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分料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30 05:56:56

本實用新型涉及自動化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自動分料裝置。
背景技術:
在自動化領域中,工件在輸送過程中通常需要經過分料後才能進入下一工序進行加工,但現有的分料裝置不僅結構複雜,而且工作是時精確度也較低,在輸送過程中常會出現卡料的情況,造成設備停機,影響了生產的效率,對於結構較為複雜的工件來說,特別需要精確、可靠的分料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可靠性高的自動分料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自動分料裝置,其包括分料機構100以及設有料道220的輸送機構200,分料機構200設置在料道220的一側,分料機構100包括設有第一氣爪61和第二氣爪62的夾爪氣缸1,第一氣爪61和第二氣爪62的運動方向垂直於料道220工件的運動方向設置,第一氣爪61設置在第二氣爪62靠近料道220的一側,在第一氣爪61和第二氣爪62上分別設有第一分料件110和第二分料件120。
可選的,所述夾爪氣缸1閉合時,第一氣爪61和第二氣爪62相互靠近,第一分料件110伸出料道220不對工件進行阻擋,第二分料件120伸至料道220中對工件進行阻擋;夾爪氣缸1打開時,第一氣爪61和第二氣爪62相互遠離,第一分料件110伸入料道220阻擋下一個工件,第二分料件120伸出料道220將夾爪氣缸1閉合時阻擋的工件放行。
可選的,所述第一分料件110包括通過第一分料板4與第一氣爪61連接的第一分料針3,第二分料件120包括通過第二分料板5與第二氣爪62連接的第二分料針2,第一分料針3和第二分料針2分別垂直於料道220中工件的運動方向設置,第一分料針3設置在第二分料針2的一側,第一分料板4和第二分料板5分別平行於料道220中工件的運動方向設置,第一分料板4設置在第二分料板5的一側。
可選的,所述工件包括工件本體以及高低錯位設置在工件本體兩端的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所述料道220包括第一導向板2211和第二導向板2221,第一導向板2211和第二導向板2221在相向的一側分別設有第一導向槽2212和第二導向槽2222,第一導向槽2212和第二導向槽2222高低錯位設置,分別與工件本體兩端的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配合。
可選的,所述第二側板高於第一側板設置,第二導向槽2222高於第一導向槽2212設置,所述分料機構100設置在靠近第二導向槽2222的一側,第二導向板2221在第二導向槽2222的下方設有避讓分料機構100的第一分料件110和第二分料件120的避讓槽2223。
可選的,本實用新型的自動分料裝置還包括設置在輸送機構200端部的送料機構300,送料機構300包括送料氣缸310以及第一送料爪81和第二送料爪82,第二送料爪82能夠通過避讓槽2223穿過第二側板的下方,伸至工件本體的側面進行夾持。
可選的,所述第一分料針3和第二分料針2的端部設有圓臺結構。
可選的,所述第一分料針3和第二分料針2的首端分別設有導向斜面,第一分料針3和第二分料針2的末端分別與第一分料板4和第二分料板5連接,第一分料板4和第二分料板5分別通過螺絲7與第一氣爪61和第二氣爪62連接。
可選的,所述工件為線圈骨架,線圈骨架包括線圈盒和分別高低錯位設置在線圈盒兩側的兩個安裝板,兩個安裝板上分別設有與第一氣爪61和第二氣爪62配合的凹槽。
本實用新型的自動分料裝置通過兩個垂直於工件運動方向的第一氣爪和第二氣爪帶動分料件對工件進行分料,僅需一個夾爪氣缸作為執行和驅動的機構,結構簡單、成本較低、佔用空間小。此外,通過高低錯位設置的第一導向槽和第二導向槽,不僅能對兩端高低不同的工件進行精確的定位,而且能使分料機構的分料件從導向槽的下方穿過,直接伸至工件的工件本體側進行阻擋,結構更加緊湊、工作效率更高。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自動分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分料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自動分料裝置在夾爪氣缸閉合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自動分料裝置在夾爪氣缸打開時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1至4給出的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自動分料裝置的具體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自動分料裝置不限於以下實施例的描述。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自動化分料裝置包括分料機構100、輸送機構200和送料機構300,輸送機構200包括驅動機構和料道220,驅動機構帶動工件沿料道220運動,分料機構200設置在料道220的一側使料道220中的工件分離並逐個通過,送料機構300將經分料機構100分離後的工件送入下一工序,驅動機構可以採用直震方式,也可以通過鏈板對工件進行輸送。
