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燃油壓力調節器的製造方法
2023-10-18 10:06:59 4
一種燃油壓力調節器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燃油壓力調節器,所述燃油壓力調節器包括:濾網;內部中空的燃油壓力調節器殼體;內部中空、一端為開口端、另外一端為封閉端且側壁上帶有開口的燃油壓力調節器後蓋;彈簧;以及位於所述燃油壓力調節器後蓋內部的密封件。解決了在燃油壓力調節過程中出現的燃油洩露現象且消除了高頻和低頻的噪音。
【專利說明】一種燃油壓力調節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零部件【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應用在汽車燃油供應系統中的燃油壓力調節器。
【背景技術】
[0002]燃油壓力調節器在車輛燃油供應系統中是一個很重要的零部件,它保證了燃油供應系統中燃油管路內的壓力在一定範圍內,使得發動機噴油器在噴油時有一定的壓力,這樣燃油噴到燃燒室內時,霧化效果會更好,燃燒會更加充分,減少了尾氣汙染,提高了整車動力性。同時避免出現燃油壓力過低則噴油器噴油太弱或不噴油,以及油壓太高則使油路損毀或噴油器損壞的情況。
[0003]目前市場上應用的一種燃油壓力調節器如圖1所示,其工作原理如下:燃油壓力大小通過彈簧進行控制,當燃油壓力高過預設的標準值時,則高壓燃油會頂動圖中左側示出的圓形鋼球,從而使得鋼球和壓力調節器的殼體之間的球閥打開,多餘的燃油會通過打開球閥後形成的出口直接回流到燃油泵儲油盒中;當燃油壓力低過預設的標準值時,則會在彈簧預緊力的作用下拉住鋼球從而將球閥關閉,停止回油並保持系統壓力穩定。
[0004]但是,圖1所示的燃油壓力調節器存在如下缺點:1)鋼球和閥座都是由不鏽鋼材料製成,由於密封壓力比較小,導致閥口不密封系統不保壓;2)當燃油流量較大時會產生噪音?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要解決 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燃油壓力調節器,進而解決了在燃油壓力調節過程中出現的閥口不密封系統不保壓的現象且消除了高頻和低頻的噪音。
[0006]所述技術問題通過一種燃油壓力調節器來解決,其包括:
[0007]濾網;
[0008]內部中空的燃油壓力調節器殼體,所述濾網壓裝在該燃油壓力調節器殼體的進油端上;
[0009]內部中空、一端為開口端、另外一端為封閉端且側壁上帶有開口的燃油壓力調節器後蓋,所述燃油壓力調節器殼體的出油端與該燃油壓力調節器後蓋的開口端相連接;
[0010]彈簧,該彈簧位於所述燃油壓力調節器後蓋的內部,且該彈簧的第一端抵靠在所述燃油壓力調節器後蓋的封閉端上;
[0011 ] 密封件,該密封件位於所述燃油壓力調節器後蓋的內部,其第一端面與所述彈簧的第二端相抵靠,在所述燃油壓力調節器殼體內的燃油壓力小於等於所述彈簧預緊力的情況下,所述密封件的第二端面被壓緊到所述燃油壓力調節器殼體上,且所述燃油壓力調節器後蓋的側壁上的開口被所述密封件側壁完全封閉。
[0012]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密封件的第二端面上形成有凸起狀結構,該凸起狀結構部分伸入所述燃油壓力調節器殼體的內部,從而在該凸起狀結構與所述燃油壓力調節器殼體的內部之間形成回油間隙。
[0013]優選地,所述凸起狀結構為錐形臺結構。
[0014]優選地,所述錐形臺結構的中心軸線與所述密封件的中心軸線不重合。
[0015]優選地,所述錐形臺結構兩側的出油間隙的寬度不相等。
[0016]優選地,所述燃油壓力調節器殼體的進油端外壁上設有環形卡槽,所述濾網通過其前端圓周上分布的卡勾結構卡扣在所述環形卡槽中。
[0017]優選地,所述燃油壓力調節器殼體的出油端與該燃油壓力調節器後蓋的開口端通過過盈配合的方式相連接。
[0018]優選地,所述燃油壓力調節器後蓋側壁上的開口的個數至少為2個,優選為4個。
[0019]優選地,所述燃油壓力調節器後蓋側壁上的開口形狀為由相對的兩條直邊和相對的兩個圓弧邊相互連接形成的腰型開口,所述腰型開口的兩條直邊之間的距離為3mm。
[0020]優選地,所述燃油壓力調節器後蓋側壁上的開口的形狀為橢圓形。
[002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燃油壓力調節器結構,大大降低了回油過程中的噪音和震動,同時增強了停止回油狀態下出油間隙的密封性。結構簡單且降低了製造成本。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2]圖1是現有的一種燃油壓力調節器的剖視圖。
[0023]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示燃油壓力調節器的爆炸圖。
[0024]圖3是本實用新型圖2中所示的燃油壓力調節器各部件組合後的示意圖。
[0025]圖4是本實用新型圖3中所示的燃油壓力調節器的剖視圖。
[0026]圖5A是本實用新型圖2至圖4中所示的密封件的立體示意圖。
[0027]圖5B是本實用新型圖2至圖4中所示的密封件的正視圖。
[0028]圖5C是本實用新型圖5B中所示的密封件的左視圖。
