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改進的葫蘆絲的製作方法
2023-10-20 06:29:27 4

本實用新型涉及民族音樂器具,具體涉及到一種改進的葫蘆絲。
背景技術:
葫蘆絲,又稱「葫蘆簫」,是少數民族樂器,主要流傳於傣、彝、阿昌、德昂等民族中。葫蘆絲可分為高、中、低音三種類型;主要流行於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雲南德宏、臨滄地區,富有濃鬱的地方色彩。
葫蘆絲是我國民間特有的一種民族樂器,音色空靈、優美,是我國民族樂器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傳統的葫蘆絲雖然音色獨具特點,深得人們喜愛,但仍然具有它不足之處,傳統的葫蘆絲音域不夠廣泛,由於指法限定,沒有高音2 以及高音2 的降b 調,在一些具有高音2 以及高音2 降b 調音節的樂曲中,即無法吹奏出高音2 以及高音2 降b 調的音調,致使美妙的樂曲中飽有缺陷,無論是演奏者還是欣賞者全部抱有遺憾。
葫蘆絲常用小葫蘆作為音箱,將3根長短不一的頂端有金屬簧片的竹管並排插入葫蘆下端,中間較長的一根竹管作為主管,正面開6 個孔,背面開1 個孔,吹奏時通過按壓不同發音孔發出不同的音調,旋律主要由主管發出,左右兩根副管只發出單音,以襯託主旋律,有時副管甚至可以增加到4 根。吹奏的音調通過上方的葫蘆音箱產生非常美妙的共鳴,音色優美獨特,婉轉悅耳。
傳統葫蘆絲主音管有7 個孔,音域窄,改良後的音管為8 孔或9 孔,但也無法吹奏出更低的音,限制了葫蘆絲的音樂表現力;例如:一般葫蘆絲主音管( 傳統筒音5作為例) 均不能發出低音2,只低到3,當演奏者需要吹奏不同音調的旋律時,只能通過更換不同音調的葫蘆絲和雙管巴烏及加鍵葫蘆絲來實現,這樣的操作影響吹奏效果。因此,現有技術中的葫蘆絲在結構和效率上仍存在較大的缺陷,亟需解決葫蘆絲音域窄、音樂表現力差及操作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十孔葫蘆絲音域較寬,能輕鬆解決以上問題,還增加了與第一孔低小1 度的第九孔,演奏效果大幅提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改進的葫蘆絲,具有良好的音色和安裝穩定性。
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改進的葫蘆絲,包括葫蘆本體以及安裝在葫蘆本體上的主音管和兩根副音管;
主音管上設置有八個常規音孔,常規音孔的第一音孔設置在遠離葫蘆本體的一端;副音管上設置有至少一個副音孔;主音管上增設有第九音孔以及第十音孔,第十音孔設置在主音管正側面遠離葫蘆本體的一端,第九音孔設置在第十音孔與第一音孔之間;第九音孔與第一音孔構成低小1 度音程,第十音孔與第一音孔構成低4 度音程;
主音管的兩側為削平面,副音管與主音管接觸的部位也為削平面;主音管和副音管上設置有金屬管套,該金屬管套包括三個與主音管和副音管配合的通孔;主音管和副音管卡嵌在金屬管套內;
葫蘆本體的尾部設置有吹嘴,主音管嵌入葫蘆本體的一端設置有簧片腔;簧片腔的前後兩端設置有簧片卡槽,簧片的兩端分別卡嵌在簧片卡槽內安裝於簧片腔中;
簧片包括簧片框以及設置在簧片框內部的簧舌,簧舌呈等腰梯形結構,其上端寬度為0.5mm~1mm,下端寬度為2mm~4mm,上端與簧片框的間距為1mm~4mm。
優選的,吹嘴與葫蘆本體的連接管帶有螺紋,葫蘆本體的內部設有內螺紋套,連接管與內螺紋套通過螺紋連接。
優選的,主音管上設置有穿線孔,穿線孔上配置有裝飾帶。
優選的,簧片的上端寬度為0.8mm,下端寬度為3mm,上端與簧片框的間距為2mm。
優選的,第九音孔和第十音孔之間的距離為2~5cm。
優選的,副音管包括較長的長副音管以及較短的短副音管,其中長副音管的埠處設有防裂管套和低音副管塞,短副音管的埠處設有防裂管套和高音副管塞。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1、本實用新型的葫蘆絲的音孔都在同一主管上,通過在主管低音部增加2 個音孔,可以發出低音2和低音升4兩音,不需要加鍵,發音統一,能夠自由增加音域;進而可以演奏更多的民族傳、通俗、流行樂曲,一般歌曲均能演奏。
2、本實用新型的葫蘆絲的主音管和副音管通過削平面接觸連接,同時配置有金屬管套,能夠具有更好的穩定性;同時簧片通過卡槽固定在簧片腔中,相對於膠水粘制的方式更便於更換。
