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車輛及其座椅的製作方法
2023-04-24 12:53:12 1

本發明涉及車輛工程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座椅。本發明還涉及一種包括上述座椅的車輛。
背景技術:
隨著中國機械工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機械設備已得到廣泛使用。
車輛上的零件數量眾多,可達上萬個,其中包括若干個系統、機構、總成等,比如發動機的五大系統和兩大機構,以及行駛系統、轉向系統、制動系統以及各種電子模塊、傳感器等。
車身內飾也是車輛上的重要組成部分,座椅即為其中的常見部件。汽車座椅能夠為駕駛員和乘客提供舒適的駕駛體驗,一般包括坐墊、靠背、扶手和頭枕等。在現有技術中,座椅上的頭枕和靠背一體設計,頭枕和座椅的相對位置固定,即整體式頭枕(Integrated Head Restraint),指僅能用工具將其從座椅或車身結構上拆下來,或利用將座椅外罩全部或部分拆下來的方法才能將其拆卸的頭枕。
目前,整體式座椅由於其外觀整潔、生產製造方便,已得到廣泛使用。但是,座椅上的整體式頭枕與椅身的相對位置不可調,當不同身高的乘員乘坐座椅時,整體式頭枕的位置很可能無法適應,只能應對某一個很小範圍內身高的乘員,如此造成乘員的對座椅的體驗較差。
因此,如何使座椅上的整體式頭枕能夠適應於不同身高的乘員,提高用戶體驗,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座椅,能夠使整體式頭枕位置適應於不同身高的乘員,提高用戶體驗。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包括上述座椅的車輛。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座椅,包括椅身和整體式頭枕,其特徵在於,所述整體式頭枕設置於所述椅身上且其高度位置可調。
優選地,所述椅身上設置有沿高度方向延伸的滑道,所述整體式頭枕可移動地設置在所述滑道上,且在所述整體式頭枕移動到目標高度後通過鎖緊機構緊固。
優選地,所述滑道表面上沿高度方向設置有若干個限位孔,所述鎖緊機構包括限位銷和驅動機構,且所述驅動機構用於在調節所述整體式頭枕的高度時使所述限位銷與限位孔脫離連接,以及在所述整體式頭枕的高度調節結束後使所述限位銷與限位孔配合。
優選地,所述驅動機構包括可滑動地設置於所述滑道表面上的滑塊和設置於所述滑塊上的彈性槓桿,所述限位銷的一端置於所述滑塊的內腔,另一端穿透所述滑塊的底部,且所述彈性槓桿的從動端與所述限位銷的一端相連;
所述彈性槓桿的主動端受所述整體式頭枕按壓時,其從動端帶動所述限位銷與對應的所述限位孔脫離連接,且所述彈性槓桿的主動端脫離所述整體式頭枕的按壓時,其從動端帶動所述限位銷與對應的所述限位孔配合。
優選地,所述滑塊上還設置有接插孔,所述整體式頭枕上設置有用於與所述接插孔相配合的接插管,且在所述接插管插入到所述接插孔中並達到第一預設深度時,所述彈性槓桿的主動端被壓緊且其從動端帶動所述限位銷與對應的所述限位孔脫離連接。
優選地,還包括設置於所述接插管的外壁上、用於隨著其運動而按壓或放鬆所述彈性槓桿的主動端的按壓環。
優選地,在所述接插管插入到所述接插孔中並達到較淺的第二預設深度時,所述按壓環放鬆所述彈性槓桿的主動端,且所述接插管通過設置在所述接插孔上的彈性卡接件將自身單向固鎖,以避免從所述接插孔中脫出。
優選地,所述彈性卡接件具體為彈片,所述彈片傾斜設置在所述接插孔的內壁上,且其傾斜方向朝向所述接插孔深處;所述接插管的外壁上設置有用於與所述彈片相配合的楔形槽。
優選地,相鄰兩個所述限位孔之間的滑道的表面向內偏折形成用於使所述限位銷的末端趨向於滑動到所述限位孔內的引導斜坡。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車輛,包括車體和設置於所述車體內的座椅,其中,所述座椅為上述任一項所述的座椅。
