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吹掃、排汙、防堵的內藏式環型錐體節流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1-08 10:14:47 2
專利名稱:在線吹掃、排汙、防堵的內藏式環型錐體節流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節流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在線吹掃、排汙、防堵的內藏式環型錐體節流裝置。
背景技術:
差壓式流量計是一種歷史悠久、用量最大的流量計,以節流裝置作為檢測的差壓式流量計是其中最廣泛應用的一種流量計,我們稱之為節流式差壓流量計。節流式差壓流量計是依據流體通過節流裝置,使部分壓力能轉變為動能產生差壓信號的原理而工作的,節流式差壓流量計一般由節流裝置、差壓變送器和流量顯示儀組成,也可以由節流裝置配以差壓計組成。而在冶金、電力、化工等行業對於高爐煤氣、焦爐煤氣、煙氣等灰塵比較大比較贓、易結垢的流體測量中,通常使用的傳統差壓式流量計,如標準孔板、文丘裡管和均速管流量計等。長期使用,這些流量計在取壓管(孔)中會出現大量的堵塞現象,堵死引壓管線,且取壓管(孔)中會有積水,從而造成流量計不能正常計量和使用,給工業生產帶來很大的影響。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在線吹掃、排汙、防堵的內藏式環型錐體節流裝置,其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且使用操作方便,能有效解決現有技術中差壓式流量計在對髒汙流體測量過程中易造成取壓管(孔)堵塞現象、傳感器表面附著汙垢,且取壓管(孔)中會有積水的問題,進而保證節流裝置正常運行,並大大減少了日常維護量。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在線吹掃、排汙、防堵的內藏式環型錐體節流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設置在測量直管內部的錐體傳感器以及安裝在所述錐體傳感器上且端部穿過測量直管的高端取壓管和低端取壓管,所述高端取壓管和低端取壓管的數量均為兩根,兩根所述高端取壓管分別為第一高端取壓管和第二高端取壓管,所述第一高端取壓管和第二高端取壓管上均開有高端取壓孔,所述高端取壓孔的方向與流體方向相同;兩根所述低端取壓管分別為第一低端取壓管和第二低端取壓管,所述第一低端取壓管和第二低端取壓管上均開有低端取壓孔,所述低端取壓孔的方向與流體方向垂直;所述測量直管外壁上且位於第一高端取壓管和第一低端取壓管的上端分別安裝有第一取壓環室和第二取壓環室,所述第一取壓環室與第一高端取壓管之間以及第二取壓環室與第一低端取壓管之間均連通,所述第一取壓環室上安裝有與其連通的第一取壓口和第一吹掃口,所述第二取壓環室上安裝有與其連通的第二取壓口和第二吹掃口 ;所述測量直管外壁上且位於第二高端取壓管和第二低端取壓管的下端分別安裝有第三取壓環室和第四取壓環室,所述第三取壓環室上安裝有與其連通的第三取壓口和第一排汙口,所述第四取壓環室上安裝有與其連通的第四取壓口和第二排汙口。[0006]上述的在線吹掃、排汙、防堵的內藏式環型錐體節流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取壓口與第一吹掃口的上端、第二取壓口與第二吹掃口的上端、第三取壓口與第一排汙口的上端以及第四取壓口與第二排汙口的上端均通過卡環固定。上述的在線吹掃、排汙、防堵的內藏式環型錐體節流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錐體傳感器由從左至右依次設置且相互連接的前錐體、中間喉部、後錐臺和後翼板四部分組成,所述第一高端取壓管和第二高端取壓管均安裝在前錐體上,所述第一低端取壓管和第二低端取壓管均安裝在中間喉部上,所述第一高端取壓管與第二高端取壓管位於同一條直線上,第一低端取壓管與第二低端取壓管位於同一條直線上。上述的在線吹掃、排汙、防堵的內藏式環型錐體節流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測量直管的兩端均焊接有法蘭。