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超薄雙面膠的壓敏膠的製備方法與流程
2023-09-09 17:02:35 1
本發明屬於雙面膠加工製造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於超薄雙面膠的壓敏膠的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雙面膠是現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之一,其在包裝、電子產品製造等領域中應用廣泛。pet雙面膠是雙面膠中常見的品類之一,目前市面上的pet雙面膠大多採用傳統的丙烯酸溶劑型膠水製得,厚度大多為30~50um,若減少丙烯酸溶劑型膠水的塗布厚度,黏著力也隨之下降。對此人們嘗試使用性能更好的壓敏膠作為膠黏劑進行改進,並取得了不錯的使用效果,如申請號為201410371874.8公開了一種應用於超薄雙面膠的壓敏膠,其主要利用萜烯酚樹脂對丙烯酸酯進行混合改性,最終有效提升了雙面膠的黏著力,並具有一定的耐溫效果,使用價值較好。而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發現,當環境溫度達到一定程度時,上述雙面膠的黏著特性明顯降低,添加的萜烯酚樹脂會向共聚物表面緩慢遷移形成第三相樹脂層,進而影響了整體的粘合強度,耐溫效果仍有待提升。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問題,提供了一種用於超薄雙面膠的壓敏膠的製備方法。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用於超薄雙面膠的壓敏膠的製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原料稱取備用:
按對應重量份稱取下列物質備用:40~45份丙烯酸丁酯、15~20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3~4份丙烯酸羥乙酯、1~3份鄰苯二甲酸二辛酯、73~77份甲苯、55~60份乙酸乙酯、1~2份過氧化苯甲醯、2.5~3.5份過氧化二月桂醯、25~35份萜烯酚樹脂、0.5~1.5份乙醯丙酮鋁、0.1~0.2份氧化鈰、5~10份丙烯酸十八酯;
(2)成品反應製備:
a.先將步驟(1)稱取的乙酸乙酯均分為兩部分,將過氧化苯甲醯同樣均分為兩部分備用;
b.將操作a所分的一部分乙酸乙酯、一部分過氧化苯甲醯混合放入反應釜中,同時加入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羥乙酯、鄰苯二甲酸二辛酯和甲苯,加熱並不斷攪拌處理35~45min後備用;
c.向操作b處理後的反應釜內加入另一部分乙酸乙酯和另一部分過氧化苯甲醯,同時再加入過氧化二月桂醯、萜烯酚樹脂、乙醯丙酮鋁、氧化鈰和丙烯酸十八酯,加熱並不斷攪拌處理1~1.2h後取出備用,期間不斷向反應釜內通入空氣;
d.將操作c處理後所得的混合物取出,用超聲波消除其內殘餘氣泡後,再冷卻至室溫即得成品壓敏膠。
進一步的,步驟(2)操作b中所述的加熱溫度控制為75~80℃,攪拌的速度控制為350~400轉/分。
進一步的,步驟(2)操作c中所述的加熱溫度控制為85~90℃,攪拌的速度控制為500~550轉/分。
進一步的,步驟(2)操作d中所述的超聲波的施加頻率為58~62khz。
對聚丙烯酸酯乳液類膠黏劑的改性處理方法較多,不同的處理對應增強的效果不同,如申請號為201410371874.8公開了一種應用於超薄雙面膠的壓敏膠中,主要利用萜烯酚樹脂對丙烯酸酯進行混合改性,使得其室溫黏著力大大提升,且較高溫度下的持黏效果明顯增強,但當使用的環境溫度更高(80℃以上)時會發現壓敏膠的黏著特性大幅下降,本發明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提升其耐溫黏著特性,對其製備方法進行了改進處理,其中在原料成分中選擇添加了氧化鈰和丙烯酸十八酯,在製備操作c中,不斷的向反應釜內的反應物中通入空氣,在高溫和較高氧含量的條件下,氧化鈰能催化增強多種反應物成分的表面能,促進自由基聚合反應,形成一種更多支鏈、結構更複雜的星形嵌段丙烯酸酯共聚物,將萜烯酚樹脂等成分直接參與聚合反應中,有利於提升丙烯酸酯與萜烯酚樹脂之間的化學鍵合效果,添加的丙烯酸十八酯引入到聚合物的主鏈中,可提升聚合物與低表面能基材的相容結合性,起到了良好的增黏效果。
本發明相比現有技術具有以下優點:
本發明對壓敏膠的製作工藝進行了特殊的改進處理,有效提升了整體的耐高溫粘結性能,且生產工藝簡單,市場競爭力高。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用於超薄雙面膠的壓敏膠的製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原料稱取備用:
按對應重量份稱取下列物質備用:40份丙烯酸丁酯、15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3份丙烯酸羥乙酯、1份鄰苯二甲酸二辛酯、73份甲苯、55份乙酸乙酯、1份過氧化苯甲醯、2.5份過氧化二月桂醯、25份萜烯酚樹脂、0.5份乙醯丙酮鋁、0.1份氧化鈰、5份丙烯酸十八酯;
(2)成品反應製備:
a.先將步驟(1)稱取的乙酸乙酯均分為兩部分,將過氧化苯甲醯同樣均分為兩部分備用;
