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動循環加溼控制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05 09:21:04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加溼設備,特別涉及一種自動循環加溼控制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對生活質量和健康的要求越來越高,加溼器漸漸成為家庭中必不可少的小型家用電器,但市場上加溼器都存在一定問題:加溼器大多是水霧加溼,水霧易攜帶病菌吸入人體易引起肺炎而且對於出霧量難以控制;超聲波加溼器對水質有一定的要求,水質選擇不當易引起「白粉」汙染且存在輻射;清洗不便,易存留細菌;部分加溼器會產生噪聲,不利於工作和休息。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自動循環加溼控制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加溼效果良好。
其技術方案是:包括固定支撐架、水槽、伸縮架、防水罩、刺毛貼、自動循環發散器,固定支撐架上面焊接伸縮架,伸縮架內側依靠刺毛貼固定水槽,水槽內側設置防水罩,防水罩上固定布條,所述的水槽內部設有自動循環發散器,所述的自動循環發散器包括電機固定座、電機、循環水套管、螺旋上水管、噴水管,電機固定座的外部設有電機,電機固定座及電機固定在水槽的底部,循環水套管固定在水槽內部,循環水套管的內部設有螺旋上水管,所述的螺旋上水管的底部連接電機,所述的循環水套管的頂部連接噴水管,噴水管的末端設有噴水孔,所述的螺旋上水管的管壁上設有螺旋葉片。
所述的噴水管呈向外延伸的弧形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揮發出來的水分子進行加溼生態環保,避免水霧汙染;通過伸縮架的調節使水面蒸發麵積可調,可滿足不同大小房間加溼需求;加溼器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便於清理;不產生噪聲,便於工作和休息。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是實施例1中自動循環發散器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3是實施例2中自動循環發散器的結構示意圖;
上圖中:固定支撐架1、水槽2、伸縮架3、防水罩4、刺毛貼5、自動循環發散器6、電路控制單元7、水位檢測儀8;電機固定座6.1、電機6.2、循環水套管6.3、螺旋上水管6.4、噴水管6.5。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1-2,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實施例1:
本實用新型包括固定支撐架1、水槽2、伸縮架3、防水罩4、刺毛貼5、自動循環發散器6,固定支撐架1上面焊接伸縮架3,伸縮架3內側依靠刺毛貼5固定水槽2,水槽2內側設置防水罩4,防水罩4上固定布條,所述的水槽2內部設有自動循環發散器6,所述的自動循環發散器6包括電機固定座6.1、電機6.2、循環水套管6.3、螺旋上水管6.4、噴水管6.5,電機固定座6.1的外部設有電機6.2,電機固定座6.1及電機6.2固定在水槽2的底部,循環水套管6.3固定在水槽2內部,循環水套管6.3的內部設有螺旋上水管6.4,所述的螺旋上水管6.4的底部連接電機6.2,所述的循環水套管6.3的頂部連接噴水管6.5,噴水管6.5的末端設有噴水孔,所述的螺旋上水管6.4的管壁上設有螺旋葉片。
自動循環發散器6上連接電路控制單元7,電路控制單元7位於固定支撐架1的一側,電路控制單元7上設有報警器和控制開關,控制開關控制電機的開啟,報警器連接水位監測儀8,水位檢測儀8固定在水槽2內,電路控制單元7與水位檢測儀8連接, 當水槽內的水位低於最低水位線(30mm)需要蓄水時, 水位檢測儀將信號發送至電路控制單元,電路控制單元發出報警指令,提醒蓄水。所述的噴水管6.5呈向外延伸的弧形結構。
實施例2:
結合附圖3,與實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的噴水管6.5呈向外延伸的錐形結構,錐形結構的尾部設有噴水孔。
工作原理:
工作過程中,通過開啟自動循環發散器6上的電機6.2,電機6.2轉動帶動螺旋上水管6.4轉動,螺旋上水管6.4轉動將底部的水向上輸送到噴水管6.5,通過噴水管6.5噴出,來實現自動噴水,噴出的水浸溼頂部的防水罩4上固定的布條,布條上的水蒸發實現加溼,通過控制伸縮架的調節使水面蒸發麵積可調,可滿足不同大小房間加溼需求限制水分蒸發,利用揮發出來的水分子進行加溼生態環保,避免水霧汙染;通過伸縮架的調節使水面蒸發麵積可調,可滿足不同大小房間加溼需求;加溼器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便於清理;不產生噪聲,便於工作和休息,控制開關控制電機的開啟,報警器連接水位監測儀,水位檢測儀固定在水槽內,電路控制單元與水位檢測儀連接, 當水槽需要蓄水時, 水位檢測儀將信號發送至電路控制單元,電路控制單元發出報警指令,提醒蓄水。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均可能利用上述闡述的技術方案對本實用新型加以修改或將其修改為等同的技術方案。因此,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所進行的任何簡單修改或等同置換,盡屬於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