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板導槽帶有角度的桅柱型材的製作方法
2023-05-03 18:05:56 4
專利名稱:導板導槽帶有角度的桅柱型材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型材,特別是一種適用於高空作業平臺升降裝置中的導板導槽帶有角度的桅柱型材。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高空作業平臺升降裝置所採用的桅柱型材的橫截面如圖1所示,其結構特點是兩端的導板22』與底面26』、導槽23』的底面27』與導槽23』的前接觸面24』、導槽23』的底面27』與導槽23』的後接觸面25』都呈正交結構。這種桅柱型材的缺點是其在與相應的導輪組件配合作做滾動時,型材主體兩側的導輪軸線重合,桅柱型材在導輪軸線的法線方向的自由度得到限制,而桅柱型材在導輪的軸線方向自由度無法限制,因此當兩個以上桅柱型材套接配合時成一組可伸縮桅柱,其中的相鄰桅柱型材間的橫向間隙無法消除。存在的間隙會導致桅柱型材在升降過程中產生橫向偏擺,由於高空作業平臺升降裝置中一組可伸縮桅柱通常由多節桅柱型材組成,因此多節桅柱型材偏擺的累加,將明顯加劇高空作業平臺升降時的橫向擺動,這大大影響了高空作業平臺的穩定性和工作人員的操作安全。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能消除桅柱間橫向間隙、具有較高穩定性和安全性的導板導槽帶有角度的桅柱型材。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該導板導槽帶有角度的桅柱型材,包括型材主體、設置在型材主體兩側的導板和導槽,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型材主體一側的導板和導槽的兩個內側面相對型材主體同時傾斜了一角度,使得位於同一側導板與同一側導槽的兩個內側面均相互平行。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導槽的兩個內側面是指導槽前接觸面和後接觸面。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型材主體一側的導板及導槽與另一側的導板及導槽呈對稱分布。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導板和導槽的兩內側面相對於型材主體的最佳傾斜角為5度。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結構設計合理,可以通過導輪組件消除桅柱間的間隙,減小高空作業平臺升降時的橫向擺動,從而提高了高空作業平臺在升降過程中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此外,通過計算機進行的型材截面慣性距分析,結果表明本實用新型具有更高的強度。
圖1為現有技術的桅柱型材的橫截面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的A-A剖面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的C-C剖面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與導輪組件配合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圖6的B-B剖面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受力分析時示意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另一種受力分析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2~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主要由型材主體1、導板2和導槽3組成。型材主體1、導板2和導槽3均由帶有一定厚度的特定材料製成。型材主體1的橫截面在本實施例中的單元結構呈矩形狀,型材主體1上端的兩側分別設置有導板2,型材主體1下端的兩側分別設置有導槽3。導板2與導槽3的兩內側面相對型材主體1同時傾斜了一角度α,α的大小應在2度以上。型材主體1兩側導板2和導槽3兩內側面傾斜的角度相對主體中心線對稱,位於同一側導板2和導槽3兩側面均相互平行。使得由兩個以上本實用新型組合成一組可伸縮桅柱II中,每兩個相鄰的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導板導槽帶有角度的桅柱型材,前一個的本實用新型中的導板2插入後一個的本實用新型中導槽3內,且前一個本實用新型中的導板2與後一個本實用新型中導槽3的兩個內側面平行。導槽3的兩內側面分別是指導槽3的前接觸面4和導槽3的後接觸面5。通過對本實用新型的型材截面慣性距計算機分析結果表明其各項技術指標均高於現有技術中的桅柱型材。此外,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型材主體1的形狀可視實際需要而改變。
本實用新型使用時如圖6、圖7所示,與相應的導輪組件I互相配合,導輪組件I主要由導輪9、10和保持架11組成,導輪組件I安裝在相鄰的前後兩節的本實用新型之間。(如圖8所示)導板2與導槽3的兩內側面相對型材主體1同時傾斜了一角度α,兩側導輪9、10的軸線將產生一個β交角,其大小為兩倍傾斜角α大小。當高空作業平臺作升降運動時,假設作用在本實用新型上的水平力F與本實用新型截面中心線垂直,即與兩側導輪的軸線同時產生一個夾角α,則型材主體1兩側的導輪對導板2或導槽3對導輪產生一個與施力方向相反的反力,其大小等於F×sinα,使桅柱的擺動限制。(如圖9所示)如果作用在桅柱上的水平力F,方向正好與桅柱截面中心線有一個γ夾角其大小為90-α,即與一側導輪9、10的軸線夾角為β,其大小為兩倍傾斜角α大小,與另一側導輪9、10軸線的夾角為0°時,由其中一側的導輪對導板2或導槽3對導輪同時產生一個與施力方向相反的反力,其大小等於F×sinβ,同樣使桅柱的擺動得到限制。由此推論,施加在本實用新型上的水平作用力,不管方向如何,均能獲得一個限制桅柱自由度的效果。因此,當採用兩個以上本實用新型套接配合成一組可伸縮的桅柱II時,能消除可伸縮的桅柱II中每相鄰的桅柱型材間作升降運動時產生的橫向間隙,同時提高了高空作業平臺作升降運動時整個機構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在應用時達到最佳效果,通過多次研究和實驗表明,角度α的最佳大小為5度。
權利要求1.一種導板導槽帶有角度的桅柱型材,包括型材主體、設置在型材主體兩側的導板和導槽,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型材主體一側的導板和導槽的兩個內側面相對型材主體同時傾斜了一角度,使得位於同一側導板與同一側導槽的兩個內側面均相互平行。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板導槽帶有角度的桅柱型材,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導槽的兩個內側面是指導槽前接觸面和後接觸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板導槽帶有角度的桅柱型材,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型材主體一側的導板及導槽與另一側的導板及導槽呈對稱分布。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板導槽帶有角度的桅柱型材,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導板和導槽的兩內側面相對於型材主體的最佳傾斜角為5度。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導板導槽帶有角度的桅柱型材,特別是一種適用於高空作業平臺升降裝置中的導板導槽帶有角度的桅柱型材。包括型材主體、設置在型材主體兩側的導板和導槽,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型材主體一側的導板和導槽的兩個內側面相對型材主體同時傾斜了一角度,使得位於同一側導板與同一側導槽的兩個內側面均相互平行。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結構設計合理,可以通過導輪組件消除桅柱間的間隙,減小高空作業平臺升降時的橫向擺動,從而提高了高空作業平臺在升降過程中的穩定性和安全性的優點。此外,通過計算機進行的型材截面慣性距分析,結果表明本實用新型具有更高的強度。
文檔編號B66F13/00GK2672024SQ20032010325
公開日2005年1月19日 申請日期2003年11月13日 優先權日2003年11月13日
發明者陳建平 申請人:陳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