[0029]圖6是本實用新型圖2至圖4中所示的燃油壓力調節器的後蓋的放大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0030]下面參照附圖描述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燃油壓力調節器。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許多具體細節以便使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全面地了解本實用新型。但是,對於所屬【技術領域】內的技術人員明顯的是,本實用新型的實現可不具有這些具體細節中的一些。此外,應當理解的是,本實用新型並不限於所介紹的特定實施例。相反,可以考慮用下面的特徵和要素的任意組合來實施本實用新型,而無論它們是否涉及不同的實施例。因此,下面的方面、特徵、實施例和優點僅作說明之用而不應被看作是權利要求的要素或限定,除非在權利要求中明確提出。
[0031]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示燃油壓力調節器的爆炸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圖2中所示的燃油壓力調節器各部件組合後的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圖3中所示的燃油壓力調節器的剖視圖。
[0032]如圖2,3和4所示,該燃油壓力調節器主要由以下部件組成:濾網1,燃油壓力調節器殼體2,密封件3,彈簧4,以及燃油壓力調節器後蓋5。
[0033]下面將對上述部件的連接關係和優選結構做詳細說明:[0034]如圖4所示,燃油壓力調節器殼體2為中空結構,其包括有進油端21、出油端22,所述濾網I通過壓裝的方式壓裝在該燃油壓力調節器殼體2的進油端21上實現兩者的連接與固定。
[0035]如圖2,圖3和圖4所示,密封件3為一橡膠材料的圓柱體,該圓柱體的兩個端面分別為第一端面31和第二端面32。彈簧4具有第一端41和第二端42。燃油壓力調節器後蓋5為內部中空的杯狀結構,包括開口端51和封閉端52,且燃油壓力調節器後蓋5的側壁上帶有開口 501,該開口作為燃油出口,在燃油壓力調節器的工作狀態下,能夠使得燃油可以直接回到燃油泵儲油盒中。其中,所述彈簧4位於所述燃油壓力調節器後蓋5的內部,且該彈簧的第一端41抵靠在所述燃油壓力調節器後蓋5的封閉端52上,所述密封件3也位於所述燃油壓力調節器後蓋5的內部,其第一端面31與所述彈簧的第二端42相抵靠,在所述燃油壓力調節器殼體2內的燃油壓力小於等於所述彈簧4的預緊力的作用下,所述密封件3的第二端面32被壓緊到所述燃油壓力調節器殼體2上,導致所述燃油壓力調節器後蓋5側壁上的開口 501被所述密封件3的側壁完全封閉。
[0036]較佳地,如圖2、圖4和圖5所示,為了消除低頻噪音,在所述密封件3的第二端面32上形成有凸起狀結構301,且該凸起狀結構301部分伸入到所述燃油壓力調節器殼體2的內部(出油端22側),從而在該凸起狀結構301與所述燃油壓力調節器殼體2的出油端22的內壁之間形成回油間隙,圖4為剖視圖,其中標號為6和7的空間結構即為在凸起狀結構301和出油端22內壁之間形成的寬度不等的回油間隙。
[0037]較佳地,上述所述的凸起狀結構301為錐形臺結構,且該錐形臺結構的中心軸線與所述密封件3的中心軸線不重合,具體如圖5A,圖5B和圖5C所示(圖5A是本實用新型圖2至圖4中所示的密封件的立體示意圖;圖5B是本實用新型圖2至圖4中所示的密封件的正視圖;圖5C是本實用新型圖5B中所示的密封件的左視圖),軸線X為所述密封件3的中心軸線,軸線Y為所述錐形臺結構301的中心軸線,由圖5B和圖5C可知,軸線X和軸線Y二者為不相重合的,即所述錐形臺結構301與所述密封件3 二者是偏心的。因此,在所述錐形臺結構301與所述燃油壓力調節器殼體2的內部之間形成寬度不等回油間隙,如圖4中所示的剖面的間隙結構6和7,二者為寬度不等的間隙。由於間隙大小的不同,在燃油壓力調節器工作回油的過程中,燃油的流速會不相同,壓力也不相同,密封件3就會偏向一邊打開,從而達到破壞震動消除噪音的目的。
[0038]較佳地,圖2和圖4中所示,在所述燃油壓力調節器殼體2的進油端21的外殼上形成有環形卡槽201,濾網I是通過其前端圓周上分布的卡勾結構101卡扣在所述環形卡槽201上來實現兩者的連接與固定。
[0039]較佳地,所述燃油壓力調節器殼體2的出油端22與該燃油壓力調節器後蓋5的開口端51通過過盈配合的方式相連接。
[0040]較佳地,如圖6所示,所述燃油壓力調節器後蓋5側壁上的開口 501的個數至少為2個,優選為4個。且開口 501的形狀可以為橢圓形或者為由相對的兩條直邊和相對的兩個圓弧邊相互連接形成的腰型開口,所述腰型開口的兩條直邊之間的距離D為3mm。開口 501的形狀和數量可以基於加工方面和消除高頻噪音的考量,進行適當的調整。
[0041]綜上所述,在工作狀態下,該燃油壓力調節器的工作狀況如下,當燃油油壓高過標準值時,高壓燃油會頂動密封件,打開開口 501作為燃油出口,多餘的燃油會通過開口 501直接回到燃油泵儲油盒中;當燃油壓力低過標準值時,彈簧會頂住密封件將開口 501關閉,停止回油。
