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架和車廂兩用輸送車的製作方法
2023-07-15 10:02:31 3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生產車間大型工件的輸送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車架和車廂兩用輸送車。
背景技術:
在汽車生產車間,輸送車是必不可少的設備,在塗裝車間,採用先將車廂零部件電泳和噴漆,之後再進行拼焊成型,最後在焊縫處補噴底漆,這樣的電泳和噴漆方式,導致焊縫處容易被腐蝕生鏽,影響整車美觀,對車廂整體進行電泳和噴漆可以避免該問題發生。
但是現有的輸送車不能滿足整車廂進行電泳和噴漆的要求,因此設計一種能方便車廂整體進行電泳和噴塗的輸送車是當務之急。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車架和車廂兩用輸送車,以解決上述問題,方便整車廂進行電泳和噴塗作業。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車架和車廂兩用輸送車,包括:
底座;
前支架,與所述底座的第一端固定連接;
連接架,與所述底座的第二端固定連接;
後支架,包括第一後支架和第二後支架,所述第一後支架與所述底座靠近第二端一側固定連接;
兩個支撐梁,所述支撐梁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後支架和所述連接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後支架與所述支撐梁靠近所述連接架一端可拆卸連接。
如上所述車架和車廂兩用輸送車,其中,優選的是,所述底座為方形框架,包括兩個橫杆和兩個縱杆,所述橫杆的兩端與所述縱杆的兩端分別垂直固定。
如上所述車架和車廂兩用輸送車,其中,優選的是,所述第一後支架包括第一加強杆、兩個第一豎杆和兩個第一拖杆;
所述第一豎杆的第一端分別與所述橫杆垂直固定;
所述第一加強杆的兩端下側分別與所述第一豎杆的第二端固定連接;
所述第一拖杆的第一端分別與所述第一加強杆的兩端上側垂直固定,所述第一拖杆的第二端均設置有喇叭口狀的託盤。
如上所述車架和車廂兩用輸送車,其中,優選的是,所述第二後支架包括第二加強杆、兩個第二豎杆和兩個第二拖杆;
所述第二豎杆的第一端分別與所述支撐梁可拆卸連接;
所述第二加強杆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二豎杆的第二端固定連接,且所述第二加強杆的兩端均設置有套筒;
所述第二拖杆的第一端分別可拆卸地插入到所述套筒中,所述第二拖杆的第二端均設置有喇叭口狀的託盤。
如上所述車架和車廂兩用輸送車,其中,優選的是,所述第二豎杆的長度為650mm。
如上所述車架和車廂兩用輸送車,其中,優選的是,所述支撐梁的長度為500mm。
如上所述車架和車廂兩用輸送車,其中,優選的是,所述後支架的材質為鋼材。
如上所述車架和車廂兩用輸送車,其中,優選的是,所述第二後支架與所述支撐梁通過螺栓可拆卸連接。
如上所述車架和車廂兩用輸送車,其中,優選的是,所述前支架包括兩個支撐杆、兩個第三豎杆、兩個第三加強杆和圓杆;
所述第三豎杆的一端分別與所述橫杆垂直固定,所述第三豎杆、支撐杆和第三加強杆分別依次首尾連接構成兩個三角框架,所述圓杆的兩端分別與所述三角框架的最小角一端固定連接。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車架和車廂兩用輸送車包括底座、前支架、連接架、後支架和支撐梁,其中,前支架與底座的第一端固定連接,連接架與底座的第二端固定連接,後支架包括第一後支架和第二後支架,第一後支架與底座靠近第二端一側固定連接,支撐梁的兩端分別與第一後支架和連接架固定連接,第二後支架與支撐梁靠近連接架一端可拆卸連接。使用時,由於車架的長度比車廂的長度短,因此,可以將第二後支架拆下來避免幹涉車架,然後利用前支架和第一後支架的上端分別支撐在車架的縱梁前後位置處;在輸送車廂時,由於車廂的長度比較長,因此需要將第二後支架安裝在支撐梁上,然後利用前支架和第二後支架分別支撐車廂的前後底部,這樣就可以實現一副工具,即可以運輸車架又可以運輸車廂。與現有技術相比,不僅解決了車廂不能整體運輸進行電泳和噴塗的問題,同時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輸送車還可以用於運輸車架,節約了資源。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車架和車廂兩用輸送車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0-底座 11-橫杆 12-縱杆 20-前支架
