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直角床單全自動生產線的製作方法
2023-12-04 00:46:36

本發明涉及床單的生產設備,特別是一種直角床單全自動生產線。
背景技術:
現有的床單生產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採用自動吊掛系系統將裁剪後的布料輸送到縫紉工作站由人工進行縫製;另一種是以德國德國泰克斯帕(Texpa)為代表的全自動床單生產裝備,生產全程無需人工參與。第一種方式中,單個工序需要人工參與,費時費力,效率較低。第二種方式雖然用自動化設備取代了人工,但是該生產線的產品形式較為單一,不能夠滿足用戶多樣性的需求,而且價格昂貴。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以上不足,提供一種直角床單全自動生產線,實現床單一條線全自動生產。本發明中的裁剪、折邊和縫紉工序各自獨立,然後由輸送機構將各工序連接起來形成完整的床單生產設備。不僅能簡化設備結構、降低設備成本,而且能同時加工多條床單,可最大程度的降低設備中各部件的等待時間,大幅提高生產效率。此外,可以在本設備中靈活增加工作站,以增加產品的多樣性。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採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直角床單全自動生產線,包括託板以及順次擺放的裁邊單元、第一折邊單元、第一縫合單元、第二折邊單元、第二縫合單元、第一輸送機構和第二輸送機構;
所述裁邊單元用於對託板上的布料進行裁邊處理,並將託板和裁邊後的布料一起通過第一輸送機構輸送至第一折邊單元;
所述第一折邊單元用於對託板上的布料的兩平行邊進行折邊處理,並將託板和布料通過第一輸送機構輸送至第一縫合單元;
所述第一縫合單元用於對布料在第一折邊單元進行折邊處理後的兩邊進行邊緣縫合,並將託板和布料通過第一輸送機構輸送至第二折邊單元;
所述第二折邊單元用於對託板上的布料未進行縫合的另外的兩平行邊進行折邊處理,並將託板和布料通過第一輸送機構輸送至第二縫合單元;
所述第二縫合單元用於對布料在第二折邊單元進行折邊處理後的兩邊進行邊緣縫合,得到床單成品,並將床單成品收集後,將託板通過第二輸送機構輸送至裁邊單元。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本發明採用流水線形式完成床單加工的五個工序,且五個工序可同時進行,提高加工效率,採用可移動式託板,託板和布料一起進行移動,加工時布料平整度高,加工效果好,且託板可以循環利用。
進一步的,所述裁邊單元包括上料機構、第一機架、第一託板頂升機構和裁邊機構、第一託架裝置和第二託架裝置;所述裁邊機構、第一託架裝置和第二託架裝置均設置在第一機架上,
所述第一託板頂升機構用於在進行裁邊加工時將託板頂起,裁邊加工完畢後將託板通過第一輸送機構輸送到一折邊單元;所述託板底部設置有可以和頂升機構配合的結構;
所述上料機構包括布料輥筒架、壓布輥和活動夾布裝置,所述布料輥筒架上裝有布料,布料經過壓布輥後放置在機架進料端,機架進料端處設置有活動夾布裝置,用於夾持住布料的端部並帶動布料從機架進料端移動到第一機架後端;
所述機架進料端還設置有固定夾布裝置,所述固定夾布裝置和託板之間有第一空隙,用於在活動夾布裝置將布料的端部帶動至第一機架後端後,對布料進行夾持;
所述裁邊機構包括第一裁邊裝置、第二裁邊裝置、第三裁邊裝置和整體壓板裝置;
所述整體壓板裝置包括第一整體壓板抓取裝置和整體壓板,所述整體壓板位於託板正上方,所述整體壓板為方框形且框內面積小於託板面積,所述第一整體壓板抓取裝置可以上升或下降,用於抓起或放下整體壓板;所述整體壓板用於將布料壓在託板上;
所述第一裁邊裝置包括第一裁刀和第一裁刀驅動裝置,所述第一裁刀設置在第一空隙內,用於沿著第一空隙將布料裁開;
所述第二裁邊裝置設置在託板與機架進料端垂直的一側邊外,所述第二裁邊裝置包括第二壓板裝置和第二裁刀和第二裁刀驅動裝置;