上述的在線吹掃、排汙、防堵的內藏式環型錐體節流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測量直管為圓筒體。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I、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且使用操作方便。2、能有效解決現有技術中差壓式流量計在對髒汙流體測量過程中易造成取壓管(孔)堵塞現象、傳感器表面附著汙垢,且取壓管(孔)中會有積水的問題。3、具有在線吹掃功能在測量直管不停止的情況下,可全方位的對滯留在高端取壓管、低端取壓管、第一取壓環室和第二取壓環室中的髒汙、顆粒徹底吹掃乾淨,保證節流裝置正常運行,減少了日常維護量。4、具有排汙清潔功能對於焦爐煤氣、煙氣等溼度較大的流體,節流裝置在長期使用中,第三取壓環室和第四取壓環室內會形成一些積水、汙垢,長時間下去影響正常取壓,甚至堵塞取壓管;本實用新型通過排汙口,可適時的排除第三取壓環室和第四取壓環室內的積水、汙垢,配合吹掃口使用,達到對節流裝置清潔的目的。5、具有自動防堵功能由於採取錐體傳感器,且在第一取壓環室和第二取壓環室上均安裝有吹掃口,在第三取壓環室和第四取壓環室上均安裝有排汙口,因此使得節流裝置在對髒汙的流體測量中有著良好的防堵功能。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I-法蘭;2-卡環;4-1-第一取壓環室;4-2-第二取壓環室;5-1-第一吹掃口; 5-2-第二吹掃口;6-1-第一取壓口;6-2-第二取壓口; 6-3-第三取壓口;6_4_第四取壓口 ; 7_1_第二取壓環室;7_2_第四取壓環室;9-測量直管;11-高端取壓孔; 12-1-第一高端取壓管;12-2-第二高端取壓管;13-1-第一排汙口 ; 13-2-第二排汙口 ;14-前錐體;15-中間喉部;16-低端取壓孔;17-1-第一低端取壓管;17-2-第二低端取壓管;[0027]18-後錐臺;19-後翼板。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設置在測量直管9內部的錐體傳感器以及安裝在所述錐體傳感器上且端部穿過測量直管9的高端取壓管和低端取壓管,所述高端取壓管和低端取壓管的數量均為兩根,兩根所述高端取壓管分別為第一高端取壓管12-1和第二高端取壓管12-2,所述第一高端取壓管12-1和第二高端取壓管12-2上均開有高端取壓孔11,所述高端取壓孔11的方向與流體方向相同;兩根所述低端取壓管分別為第一低端取壓管17-1和第二低端取壓管17-2,所述第一低端取壓管17-1和第二低端取壓管17-2上均開有低端取壓孔16,所述低端取壓孔16的方向與流體方向垂直;所述測量直管9外壁上且位於第一高端取壓管12-1和第一低端取壓管17-1的上端分別安裝有第一取壓環室4-1和第二 取壓環室4-2,所述第一取壓環室4-1與第一高端取壓管12-1之間以及第二取壓環室4-2與第一低端取壓管17-1之間均連通,所述第一取壓環室4-1上安裝有與其連通的第一取壓口 6-1和第一吹掃口 5-1,所述第二取壓環室4-2上安裝有與其連通的第二取壓口 6-2和第二吹掃口 5-2 ;所述測量直管9外壁上且位於第二高端取壓管12-2和第二低端取壓管17-2的下端分別安裝有第三取壓環室7-1和第四取壓環室7-2,所述第三取壓環室7-1上安裝有與其連通的第三取壓口 6-3和第一排汙口 13-1,所述第四取壓環室7-2上安裝有與其連通的第四取壓口 6-4和第二排汙口 13-2。如圖I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取壓口 6-1與第一吹掃口 5-1的上端、第二取壓口 6-2與第二吹掃口 5-2的上端、第三取壓口 6-3與第一排汙口 13-1的上端以及第四取壓口 6-4與第二排汙口 13-2的上端均通過卡環2固定。如圖I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錐體傳感器由從左至右依次設置且相互連接的前錐體14、中間喉部15、後錐臺18和後翼板19四部分組成,所述第一高端取壓管12-1和第二高端取壓管12-2均安裝在前錐體14上,所述第一低端取壓管17-1和第二低端取壓管17-2均安裝在中間喉部15上,所述第一高端取壓管12-1與第二高端取壓管12-2位於同一條直線上,第一低端取壓管17-1與第二低端取壓管17-2位於同一條直線上。