b.將操作a所分的一部分乙酸乙酯、一部分過氧化苯甲醯混合放入反應釜中,同時加入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羥乙酯、鄰苯二甲酸二辛酯和甲苯,加熱並不斷攪拌處理35min後備用;
c.向操作b處理後的反應釜內加入另一部分乙酸乙酯和另一部分過氧化苯甲醯,同時再加入過氧化二月桂醯、萜烯酚樹脂、乙醯丙酮鋁、氧化鈰和丙烯酸十八酯,加熱並不斷攪拌處理1h後取出備用,期間不斷向反應釜內通入空氣;
d.將操作c處理後所得的混合物取出,用超聲波消除其內殘餘氣泡後,再冷卻至室溫即得成品壓敏膠。
進一步的,步驟(2)操作b中所述的加熱溫度控制為75℃,攪拌的速度控制為350轉/分。
進一步的,步驟(2)操作c中所述的加熱溫度控制為85℃,攪拌的速度控制為500轉/分。
進一步的,步驟(2)操作d中所述的超聲波的施加頻率為58khz。
實施例2
一種用於超薄雙面膠的壓敏膠的製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原料稱取備用:
按對應重量份稱取下列物質備用:42份丙烯酸丁酯、18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3.5份丙烯酸羥乙酯、2份鄰苯二甲酸二辛酯、75份甲苯、58份乙酸乙酯、1.5份過氧化苯甲醯、3份過氧化二月桂醯、30份萜烯酚樹脂、1份乙醯丙酮鋁、0.15份氧化鈰、8份丙烯酸十八酯;
(2)成品反應製備:
a.先將步驟(1)稱取的乙酸乙酯均分為兩部分,將過氧化苯甲醯同樣均分為兩部分備用;
b.將操作a所分的一部分乙酸乙酯、一部分過氧化苯甲醯混合放入反應釜中,同時加入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羥乙酯、鄰苯二甲酸二辛酯和甲苯,加熱並不斷攪拌處理40min後備用;
c.向操作b處理後的反應釜內加入另一部分乙酸乙酯和另一部分過氧化苯甲醯,同時再加入過氧化二月桂醯、萜烯酚樹脂、乙醯丙酮鋁、氧化鈰和丙烯酸十八酯,加熱並不斷攪拌處理1.1h後取出備用,期間不斷向反應釜內通入空氣;
d.將操作c處理後所得的混合物取出,用超聲波消除其內殘餘氣泡後,再冷卻至室溫即得成品壓敏膠。
進一步的,步驟(2)操作b中所述的加熱溫度控制為78℃,攪拌的速度控制為380轉/分。
進一步的,步驟(2)操作c中所述的加熱溫度控制為88℃,攪拌的速度控制為520轉/分。
進一步的,步驟(2)操作d中所述的超聲波的施加頻率為60khz。
實施例3
一種用於超薄雙面膠的壓敏膠的製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原料稱取備用:
按對應重量份稱取下列物質備用:45份丙烯酸丁酯、20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4份丙烯酸羥乙酯、3份鄰苯二甲酸二辛酯、77份甲苯、60份乙酸乙酯、2份過氧化苯甲醯、3.5份過氧化二月桂醯、35份萜烯酚樹脂、1.5份乙醯丙酮鋁、0.2份氧化鈰、10份丙烯酸十八酯;
(2)成品反應製備:
a.先將步驟(1)稱取的乙酸乙酯均分為兩部分,將過氧化苯甲醯同樣均分為兩部分備用;
b.將操作a所分的一部分乙酸乙酯、一部分過氧化苯甲醯混合放入反應釜中,同時加入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羥乙酯、鄰苯二甲酸二辛酯和甲苯,加熱並不斷攪拌處理45min後備用;
c.向操作b處理後的反應釜內加入另一部分乙酸乙酯和另一部分過氧化苯甲醯,同時再加入過氧化二月桂醯、萜烯酚樹脂、乙醯丙酮鋁、氧化鈰和丙烯酸十八酯,加熱並不斷攪拌處理1.2h後取出備用,期間不斷向反應釜內通入空氣;
d.將操作c處理後所得的混合物取出,用超聲波消除其內殘餘氣泡後,再冷卻至室溫即得成品壓敏膠。
進一步的,步驟(2)操作b中所述的加熱溫度控制為80℃,攪拌的速度控制為400轉/分。
進一步的,步驟(2)操作c中所述的加熱溫度控制為90℃,攪拌的速度控制為550轉/分。
進一步的,步驟(2)操作d中所述的超聲波的施加頻率為62khz。
對比實施例1
本對比實施例1與實施例2相比,在步驟(2)成品反應製備操作c中省去向反應釜內通入空氣的處理,除此外的方法步驟均相同。
對比實施例2
本對比實施例2與實施例2相比,在步驟(1)原料稱取備用及步驟(2)成品反應製備中省去了氧化鈰成分,除此外的方法步驟均相同。
對比實施例3
本對比實施例3與實施例2相比,在步驟(1)原料稱取備用及步驟(2)成品反應製備中省去了氧化鈰和丙烯酸十八酯成分,除此外的方法步驟均相同。
對照組
申請號為201410371874.8製備的一種壓敏膠。
為了對比本發明效果,對上述實施例2、對比實施例1、對比實施例2、對比實施例3、對照組所製得的壓敏膠進行性能測試,按照同一方法製成雙面膠,具體操作是:將壓敏膠用線棒均勻塗布於4μm的pet基材的一表面形成直塗膠層,將壓敏膠塗於離型紙或離型膜上再轉貼在pet基材的另一表面形成轉貼膠層,再將設有直塗膠層和轉貼膠層的pet基材分別經100℃烘烤2min製得;直塗膠層和轉貼膠層經烘烤後分別形成直塗幹膠層和轉貼幹膠層,直塗幹膠層和轉貼幹膠層的厚度均為5μm;最後對各組製得的雙面膠進行性能測試,具體對比數據見下表1所示:
表1
註:上表1中所述的保持力a:測試1xlin面積下於70℃/83℃吊掛1kg砝碼的保持力;保持力b:測試1xlin面積下於室溫吊掛2kg砝碼的保持力。
由上表1可以看出,本發明製備方法能明顯的提升壓敏膠在高溫下的使用粘結性能,使用品質更高,競爭力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