所述第二壓板裝置包括第二壓板抓取裝置和第二壓板,所述第二壓板裝置設置在布料上方且和託板邊緣之間有第二空隙,所述第二壓板抓取裝置可以上升或下降,用於抓起或放下第二壓板;所述第一託架裝置設置在所述第二壓板下方,所述第二壓板用於將布料壓在第一託架裝置上;所述第二裁刀設置在第二空隙內,用於沿著第二空隙對布料進行裁邊;
所述第三裁邊裝置設置在託板與機架進料端垂直的另一側邊外,所述第三裁邊裝置包括第三壓板裝置和第三裁刀、第三裁刀驅動裝置;
所述第三壓板裝置包括第三壓板抓取裝置和第三壓板,所述第三壓板裝置設置在布料上方且和託板邊緣之間有第三空隙,所述第三壓板抓取裝置可以上升或下降,用於抓起或放下第三壓板;所述第二託架裝置設置在所述第三壓板下方,所述第三壓板用於將布料壓在第二託架裝置上;所述第三裁刀設置在第三空隙內,用於沿著第三空隙對布料進行裁邊。
採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為:通過整體壓板可將布料牢固的固定在託板上,以免移動,對布料的兩側進行裁邊時,先採用壓條進行固定再進行裁邊,防止布料邊緣移位,保證裁邊效果。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機架的託板下方還設置有廢料收集裝置,用於收集裁布廢料。
進一步的,所述託板四個側邊上均設置有多個出氣孔,且四邊的出氣孔通過通氣管道相連通,所述通氣管道和進氣管道連接,所述進氣管道交匯處設置有進氣孔。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折邊單元包括第一折邊機構、第二折邊機構、第二託板固定機構、第二機架和第一吹氣裝置;所述第一折邊機構和第二折邊機構均設置在第二機架上;
所述第二託板固定機構用於在進行折邊加工時將託板與第一輸送機構固定,折邊加工完畢後將託板與第一輸送機構解除固定;
所述第二託板固定機構可採用頂升機構,在進行折邊加工時將託板從第一輸送機構上頂起,折邊加工完畢後將託板放置在第一輸送機構上;所述託板底部設置有可以和頂升機構配合的結構;
所述第一吹氣裝置設置在第二託板固定機構上,用於向託板進氣孔吹氣,所述第一吹氣裝置的吹氣嘴可與託板下方的進氣孔配合;
所述第一折邊機構包括第一夾布裝置和第一折邊裝置,所述第一夾布裝置設置在託板平行於的一側邊外,可沿著水平方向靠近或遠離託板;所述第一夾布裝置包括第一夾邊條和第二夾邊條,所述第一夾邊條和第二夾邊條之間有第一夾縫,第一夾邊條和第一夾邊條可以相對靠近或遠離;
所述第一折邊裝置的第一軋布刀設置在第一夾縫正上方,且可沿著豎直方向上升或下降,將布料在第一夾縫中壓出摺痕;
所述第二折邊機構包括第二夾布裝置和第二折邊裝置,所述第二夾布裝置設置在託板的另一平行側邊外,可沿著水平方向靠近或遠離託板;所述第二夾布裝置包括第三夾邊條和第四夾邊條,所述第三夾邊條和第四夾邊條之間有第二夾縫,第三夾邊條和第四夾邊條可以相對靠近或遠離;
所述第二折邊裝置設置在第二夾縫正上方,且可沿著豎直方向上升或下降,利用第二軋布刀將布料在第二夾縫中壓出摺痕。
採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為:通過吹氣將布料邊緣抬起以進行折邊,通過移動託布裝置和壓布裝置進行二次折邊,不需要人力操作,且結構簡單效果好。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折邊單元還包括設置在第二機架上的第一託布裝置和第二託布裝置,所述第一託布裝置和第二託布裝置分別設置在託板未設置第一折邊機構和第二折邊機構的兩邊外,所述第二託架裝置和第三託架裝置可以上升和下降,用於將布料邊緣託起。
採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為:通過託布裝置將布料不進行折邊的兩邊託起,防止布料從兩邊下墜而導致布料移動,使布料四邊保持水平,便於折邊加工。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縫合單元包括第三機架、第三託板固定機構和分別設置在布料在第一折邊單元進行折邊處理後的兩邊外的第一縫紉裝置和第二縫紉裝置;