如圖I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測量直管9的兩端均焊接有法蘭I。如圖I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測量直管9為圓筒體。本實施例中,前錐體14、中間喉部15、後錐臺18和後翼板19的外表面均塗覆有烤漆塗層。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為使用前,在第一取壓口 6-1、第二取壓口 6-2、第三取壓口 6-3和第四取壓口 6-4上均接差壓變送器,在第一吹掃口 5-1和第二吹掃口 5-2上均通過排汙閥接高壓氮氣、低壓蒸汽或壓縮空氣等吹掃氣體。使用時,流體經過內藏式環型錐體節流裝置的錐體傳感器,經前錐體14的整流作用後,通過高端取壓孔11和低端取壓孔16分別進入高端取壓管和低端取壓管,進入的氣流壓力信號傳輸到第一取壓環室4-1、第二取壓環室4-2、第三取壓環室7-1和第四取壓環室7-2,分別經第一取壓口 6-1、第二取壓口 6-2、第三取壓口 6-3和第四取壓口 6-4將採集到的壓力信號引入差壓變送器,測得流體差壓,計算出流量。如果需要排汙,打開排汙閥進行吹掃,打開排汙口 13進行排汙,反之則關閉。上述過程中,當流體流經錐體傳感器時,在中間喉部15時流速最大,其截面積靜壓力最低,測得這個截面積上的靜壓點,再取前錐體14正面迎著流體方向的總壓,在前錐體14上流體速度為零,兩處的壓力形成壓差,由伯努利方程求出測量直管9內的真實流量。由於本實用新型採用錐體傳感器這種結構設計,因此流體在通過前錐體14時,流體很流暢,阻力很小,流場波動幹擾很小;同時流體逐漸朝向測量直管9的內壁收縮(節流),流體不是被迫收縮到測量直管9的管道中心軸線附近,不再是一個阻擋物(節流件),令流體突然改變流動方向,而是流體向測量直管9的兩端流過,使得流體的流速逐漸加快,對錐體傳感器表面附著的汙垢有衝刷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錐體傳感器的幾何尺寸,延長了使用壽命,保證測量精度。針對少量進入高端取壓管和低端取壓管的顆粒或雜物,在內藏式環型錐體節流裝置的第一取壓環室4-1和第二取壓環室4-2分別安裝第一吹掃口 5-1和第二吹掃口 5-2,針對第三取壓環室7-1和第四取壓環室7-2內的積水、汙垢,在第三取壓環室7-1和第四取壓環室7-2上分別安裝有第一排汙口 13-1和第二排汙口 13-2,在檢修或不停止生產的情況下,需要吹掃時打開排汙閥,則吹掃氣體進入第一取壓環室4-1和第二取壓環室4-2,並充 滿第一取壓環室4-1和第二取壓環室4-2,在氣壓的作用下流入高端取壓管和低端取壓管,將顆粒或髒汙介質吹出高端取壓管和低端取壓管,顆粒或髒汙介質從高端取壓孔U、低端取壓孔16排除;可打開第一排汙口 13-1和第二排汙口 13-2,則第三取壓環室7-1和第四取壓環室7-2中形成的積水分別通過第一排汙口 13-1和第二排汙口 13-2排出,從而確保節流裝置長期穩定的運行。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據本實用新型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變更以及等效結構變換,均仍屬於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1.