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讀《偷影子的人》小說有感作文
2023-10-16 00:01:05 2
《偷影子的人》展現了馬克·李維溫柔風趣的寫作風格,有催人淚下的親情、浪漫感人的愛情和不離不棄的友情,清新浪漫的氣息和溫柔感人的故事相互交織,帶給讀者笑中帶淚的閱讀感受,是一部喚醒童年回憶和內心夢想的溫情療愈小說。以下是整理的小說讀後感範文,歡迎參考。
《偷影子的人》讀後感1:
上周趁著公司旅遊回了趟家,在來回的飛行旅途中,讀著《偷影子的人》來消磨時光。
想要讀這本書,一是因為書名有種神秘感,二是因為封面上的小孩太可愛,而我對小孩向來是毫無招架之力的。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小男孩的成長曆程,書中對情感部分的描寫細膩生動,讓人仿佛回到從前。
一、關於社會
小男孩的童年,因為轉校,因為爸爸的離開,讓他變得膽怯,加上年齡小於其他孩子,經常被同學們尤其是馬格欺負。而他擁有通過影子了解他人秘密的能力,在知道了馬格的家庭背景後,他沒有嘲笑,反而消除了他之前的忌恨。人性或許本是如此,對於別人的不幸遭遇會自然而然地表露同情,進而對他的行為也會多幾分寬容和諒解。
之前總是有關於打人殺人盜竊等報導頻出,在我看來,犯罪者的行為固然罪不可赦,但當我們深入了解其生活背景和成長經歷時,或許我們能找出最根本的原因並非人性之惡,大部分取決於社會的不良風氣給大家灌輸的不正確的價值觀,滋生了惡勢力的生長。基於此,除了將罪犯繩之以法,政府和社會更應該做的,是致力於社會風氣的政治和改善,致力於如何提高全民素質,如何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關於孩提時代的感情
克雷兒是「我」在沙灘上度假時認識的夥伴,小男孩一直當她為靈魂伴侶。沙灘上一起放風箏玩耍的假期成就了一段青梅竹馬的回憶,讓小男孩終生無法忘卻。或許孩提時代的感情最純真,因為對於觸碰到孩子心靈的感情,小孩子總是會付出全部的真心。令人欣慰的,是雖經過了幾度春秋的分離,這兩個靈魂最終還是交織在了一起,成了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角色。
或許我們每一個人的童年裡,都有過這樣一份單純的美好。只是,有的美好能如小男孩與克雷兒一樣,隨著人們一起成長,相伴終生;而有的美好就只能停留在了童年,成了無法相伴現在的回憶。
三、關於友情、
讀完小說,其實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小男孩和呂克的友情,歷經歲月滄桑、地點轉變,他們總能一起去應付大大小小的所有事情。童年的玩伴發展成一生的好友實在難得,為了彼此的夢想,他們願意無私地提供任何幫助,如同對待自己的夢想一般。想想自己童年的玩伴,大多已沒了聯繫。如今身邊剩下的朋友,一定要好好珍惜。在此也謝過所有曾經及以後將陪我度過美好時光的小夥伴們,祝福你們的人生都能有各自的精彩紛呈!
《偷影子的人》讀後感2:
這兩天,我被一部書深深地震撼並感動著。「你偷走了我的影子,不論你在哪裡,我都會一直想著你。」這是這部書的前序語,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目光,誘惑著一直往下看。這是一部令整個法國都為之動容的溫情療愈小說;這是一部令法國媒體驚嘆銷售比影子消失的速度還快的書。它的名字叫《偷影子的人》。
一個老受班上同學欺負的瘦弱小男孩,因為一種神奇的能力而變得強大:他能「偷別人的影子」。當他的影子和別人的影子重疊時,就能看到別人的心事,聽見別人不願說出口的秘密。慢慢地,他開始成為需要幫助的人的心靈夥伴,為每一個偷來的影子找到生命的小小光芒。這種能力一直從童年伴隨他長大成人。
他只是一個平凡,甚至不幸的人。從小,爸爸離開了他,去了另一個城市,他只能和媽媽相依為命;他在學校裡不得人喜歡,他偷偷喜歡一個「美女」,叫伊利莎白,拼命想得到她一個垂憐的目光,而伊利莎白卻根本瞧不起他……無奈和恐懼圍繞著他,唯一和他作伴的只有呂克和自己的影子了……其實,這本書是想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幸的一面,我們要超越自己,超越別人,就必須學會戰勝困境,戰勝自己。與影子對話,就是與心靈對話。
他又是幸運的,因為他遇見了克蕾兒,一個又聾又啞的女孩。在一個海灘上,他們兩個邂逅了,他們一起玩耍,一起用風箏寫出大大的S和8,克蕾兒用風箏寫出了「我想你」,而他則把影子的秘密告訴了她……短短兩個月,結下了一生的情緣。後來,他離開了。多年後,依然記得那個女孩——克蕾兒。當他重回海灘時,發現克蕾兒已經離開了這片海灘,只給他留下了一封信和風箏的骨架。信中說克蕾兒去城市了,去追逐她的夢想——音樂。克蕾兒讓他明白了:一個人最重要的是清楚自己的追求,並為此付出努力,時間絕不會成為一個有夢想的人的絆腳石。
