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氮化鈦三元化合物粉體材料的製備方法
2023-10-26 04:30:47 1
專利名稱:碳氮化鈦三元化合物粉體材料的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碳氮化鈦(TiCN)三元化合物粉體材料的製備方法,屬於無機非金屬粉體材料製備方法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Ti元素的二元碳化物TiC、二元氮化物TiN,具有優良的性能和廣泛的用途。TiC具有高的熔點(3260℃),極高的硬度,較低的密度(4.93g/cm3)和高的抗熱、抗氧化性;TiN具有硬度高,韌性好,抗磨損,高熔點(2950℃),高的化學穩定性和熱穩定性,良好的導電導熱性,這兩種材料已經廣泛應用於機械、化工和微電子行業。而Ti-C-N三元化合物則兼具TiC和TiN的優良性能,高溫強度高,耐熱、耐磨,化學穩定性好,同時又是熱和電的良導體,可作為耐磨零件、切削刀具、電極和塗層材料,在機械、電子、化工、汽車製造、航空航天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目前,製備TiCN粉體的方法包括通過聚合鈦氧基含碳硝化甘油在1100℃高溫分解;利用納米TiN和碳黑在1300℃的氬氣流中反應;採用金屬鈉在600℃還原C3N3Cl3和TiCl4的混合物;聯合使用溶膠-凝膠技術和碳熱還原技術(1550℃);利用活性碳在900~1500℃的氮氣中還原TiO2;利用鈦和碳在氮氣中進行高溫自蔓延反應;長時間在氮氣中球磨TiO2,石墨和鋁粉。顯然,現有製備TiCN粉體的技術是在高溫甚至高壓下進行,製備過程複雜,而且難以獲得純度高的粉體。
發明內容為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以四氯化鈦(TiCl4)作鈦源、以四氯化碳(CCl4)或碳化鈣(CaC2)作碳源、以疊氮鈉(NaN3)作氮源的碳氮化鈦三元化合物粉體材料的製備方法。
一種碳氮化鈦三元化合物粉體材料的製備方法,以四氯化鈦(TiCl4)作鈦源、以碳化鈣(CaC2)作碳源、以疊氮鈉(NaN3)作氮源,在不鏽鋼反應釜中進行化學交換反應,對反應產物經過清洗、抽濾、烘乾;化學反應式為;製備工藝如下(1)、在無水無氧手套箱中,將碳化鈣(CaC2)、疊氮鈉(NaN3)和四氯化鈦(TiCl4)、裝入高溫高壓不鏽鋼反應釜中並攪拌均勻,封釜後,將反應釜在加熱爐中加熱到400℃-450℃,使三種反應物之間發生化學交換反應,反應時間為2-8小時;
(2)、使反應釜自然冷卻到室溫後,反應產物經無水酒精清洗、抽濾,除去殘餘反應物,直到濾液無色為止;(3)、再用去離子水清洗,以除去反應副產物NaCl、CaCl2;(4)、所得產物在60℃溫度下烘乾3小時後,得到棕紅色碳氮化鈦三元化合物粉末。
可以用四氯化碳(CCl4)代替上述製備方法中的碳化鈣(CaC2)作碳源,反應式為;製備工藝如下(1)在無水無氧手套箱中,將疊氮鈉(NaN3)、四氯化鈦(TiCl4)和四氯化碳(CCl4)、裝入高溫高壓不鏽鋼反應釜中並攪拌均勻,封釜後,將反應釜在加熱爐中加熱到400℃-450℃,使三種反應物之間發生化學交換反應,反應時間為2-8小時;(2)使反應釜自然冷卻到室溫後,反應產物經無水酒精清洗、抽濾,除去殘餘反應物,直到濾液無色為止;(3)再用去離子水清洗,以除去反應副產物NaCl;(4)所得產物在60℃溫度下烘乾3小時後,得到棕紅色碳氮化鈦三元化合物粉末。
本發明製備的碳氮化鈦三元化合物粉體,高溫強度高,耐熱、耐磨,化學穩定性好,產率不低於85%;粉體的尺寸在幾個納米到幾十納米之間。
圖1是通過3ml TiCl4、0.9g CaC2和5.3g NaN3在450℃反應8小時製得的碳氮化鈦的X-射線粉末衍射圖。
圖2是通過3ml TiCl4、0.9g CaC2和5.3g NaN3在450℃反應8小時製得的碳氮化鈦的形態及對應的多晶衍射環。
圖3是通過3.5ml TiCl4,2.3ml CCl4和14g NaN3在420℃反應8小時製得的碳氮化鈦的X-射線粉末衍射圖。
圖4是通過3.5mi TiCl4,2.3ml CCl4和14g NaN3在420℃反應8小時小時製得的碳氮化鈦的形態及對應的多晶衍射環。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通過TiCl4、CaC2與NaN3之間的化學交換反應製備TiCN三元化合物超硬超細粉體。在無水無氧手套箱中,用天平稱取0.9g CaC2和5.3g NaN3,混合均勻後,裝入50ml高溫高壓不鏽鋼反應釜中,然後用移液管量取3ml TiCl4,移入反應釜中。封釜後,將反應釜在加熱爐中加熱到400℃,保持8小時後停止加熱。反應產物經無水酒精清洗至濾液無色,再用水清洗至濾液呈中性,然後將產物在60℃烘乾3小時後,得到棕紅色粉末1.96g。