所述第三託板固定機構用於在進行縫合加工時將託板與第一輸送機構固定,縫合加工完畢後將託板與第一輸送機構解除固定;
所述第三託板固定機構可採用頂升機構,在進行縫合加工時將託板從第一輸送機構上頂起,縫合加工完畢後將託板放置在第一輸送機構上;所述託板底部設置有可以和頂升機構配合的結構;
所述第一縫紉裝置和第二縫紉裝置均通過的導軌安裝在第三機架上,且可沿著布料邊緣移動,對布料在第一折邊單元進行折邊處理後的兩邊分別進行邊緣縫合。
採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先對布料兩邊進行折邊,然後再對摺好的兩邊進行縫合,再進行另外兩邊的折邊和縫合,加工得到的床單縫紉邊線更加美觀。
進一步的,第一折邊單元和第二折邊單元上還設置有噴膠裝置,用於對託板上的布料邊緣進行噴膠處理。
採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為:通過對摺邊位置噴膠可增強布料的定型效果。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縫合單元包括第四機架、第四託板頂升機構、第二整體壓板抓取裝置、收集裝置和分別設置在布料在第二折邊單元進行折邊處理後的兩邊外的第三縫紉裝置和第四縫紉裝置;
所述第四託板頂升機構用於在進行縫合加工時將託板頂起,成品收集完畢後將託板通過第二輸送機構輸送至裁邊單元;所述託板底部設置有可以和頂升機構配合的結構;
所述第三縫紉裝置和第四縫紉裝置通過的導軌安裝在第四機架上,且可沿著布料邊緣移動,對布料在第二折邊單元進行折邊處理後的兩邊分別進行邊緣縫合縫合得到成品床單;
所述第二整體壓板抓取裝置可以上升或下降,用於抓起或放下整體壓板;
所述收集裝置用於將成品床單從託板上取下並收集。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輸送機構和第二輸送機構為傳送帶或滾輪,當第一輸送機構和第二輸送機構為滾輪時,所述託板下方設置有可與滾輪配合的的軌道。
進一步的,所述軌道邊緣設置有防止滾輪脫軌的輪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總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總體側面示意圖;
圖3為裁邊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裁邊單元的第一裁邊裝置的側面放大圖;
圖5為裁邊單元的側面示意圖;
圖6為託板的下表面示意圖;
圖7為託條俯視圖;
圖8為第一折邊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第一折邊單元的第一折邊機構的側面放大圖;
圖10為兩次折邊完成後的布料邊緣側視圖;
圖11為第一縫合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圖12為第二縫合單元的側面示意圖。
附圖中,各標號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託板;2、裁邊單元;3、第一折邊單元;4、第一縫合單元;5、第二折邊單元;6、第二縫合單元;7、布料;8、第一輸送機構;9、噴膠裝置;10、第二輸送機構;201、託條;202、託條控制氣缸;203、空槽;21、第一機架;210、機架進料端;22、第一託板頂升機構;221、第一滾輪架;222、第一固定裝置;23、裁邊機構;24、布料輥筒架;25、壓布輥;26、活動夾布裝置;27、第一空隙;28、第二空隙;29、固定夾布裝置;231、第一整體壓板抓取裝置;232、整體壓板;233、第一裁刀;234、第二裁刀;235、第二壓板抓取裝置;236、第二壓板;237、第二裁刀移動導軌;11、出氣孔;12、通氣管道;13、進氣管道;14、進氣孔;31、第二託板固定機構;32、第二機架;33