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內酯酮的合成方法
2023-12-12 04:36:27 3
專利名稱:雷公藤內酯酮的合成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雷公藤內酯酮的合成方法。
現有技術中已知,從雷公藤植物[TripterygiumWilfordii Hook.f.]中分離得到的雷公藤酮(triptanide)的分離方法和化學結構已在《The Jounnal of America Chemical Science》1972,94(20)7194上發表。後來報告了該化合物具有較強的雄性抗生育活性,具有發展為男性抗生育藥物的可能性(《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1991.6)。由於雷公藤中的該化合物含量很低,用以前報導的從植物中提取雷公藤內酯酮方法,得率非常低微,難以滿足應用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尋找新的雷公藤內酯酮的來源的合成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雷公藤內酯酮的合成方法。以雷公藤中含量較高的雷公藤內酯醇(triptolide)為原料,進行氧化,最後獲得雷公藤內酯酮。
其合成方法如下取雷公藤內酯醇若干,以有機溶劑溶解後,在輔助試劑的存在下,加入一定量的氧化劑,在反應後,經有機溶劑稀釋,以NaOH,HCl或/和飽和NaHCO3及水洗滌後,以無水Na2SO4乾燥後濃縮,再用有機溶劑重結晶或矽膠柱層析分離,得雷公藤內酯酮。上述合成反應式為
以上所說的有機溶劑主要是指乙醚、丙酮、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石油醚等。氧化劑主要是指三氧化鉻、重鉻酸鉀、重鉻酸鈉、吡啶-三氧化鉻絡合物等。輔助試劑主要是指硫酸、鹽酸、吡啶、乙酸鈉等。一般地說,溶液中只要存在氧化劑,就可以發生上述反應,但只有氧化劑的克分子數達到雷公藤內醇醇克分子數的0.5倍以上時,雷公藤內酯酮的得率才有實用意義。較好的比例為雷公藤內酯醇與重鉻酸鉀的克分子比是1∶1~6,與三氧化鉻的克分子比是1∶2~9,與硫酸的克分子比為1∶1~4,與鹽酸的克分子比為1∶1~2,與吡啶的克分子比為1∶1~12。當溫度為15℃~60℃時,得率為50%~92%。
雷公藤內酯酮的理化數據如下mp250~252℃;∪u{Neohmax218nm;1H-NMR譜δppm0.86(d),0.95(d),1.04(s),1.30(ddd),1.57(dd),1.96(dd),2.11(m),2.19(m);2.32(d),2.37(sept),2.79(d),3.39(d),3.82(d),4.04(a),4.65和4.76(AB9)。13C-NHR譜δppm13.74,16.26,17.04,17.94,23.17,25.80,30.44,35.23,40.49,55.93,58.87,60.38,60.88,65.08,66.40,69.92,125.54,159.48,173.03,196.92。
本發明提供的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簡便易行,得率高,宜於實施。
下面結合實施例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取29.4mg重鉻酸鉀,加1ml水溶解,加入0.05ml含39mgH2SO4的水溶液,攪拌狀態下滴加3ml雷公藤內酯醇(36mg)的CH2Cl2(或CHCl3)溶液,回流狀態下攪拌24時,放置一段時間後,出CH2Cl2層,水層再分別回3mlCH2Cl2洗滌兩次,合併有機提提液,先以飽和NaHCO3洗滌,再以水洗滌後,經無水硫酸鈉乾燥,濃縮後經矽酸柱層析分離,乙醚為洗脫劑,所得雷公藤內酯酮的流份濃縮後,以二氧甲烷-石油醚複合溶劑重結晶,得雷公藤內酯酮。
實施例2取雷公藤內酯醇36mg,加丙酮5ml溶解,加入預先配好的氧化劑液(35mg重鉻酸鉀+1ml水+50%H2SO4溶液0.06ml),攪拌回流3小時,室溫至冷,加30ml乙醚稀釋,分出有機層,加飽和NaHCO3和水分別洗滌,經無水硫酸鈉乾燥後減壓蒸餾,以矽膠柱層析,乙醚為洗脫劑分離,得雷公藤內酯酮。
