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動臂轉運裝置製造方法
2023-06-10 12:24:31 1
一種動臂轉運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動臂轉運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上下兩層框架,上下兩層框架通過左立柱、左貼板及右立柱、右貼板連接;橫管三與上層橫管二之間還設有一組前後布置的橫管二;框架的後側設有左右兩塊耳板,耳板的底部與橫管五及下層框架後側的橫管三固定連接,上部與上層的橫管二連接;上下兩層橫管二之間設有橫管四。本實用新型每次可以轉運兩個動臂,分別放置在上下框架上。用動臂上銷和動臂下銷將動臂固定在動臂裝運裝置上,再用鎖銷插入動臂上銷和動臂下銷的孔內,防止動臂轉運過程中翻轉和滑落即可;在轉運過程中,有效保護動臂免受損傷。
【專利說明】 一種動臂轉運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小型裝載機動臂轉運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生產裝載機動臂的過程中,本工序完成後都需要將轉運至下一道工序處,現有轉運採用將動臂放在平臺或平板上裝運,該種方法操作不方便且轉運過程中動臂有磕碰等現象。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是現有裝載機動臂在生產轉運工程中存在的轉運不方便以及裝載機動臂有磕碰現象的技術問題。
[0004]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動臂轉運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由左右兩側的橫管一和前後兩側的橫管三組成的下層框架,下層框架的橫管一向後延伸的末端之間設有橫管五;上層框架由左右兩側的橫管一和前後兩側的橫管二組成,上下兩層框架通過左立柱、左貼板及右立柱、右貼板連接;橫管三與上層橫管二之間還設有一組前後布置的橫管二,該橫管二的兩端分別與左立柱、右立柱連接;框架的後側設有左右兩塊耳板,耳板的底部與橫管五及下層框架後側的橫管三固定連接,上部與上層的橫管二連接;上下兩層橫管二之間設有橫管四,橫管四的右端與右立柱連接。
[0005]優選地,位於下層的所述框架的底部四個角各設有一組底部帶支腳板的支腳。
[0006]優選地,位於左側所述橫管一上設有墊塊,墊塊上設有膠墊,膠墊設於膠墊安裝板內,膠墊安裝板通過螺釘與墊塊固定。
[0007]優選地,上層所述橫管二與橫管四之間的距離與下層橫管二與橫管三的距離相同。
[0008]優選地,所述橫管四的底部設有用於支撐橫管四的筋板二,筋板二通過筋板三與右立柱及右貼板固定。
[0009]優選地,兩塊所述耳板的內側設有左右兩塊筋板一,筋板一的底部與橫管五及下層框架後側的橫管三固定連接,上部與上層的橫管二連接。
[0010]優選地,所述橫管四及橫管三上與動臂接觸處設有橡膠墊,橡膠墊通過螺釘固定。
[0011]本實用新型每次可以轉運兩個動臂,分別放置在上下框架上。用動臂上銷和動臂下銷將動臂固定在動臂裝運裝置上,再用鎖銷插入動臂上銷和動臂下銷的孔內,防止動臂轉運過程中翻轉和滑落即可;在轉運過程中,有效保護動臂免受損傷。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動臂裝運裝置的主視圖:
[0013]圖2為圖1的側視圖;
[0014]圖3為圖1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為使本實用新型更明顯易懂,茲以優選實施例,並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0016]實施例
[0017]如圖1-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動臂轉運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包括由左右兩側的橫管一 3和前後兩側的橫管三13組成的下層框架,下層框架的橫管一 3向後延伸的末端之間設有橫管五12 ;上層框架由左右兩側的橫管一 3和前後兩側的橫管二 10組成,上下兩層框架通過左立柱9、左貼板8及右立柱16、右貼板15連接;橫管三13與上層橫管二 10之間還設有一組前後布置的橫管二 10,該橫管二 10的兩端分別與左立柱、右立柱16連接;框架的後側設有左右兩塊耳板18,耳板18的底部與橫管五12及下層框架後側的橫管三13固定連接,上部與上層的橫管二 10連接;上下兩層橫管二 10之間設有橫管四14,橫管四14的右端與右立柱16連接。位於下層的框架的底部四個角各設有一組底部帶支腳板I的支腳2。位於左側橫管一 3上設有墊塊4,墊塊4上設有膠墊6,膠墊6設於膠墊安裝板5內,膠墊安裝板5通過螺釘7與墊塊4固定。上層橫管二 10與橫管四14之間的距離與下層橫管二 10與橫管三13的距離相同。橫管四14的底部設有用於支撐橫管四14的筋板二 17,筋板二 17通過筋板三22與右立柱16及右貼板15固定。兩塊耳板18的內側設有左右兩塊筋板一 11,筋板一 11的底部與橫管五12及下層框架後側的橫管三13固定連接,上部與上層的橫管二 10連接。橫管四14及橫管三13上與動臂接觸處設有橡膠墊,橡膠墊通過螺釘7固定。