本發明所提供的座椅,主要包括椅身和設置在椅身上的整體式頭枕,並且整體式頭枕在椅身上的高度位置是可調節的。如此,當座椅上坐有不同身高的乘客時,乘客即可操作整體式頭枕,使得整體式頭枕在椅身上移動,進而調節整體式頭枕的高度位置,當整體式頭枕的高度位置調整到與乘客的頭部位置相當時停止調節。如此,面對不同身高的乘客,本發明所提供的座椅,只需調整椅身上的整體式頭枕,使其高度位置發生變化即可,相比於現有技術中的整體式座椅,本發明所提供的座椅,能夠使整體式頭枕位置適應於不同身高的乘員,提高用戶體驗。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提供的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所示的整體式頭枕與椅身的配合結構示意圖。
其中,圖1—圖2中:
椅身—1,滑道—101,限位孔—102,引導斜坡—103,整體式頭枕—2,限位銷—3,滑塊—4,彈性槓桿—5,接插孔—6,接插管—7,按壓環—8,彈片—9。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請參考圖1,圖1為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的整體結構爆炸圖。
在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座椅主要包括椅身1和設置在椅身1上的整體式頭枕2。
其中,椅身1為座椅的主要組成部件,在其上一般設置有坐墊、靠背和扶手等。同時,整體式頭枕2也設置在椅身1上,並且整體式頭枕2並非固定在椅身1上,而是可運動地設置在椅身1上,以使其高度位置可調。
如此,當座椅上坐有不同身高的乘客時,乘客即可操作整體式頭枕2,使得整體式頭枕2在椅身1上移動,進而調節整體式頭枕2的高度位置,當整體式頭枕2的高度位置調整到與乘客的頭部位置相當時停止調節。如此,面對不同身高的乘客,本發明所提供的座椅,只需調整椅身1上的整體式頭枕2,使其高度位置發生變化即可,相比於現有技術中的整體式座椅,本發明所提供的座椅,能夠使整體式頭枕位置適應於不同身高的乘員,提高用戶體驗。
如圖2所示,圖2為圖1中所示的整體式頭枕與椅身的配合結構示意圖。
具體的,在椅身1上設置有滑道101,並且該滑道101沿椅身1的高度方向延伸。整體式頭枕2可移動地設置在該滑道101內,如此即可通過整體式頭枕2在滑道101內的滑動調整整體式頭枕2的高度位置。同時,在整體式頭枕2的高度位置調整到位後,再通過鎖緊機構將整體式頭枕2緊固在目標位置。
在關於鎖緊機構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中,該鎖緊機構包括限位銷3和驅動機構,同時在滑道101表面上沿其高度方向設置有若干個限位孔102。限位銷3能夠與限位孔102相配合,且在調節整體式頭枕2的高度時,驅動機構使限位銷3與限位孔102脫離連接,同時在整體式頭枕2的高度調節結束後,驅動機構使限位銷3與限位孔102配合。具體的,限位孔102可在滑道101表面上沿高度方向均勻設置,如此,限位銷3與限位孔102調節時,可以逐級調節整體式頭枕2的高度。同時,限位孔102的數量一般可為4~8個,即對整體式頭枕2的高度調節分為4~8級。當驅動機構使限位銷3與限位孔102配合時,整體式頭枕2被固定在當前高度無法移動,而當驅動機構使限位銷3與限位孔102脫離連接時,整體式頭枕2可進行高度調節。當然,鎖緊機構並不僅限於上述限位銷3和驅動機構,其餘比如在滑道101的表面上設置夾緊部件的方式,也同樣可以達到將整體式頭枕2固定在目標高度位置的目的。
具體的,驅動機構可包括設置在滑道101表面上的滑塊4和設置在滑塊4上的彈性槓桿5。其中,滑塊4可在滑道101的表面上滑動,滑塊4的內部具有空腔,並且限位銷3的一端設置在滑塊4的空腔內,由於限位銷3需要與限位孔102相配合,因此限位銷3的另一端穿透滑塊4的底部,以便在需要時伸出滑塊4的底部與限位孔102相配合。如此,當限位銷3與限位孔102相配合時,滑塊4無法在滑道101上滑動,反之,滑塊4即可在滑道101上滑動。
