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水準尺垂直度校正架的製作方法
2023-10-06 00:55:59 1
專利名稱:一種水準尺垂直度校正架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水準測量裝置,特別是一種水準尺垂直度校正架。
背景技術:
水準尺是水準測量中的重要工具,在使用過程中必須確保其處於豎直狀態,以保證測量精度,但由於受到震動、搬運、碰撞等因素的影響以及長時間的使用,致使水準尺的圓水準氣泡雖然整平,杆體仍不豎直,從而影響測量成果的精度。因此,在使用水準尺之前,必須對其進行嚴格校正,以使其圓水準氣泡整平時而杆體處於鉛直狀態。傳統的校正方法是以水準尺為中心在視線互成90°方向上設置兩臺經緯儀或全站儀,校正人員在兩名觀測儀器人員的同時指揮下使水準尺在兩臺儀器視線方向都保持鉛直,然後調整水準尺上的圓水準器校正螺絲使氣泡居中,這樣要反覆幾次才可將水準尺垂直度完全校正好。這種方法需要在一定空間內同時操作兩臺經緯儀或全站儀,至少需要3名檢校人員才能作業,因此該校正方法繁瑣,速度慢,佔用空間大,不易操作、效率低。
發明內容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水準尺垂直度校正架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調節效率聞,調節精度聞。本實用新型公開的水準尺垂直度校正架,包括支撐架、豎直設置在上橫梁和下橫梁之間的水準尺、設置在上橫梁上的懸掛裝置以及設置在下橫梁上的固定裝置,水準尺通過懸掛裝置和固定裝置設置在支撐架上,懸掛裝置包括連接到上橫梁上的懸絲、連接在懸絲下端的尺箍以及通過螺孔設置在尺箍上的緊固螺栓,水準尺的上端通過緊固螺栓固定在尺箍內,固定裝置包括固定在下橫梁上的卡槽以及通過螺孔設置在卡槽上的緊固螺栓,水準尺的下端通過緊固螺栓固定在卡槽內。本實用新型公開的水準尺垂直度校正架,通過採用設置在支架上橫梁的懸掛裝置與設置在下橫梁上的固定裝置配合連接水準尺,使得水準尺能夠不藉助其他的器械和輔助注入處於鉛垂狀態,從而有效地降低了水準尺鉛垂狀態調整的難度,降低了調整工作的複雜程度和勞動強度,提高了調節效率,簡化了調節操作,從而有效地降低了水準尺校正人員勞動力的消耗,同時,還具有結構簡單,製造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快捷,體積小,測量效率高的特點。本實用新型公開的水準尺垂直度校正架,緊固螺栓與水準尺的接觸端均設置有卡片,卡片與水準尺表面接觸,緊固螺栓的另一端均設置有圓形扳手。本改進通過在緊固螺栓與水準尺的接觸端均設置卡片,增加了水準尺與緊固螺栓的緊固接觸面積,有效地提高了緊固螺栓對水準尺的固定的穩固程度,從而有效地提高了水準尺使用和測量的穩定性和精準度,降低了測量難度,提高了測量操作的再現性,同時在緊固螺栓另一端設置圓形扳手便於對緊固螺栓進行調節,提高了在使用過程中對緊固螺栓的鬆緊程度調節的便利性。。本實用新型公開的水準尺垂直度校正架,卡槽上設置有四個緊固螺栓,並且分別設置在卡槽的四個側壁上。本改進通過在卡槽的四壁上設置有緊固螺栓,有效地提高了對水準尺垂直度調節的可操作性,從而能夠有效地保證水準尺豎直狀態的可調節性,提高了水準尺鉛垂狀態的精確性,降低了調節難度,提高了測量的精度,同時還提高了測量效率。本實用新型公開的水準尺垂直度校正架,通過採用設置在支架上橫梁的懸掛裝置與設置在下橫梁上的固定裝置配合連接水準尺,在緊固螺栓與水準尺的接觸端均設置卡片,增加了水準尺與緊固螺栓的緊固接觸面積,有效地提高了緊固螺栓對水準尺的固定的穩固程度,使得水準尺能夠不藉助其他的器械和輔助注入處於鉛垂狀態,從而有效地降低了水準尺鉛垂狀態調整的難度,降低了調整工作的複雜程度和勞動強度,提高了調節效率,簡化了調節操作,從而有效地降低了水準尺校正人員體力消耗,同時,還具有結構簡單,製造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快捷,體積小,另外在卡槽的四壁上設置有緊固螺栓,有效地提高了對水準尺垂直度調節的可操作性,從而能夠有效地保證水準尺豎直狀態的可調節性,提高了水準尺鉛垂狀態的精確性,降低了調節難度,提高了校正測量的精度,測量效率高的特點。
圖I、本實用新型公開的水準尺垂直度校正架的結構示意圖;圖2、本實用新型公開的水準尺垂直度校正架的固定裝置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明列表I、上橫梁;2、懸絲;3、尺箍;4、緊固螺栓;5、水準尺;6、下橫梁;7、卡槽;8、卡片;9、圓形扳手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進一步闡明本實用新型,應理解下述具體實施方式
僅用於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的範圍。需要說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詞語「前」、「後」、「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圖中的方向,詞語「內」和「外」分別指的是朝向或遠離特定部件幾何中心的方向。如圖I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公開的水準尺垂直度校正架,包括支撐架、豎直設置在上橫梁I和下橫梁6之間的水準尺5、設置在上橫梁I上的懸掛裝置以及設置在下橫梁6上的固定裝置,水準尺5通過懸掛裝置和固定裝置設置在支撐架上,懸掛裝置包括連接到上橫梁I上的懸絲2、連接在懸絲2下端的尺箍3以及通過螺孔設置在尺箍3上的緊固螺栓4,水準尺5的上端通過緊固螺栓4固定在尺箍3內,固定裝置包括固定在下橫梁6上的卡槽7以及通過螺孔設置在卡槽7上的緊固螺栓4,水準尺5的下端通過緊固螺栓4固定在卡槽7內。