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出不生病的奧秘—3》傷寒
2025-07-17 05:20:10
《理出不生病的奧秘—3》
傷寒論、脾胃虛寒
專家:王慶國 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校長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首席科學家
《傷寒論》中有這樣一個方子——理中湯。顧名思義,這個方子的功效是調理中焦。在中醫眾多的動詞之中,為什麼偏偏用「理」呢?為什麼不是「瀉」中焦?「補」中焦呢?
先來說說中焦,在中醫的概念中,中焦指的是脾臟和胃腑。大家知道脾胃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後天之本是從父母的精血中秉受的,人體落地之後,所有的功能都靠脾胃,生長裝老已,都和脾氣息息相關,所以脾胃對一個人是否健壯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有人說我從小就脾胃不好,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沒有人生來就脾胃功能差,功能差是因為後天沒有保護好它,導致身體機能下降。張仲景認為,機體的功能與胃氣的充沛與否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這是因為機體所需的營養物質有賴於胃氣的化生,治療疾病的藥物也需中焦受氣取汁以發揮療效。
正是因為張仲景重視中焦,重視脾胃的保養,所以他在當時那個年代是非常少見的高齡——70歲,俗話說:「人活七十古來稀」。
脾胃虛寒有哪些症狀呢?生活中有一類愛緊張的特殊人群,他們在考試前,面試前,都會表現的異常緊張,而且在這個時候總想跑廁所。其實這就是脾胃虛寒的表現。這種腹瀉常常在人的情緒波動、精神緊張時發生,情緒恢復正常後,腹瀉不治自愈,醫學上把這種腹瀉稱之為神經性腹瀉。
據國外報導,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這種病的發病率在逐年升高。有資料介紹,西方發達國家每10個人中就有一個這樣的病人。
除此之外,脾胃虛寒還有哪些表現呢?
中醫治療脾胃虛寒的疾病,用藥都離不開理中湯這張方子的化裁,方中乾薑與甘草配伍,就是有名的甘草乾薑湯,《傷寒論》用於治療裡虛寒證的煩躁,嘔吐上逆,以及肺部虛冷、眩暈、口中流清涎多等病症,配合人參、白朮,這是因為脾胃虛寒,胃腸道的功能不足,出現了消化功能低下、營養不良的狀態,比如:食欲不振,心下胃部堵悶,不消化,大便不成形,肌肉鬆軟無力以及精神不振,聲音低下等症,用人參、白朮來輔助正氣,增強胃腸功能。
方劑中主要起作用的藥是乾薑,它雖然比人參賤,但針對脾胃虛寒的症狀,乾薑的功效遠遠大於人參。生活中,我們就可以用這味藥食同源的良藥治療脾胃虛寒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