如圖2所示,所述分料機構100包括設有氣爪6的夾爪氣缸1,所述氣爪6包括第一氣爪61和第二氣爪62,第一氣爪61和第二氣爪62的運動方向垂直與料道220中工件的運動方向設置,第一氣爪61設置在第二氣爪62靠近料道220的一側,在第一氣爪61和第二氣爪62上分別設有「L」字形結構的第一分料件110和第二分料件120,第二分料件120與第一分料件110形狀相同,但第二分料件120尺寸大於第一分料件110,並且第二分料件120設置在第一分料件110的外側。夾爪氣缸1在閉合和張開時能夠驅動第一氣爪61和第二氣爪62相互靠近和遠離,分料件在第一氣爪61和第二氣爪62靠近和遠離時交替對工件進行阻擋,並將進入到兩個分料件之間的工件放行。
本實用新型的自動分料裝置通過兩個垂直於工件運動方向的第一氣爪61和第二氣爪62帶動分料件對工件進行分料,僅需一個夾爪氣缸1作為執行和驅動的機構,不僅結構簡單、成本較低,而且結構緊湊、佔用空間小。
結合圖3示出的夾爪氣缸1閉合時,第一氣爪61和第二氣爪62相互靠近至最小距離,第一氣爪61距離料道220最遠,第二氣爪62距離料道220最近,此時第一分料件110伸出料道220不對工件進行阻擋,第二分料件120伸至料道220中對工件進行阻擋。
結合圖4示出的夾爪氣缸1打開時,第一氣爪61和第二氣爪62相互遠離至最遠距離,第一氣缸61距離料道220最近,第二氣爪62距離料道220最遠,此時第一分料件110伸入料道220阻擋下一個工件,即阻擋相鄰於夾爪氣缸1閉合時由第二分料件120所阻擋工件的下一個工件,第二分料件120伸出料道220,將夾爪氣缸1閉合時由第二分料件120所阻擋的工件放行,如此反覆在夾爪氣缸1閉合和打開的過程中,實現對料道220中的工件進行分料。
如圖2所示,作為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第一分料件110包括通過第一分料板4與第一氣爪61連接的第一分料針3,第二分料件120包括通過第二分料板5與第二氣爪62連接的第二分料針2,第一分料針3和第二分料針2分別垂直於料道220中工件的運動方向設置,第一分料針3設置在第二分料針2的一側,第一分料板4和第二分料板5分別平行於料道220中工件的運動方向設置第一分料板4設置在第二分料板5的一側,第一分料針3的長度小於第二分料針2,第一分料板4的長度小於第二分料板5。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分料針3和第二分料針2的首端分別設有導向斜面,可以便於插入工件之間進行阻擋,第一分料針3和第二分料針2的端部優選為圓臺結構;第一分料針3和第二分料針2的末端分別與第一分料板4和第二分料板5連接,第一分料板4和第二分料板5分別通過螺絲7與第一氣爪61和第二氣爪62連接。
結合圖1所示,所述工件包括工件本體以及高低錯位設置在工件本體兩端的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工件平躺在料道220中輸送時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的高度不同,所述料道220包括第一導向板2211和第二導向板2221,第一導向板2211和第二導向板2221在相向的一側分別設有第一導向槽2212和第二導向槽2222,第一導向槽2212和第二導向槽2222高低錯位設置,分別與工件本體兩端的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滑動配合。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側板高於第一側板設置,第二導向槽2222高於第一導向槽2212設置,所述分料機構100設置在靠近第二導向槽2222的一側,第二導向板2221在第二導向槽2222的下方設有避讓分料機構100的第一分料件110和第二分料件120的避讓槽2223,分料機構100的分料件能夠通過避讓槽2223穿過第二側板的下方,伸至工件本體的側面進行阻擋。通過高低錯位設置的第一導向槽2212和第二導向槽2222,不僅能對兩端高低不同的工件進行精確的定位,而且能使分料機構100的分料件從導向槽的下方穿過,直接伸至工件的工件本體側進行阻擋,結構更加緊湊、工作效率更高。
再進一步,所述送料機構300設置在輸送機構200的端部,送料機構300包括送料氣缸310和送料爪8,送料爪8包括第一送料爪81和第二送料爪82,第二送料爪82能夠通過避讓槽2223穿過第二側板的下方,伸至工件本體的側面進行夾持,將工件送往下一工序,當然送料機構300可以採用常見的機械手結構對工件進行夾持。
本實施例中的工件為線圈骨架,線圈骨架包括線圈盒和分別高低錯位設置在線圈盒兩側的兩個安裝板,安裝板上設有與第一氣爪61和第二氣爪62配合的凹槽,第一氣爪61和第二氣爪62可伸入至凹槽中阻擋線圈骨架在料道中移動。
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只局限於這些說明。對於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