這部書以奇幻為線索,走得卻是溫馨情感的路線,男孩從懵懂到成熟,經歷了親情、友情和愛情;讓我在閱讀時靜靜地淌著淚,感受到了溫馨、詼諧、愛、喜悅及悲傷。它也值得你去一看。
《偷影子的人》讀後感3:
對於這本書,我的確很愛,愛的不僅僅是內容,也愛它自身的韻味和道理。既然看過這本書的人不多,我就先來講一下它的內容吧。「我」,也就是小說的主人公,從小就很受人欺負,可是突然有一天發現了自己會偷影子的技能,便開始利用這個技能幫助別人。十二歲的時候「我」遇見了患有自閉症的不講話的克蕾兒,與她也是一見鍾情,相約每年都會回來。但因為一系列的原因,「我」不得不與她告別,返回自己的世界中去。重遇呂克,幫他實現了夢想,也新交了女朋友,是「我」的學妹蘇菲。可是漸漸的「我」發現自己內心深處仍忘不了克蕾兒,蘇菲與自己的關係也愈加疏遠,然而我們確是在走向成熟,直到最後,蘇菲與呂克走到了一起,「我」也尋回了我的真愛。
這本小說中還有一個神奇的配角:伊凡。小說始終以第一人稱寫,卻始終沒有說明「我」是誰,經常陪伴「我」的伊凡就成為了懸念。他曾經說:「一個拒絕長大的男人,一個被你解放自由的學校警衛,又或是你在需要朋友時虛構出來的影子,全都取決於你的定義」抑或「如果童年的你遇上了長大成人的你,你認為這兩個你會不會相處的很融洽,進而成為同黨呢」,所以他仿佛更像長大後的「我」或是「我」臆想出來幫自己渡過難關的幻象。不過人人想法不一,感興趣的話就去書中自己探索吧。
然而我要說的不止這些。因為在報告會上,我不可能只講完內容了事。正如萬彥麟同學前幾天介紹這本書時所說:小故事裡有小道理,大故事中有大道理。所以在此,我也想同大家分享一下——我讀書時思考的那些道理。
首先,關於童年。我們對於童年總是會有很多共同話題,誰不是由兒童成長起來的呢?如今我們變得成熟,可是幾乎每個人,肯定都會懷念童年;但它真的很寶貴,而且是已經逝去的了。這本小說中是這樣提起童年的:「我一直想揮別童年,成為大人,童年卻緊貼著我的皮肉,鑽入這具對我而言太擠太小的身軀。」突然想到一次我在公園蕩鞦韆,因為我從小就很愛蕩鞦韆,這時旁邊有個小孩兒跑過來也要玩,然後我很有禮貌地說「小朋友你等會兒啊,我玩夠了給你」,卻遭到了圍觀群眾的白眼。因為人們覺得,玩具、遊戲,都只屬於童年,這是只有孩子才消費得起的東西,而年齡越大便只會讓人覺得越發幼稚可笑。我們寫過一篇論文,說青春是可貴的,其實童年同青春一樣值得珍惜和懷念。所以在我們的人生中,這段已逝的寶貴的童年時光,必須也只能珍藏在心中了。
第二,關於幸福。每個人都在追求幸福,可是每個人都曾經感覺幸福很遙遠。但我想,其實幸福就在我們的身邊,只是我們刻意的尋找令它一直躲藏著不肯現身。於是我們便要學會用善於發現的眼睛去尋找它。然而幸福是什麼呢?是不是「我」遇見克蕾兒就是幸福呢?是不是「我」用偷影子的技能幫助別人就能收穫幸福呢?書中對於幸福是這樣評論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世界,一人一世界。光麗的外表或者強健的體魄並不能表示他人的幸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悲傷。」幸福的定義只能來源於我們自己,來自點點滴滴的小事。它其實無處不在。
可小事又是什麼呢?「生命中某些珍貴的片刻,其實都來自於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提起小事,並不是覺得沒用就要「斷舍離」,也許它們在某時某刻就可以組成生活的片段供我們品味。書中說「人們常常把一些小事拋在腦後,一些生命的片刻烙印在時光塵埃裡,我們可以試著忽略,但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卻一點一滴形成一條鏈子,將你牢牢地與過去連在一起。」是的,也許就是這些小事,才可以點綴我們的人生。
最後,關於愛。其實對於真正的愛我們尚不能體會。書中的「我」在12歲時就感受到了愛,對的沒錯這就是早戀,當著老師的面我也敢直接說,他愛的確實真誠。可是在這裡,為什麼如此不接受早戀呢?因為這裡是中國。然而思想比較保守是一方面,我們的老師或家長——我只是猜測——也許他們年輕時自己或者身邊的人有過同樣的經歷。他們受到過傷害或看到別人受到過傷害,他們不想讓我們重蹈覆轍。而我們正值青春,往往還不懂什麼是真正的愛情,就開始盲目地追求,這一過程往往是需要時間洗禮的。愛是一件美好的事,我們可以去追求它,但是不要盲從。
有時候我也會想,我們的「影子」其實並不只是影子,而更像是鏡子。它是我們由內散發出來的特性,帶著每個人獨有的特點。我們或許要學會感受自己,感受生活,去擁抱自己的影子,擁抱那些我們慣於隱藏、驅隔在記憶深處的記憶,那些關於我們自己、關於青春、關於童年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