、第一吹氣裝置;35、第一折邊裝置;351、第一軋布刀;341、第一夾邊條;342、第一夾邊條;343、第一夾縫;321、第一託布裝置;322、第二託布裝置;41、第三機架;42、第三託板固定機構;43、第一縫紉裝置;44、第二縫紉裝置;61、第四機架;62第四託板頂升機構;63、第二整體壓板抓取裝置;64、第三縫紉裝置;65、第四縫紉裝置;611、第二滾輪架612、第二固定裝置;71、第一摺痕;72、第二摺痕;81、滾輪;82、軌道;83、輪緣;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原理和特徵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於解釋本發明,並非用於限定本發明的範圍。
如圖1、圖2所示,一種直角床單全自動生產線,包括託板1以及順次擺放的裁邊單元2、第一折邊單元3、第一縫合單元4、第二折邊單元5、第二縫合單元6、第一輸送機構8和第二輸送機構10;
所述裁邊單元2用於對託板1上的布料7進行裁邊處理,並將託板1和裁邊後的布料7一起通過第一輸送機構8輸送至第一折邊單元3;
所述第一折邊單元3用於對託板1上的布料7的兩平行邊進行折邊處理,並將託板1和布料7通過第一輸送機構8輸送至第一縫合單元4;
所述第一縫合單元4用於對布料7在第一折邊單元3進行折邊處理後的兩邊進行邊緣縫合,並將託板1和布料7通過第一輸送機構8輸送至第二折邊單元5;
所述第二折邊單元5用於對託板1上的布料7未進行縫合的另外的兩平行邊進行折邊處理,並將託板1和布料7通過第一輸送機構8輸送至第二縫合單元6;
所述第二縫合單元6用於對布料7在第二折邊單元5進行折邊處理後的兩邊進行邊緣縫合,得到床單成品,並將床單成品收集後,將託板1通過第二輸送機構10輸送至裁邊單元2。
本發明的工作步驟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一)上料裁邊
如圖3、圖4所示,所述裁邊單元2包括上料機構、第一託板頂升機構22和裁邊機構23、第一託架裝置和第二託架裝置;所述裁邊機構23、第一託架裝置和第二託架裝置均設置在第一機架21上,所述第一託板頂升機構22設置在第一機架21內部;
(1.1)頂升託板:如圖6所示,本實施例所述託板下表面設置有「二字形」軌道82,第一輸送機構8和第二輸送機構10均採用滾輪81,所述滾輪81可與軌道82配合,所述軌道82邊緣設置有防止滾輪脫軌的輪緣83,第一輸送機構8可固定在各個分工序的機架上。
如圖5所示,所述第一託板頂升機構22上設置有第一滾輪架221和第一固定裝置222,託板1放置在滾輪架221上,進行加工時,第一託板頂升機構22將第一滾輪架221和託板1頂升起來,第一固定裝置222將託板1和第一滾輪架221固定,以保持託板1的穩定和水平放置;
(1.2)上料:所述上料機構包括布料輥筒架24、壓布輥25和活動夾布裝置26,上料時,所述布料輥筒架24上裝有布料7,布料7經過壓布輥25後放置在機架進料端210,設置在機架進料端210的活動夾布裝置26夾持住布料7的端部並將布料7從機架進料端210移動到機架後端;使布料平鋪在託板1上;所述機架進料端210還設置有固定夾布裝置29,所述固定夾布裝置29和託板1之間有第一空隙27,用於在活動夾布裝置26將布料7的端部帶動至第一機架21後端後,對布料7的另一邊進行夾持,便於進行下一步裁邊;
所述活動夾布裝置26可採用鏈條或同步帶驅動裝置帶動,所述活動夾布裝置26和固定夾布裝置29均可採用兩個可以相對移動的夾條,將布料夾住;
(1.3)壓板固定:所述裁邊機構23包括第一裁邊裝置、第二裁邊裝置、第三裁邊裝置和整體壓板裝置;
所述整體壓板裝置包括第一整體壓板抓取裝置231和整體壓板232,所述整體壓板232位於託板1正上方,所述整體壓板232為方框形且框內面積小於託板1面積,所述第一整體壓板抓取裝置231可以上升或下降,用於抓起或放下整體壓板232;所述整體壓板232用於將布料7壓在託板1上;
使第一整體壓板抓取裝置231放下整體壓板232,整體壓板232即將布料7壓在託板1上,布料1被固定住;