ー種在線吹掃、排汙、防堵的內藏式環型錐體節流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設置在測量直管(9)內部的錐體傳感器以及安裝在所述錐體傳感器上且端部穿過測量直管(9)的高端取壓管和低端取壓管,所述高端取壓管和低端取壓管的數量均為兩根,兩根所述高端取壓管分別為第一高端取壓管(12-1)和第二高端取壓管(12-2),所述第一高端取壓管(12-1)和第二高端取壓管(12-2)上均開有高端取壓孔(11),所述高端取壓孔(11)的方向與流體方向相同;兩根所述低端取壓管分別為第一低端取壓管(17-1)和第二低端取壓管(17-2),所述第一低端取壓管(17-1)和第二低端取壓管(17-2)上均開有低端取壓孔(16),所述低端取壓孔(16)的方向與流體方向垂直;所述測量直管(9)外壁上且位於第一高端取壓管(12-1)和第一低端取壓管(17-1)的上端分別安裝有第一取壓環室(4-1)和第ニ取壓環室(4-2),所述第一取壓環室(4-1)與第一高端取壓管(12-1)之間以及第ニ取壓環室(4-2)與第一低端取壓管(17-1)之間均連通,所述第一取壓環室(4-1)上安裝有與其連通的第一取壓ロ(6-1)和第一吹掃ロ(5-1),所述第二取壓環室(4-2)上安裝有與其連通的第二取壓ロ(6-2)和第二吹掃ロ(5-2);所述測量直管(9)外壁上且位於第二高端取壓管(12-2)和第二低端取壓管(17-2)的下端分別安裝有第三取壓環室(7-1)和第四取壓環室(7-2),所述第三取壓環室(7-1)上安裝有與其連通的第三取壓ロ(6-3)和第一排汙ロ(13-1),所述第四取壓環室(7-2)上安裝有與其連通的第四取壓ロ(6-4)和第二排汙ロ(13-2)。
2.按照權利要求I所述的在線吹掃、排汙、防堵的內藏式環型錐體節流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取壓ロ(6-1)與第一吹掃ロ(5-1)的上端、第二取壓ロ(6-2)與第二吹掃ロ(5-2)的上端、第三取壓ロ(6-3)與第一排汙ロ(13-1)的上端以及第四取壓ロ(6-4)與第ニ排汙ロ(13-2)的上端均通過卡環(2)固定。
3.按照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在線吹掃、排汙、防堵的內藏式環型錐體節流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錐體傳感器由從左至右依次設置且相互連接的前錐體(14)、中間喉部(15)、後錐臺(18)和後翼板(19)四部分組成,所述第一高端取壓管(12-1)和第二高端取壓管(12-2)均安裝在前錐體(14)上,所述第一低端取壓管(17-1)和第二低端取壓管(17-2)均安裝在中間喉部(15)上,所述第一高端取壓管(12-1)與第二高端取壓管(12-2)位於同一條直線上,第一低端取壓管(17-1)與第二低端取壓管(17-2)位於同一條直線上。
4.按照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在線吹掃、排汙、防堵的內藏式環型錐體節流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測量直管(9)的兩端均焊接有法蘭(I)。
5.按照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在線吹掃、排汙、防堵的內藏式環型錐體節流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測量直管(9)為圓筒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在線吹掃、排汙、防堵的內藏式環型錐體節流裝置,包括錐體傳感器、高端取壓管和低端取壓管,高端取壓管上開有高端取壓孔,低端取壓管上開有低端取壓孔;高端取壓管包括第一高端取壓管和第二高端取壓管,低端取壓管包括第一低端取壓管和第二低端取壓管,測量直管外壁上安裝有第一取壓環室和第二取壓環室,第一取壓環室上安裝有第一取壓口和第一吹掃口,第二取壓環室上安裝有第二取壓口和第二吹掃口;測量直管外壁上安裝有第三取壓環室和第四取壓環室,第三取壓環室上安裝有第三取壓口和第一排汙口,第四取壓環室上安裝有第四取壓口和第二排汙口。本實用新型不易堵塞取壓管,可吹掃傳感器表面汙垢,排除取壓管中積水。
文檔編號G01F1/34GK202382779SQ20112056109
公開日2012年8月1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8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28日
發明者徐思皓, 龔燕平 申請人:陝西儀新測控儀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