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斜轉盤式水稻拋秧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10 04:02:19 1
專利名稱:傾斜轉盤式水稻拋秧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農用拋秧機械,尤其是由機架,機架上的變速箱,傾斜轉軸和轉盤組成的拋秧裝置。
水稻拋秧由於具有增產、省工的特點,而成為水稻栽培技術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得到了廣泛的推廣應用,拋秧也從人工拋秧發展到機械化拋秧,使拋秧質量和拋秧作業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目前,市場上最常見的拋秧機械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由中國專利(專利號92203264.5)所公開的旋轉錐盤式水稻拋秧裝置,其轉盤的內表面母線為直線的錐形旋轉面,轉盤在水平面內轉動;另一種是由中國專利(專利號95226850、7)所公開的離心式水稻拋秧機,其轉盤的內表面是母線為曲線的錐形旋轉面,轉盤也在水平面內轉動。兩者的工作原理一致,均是將餵入轉盤底部的秧苗,在轉盤離心力的作用下,秧苗沿盤壁逐步向外運動,最後在轉盤上端外緣處拋射而出,上述結構雖然作業效率高,對秧苗損傷小、均勻度好,但由於轉盤在水平面內旋轉拋射的初始速度方向與水平面夾角完全取決於盤壁的傾斜角度,難以提高秧苗垂直向上的速度分量,限制了拋射角和立苗率,要提高秧苗這一速度分量,僅能通過增大盤壁傾角來實現,而盤壁傾角的增大,雖可增大向上的速度分量,但同時使得盤壁對秧苗施加一個與離心力方向相反的分力和阻礙秧苗運動的摩擦力,並且此分力和摩擦力隨著盤壁傾角的增大,而不斷增大,直接阻擋著秧苗的拋出,使得拋射初始速度無法提高,提高約秧苗的拋射角和拋射高度,使秧苗運動軌跡更近於平拋運動,無法實現理想的秧苗斜拋運動,造成拋射高度低、立苗差、功耗大等不足。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拋射角度大、拋射阻力小的傾斜轉盤式水稻拋秧裝置,不僅使得拋射範圍寬、立苗率高、均勻度好,而且結構簡單,便於操作。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傾斜轉盤式水稻拋秧裝置由機架、安裝於機架上的變速箱、變速箱輸出的轉軸和固裝於轉軸上的轉盤組成,轉軸傾斜地支承於機架上,使得轉盤前低後高,轉盤在與水平面呈傾斜角度的平面內旋轉。
採用這樣的結構後,由於轉盤在一個傾斜平面內旋轉,在其上隨動的秧苗出口牽連速度方向與水平面構成一向上傾斜的角度,使秧苗獲得一較大的垂直向上的速度分量,因此,秧苗不僅拋射高度高、拋射角大、拋射範圍更寬,而且盤壁阻力小、動力消耗低;又由於可以通過調整轉軸與機架的安裝位置,改變轉軸和轉盤的傾斜角度,實現不同的秧苗斜拋初始速度方向,使其適應能力更強。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新型水稻拋稻裝置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
的結構示意圖。
圖1所示的傾斜轉盤式水稻拋秧裝置由機架9、安裝於機架9上的變速箱8、變速箱8輸出的轉軸6和固裝於轉軸6上的轉盤3組成,變速箱採用傘齒輪副,轉軸6傾斜地支承於機架9上,固裝於轉軸6上的轉盤3,前低後高與水平面構成一個傾角α,當變速箱輸入軸7通過變速箱8驅動轉軸6轉動時,轉盤3隨轉軸6旋轉,其上的秧苗隨之一起運動,秧苗脫離轉盤時的牽連速度方向與水平面構成α角,秧苗以初始速度作斜拋運動,並沿斜拋軌跡運動直至直立著地。護罩5位於轉盤的周圍並安裝於機架9上,在護罩5上留有拋秧口。在轉盤3上方懸置有餵秧鬥1,餵秧鬥1固定在護罩5上,其位置可調,秧苗從餵秧鬥5餵入,落入轉盤3上,在離心力的作用下被逐步從拋秧口甩出,落入田中定植。通過調整機架9,改變轉軸6傾角,還可獲得不同的秧苗拋射角,在不改變轉軸6轉速的情況下,改變秧苗的拋射高度和拋射距離,獲得理想的拋秧效果。在轉盤3內固定有導秧體2和後掠導秧軌4;機架9底部裝有拖板10,以便在水田中作業。
權利要求1.一種傾斜轉盤式水稻拋秧裝置,由機架(9)、安裝於機架(9)上的變速箱(8)、變速箱(8)輸出的轉軸(6)和固裝於轉軸(6)上的轉盤(3)組成,其特徵在於轉軸(6)傾斜地支承於機架(9)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拋秧裝置,其特徵在於機架(9)上安裝有護罩(5),護罩(5)位於轉盤3的四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拋秧裝置,其特徵在於固定安裝於護罩(5)的餵秧鬥(1)置於轉盤(3)上方。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由機架(9),裝於機架(9)上的變速箱(8),變速箱(8)輸出的轉軸(6)和固裝於轉軸(6)上的轉盤(3)組成的農用傾斜轉盤式水稻拋稻裝置。所述轉軸(6)傾斜地支承於機架(9)上,使用裝其上的轉盤在一傾斜平面內旋轉,實現秧苗斜拋運動,達到拋射高度高,拋射距離遠之目的,具有拋射角大,拋射範圍寬、生產效率高、秧苗直立度好和立苗率高的特點。
文檔編號A01C11/02GK2334148SQ9724778
公開日1999年8月25日 申請日期1997年11月13日 優先權日1997年11月13日
發明者崔東飛 申請人:江蘇省東臺市農業機械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