彈性槓桿5整體呈槓桿結構,即一根杆圍繞一個支點轉動的結構,同時,該彈性槓桿5具有彈性,即類似彈簧的性質,當彈性槓桿5的一端被壓縮時,另一端翹起,同時在一端被放鬆時,該端會在彈力的作用下回彈。該彈性槓桿5的從動端與限位銷3相連,如此,彈性槓桿5的從動端即可帶動限位銷3實現與限位孔102的配合和脫離。同時,彈性槓桿5的主動端受整體式頭枕2的按壓控制,當整體式頭枕2按壓彈性槓桿5的主動端時,主動端被壓緊,此時從動端翹起,從而將限位銷3從限位孔102中拔出,使得兩者脫離連接;反之,當彈性槓桿5的主動端被放鬆後,主動端在彈力的作用下回彈,此時從動端回復原位,從而將限位銷3重新插入到限位孔102中。
為方便實現整體式頭枕2對彈性槓桿5的主動端的按壓,本實施例中,在滑塊4上設置了接插孔6,同時在整體式頭枕2上設置了用於與接插孔6相配合的接插管7。在整體式頭枕2與椅身1相配合時,整體式頭枕2上的接插管7插入到滑塊4上的接插孔6中。並且在接插管7插入到接插孔6中達到第一預設深度時,彈性槓桿5的主動端被壓緊,從而使限位銷3與限位孔102脫離連接。
進一步的,為方便接插管7對彈性槓桿5的主動端實施正壓力,本實施例在接插管7的外壁上設置了按壓環8。當接插管7插入到接插孔6中時,按壓環8逐漸壓緊彈性槓桿5的主動端,並且在接插管7達到第一預設深度時,按壓環8將彈性槓桿5的主動端按壓到極限位置,使得限位銷3與限位孔102脫離連接。
接上述,考慮到整體式頭枕2在正常使用時,也需要將接插管7插入到接插孔6中實現固定,為避免產生對彈性槓桿5的誤按壓操作,本實施例在接插孔6上設置了彈性卡接件。當接插管7插入到接插孔6中並達到第二預設深度(第二預設深度比第一預設深度淺)時,按壓環8放鬆彈性槓桿5的主動端,並且在此時,彈性卡接件將接插管7卡接固定在當前深度位置,一方便避免接插管7意外從接插孔6中脫離,另一方面接插管7在此位置時具有明顯的停留趨勢,可避免操作者由於不知情而繼續將接插管7深入到第一預設深度,造成限位銷3意外與限位孔102脫離連接。
在關於彈性卡接件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中,該彈性卡接件具體為彈片9。該彈片9傾斜設置在接插孔6的內壁上,並且彈片9的傾斜方向朝向接插孔6的伸出。同時在接插管7的外壁上設置有用於與該彈片9相配合的楔形槽,如此,當接插管7逐漸插入到接插孔6時,接插管7的外壁在此過程中擠壓彈片9使其緊貼在接插孔6的內壁上,而當接插管7達到第二預設深度時,楔形槽恰好越過彈片9的位置,使得彈片9在楔形槽中具有可以回彈的空間,進而彈片9重新朝向接插孔6的伸出。此時,由於彈片9卡接在楔形槽中,接插管7即無法從接插孔6中脫離。而接插管7繼續深入到接插孔6的第一預設深度位置過程,並不會受到彈片9的影響。
另外,考慮到滑道101上設置的若干個限位孔102與限位銷3之間的配合實現了有級高度調節(即階段式調節),為方便乘員在調節整體式頭枕2的高度時,限位銷3能夠順利與對應的限位孔102配合,本實施例在相鄰兩個限位孔102時間的滑道102表面上,通過將其向內偏折形成引導斜坡103。當限位銷3的末端緊壓在該引導斜坡103時,在斜向分力的作用下,將使限位銷3具有沿著引導斜坡103向限位孔102內部滑動的運動趨勢。如此設置,可以使得人們在調節整體式頭枕2的高度同時又不清楚處於滑道101上的何處調節位置時,使限位銷3傾向於滑動到與引導斜坡103相近的限位孔102中。
本實施例還提供一種車輛,包括車體和設置在車體內的座椅,其中,該座椅與上述相關內容相同,此處不再贅述。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發明。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或範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發明將不會被限制於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