[0018]安裝順序為:1、將2根豎管一 3、2根橫管三13和橫管二 12拼焊成下層框架;2、將左立柱9、右立柱16、2根橫管一 10和2根筋板一 11拼焊在底層框架上;3、將2塊筋板三22拼焊在左立柱9和右立柱16上;4、將2根橫管四14拼焊在右側的筋板三22上;5、將4個墊塊4、4個膠墊安裝板5拼焊在上下兩層框架的左端;6、將4塊膠墊安裝板5拼焊在上下兩層框架的右端;7、將2塊左貼板8拼焊在左立柱上9 ;8、將2塊右貼板15拼焊在右立柱16上;9、將2塊耳板18分別與2個動臂上銷19拼焊;10、將2塊耳板18分別與2個動臂下銷20拼焊;11、將8件膠墊6用各用2個螺釘7 (規格為MlO X 30)固定在的膠墊安裝板4上即可。
[0019]使用時,先將兩個動臂(見圖1-3中點劃線所示圖形)放置上下兩層框架上動臂的右端放置在膠墊6上,左端放置在膠墊6上,然後用動臂上銷19、動臂下銷20插入動臂孔內將動臂與裝運裝置固定連接,最後用鎖銷21插入動臂上銷19、動臂下銷20的孔內,以保證動臂轉運方便的同時,有效避免的轉運過程中動臂有磕碰等現象。
【權利要求】
1.一種動臂轉運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由左右兩側的橫管一(3)和前後兩側的橫管三(13)組成的下層框架,下層框架的橫管一(3)向後延伸的末端之間設有橫管五(12);上層框架由左右兩側的橫管一(3)和前後兩側的橫管二(10)組成,上下兩層框架通過左立柱(9)、左貼板(8)及右立柱(16)、右貼板(15)連接;橫管三(13)與上層橫管二(10)之間還設有一組前後布置的橫管二(10),該橫管二(10)的兩端分別與左立柱、右立柱(16)連接;框架的後側設有左右兩塊耳板(18),耳板(18)的底部與橫管五(12)及下層框架後側的橫管三(13)固定連接,上部與上層的橫管二(10)連接;上下兩層橫管二(10)之間設有橫管四(14),橫管四(14)的右端與右立柱(16)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動臂轉運裝置,其特徵在於,位於下層的所述框架的底部四個角各設有一組底部帶支腳板(I)的支腳(2)。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動臂轉運裝置,其特徵在於,位於左側所述橫管一(3)上設有墊塊(4),墊塊(4)上設有膠墊(6),膠墊(6)設於膠墊安裝板(5)內,膠墊安裝板(5)通過螺釘⑵與墊塊⑷固定。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動臂轉運裝置,其特徵在於,上層所述橫管二(10)與橫管四(14)之間的距離與下層橫管二(10)與橫管三(13)的距離相同。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動臂轉運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橫管四(14)的底部設有用於支撐橫管四(14)的筋板二(17),筋板二(17)通過筋板三(22)與右立柱(16)及右貼板(15)固定。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動臂轉運裝置,其特徵在於,兩塊所述耳板(18)的內側設有左右兩塊筋板一(11),筋板一(11)的底部與橫管五(12)及下層框架後側的橫管三(13)固定連接,上部與上層的橫管二(10)連接。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動臂轉運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橫管四(14)及橫管三(13)上與動臂接觸處設有橡膠墊,橡膠墊通過螺釘(7)固定。
【文檔編號】B65D61/00GK203997552SQ201420312641
【公開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12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12日
【發明者】王林, 石祥坤, 伊觀鋒, 張富剛 申請人:龍工(上海)機械製造有限公司, 龍工(上海)路面機械製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