21-支撐杆 22-第三豎杆 23-第三加強杆 24-圓杆
30-連接架 40-第一後支架 41-第一加強杆 42-第一豎杆
43-第一拖杆 50-第二後支架 51-第二加強杆 52-第二豎杆
53-第二拖杆 54-套筒 60-支撐梁 70-託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解釋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車架和車廂兩用輸送車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車架和車廂兩用輸送車包括底座10、前支架20、連接架30、後支架和支撐梁60。
其中,前支架20與底座10的第一端固定連接,連接架30與底座10的第二端固定連接,後支架包括第一後支架40和第二後支架50,第一後支架40與底座10靠近第二端一側固定連接,支撐梁60的兩端分別與第一後支架40和連接架30固定連接,第二後支架50與支撐梁60靠近連接架30一端可拆卸連接。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後支架50與支撐梁60通過螺栓可拆卸連接,第一後支架40與底座10之間、連接架30與底座10之間以及支撐梁60與第一後支架40和連接架30之間均可以通過焊接方式固定,所有零部件的材質均可以採用鋼材。
使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車架和車廂兩用輸送車輸送車架時,由於車架的長度比車廂的長度短,因此,可以將第二後支架50拆下來避免幹涉車架,然後利用前支架20和第一後支架40的上端分別支撐在車架的縱梁前後位置處;在輸送車廂時,由於車廂的長度比較長,因此需要將第二後支架50安裝在支撐梁上,然後利用前支架20和第二後支架50分別支撐車廂的前後底部,這樣就可以實現一副工具,即可以運輸車架又可以運輸車廂。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輸送車,不僅解決了車廂不能整體運輸進行電泳和噴塗的問題,同時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輸送車還可以用於運輸車架,節約了資源。
進一步地,底座10為方形框架,包括兩個橫杆11和兩個縱杆12,橫杆11的兩端與縱杆12的兩端分別垂直固定。
優選地,第一後支架40包括第一加強杆41、兩個第一豎杆42和兩個第一拖杆43,其中,第一豎杆42的第一端分別與橫杆11垂直固定,第一加強杆41的兩端下側分別與第一豎杆42的第二端固定連接,第一拖杆43的第一端分別與第一加強杆41的兩端上側垂直固定,第一拖杆43的第二端均設置有喇叭口狀的託盤70。該種結構增加輸送車整體的結構強度,確保在運輸車架時,不會發生意外情況。
優選地,第二後支架50包括第二加強杆51、兩個第二豎杆52和兩個第二拖杆53,第二豎杆52的第一端分別與支撐梁60可拆卸連接,第二加強杆51的兩端分別與第二豎杆52的第二端固定連接,且第二加強杆51的兩端均設置有套筒54,第二拖杆53的第一端分別可拆卸地插入到套筒54中,第二拖杆53的第二端均設置有喇叭口狀的託盤70。第二豎杆52的長度根據需要輸送的車廂具體情況確定,本實施例中,第二豎杆52的尺寸優選為650mm(毫米),支撐梁60的長度優選為500mm。該種結構增加輸送車的整體結構強度,確保在運輸車廂時,不會發生意外情況。
優選地,前支架20包括兩個支撐杆21、兩個第三豎杆22、兩個第三加強杆23和圓杆24,第三豎杆22的一端分別與橫杆11垂直固定,第三豎杆22、支撐杆21和第三加強杆23分別依次首尾連接構成兩個三角框架,圓杆24的兩端分別與三角框架的最小角一端固定連接。前支架20的該種結構,進一步增強輸送車整體的結構強度。
優選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輸送車還包括滾輪,滾輪與底座10的底部固定連接,方便輸送車的移動,加快運輸速度,從而加快生產節拍,提高生產效率。
以上依據圖式所示的實施例詳細說明了本實用新型的構造、特徵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但本實用新型不以圖面所示限定實施範圍,凡是依照本實用新型的構想所作的改變,或修改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仍未超出說明書與圖示所涵蓋的精神時,均應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