(1.4)裁邊
(1.41)對機架進料端210進行裁布:所述第一裁邊裝置包括第一裁刀233和第一裁刀驅動裝置,所述第一裁刀設置在第一空隙27內,用於沿著第一空隙27將布料7裁開;
(1.4)對垂直於機架進料端210的兩平行邊的布料進行裁邊:所述第二裁邊裝置設置在託板1與機架進料端210垂直的一側邊外,所述第二裁邊裝置包括第二壓板裝置和第二裁刀234和第二裁刀驅動裝置;
所述第二壓板裝置包括第二壓板抓取裝置235和第二壓板236,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裁刀234和第二裁刀驅動裝置均固定在第二壓板抓取裝置235上,第二裁刀234可跟隨第二壓板抓取裝置235一起升降;並沿著第二裁刀移動導軌237對布料進行裁邊;
所述第二壓板裝置設置在布料7上方且和託板1邊緣之間有第二空隙28,所述第一託架裝置設置在所述第二壓板236下方;
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託架裝置包括託條控制氣缸202和託條201,所述託條控制氣缸202用於調節託條201的高度,同時,如圖7所示,所述託條201上開有空槽203,所述空槽203位於第二裁刀234正下方,裁邊時,控制託條201將布料邊緣頂起,控制第二壓板抓取裝置235下降,放下第二壓板236,第二壓板236將布料7的邊緣壓在託條201上,以防止裁邊的時候布料移動,同時第二壓板抓取裝置235下降帶動第二裁刀234下降,第二裁刀234進入空槽203,並沿著空槽203對布料進行裁邊,裁邊完成後,控制託條201下降;
本實施例兩邊的裁刀驅動裝置可利用同軸連接,同時裁剪。
所有裁刀均可採用同步帶和同步帶輪驅動,分別沿著託板邊緣將布料7裁開。
(1.5)運輸託板:託板1的三邊都裁剪完畢後,升起第二壓板236和第三壓板,第一固定裝置222鬆開託板1和第一滾輪架221,第一滾輪架221將託板1、託板1上的布料和布料上的整體壓板232通過第一輸送機構8上一起被輸送至第一折邊單元3。
(二)對床單的的兩邊進行折邊:
如圖8和圖9所示,所述第一折邊單元3包括第一折邊機構、第二折邊機構、第二託板固定機構31、第二機架32和第一吹氣裝置;
(2.1)頂升託板:所述第二託板固定機構31採用頂升機構結構,將託板1從第一輸送機構8上頂起,以保持託板1的的水平和固定;第一吹氣裝置可設置在第二託板固定機構31上,頂升託板時,第一吹氣裝置的吹氣嘴正好頂入進氣孔14。
(2.2)第一次折邊:所述第一吹氣裝置設置在託板1下方,如圖5所示,所述託板1四個側邊上均設置有多個出氣孔11,且四邊的出氣孔通過通氣管道12相連通,所述通氣管道12和進氣管道13連接,所述進氣管道13交匯處設置有進氣孔14。
所述第一折邊機構包括第一夾布裝置和第一折邊裝置35,所述第一夾布裝置設置在託板1的一側邊外,可沿著水平方向靠近或遠離託板1;所述第一夾布裝置包括第一夾邊條341和第二夾邊條342,所述第一夾邊條341和第二夾邊條342之間有第一夾縫343,第一夾邊條341和第一夾邊條342可以相對靠近或遠離;第一折邊裝置35包括第一軋布刀351和軋布刀驅動裝置。
所述第一折邊單元3還包括設置在第二機架32上的第一託布裝置321和第二託布裝置322,所述第一託布裝置321和第二託布裝置322分別設置在託板1未設置第一折邊機構和第二折邊機構的兩側邊外,所述第二託架裝置和第三託架裝置可以上升和下降,可用於折邊時將布料不進行折邊的兩邊託起,用於將布料7邊緣託起,防止布料從兩邊下墜而導致布料移動,使布料四邊保持水平,便於折邊加工,折邊完成後兩託布裝置下降,便於布料運輸。
進行第一次折邊時,控制第一夾布裝置水平移動,調整到離託板的距離為d,控制第一吹氣裝置的吹氣嘴向託板1的進氣孔14吹氣,氣流通過進氣管道13和通氣管道12從託板1側邊的出氣孔11吹出,將垂在託板1邊緣的布料頂起,停止通氣後布料落在託板1旁邊的第一夾布裝置上;
控制第一折邊裝置35下降,第一軋布刀351擠壓第一夾縫343內的布料,再控制第一折邊裝置35上升,控制第一夾邊條341和第一夾邊條342相對靠近第一夾縫343,擠壓第一夾縫343內的布料,布料邊緣沿著第一夾縫343對摺到布料整體上,第一次折邊完成;