3、本實用新型通過對簧舌的尺寸和角度的設置,使得簧舌的間隙能夠不阻擋氣流的情況下,能夠保持較長的使用壽命,同時能夠使發音更加準確,音域有適當的提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葫蘆絲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中主音管下端安裝簧片的裝配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中主音管的俯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中金屬管套的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中簧片的示意圖。
其中,1、葫蘆本體;2、主音管;3、副音管;4、第一音孔;5、副音孔;6、第九音孔;7、第十音孔;8、削平面;9、金屬管套;10、通孔;11、吹嘴;12、簧片腔;13、簧片卡槽;14、簧片框;15、簧舌;16、連接管;17、內螺紋套;18、穿線孔;19、防裂管套;20、簧片。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改進的葫蘆絲,包括葫蘆本體1以及安裝在葫蘆本體1上的主音管2和兩根副音管3;葫蘆本體1的內部具有空腔形成音箱,葫蘆本體較細的一端可以用於安裝吹嘴11。主音管2安裝在兩根副音管3中間,副音管3的長度可以短於主音管2長度。
主音管上設置有八個常規音孔,常規音孔的第一音孔4設置在遠離葫蘆本體1的一端;其餘音孔可以沿主音管2軸向以靠近葫蘆本體1的方向設置,每個音孔之間的間距可以參照現有葫蘆絲的音孔排列。
現有技術中大部分副音管上未設置音孔,本實用新型的副音管3上設置有至少一個副音孔5,優選設置一個副音孔,並可以同時配置一個孔塞,在不需要副音孔輔助發音的情況下將其堵塞。
主音管上還增設有第九音孔6以及第十音孔7兩個音孔,優選第九音孔和第十音孔之間的距離為2~5cm。第十音孔設置在主音管正側面遠離葫蘆本體的一端,第九音孔設置在第十音孔與第一音孔之間,因此第九音孔更靠近葫蘆本體方向。第九音孔與第一音孔構成低小1 度音程,第十音孔與第一音孔構成低4 度音程,可以由右手小指控制。進一步具體地設計,第九音孔設於主音管正面中部,第十音孔設於主音管正面側部,偏離正面中軸線的0.5 ~1cm 的位置(,具體尺寸根據製作各種調式葫蘆絲而定,方便小指控制;用於發出低音2和低音升4兩音,傳統葫蘆絲作5音。
主音管2的兩側為削平面8,副音管3與主音管2接觸的部位也為削平面。音管本身形狀為管狀物,不便於相互的拼接。將管狀物的表面弧度削平形成一個平面,使得兩個音管在接觸時具有較大的接觸面,進而使得裝配時受力更加穩定。主音管和副音管上設置有金屬管套9,該金屬管套9包括三個與主音管和副音管配合的通孔10;主音管和副音管卡嵌在金屬管套內。音管的一端是嵌入在葫蘆本體1的,依靠葫蘆本體1的夾持力實現固定,因此削平面8和金屬管套9能夠加強三個音管之間的緊密連接程度。
葫蘆本體的尾部設置有吹嘴11,主音管2嵌入葫蘆本體的一端設置有簧片腔12;簧片腔12的前後兩端設置有簧片卡槽13,簧片20的兩端分別卡嵌在簧片卡槽內安裝於簧片腔中。在製作簧片腔時,在主音管適當位置將其向內削平形成一個凹槽,並在凹槽上開設一個孔。在安裝簧片時將其兩端卡入簧片卡槽內,讓簧舌正好處於凹槽的孔上進行發音。
簧片包括簧片框13以及設置在簧片框內部的簧舌14,簧舌14呈等腰梯形結構,其上端寬度為0.5mm~1mm,下端寬度為2mm~4mm,上端與簧片框的間距h為1mm~4mm。優選簧片的上端寬度為0.8mm,下端寬度為3mm,上端與簧片框的間距為2mm。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化實施例中,吹嘴與葫蘆本體的連接管16帶有螺紋,葫蘆本體的內部設有內螺紋套17,連接管與內螺紋套通過螺紋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化實施例中,主音管上設置有穿線孔18,穿線孔上配置有裝飾帶。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化實施例中,副音管包括較長的長副音管以及較短的短副音管,其中長副音管的埠處設有防裂管套和低音副管塞,短副音管的埠處設有防裂管套19和高音副管塞。
雖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了詳細地描述,但不應理解為對本專利的保護範圍的限定。在權利要求書所描述的範圍內,本領域技術人員不經創造性勞動即可做出的各種修改和變形仍屬本專利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