[0042]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披露如上,但本實用新型並非限定於此。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範圍內所作的各種更動與修改,均應納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應當以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範圍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燃油壓力調節器,包括: 濾網; 內部中空的燃油壓力調節器殼體,所述濾網壓裝在該燃油壓力調節器殼體的進油端上; 內部中空、一端為開口端、另外一端為封閉端且側壁上帶有開口的燃油壓力調節器後蓋,所述燃油壓力調節器殼體的出油端與該燃油壓力調節器後蓋的開口端相連接; 彈簧,該彈簧位於所述燃油壓力調節器後蓋的內部,且該彈簧的第一端抵靠在所述燃油壓力調節器後蓋的封閉端上; 密封件,該密封件位於所述燃油壓力調節器後蓋的內部,其第一端面與所述彈簧的第二端相抵靠,在所述燃油壓力調節器殼體內的燃油壓力小於等於所述彈簧預緊力的情況下,該密封件的第二端面被壓緊到所述燃油壓力調節器殼體上,且所述燃油壓力調節器後蓋的側壁上的開口被所述密封件側壁完全封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壓力調節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密封件的第二端面上形成有凸起狀結構,該凸起狀結構部分伸入所述燃油壓力調節器殼體的內部,從而在該凸起狀結構與所述燃油壓力調節器殼體的內部之間形成回油間隙。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燃油壓力調節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凸起狀結構為錐形臺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燃油壓力調節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錐形臺結構的中心軸線與所述密封件的中心軸線不重合。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燃油壓力調節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錐形臺結構兩側的出油間隙的寬度不相等。
6.根據權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燃油壓力調節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燃油壓力調節器殼體的進油端外壁上設有環形卡槽,所述濾網通過其前端圓周上分布的卡勾結構卡扣在所述環形卡槽中。
7.根據權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燃油壓力調節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燃油壓力調節器殼體的出油端與該燃油壓力調節器後蓋的開口端通過過盈配合的方式相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燃油壓力調節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燃油壓力調節器後蓋側壁上的開口的個數至少為2個。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燃油壓力調節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燃油壓力調節器後蓋側壁上的開口的個數為4個。
10.根據權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燃油壓力調節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燃油壓力調節器後蓋側壁上的開口形狀為由相對的兩條直邊和相對的兩個圓弧邊相互連接形成的腰型開口。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燃油壓力調節器,其特徵在於,所述腰型開口的兩條直邊之間的距離為3mm。
12.根據權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燃油壓力調節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燃油壓力調節器後蓋側壁上的開口的形狀為橢圓形。
【文檔編號】F02M37/00GK203594537SQ201320817672
【公開日】2014年5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2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2日
【發明者】蘇冬 申請人:大陸汽車電子(蕪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