本實施例的第一折邊裝置35固定在第一夾布裝置上,第一折邊裝置35可隨著第一夾布裝置一起左右移動,因此第一折邊裝置35的第一軋布刀351可一直保持在第一夾布裝置34的第一夾縫343的正上方;
(2.3)第二次折邊:控制第一夾布裝置向靠近託板的方向水平移動距離L,開始按照第一次折邊的步驟重複進行,進行第二次折邊,兩次折邊完成後的布料邊緣側視圖見圖10,第一次折邊產生的摺痕為第一摺痕71,第二次折邊產生的摺痕為第二摺痕72;
所述第二折邊機構對另一平行側邊進行兩次折邊,折邊步驟完全相同,不再重複敘述;
(2.4)運輸託板:布料7的兩邊都折邊完畢後,第二託板固定機構31將託板1放置在第一輸送機構8上,託板1、託板1上的布料和布料上的整體壓板232一起被輸送至第二折邊單元3。
(三)第一次縫合:
如圖11所示,第一縫合單元4包括第三機架41、第三託板固定機構42和分別設置在布料在第一折邊單元3進行折邊處理後的兩邊外的第一縫紉裝置43和第二縫紉裝置44;
(3.1)頂升託板:所述第三託板固定機構42採用頂升機構結構,將託板1從第一輸送機構8上頂起,以保持託板1的的水平和固定;
(3.2)對上一步折邊完成之後的兩邊進行縫合,第一縫紉裝置43和第二縫紉裝置44通過導軌安裝在機架的兩側,第一縫紉裝置43和第二縫紉裝置44通過沿著布料邊緣移動,對兩邊進行縫合。
(3.3)運輸託板:布料7的兩邊都縫合完畢後,第二託板固定機構31將託板1放置在第一輸送機構8上,託板1、託板1上的布料和布料上的整體壓板232一起被輸送至第二折邊單元5。
(四)對床單剩餘兩平行邊進行折邊:
由第二折邊單元5對布料的剩餘兩邊進行折邊,與第一折邊單元3進行折邊步驟完全相同,之後將託板和布料一起輸送至第二縫合單元6的;
(五)第二次縫合:
如圖12所示,所述第二縫合單元6包括第四機架61、第四託板頂升機構62、第二整體壓板抓取裝置63、收集裝置和分別設置在布料在第二折邊單元進行折邊處理後的兩邊外的第三縫紉裝置64和第四縫紉裝置65;所述第三縫紉裝置64和第四縫紉裝置65通過導軌安裝在第四機架61上,且可沿著布料邊緣移動,
所述第四託板頂升機構61上設置有第二滾輪架611和第二固定裝置612,託板1經第一輸送單元被輸送至第二滾輪架611上,進行加工時,第二固定裝置612將託板1和第二滾輪架611固定,以保持託板1的穩定和水平放置;
(5.1)完成成品:與第一縫合單元的縫合步驟相同,第三縫紉裝置64和第四縫紉裝置65沿著導軌移動,對第二折邊單元5折邊後的另外兩邊進行縫合,得到成品床單。
(5.2)成品收集:所述第二整體壓板抓取裝置63下降,抓起整體壓板232,再利用收集裝置將成品床單從託板上抽離並收集;
(5.3)運輸託板:成品床單收集完畢後,所述第二整體壓板抓取裝置63將整體壓板232放在託板1上,第四託板頂升機構62帶動託板1下降到與第二運輸機構10水平的位置,再解除第二固定裝置612對託板1和第二滾輪架611的固定,第二滾輪架611將託板1和託板1上的整體壓板232通過第二輸送機構10輸送至裁邊單元2,進行步驟一,繼續加工下一條床單,完成整體壓板232的循環利用。
以上是一條床單製造的完整過程,工作時,四個工序可以同時進行加工,提高加工效率。
為提高折邊時布料的定型效果,可在第一折邊單元3和第二折邊單元4的機架兩側上分別設置一個噴膠裝置9,出氣孔將布料吹起後,噴膠裝置通過導軌沿著布料邊緣移動,給布料邊緣噴塗定型膠,提升布料折邊效果。
以上所述為本發明最佳實施方式的舉例,其中未詳細述及的部分均為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的公知常識。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以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任何基於本發明的技術啟示而進行的等效變換,也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