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腦部供血不足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2025-07-17 03:59:08
腦部是人體最重要的部位,腦部的血液供應一定要足,一旦腦部供血不足很可能會引發大問題,到底老年人腦部供血不足對身體有什麼影響?下面小編總結了相關的資料,感興趣的朋友不妨看看。
很多人,特別是中老年人經常出現頭暈、頭昏重、頭痛等症狀,且有心煩、耳鳴、急躁易怒、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研究表明,這些都是慢性腦供血不足的結果。慢性腦供血不足是腦卒中、痴呆等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被稱為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隱形殺手」。
2/3中老年人有腦供血不足
慢性腦供血不足是大腦的慢性、持續廣泛的供血減少,引發腦部缺血缺氧而出現一系列腦部功能障礙臨床表現的疾病。慢性腦供血不足的發病率很高,據統計,中老年人群中有2/3的人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腦供血不足,是中老年人的多發病。
早期治療可逆,能防腦梗發生
慢性腦供血不足病程較長,很多患者做完頭顱CT檢查或核磁共振檢查無異常時就認為沒事了。其實慢性腦供血不足是動脈粥樣硬化過程的一個階段,在這一階段如積極有效地治療,有可能阻止腦梗塞的發生。因此,患者應該在神經內科專業醫師指導下監測各種危險因素,如血脂、血流動力學、血栓前狀態指標,通過TCD(經顱都卜勒)檢測顱內動脈血流速度、方向、頻譜及音頻,能較準確地反映腦動脈狹窄、痙攣及梗塞等情況。通過頸動脈彩色超聲檢查頸動脈粥樣斑塊、狹窄率等判斷中風危險程度。綜合分析所有危險因素後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及時、有效地對相關危險因子早期幹預,防止腦梗塞的發生。
慢性腦供血不足在早期是可逆的,正確治療往往可獲得很好的效果。治療方面應針對不同的病因,如血管方面的(包括動脈硬化、動脈炎、動脈狹窄等)、血液動力學方面的(包括高血壓及低血壓)、血液方面的(包括高血脂、糖尿病、貧血等),以及其他因素(如肥胖、吸菸等),選擇不同的防治方案。藥物治療主要以改善腦循環、去除危險因子為目標。早期口服小劑量阿司匹林對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作用已被實驗和臨床研究證實對部分病人有效,中醫藥的整體觀念以及多靶點作用使其在治療上具有獨特的一面。如今,隨著介入手術的普及,對於引起慢性腦供血不足的顱內動脈狹窄,可採用PTAS(經皮血管內支架成形術)術。對頸動脈狹窄引起的慢性腦供血不足,可用頸動脈內膜切除術。患者還可採用高壓氧治療和高頻、超聲波等理療,以及推拿療法、運動療法等。
保護腦血管,飲食運動要跟上
良好的生活習慣對於保護腦血管不可或缺。患者可能因為得了病就害怕或減少運動。其實,合理的運動,如老年人常練的五禽戲、八段錦、頸椎保健操等,都能改善腦供血不足。
如果是腦供血不足者的患者飲食上要以清淡為主,像喝酒能戒酒戒了吧。還有像油分過高或者糖分過高以及油糖都高的食物腦供血不足者患者最好不要食用。平時腦供血不足者可以多吃一些芹菜、海帶和黑木耳,這些蔬菜有血管清道夫的功能,對腦供血不足者有很好的治療功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