實施例2通過TiCl4、CaC2與NaN3之間的化學交換反應製備TiCN三元化合物超硬超細粉體。在無水無氧手套箱中,用天平稱取0.9g CaC2和5.3g NaN3,混合均勻後,裝入50ml高溫高壓不鏽鋼反應釜中,然後用移液管量取3ml TiCl4,移入反應釜中。封釜後,將反應釜在加熱爐中加熱到420℃,保持5小時後停止加熱。反應產物經無水酒精清洗至濾液無色,再用水清洗至濾液呈中性,然後將產物在60℃烘乾3小時後,得到棕紅色粉末1.96g。
實施例3通過TiCl4、CaC2與NaN3之間的化學交換反應製備TiCN三元化合物超硬超細粉體。在無水無氧手套箱中,用天平稱取0.9g CaC2和5.3g NaN3,混合均勻後,裝入50ml高溫高壓不鏽鋼反應釜中,然後用移液管量取3ml TiCl4,移入反應釜中。封釜後,將反應釜在加熱爐中加熱到450℃,保持2小時後停止加熱。反應產物經無水酒精清洗至濾液無色,再用水清洗至濾液呈中性,然後將產物在60℃烘乾3小時後,得到棕紅色粉末1.96g。
實施例4通過TiCl4、CCl4與NaN3之間的化學交換反應製備TiCN三元化合物超硬超細粉體。在無水無氧手套箱中,用天平稱取14g NaN3,用移液管量取3.5ml TiCl4,2.3mlCCl4,裝入50ml高溫高壓不鏽鋼反應釜中,封釜後,將反應釜在加熱爐中加熱到400℃,保持8時後停止加熱。反應產物經無水酒精清洗至濾液無色,再用水清洗至濾液呈中性,然後將產物在60℃烘乾3小時後,得到棕紅色粉末1.9g。
實施例5通過TiCl4、CCl4與NaN3之間的化學交換反應製備TiCN三元化合物超硬超細粉體。在無水無氧手套箱中,用天平稱取14g NaN3,用移液管量取3.5ml TiCl4,2.3mlCCl4,裝入50ml高溫高壓不鏽鋼反應釜中,封釜後,將反應釜在加熱爐中加熱到420℃,保持5時後停止加熱。反應產物經無水酒精清洗至濾液無色,再用水清洗至濾液呈中性,然後將產物在60℃烘乾3小時後,得到棕紅色粉末1.9g。
實施例6通過TiCl4、CCl4與NaN3之間的化學交換反應製備TiCN三元化合物超硬超細粉體。在無水無氧手套箱中,用天平稱取14g NaN3,用移液管量取3.5ml TiCl4,2.3mlCCl4,裝入50ml高溫高壓不鏽鋼反應釜中,封釜後,將反應釜在加熱爐中加熱到450℃,保持2時後停止加熱。反應產物經無水酒精清洗至濾液無色,再用水清洗至濾液呈中性,然後將產物在60℃烘乾3小時後,得到棕紅色粉末1.9g。
權利要求
1.一種碳氮化鈦三元化合物粉體材料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以四氯化鈦(TiCl4)作鈦源、以碳化鈣(CaC2)作碳源、以疊氮鈉(NaN3)作氮源,在不鏽鋼反應釜中進行化學交換反應,對反應產物經過清洗、抽濾、烘乾;化學反應式為;製備工藝如下(1)、在無水無氧手套箱中,將碳化鈣(CaC2)、疊氮鈉(NaN3)和四氯化鈦(TiCl4)、裝入高溫高壓不鏽鋼反應釜中並攪拌均勻,封釜後,將反應釜在加熱爐中加熱到400℃-450℃,使三種反應物之間發生化學交換反應,反應時間為2-g小時;(2)、使反應釜自然冷卻到室溫後,反應產物經無水酒精清洗、抽濾,除去殘餘反應物,直到濾液無色為止;(3)、再用去離子水清洗,以除去反應副產物NaCl、CaCl2;(4)、所得產物在60℃溫度下烘乾3小時後,得到棕紅色碳氮化鈦三元化合物粉末。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碳氮化鈦三元化合物粉體材料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可以用四氯化碳(CCl4)代替上述製備方法中的碳化鈣(CaC2)作碳源,反應式為;製備工藝如下(1)、在無水無氧手套箱中,將疊氮鈉(NaN3)、四氯化鈦(TiCl4)和四氯化碳(CCl4)、裝入高溫高壓不鏽鋼反應釜中並攪拌均勻,封釜後,將反應釜在加熱爐中加熱到400℃-450℃,使三種反應物之間發生化學交換反應,反應時間為2-8小時;(2)、使反應釜自然冷卻到室溫後,反應產物經無水酒精清洗、抽濾,除去殘餘反應物,直到濾液無色為止;(3)、再用去離子水清洗,以除去反應副產物NaCl;(4)、所得產物在60℃溫度下烘乾3小時後,得到棕紅色碳氮化鈦三元化合物粉末。
全文摘要
碳氮化鈦(TiCN)三元化合物超細粉體材料的製備方法,屬於無機非金屬粉體材料製備方法技術領域。通過反應、抽濾、清洗、烘乾等工藝,製備TiCN超細粉體,使用的設備簡單而且安全性好,溫度低,反應物的轉化率高,反應產物處理簡單,製備工藝穩定,生產效率高。產品高溫強度高,耐熱、耐磨,化學穩定性好,產率不低於85%;粉體的尺寸在幾個納米到幾十納米之間。
文檔編號C01B31/30GK1559912SQ20041002370
公開日2005年1月5日 申請日期2004年3月2日 優先權日2004年3月2日
發明者白玉俊, 馮欣, 王成國, 呂波, 王正博 申請人:山東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