鋼球50起到了導向的作用,方便了該裝置的分球。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出口11與所述進球接頭21連接的管道上設置有計數器,且所述計數器與所述控制裝置相連接。
在該實施例中,計數器的設置可以有效地控制第一出口11的出鋼球數量,實現對出鋼球的定量設置,方便產品的分球。
本實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種自動裝配零件機器人,包括上述任一技術方案所述的分球裝置。
本實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的自動裝配零件機器人,設置有第一方面提供的分球裝置,因此,具有第一方面提供的分球裝置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就不一一贅述。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的分球裝置,控制裝置能夠控制氣缸送球機構使鋼球從氣缸送球機構中通過第一出口到推鋼球機構的進球接頭內,同時,控制裝置再控制推鋼球機構從出球接頭進入到鋼球入口,從而將鋼球經分球通道從第二出口進入到鋼球杯內,進而進行對無極加速器的鋼球布置安裝,實現了自動化分球,避免了人工分球勞動強度大,且容易出錯的問題,提高了分球的效率,加快了分球的速度,同時,降低了分球的錯誤概率。
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儘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並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