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骨質疏鬆中錯誤的認知
2025-07-17 07:44:08
骨質疏鬆一直是困擾人類的疾病之一,而且患上骨質疏鬆的人群正趨於年輕化,很多人聽過骨質疏鬆,認為只要補鈣就可以治療骨質疏鬆,關於骨質疏鬆的認知很多人都是錯誤的,下面小編搜集了常見的治療骨質疏鬆中錯誤的認知,一起看看吧。
10月20日是世界骨質疏鬆日,骨質疏鬆這個話題又被人們擺到桌面上來。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速,骨質疏鬆症已成為嚴重威脅中老年人健康的流行病,目前我國有9700萬骨質疏鬆患者,女性佔三分之二。
今年骨質疏鬆日的主題是:挺起您的脊梁,保護骨骼健康。中華醫學會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分會主任委員,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康復理療科主任李玲教授呼籲,預防骨質疏鬆,應走出骨質疏鬆症防治的誤區。
李玲說,骨質疏鬆症是一個世界範圍的、越來越引起人們重視的健康問題,其發病率已躍居常見病、多發病的第七位。目前醫學上還沒有安全有效幫助已疏鬆的骨骼恢復原狀的方法,因此,正確認識、早期預防顯得尤為重要。但在骨質疏鬆的防治方面還存在許多誤區,應引起人們注意。
一是認為骨質疏鬆是老年人的事,與年輕人無關。據美國最近發布的一份新聞公告顯示,有2%大學年齡的女性已經患有骨質疏鬆症,有15%的人出現持續顯著的骨密度降低,並可能發展為骨質疏鬆。去年以來,我院為392位45歲以下的白領女性做了骨密度檢測,其中骨量減少和骨質疏鬆的佔35.96%,最年輕的僅有27歲,骨質疏鬆症患者正呈年輕化趨勢。
分析原因,一是缺少運動,二是盲目減肥,三是拒絕日曬。青少年是骨發育的關鍵時期,大約20歲以前能獲得峰值骨密度90%以上的骨量。因此,在青少年時期就應注意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積累足夠的骨量儲蓄,才能確保年老後的消耗,減少骨質疏鬆的危險因素。
二是認為骨質疏鬆是一種自然退行性疾病,無法預防。骨質疏鬆雖然是一種退行性疾病,但並非不可預防。低骨量是骨質疏鬆症的主要特徵及診斷依據,老年人的骨量有骨發育成熟期達到的骨峰值、中年期骨量的維持以及之後的骨丟失速率三個因素決定。
如果我們在年輕時注意骨量的積累,日常生活中注重飲食補鈣並堅持運動,保持合適體重,就可以大大降低患骨質疏鬆發生的可能性,或明顯推遲發病年齡。因此,預防骨質疏鬆應該從年輕時作起。
三是認為一旦出現骨質疏鬆,骨密度就不可能再增加。近兩年來,有300餘位骨質疏鬆患者在醫院接受了正規的治療,有相當一部分患者在合理治療一年後,複查顯示骨密度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說明治療並非只是延緩骨質的流失,而是使骨質流失停止,同時可以改善骨骼質量。因此,對於骨質疏鬆易感人群,要定期監測骨密度。如果骨密度低於正常指標骨峰值均數2-2.5個標準差,就要接受正規的骨質疏鬆治療。
四是認為吃什麼補什麼,補鈣首選骨頭湯。吃什麼補什麼的說法沒有科學根據。動物骨頭和人的骨頭一樣都含有鈣的成分,但很難溶解於水。有人曾做過試驗,用5公斤豬骨頭加上5公斤水,在高壓鍋裡熬10個小時,結果一碗骨頭湯中的鈣含量不過10毫克,不及一袋牛奶鈣含量的1/20。
因此,喝骨頭湯不能解決骨質疏鬆症患者補鈣的需要。同時,骨頭湯裡還溶解有大量骨內脂肪,經常食用會引發其他健康問題。骨質疏鬆的食療,重要的是飲食的多樣化,注重攝入富含鈣的食物,如牛奶、豆腐、蝦皮、紫菜等。
五是認為只有女性才容易患骨質疏鬆。有統計資料顯示,女性一生中丟失的骨量可以佔到全身骨量的30%到50%,而男性一生中丟失的骨量在25%左右,雖然女性骨質疏鬆的發病率遠高於男性,但這並不意味著只有女性才容易患骨質疏鬆。近年來,不少男性也遭遇骨質疏鬆的困擾,釀酒、抽菸、性腺功能減退、使用皮質激素,已經成為引發男性患骨質疏鬆症的四大危險因素。
六是認為老年人治療骨質疏鬆為時已晚。人到30歲之後,終生都應注意補鈣,年輕時補鈣不一定吃藥,主要通過運動和飲食。當出現骨密度下降或骨質疏鬆後,就應進行藥物治療,延緩骨量的丟失,減少疼痛、預防跌倒和骨折的發生。只要接受正規的治療,無論何時均可有效,老年人也可以大大提高晚年的生活質量。
七是認為鈣補得越多越好。小編提醒老年朋友,如果你的年齡超過六十歲,每天對鈣的需求量是八百毫克,如果補鈣過量對骨骼並沒有幫助,相反會引起併發症的出現。食補是老年人最有效安全的補鈣方式,同時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老年人平時應該多參加戶外活動,多曬太陽,這些能夠幫助身體對鈣的吸收和利用。如果是骨質疏鬆患者不要盲目服用鈣劑,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