本實用新型公開的水準尺垂直度校正架,通過採用設置在支架上橫梁的懸掛裝置與設置在下橫梁上的固定裝置配合連接水準尺,使得水準尺能夠不藉助其他的器械和輔助注入處於鉛垂狀態,從而有效地降低了水準尺鉛垂狀態調整的難度,降低了調整工作的複雜程度和勞動強度,提高了調節效率,簡化了調節操作,從而有效地降低了水準尺校正人員的體力消耗,同時,還具有結構簡單,製造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快捷,體積小,測量效率高的特點。作為一種優選,緊固螺栓4與水準尺5的接觸端均設置有卡片8,卡片8與水準尺5表面接觸,緊固螺栓4的另一端均設置有圓形扳手9。通過在緊固螺栓與水準尺的接觸端均設置卡片,增加了水準尺與緊固螺栓的緊固接觸面積,有效地提高了緊固螺栓對水準尺的固定的穩固程度,從而有效地提高了水準尺校正的穩定性和精準度,降低了校正的難度,同時在緊固螺栓另一端設置圓形扳手便於對緊固螺栓進行調節,提高了在使用過程中對緊固螺栓的鬆緊程度調節的便利性。。作為一種優選,卡槽7上設置有四個緊固螺栓4,並且分別設置在卡槽7的四個側壁上。通過在卡槽的四壁上設置有緊固螺栓,有效地提高了對水準尺垂直度調節的可操作性,從而能夠有效地保證水準尺豎直狀態的可調節性,提高了水準尺鉛垂狀態的精確性,降低了調節難度,提高了測量的精度,同時還提高了測量效率。使用時,先鬆開卡槽7上的緊固螺栓4,使水準尺5處於自然垂掛狀態下,調節懸掛裝置上的緊固螺栓4使得水準尺5在豎直方向處於鉛垂狀態,保持水準尺5的鉛垂狀態,同
時對卡槽7的一對相對的壁上的緊固螺栓4進行鎖緊,以實現對水準尺5的鉛垂狀態進行初步鎖定,再利用鉛垂對水準尺5進行微調,使水準尺5在一個方向上處於鉛垂狀態後,再對卡槽7的另一組緊固螺栓進行鎖定,並進行微調,從而實現了對水準尺5的鉛垂狀態進行調節的目的,降低了調節難度,簡化了調節程序。本實用新型公開的水準尺垂直度校正架,通過採用設置在支架上橫梁的懸掛裝置與設置在下橫梁上的固定裝置配合連接水準尺,在緊固螺栓與水準尺的接觸端均設置卡片,增加了水準尺與緊固螺栓的緊固接觸面積,有效地提高了緊固螺栓對水準尺的固定的穩固程度,使得水準尺能夠不藉助其他的器械和輔助注入處於鉛垂狀態,從而有效地降低了水準尺鉛垂狀態調整的難度,降低了調整工作的複雜程度和勞動強度,提高了調節效率,簡化了調節操作,從而有效地降低了水準尺校正人員的體力消耗,同時,還具有結構簡單,製造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快捷,體積小,另外在卡槽的四壁上設置有緊固螺栓,有效地提高了對水準尺垂直度調節的可操作性,從而能夠有效地保證水準尺豎直狀態的可調節性,提高了水準尺鉛垂狀態的精確性,降低了調節難度,提高了校正測量的精度,測量效率高的特點。本實用新型方案所公開的技術手段不僅限於上述技術手段所公開的技術手段,還包括由以上技術特徵任意組合所組成的技術方案。
權利要求1.一種水準尺垂直度校正架,包括支撐架以及豎直設置在上橫梁和下橫梁之間的水準尺,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水準尺垂直度校正架還包括設置在上橫梁上的懸掛裝置以及設置在下橫梁上的固定裝置,所述水準尺通過懸掛裝置和固定裝置設置在支撐架上,所述懸掛裝置包括連接到上橫梁上的懸絲、連接在懸絲下端的尺箍以及通過螺孔設置在尺箍上的緊固螺栓,所述水準尺的上端通過緊固螺栓固定在尺箍內,所述固定裝置包括固定在下橫梁上的卡槽以及通過螺孔設置在卡槽上的緊固螺栓,所述水準尺的下端通過緊固螺栓固定在卡槽內。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水準尺垂直度校正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緊固螺栓與水準尺的接觸端均設置有卡片,卡片與水準尺表面接觸,緊固螺栓的另一端均設置有圓形扳手。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水準尺垂直度校正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卡槽上設置有四個緊固螺栓,並且分別設置在卡槽的四個側壁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水準尺垂直度校正架,包括支撐架、豎直設置在上橫梁和下橫梁之間的水準尺、設置在上橫梁上的懸掛裝置以及設置在下橫梁上的固定裝置,水準尺通過懸掛裝置和固定裝置設置在支撐架上,懸掛裝置包括連接到上橫梁上的懸絲、連接在懸絲下端的尺箍以及通過螺孔設置在尺箍上的緊固螺栓,水準尺的上端通過緊固螺栓固定在尺箍內,固定裝置包括固定在下橫梁上的卡槽以及通過螺孔設置在卡槽上的緊固螺栓,水準尺的下端通過緊固螺栓固定在卡槽內。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高水準尺豎直狀態的調節效率,降低調節難度。本實用新型公開的水準尺垂直度校正架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調節效率高,調節精度高。
文檔編號G01C25/00GK202582539SQ201220248379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30日
發明者孫景領, 趙顯富 申請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