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內翅片高效換熱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23 10:15:02 2

本實用新型涉及換熱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管內Ω型散熱片的內翅片高效換熱裝置。
背景技術:
列管式換熱器(tubular exchanger)是目前化工及酒精生產上應用最廣的一種換熱器。它主要由殼體、管板、換熱管、封頭、折流擋板等組成。所需材質,可分別採用普通碳鋼、紫銅、或不鏽鋼製作。在進行換熱時,一種流體由封頭的連結管處進入,在管流動,從封頭另一端的出口管流出,這稱之管程;另-種流體由殼體的接管進入,從殼體上的另一接管處流出,這稱為殼程列管式換熱器。
但目前的列管式換熱器,內翅片傳熱效率低,不耐腐蝕,使用壽命短,整體換熱設備的綜合經濟效益極差。另外,在熱交換的過程中易產生死角,是一種很不經濟和落後的技術。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強化換熱管,解決現有的列管式換熱器傳熱效率低、不耐腐蝕和在熱交換過程中易產生死角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內翅片高效換熱裝置,包括換熱管本體,所述換熱管本體內設置有內翅片,所述換熱管的表面和所述內翅片的表面分別設置有鍍鎳層,所述內翅片由多個橫截面呈Ω形的散熱單元構成,相鄰的散熱單元相連圍合構成換熱管內腔,多個散熱單元以所述換熱管本體的中心線為中心環形陣列在換熱管本體內,所述換熱管本體與所述內翅片之間構成換熱管外腔。
其中,優選地,所述散熱單元的橫截面由依次連接的主體弧線、直線段和連接弧線構成。
其中,優選地,所述主體弧線為圓心角為240°~300°的圓弧線,所述連接弧線為圓心角為90°的圓弧線。
其中,優選地,相鄰的所述散熱單元呈高低交錯排布。
其中,優選地,相鄰的所述散熱單元的高度比為1:0.4~0.6。
其中,優選地,高的所述散熱單元的頂部與所述換熱管本體內壁固定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在低傳熱比的金屬上鍍鎳的方法,在內翅片高效換熱管的表面上鍍上了一層金屬鎳,使其表面成為一層雙金屬,提高了表面的抗腐蝕性,耐老化性,延長了使用壽命,又在內翅片表面也鍍上了一層金屬鎳,提高了翅片表面的光滑度,使其在長期的有沉澱介質工作中不易結垢,達到流體暢通提高傳熱效果。
2.本實用新型的換熱裝置為雙金屬鍍鎳,具有表面結構力強,抗衝刷力大;鍍層極為均勻,表面硬度高,耐腐蝕;表面不易結垢,提高使用壽命比不鍍鎳使用壽命提高3倍等優點。
3.本實用新型在換熱管內裝有Ω型散熱片做為增大管內導熱面積的新型換熱原件。它根據需要換熱介質的不同可以採用不同材質的帶才做成環形Ω樣子的圈(梅花狀),裝進管內,其通道為直通,使流體通過時不產生阻力,達到增大管內一側換熱面積的效果。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內翅片高效換熱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沿A-A向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散熱單元沿橫截面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換熱管本體,2.內翅片,2-1.主體弧線,2-2.直線段,2-3.連接弧線,3.換熱管外腔,4.換熱管內腔,5.鍍鎳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如圖1~圖3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內翅片高效換熱裝置,包括換熱管本體1,換熱管本體1內設置有內翅片2,換熱管的表面和內翅片2的表面分別設置有鍍鎳層5,內翅片2由多個橫截面呈Ω形的散熱單元構成,相鄰的散熱單元相連圍合構成換熱管內腔4,多個散熱單元以換熱管本體1的中心線為中心環形陣列在換熱管本體1內,換熱管本體1與內翅片2之間構成換熱管外腔3。換熱管內腔4的通道為直通,使流體通過時不產生阻力,散熱單元的橫截面呈Ω形達到增大管內一側換熱面積的效果。本實施例在內翅片2高效換熱管的表面上鍍上了一層金屬鎳,使其表面成為一層雙金屬,提高了表面的抗腐蝕性,耐老化性,延長了使用壽命,又在內翅片2表面也鍍上了一層金屬鎳,提高了翅片表面的光滑度,使其在長期的有沉澱介質工作中不易結垢,達到流體暢通提高傳熱效果。
其中,散熱單元的橫截面由依次連接的主體弧線2-1、直線段2-2和連接弧線2-3構成。主體弧線2-1為圓心角為300°的圓弧線,連接弧線2-3為圓心角為90°的圓弧線。在本實用新型中,主體弧線2-1圓心角並不局限於此,根據傳熱介質的不同,可以選擇為240°~300°。
為了進一步提高傳熱效果,相鄰的散熱單元呈高低交錯排布。相鄰的散熱單元的高度比為1:0.5,並且高的散熱單元的頂部與換熱管本體1內壁固定連接。
該換熱管的問世,可以解決長期以來對於粘稠流體換熱難題的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例如:原油管線在長距離輸送中幾公裡中間要有一個加熱站,使原油加熱後稀釋,採用這種換熱管可以大大節省能源,增大原油側換熱面積,從而節省熱源的消耗)在熱交換過程中克服了列管換熱器工字型導流板流體在流動熱交換中產生的死角,克服了原油在加熱過程中產生的結焦現象。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