實施例3取三氧化鉻71mg,置3mlCH2Cl2中,攪拌狀態下向其中滴加0.12ml吡啶,並加入2ml雷公藤內酯醇(41mg)的CH2Cl2溶液,在15℃-50℃下攪拌1-3小時,室溫放置2小時,吸出有機層,不溶解物再用2mlCH2Cl2洗滌,合併CH2Cl2提取液,分別以飽和NaHCO3和水洗滌,再經無水Na2SO4乾燥後濃縮,經矽膠柱層析分離,乙醚為洗脫劑,所得粗品以氧仿-石油醚重結晶後得雷公藤內酯酮。
實施例4取三氧化鉻60mg,加到3mlCH2Cl2中,攪拌狀態下滴加94.7mg的吡啶,室溫下攪拌15分鐘,待混懸均勻後,加入2ml雷公藤酯醇(36mg)的CH2Cl2液,繼續攪拌2小時,混合物用乙醚稀釋。分出有機層,不溶物再用乙醚5ml洗滌兩次,合併提取液,先後以2NNaOH,2NHCl,飽和NaHCO3和飽和NaCl溶液洗滌後,經無水Na2SO4乾燥,減壓濃縮後經矽膠柱層析分離,洗脫劑為乙醚,收集含雷公藤內酯酮部分,重結晶後得純品。
實施例5在攪拌狀態下,向1.84ml的6N的鹽酸中加入1g三氧化鉻,攪拌5分鐘後,將溶液置冰浴中冷卻,並緩慢地加入791mg無水吡啶,繼續攪拌3小時,過濾,固體物以真空乾燥。稱取上述乾燥物64.6mg,溶於1ml的乾燥CH2Cl2中,再加入2ml雷公藤內酯醇(36mg)的CH2Cl2溶液,常溫下攪拌16小時。加入乙醚稀釋,分出有機層,先後以飽和NaHCO3和水洗滌,無水Na2SO4乾燥,濃縮後以矽膠柱層析分離,乙醚為洗脫劑,濃縮含雷公藤酯酮流份,重結晶即得。
實施例6將36mg雷公藤內酯醇溶解於乙醚中,並置冰浴中30分鐘,然後在攪拌狀態下緩慢加入預先置冰浴中冷卻的鉻酸液0.05~0.2ml,繼續攪拌10分鐘,分出上層,水層用5ml乙醚洗滌兩遍,合併乙醚液,先用5%Na2CO3洗滌,再用四倍量的水洗滌,經無水Na2SO4乾燥後濃縮,並經矽酸柱層析分離,乙醚為洗脫劑,得雷公藤內酯酮。
實施例7取36mg雷公藤內酯酮溶於3mlCH2Cl2中,加入鉻酸液0.05-0.2ml,20℃-30℃攪拌2小時,室溫放置3小時,吸出CH2Cl2層,水相再用CH2Cl2各3ml洗滌兩次,合併CH2Cl2提取液,經飽和NaHCO3液和水洗滌後,無水Na2SO4乾燥,濃縮後經矽膠柱層析分離,乙醚為洗脫劑,獲得雷公藤內酯酮。
實施例8分別取三氧化鉻-吡啶絡合物44mg,和乙酸鈉5.3mg,懸浮於3ml的CH2Cl2中,邊攪拌邊加入3ml雷公藤內酯醇(36mg)的CH2Cl2溶液中,繼續攪拌18小時,吸出CH2Cl2層,並用CH2Cl2各3ml洗滌不溶解物兩次,合併CH2Cl2液,先後用飽和NaHCO3和水洗滌,無水Na2SO4乾燥,濃縮後經矽膠柱層析分離,乙醚作洗脫劑,獲得雷公藤內酯酮。
權利要求
1.一種雷公藤內酯酮的合成方法,其特徵是將雷公藤內酯醇溶解在有機溶劑中,在輔助試劑存在下加入氧化劑,氧化劑的克分子數為雷公藤內酯醇克分子數的0.5倍以上,反應後,用有機溶劑稀釋,再用洗滌液及水洗滌,以無水硫酸鈉乾燥後濃縮,再用有機溶劑重結晶或矽膠柱層析分離,即可得雷公藤內酯酮。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雷公藤內酯酮的合成方法,其特徵是所說的有機溶劑為乙醚、丙酮、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或石油醚,氧化劑是三氧化鉻、重鉻酸鈉或吡啶-三氧化鉻絡合物,輔助試劑為硫酸、鹽酸、吡啶或乙酸鈉,洗滌液是氫氧化鈉、鹽酸或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
3.按照權利要求1或2的雷公藤內酯酮的合成方法,其特徵是雷公藤內酯醇與重鉻酸鉀的克分子比為1∶1~6,與三氧化鉻的克分子比是1∶2~9,與硫酸的克分子比為1∶1~4,與鹽酸的克分子比為1∶1~12。
全文摘要
雷公藤內酯酮的合成方法,是利用植物雷公藤中含量較多的雷公藤內酯醇,經氧化製取藥用價值較高的雷公藤內酯酮。方法是將原料溶解在乙醚或丙酮等溶劑中,在硫酸、鹽酸、吡啶或乙酸鈉等輔劑存在下,加入三氧化鉻或重鉻酸鉀或重鉻酸鈉或吡啶-三氧化鉻絡合物等氧化劑,反應後先後用碳酸鈉與水等液體洗滌後以無水硫酸鈉乾燥、濃縮,再層析分離或重結晶,即可獲得產品雷公藤內酯酮。
文檔編號C07D493/14GK1062531SQ91108268
公開日1992年7月8日 申請日期1991年12月23日 優先權日1991年12月23日
發明者馬鵬程, 張崇璞, 鄭家潤, 呂燮餘, 陳沄, 顧克顯, 言政, 楊長林, 陳國芳, 徐文嚴 申請人: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